云南省石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模拟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模拟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 着梦想与希冀(y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héng)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 着行走的足迹。人, 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 要沉溺(nì)于喧器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随时采撷(xié),收获希望。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冀(yì)B.永恒(héng)C.沉溺(nì)D.采撷(xié)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星辰B.华而不实C.喧器D.纷扰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编造 记录 虽然 但是
B.编织 记录 既不 也不
C.编造 记述 虽然 但是
D.编织 记述 既不 也不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病句,属于哪种病句类型( )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B、关联不当 C、 重复 D、搭配不当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 ;抱国前行,勇阅深谷, :奋力拼搏,追求理想, ;悉心守护,关爱至亲, 。
①故梦能成其璀璨②故家能成其温暖③故山能成其我硫④故水能成其壮间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2)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子宁不来?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6)韩愈《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千百年来,茶从中国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报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意义重大。”广德福表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
材料二:手拿金箍棒、身着宇航服,乐高“悟空小侠”系列又展开太空探索之旅。这款以《西游记》为灵感的玩具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首发,呈现出海外玩具巨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行进式挖掘和讲述中国故事的创新理念。以中国经典名著为灵感设计玩具,“悟空小侠”还是头一个。乐高集团高级设计师温笑东反馈:“海外消费者已经展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看《西游记》的书了。”
材料三:守正创新,气象万千。近年来,国风国潮纷纷兴起,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引起观众共情共鸣;《长津湖》《山海情》《只此青绿》等优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文化类综艺节目频频出圈,《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以文化厚度彰显精神高度,带来现象级流量……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7.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信息作简要概括。(2分)
8.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左传》这部书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但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晋范宁作《谷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这是句公平话。注《左传》的,汉代就不少,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
9、以上选段出自 (人名)所著的《经典常谈》。(2分)
10、根据范宁《谷梁传序》的评论,概括左丘明的写作特点。(2分)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1、下面是书法家田英章的书法作品,请你仔细欣赏,并从诗句中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把它们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12、赵孟頫为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下列属于赵孟頫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楷书)的是图( )(2分)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王勃任职长安时送别友人的作品,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文坛四杰。
B、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胸怀。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C、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所。“望”字将相隔千里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二字描写了想像中的友人赴任之地的繁华和富庶。
D、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要豁达地对待离别,因为我们都是志向远大的“宦游人”。“在歧路”三字,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儿女”二字字面意思是指年轻的情侣。
14、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3)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
1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8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0.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2分)
21.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2分)
22.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10分)
炉火边的温暖 王吴军
= 1 \* GB3 ①父亲已经去世十六年了, 但我时常想起父亲和我的那些温暖情节。
= 2 \* GB3 ②在我少年时,每年冬天大冷之前,父亲就会背起铁锹和斧头,带着我,到野外去刨伐木者留下的树墩。他像个先锋,在前面一个一个地刨挖;我断后,在后面一个一个往大篮子里捡。我的大篮子满了,父亲也已满头满脸都是汗了。回去时,我变成了先锋,拿着父亲的斧头,兴高采烈地走在前面;父亲断后,用铁锹挑起装满树墩的大篮子背到背上,慢慢地走在后面。父子俩一前一后欢欢喜喜地回家。父亲说,夏天里的扇子冬天里的火,冬天天冷,一定要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我回头看看父亲赤红的脸膛,那把红突突的炉火早已旺旺地在心里燃上了。
= 3 \* GB3 ③那时,家里的火炉是非常简陋的,在屋子中间用几块土砖草草垒一下就算成了,一到最寒冷的日子,父亲就把刨来的树墩在火炉中放好,点燃。红红的火光、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和淡淡的草木香升腾起来,热乎乎地萦绕在屋子里。火苗上架着的老茶壶突突地冒着热气,火炉边煨着温温的豆腐汤,红火灰里埋着香喷喷的红薯,炉火旁边烘着黄亮亮的馍片。母亲在厨房里做饭,我和妹妹坐在火炉边取暖。我在火炉边总是不安分的,翻来覆去地拨弄着炉火,呛人的烟便绕满了整个屋子,像一个个调皮的撒欢的猴子,满屋乱窜。妹妹咳起来了。父亲从我手里抓过捅火棍,伸进火炭底下拨出个洞来。一会儿,那乱舞的猴子就像被谁拽住了尾巴,乖乖地缩回炉子里去了。父亲丢下火棍,说:“烧火要空心,做人得实心。烧火和做人都是有讲究的,不能胡来。”
= 4 \* GB3 ④于是我安静下来,在温暖的火炉边,等着母亲做饭的当口,父亲便讲一些古代传奇故事给我们听。什么孝义黑三郎、重用杨家将、侠义关二爷、铁面包黑子之类,现在想来,好像都离不开“忠”“勇”“孝”“义”“侠”几个字。父亲讲故事的时候,炉火忽明忽暗的映在他脸上,便也忽而黑脸三郎忽而红脸关公似的了。母亲不知不觉把饭做好了,父亲便变回父亲,把饭桌放好、擦干净,利索地往铁炉子里夹满火炭,放上一小锅热气腾腾的白菜粉条炖豆腐,然后笑眯眯的,摸摸我和妹妹的头。
= 5 \* GB3 ⑤不一会儿,火炭上面的小锅里便咕嘟咕嘟地翻起了泡,香味弥漫,和着青烟、白气一起氤氲了整个屋子。我们就开始吃饭。父亲总说:“菜的味道有十分,热占三分味,咸占三分味,辣占三分味。”还有一分,父亲没有说,我也没有问。不过,我猜父亲没有说的那一分味,就是永恒的人间烟火味。
= 6 \* GB3 ⑥如今,父亲离去了,可他留下的温暖连同那萦绕在老屋里的热腾腾的雾气一起,仍然在我身边弥漫。炉火曾旺旺地照亮过我儿时的岁月,也必将暖暖地伴随我前行的路。人间至美之味,刻骨铭心。
(原文有删改)
2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父亲和我”的那些“温暖情节”。(4分)
答:
24.阅读第 = 3 \* GB3 ③段,请你赏析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3分)
答:
25.第 = 4 \* GB3 ④段中,加点字“变”前后的情节分别体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3分)
答:
26.请你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上的作用。(3分)
答:
四、作文(40分)
27、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粗心、娇气等,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请以“我终于战胜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谁敢,就赢》
要求:
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
1.A 2.C 3.B 4、A 5、B
6、(1)身忧炭贱愿天寒;(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萧萧班马鸣 (4)纵我不往 (5)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7.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不同形式走向世界。
8.“文化自信”指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自内心地崇敬,文化归属感、自豪感显著增强,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或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言之有理即可)
9、朱自清
10、围绕“文章优美,文笔好,材料丰富众多,但是叙述了很多的鬼神及预言祸福之事违背了征实精神”来回答。
11、略
12、甲
13、C
14、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高远的志趣和的旷达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15.(1)整齐的样子 (2)田间小路 (3)以……为子 (4)憎恨
16.(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7.(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8.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19、“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0、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
22、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突出论证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
23.父亲带我挖树墩;父亲教我烧火做人;父亲给我讲传奇故事;父亲向我解说十分菜味。
24.答案1:“红红”“噼噼啪啪”“淡淡”“热乎乎”等叠词的运用,使文句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营造出了家庭的温馨气氛。
答案2:“升腾“萦绕” 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父亲燃起的炉火给家里带来的温暖和温馨。
25.善于教育孩子(崇尚“忠”“勇”“孝”“义”“侠”);勤快、慈爱。
26.写出了父亲对我一生产生的深远影响,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不尽的感恩和绵绵的怀念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模拟试题1(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