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开学摸底考01(人教版2019)化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开学摸底考01(人教版2019)化学考试+解析版,文件包含高一化学开学摸底考02解析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高一化学开学摸底考01人教版2019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央视推出的重磅纪录片《栋梁之材》,展示了30多个最能代表中国材料科技水平的研发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于纯金属,合金熔点更低,硬度更大
B.合金中的金属是以单质形式存在,故合金都是纯净物
C.硬铝的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
D.新型合金有储氢合金、钛合金、耐热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答案】B
【详解】A.合金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更低、硬度更大、抗腐蚀性更好,故A正确;
B.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合金都是混合物,故B错误;
C.硬铝的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故C正确;
D.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耐热合金以及储氢合金都属于新型合金,故D正确。
答案选B。
2.某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B.、、、
C.、、、D.、、、
【答案】A
【详解】A.、、、各离子不反应,且均为无色,在酸性溶液中也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均不能大量共存,B不合题意;
C.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含有大量的有颜色的离子、,且酸性溶液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题意;
D.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
【分析】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详解】A.A项中的物质和物质类别一一对应,故A正确;
B.硫酸氢钠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C错误;
D.过氧化钠和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4.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所含水分子的数目为 NA
B.常温下,32 g O2和 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C.常温下,1 L 0.5 ml/L Ba(OH) 2溶液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NA
D.1L l ml/L 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Fe(OH)3胶粒的数目为NA
【答案】B
【详解】A.标准状况下,H2O是液态,22.4 LH2O不是1ml,分子数不是NA,A错误;
B.32g O2和O3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为,氧原子个数为 2NA,B正确;
C.常温下,Ba(OH)₂ 溶 液中,Ba(OH)₂ 和水中都含有氢原子,其数目大于 NA,C错误;
D.Fe(OH)3胶粒是多个分子集合体,用1ml FeCl3制备Fe(OH)3胶体,所得胶粒的数目为小于NA,D错误;
故答案选B。
5.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也是历史上首个全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供电的奥运会,场馆中大量使用了绿色环保的化镉()发电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多两个质子B.的中子数为128
C.的核电荷数为76D.与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和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等,比多两个中子,故A错误;
B.的中子数为128-52=76,故B错误;
C.核电荷数=质子数,的核电荷数为52,故C错误;
D.与的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选D。
6.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滴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答案】B
【详解】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不一定有碳酸根离子,可能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故A错误;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应先滴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故B正确;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应先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出现血红色,滴加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原溶液中若存在铁离子,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也会出现血红色溶液,故C错误;
D.先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关于物质用途与解释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小苏打可以和胃酸(HCl)反应做抗酸药,故A正确;
B.维生素可以还原Fe3+转化为易吸收的 Fe2+,故B正确;
C.ClO2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是因为ClO2的强氧化性,故C正确;
D.氯水漂白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NH4ClB.KOHC. CaF2D. Na2O2
【答案】C
【详解】A.NH4Cl是由铵根离子和Cl-构成的,铵根离子中存在共价键,故NH4Cl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A不合题意;
B.KOH 是由K+和OH-构成的,OH-中存在共价键,故K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不合题意;
C.CaF2是由Ca2+和F-构成的,故CaF2中只含有离子键,C符合题意;
D.Na2O2是由Na+和过氧离子构成的,过氧离子中存在共价键,故Na2O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 NaClO 固体配制 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消毒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过程中,一定不需要的上述仪器只有一种
B.装置④中测量的烧杯实际质量为 27.4g
C.定容时,如果不慎加多了水,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
D.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 NaClO 溶液的浓度偏大
【答案】C
【详解】A.配制过程仅不需要分液漏斗,故A正确;
B.据托盘天平的使用原理,可知测量的烧杯实际质量为27.4 g,故B正确;
C.水加多了只能重新配制,故C错误;
D.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加水较少,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大,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
B.与Fe反应: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D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形式,A错误;
B.与Fe反应:,B错误;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C错误;
D.与NaOH溶液反应:,D正确;
故选D。
1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液
B.试剂X可选用其主要作用是隔绝空气
C.将、、按顺序打开后即可看到沉淀
D.在锥形瓶中生成
【答案】A
【分析】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排净空气后再生成氢氧化亚铁。
【详解】A.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液,A正确;
B. 试剂X的密度小于水,不能选用,B错误;
C.实验时先打开K2、K3,用铁粉与稀H2SO4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锥形瓶中空气,然后关闭K1,打开K3即可看到沉淀,C错误;
D.应该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中生成,D错误;
故选A。
12.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及操作正确的是
A.除去 FeCl3 溶液中混有的 FeCl2:加入适量氯水
B.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通入氧气,点燃,收集气体
C.除去 Na2SO4 中混有的 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除去 CuCl2 溶液中混有的 FeCl3:加入过量 Cu 粉后再过滤
【答案】A
【详解】A. 氯水不能与FeCl3反应,可以将FeCl2氧化为FeCl3,故A正确;
B. 当大量的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时,气体中大部分是不助燃的CO2,CO根本无法燃烧,故B错误;
C. 除去 Na2SO4 中混有的 Na2CO3,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引入了新杂质Cl-,所以应该选用稀硫酸,故C错误;
D. 除去 CuCl2 溶液中混有的 FeCl3,若加入过量 Cu 粉,反应过程中生成了FeCl2,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是:保留主体,不引入新杂质,容易恢复原状态。
13.已知:①2+16H++10Cl-=2Mn2++5Cl2↑+8H2O ②2Fe2++Br2=2Fe3++2Br- ③Cl2+2Br-=Br2+2Cl-。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
B. Cl2在反应①③中均为氧化剂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
D.反应①中,Mn2+是的还原产物
【答案】B
【分析】①2+16H++10Cl-=2Mn2++5Cl2↑+8H2O,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Mn2+为还原产物,Cl-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Cl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
②2Fe2++Br2=2Fe3++2Br-,Br2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Fe2+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2>Fe3+;
③Cl2+2Br-=Br2+2Cl-,Cl2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Br-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r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Br2。
【详解】A.在反应2Fe2++Cl2=2Fe3++2Cl-中,Cl2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Fe2+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Fe3+为氧化产物,氧化性:Cl2>Fe3+,符合上述规律,A结论正确;
B.分析可知,在反应①中Cl2是氧化产物,而在反应③中Cl2为氧化剂,B结论错误;
C.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C结论正确;
D.在反应①中,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Mn2+为还原产物,D结论正确;
答案为B。
14.下列对实验Ⅰ~Ⅳ的实验操作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Ⅰ: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B.实验Ⅱ:溶液颜色变红
C.实验Ⅲ:放出大量气体D.实验Ⅳ:制得Fe(OH)3胶体,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C
【详解】A.已知Cu+Fe2(SO4)3=CuSO4+2FeSO4,故实验中观察不到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A错误;
B.三价铁离子遇硫氰化钾变红色,二价铁离子不变色,B错误;
C.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产生气泡,C正确;
D.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而非沉淀,D错误;
故答案为:C。
15.已知X、Y、Z、W、R五种元素,X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比L层电子数多1个;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Z的阴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为液态
B.R与Z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的一种单质可导电
D.W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答案】B
【分析】X、Y、Z、W、R五种元素,X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X是H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Y是C元素;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Z是O元素;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比L层电子数多1个,W是Cl元素;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Z的阴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R是Na元素。
【详解】A.H2O2常温下为液态,故A正确;
B.Na与O能形成化合物Na2O2、Na2O,故B错误;
C.C单质中石墨可导电,故C正确;
D.ClO2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故D正确;
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14分)Ⅰ.有下列物质:①固体;②;③;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铜;⑦醋酸;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氧化钠。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用序号填空) ;
(2)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①与②在溶液中反应使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
(3)③与⑥可以发生如下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比为 。
Ⅱ.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只含、、、、、、中的某几种,且每种离子的个数一样多,经实验:
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取少量原溶液加溶液不产写沉淀;
③取少量原溶液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回答下列问题:
(4)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一定不含有的阴离子是 。
(5)写出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①②③⑨
(2)
(3)2:3
(4) Mg2+、Cl-、 、
(5)Mg2++2OH-= Mg(OH)2↓
【分析】Ⅱ.根据溶液无色可知,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Cu2+;根据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不存在、;根据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结合②可知溶液中不存在、,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Mg2+;③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该白色沉淀为AgCl,原溶液中存在Cl-;每种离子的个数一样多,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以推知一定存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Mg2+、Cl-、;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u2+;可能含有的离子是:Na+,
【详解】(1)①固体是强碱,属于强电解质;②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③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④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二氧化碳气体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⑥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醋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⑧蔗糖晶体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⑨熔融氧化钠是金属氧化物,属于强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⑨。
(2)②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K+、H+和SO,电离方程式为:,①固体与②在溶液中反应使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3)方程式中Cu元素化合价上升,N元素化合价下降,Cu是还原剂,HNO3是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比为2:3。
(4)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Mg2+、Cl-、,一定不含有的阴离子是、。
(5)①中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OH-= Mg(OH)2↓。
17.(14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 ;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
(2)①、④、⑤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写出两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
(3)W是第四周期与④同主族的元素。据此推测W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在化合物中最高正化合价为+6 B.单质可以与气体反应并置换出单质S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D.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氢气化合
(4)已知C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IA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铯的原子序数为 。
②铯单质与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③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 (填“弱”或“强”)。
④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与铯处于同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铯单质发生反应时,铯原子易失去电子
C.碳酸铯是一种可溶性碱
D.铯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钾离子
(5)已知X为第IIA族元素(第一到第四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Y与X位于同一周期,且为第IIIA族元素,则Y的原子序数b与a所有可能的关系式为 。
【答案】(1)
(2)
(3)BD
(4)55 强 B
(5)b=a+1或b=a+11
【分析】由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分析可知①H;②C;③N;④O;⑤Na;⑥Al;⑦Si;⑧Cl,结合题意和周期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1)C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CO2,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iO3,故答案为:CO2;;
(2)H、Na、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H2O、H2O2、NaOH、Na2O、Na2O2、NaH,其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NaOH和Na2O2,电子式为:。
(3)W为Se,Se的非金属性比S弱,故H2Se的稳定性不及H2S,常温下Se与H2难以化合,故选项B、D所述性质不可能,故答案为:BD
(4)根据碱金属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铯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铯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目分别是2、8、18、18、8、1,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故为55,故答案为:55;
②铯与钠、钾同主族,具有极强的金属性,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2H2O===2CsOH+H2↑;
③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故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强;
④A项,与铯同主族的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错误;B项,铯单质还原性较强,反应时铯原子易失去电子,正确;C项,碳酸钠为可溶性盐,以此类推,碳酸铯是一种可溶性盐,错误;D项,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其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弱,故铯离子的氧化性弱于钾离子,错误;故答案为:2Cs+2H2O=2CsOH+H2↑;强;B;
(5)若X位于第二、三周期,则b=a+1;若X位于第四周期,则b=a+11,故答案为:b=a+1或b=a+11。
18.(1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探究氯气的某些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氯气易溶于CCl4,HCl不溶于CCl4)。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连橡皮管a的作用是 ,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是 (填名称)。
(2)一段时间后,根据装置D与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装置F的作用是 ,若有HCl挥发出来,装置G中的现象为 。
(4)某研究小组为了制备“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查阅到下列资料: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碱液发生如下反应:。
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②装置中能否省去盛冰水的烧杯? (填“能”或“否”),理由是 。
③若仪器B中用与足量浓盐酸混合加热,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ml。
【答案】(1) MnO2+4H++2Cl-Mn2++Cl2↑+2H2O 平衡内外压强,使浓盐酸顺利流下 无水硫酸铜
(2)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3) 吸收氯气 生成白色沉淀
(4) 分液漏斗 否; 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可能引起副反应生成NaClO3 0.2
【分析】(1)~(3)由实验可知,装置A中制备Cl2,反应为MnO2+4H++2Cl-Mn2++Cl2↑+2H2O,B中无水硫酸铜可用于检验水,C中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水,D中干燥的布条不褪色,E中湿润的布条褪色,可知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F中四氯化碳吸收氯气,G中H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于HCl的检验,(4)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中反应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即为制备Cl2的发生装置,装置中盛冰水的烧杯是降低气体温度,避免发生副反应;根据n=计算出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浓盐酸足量,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结合电子守恒计算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反应中HCl被氧化生成氯气,结合Cl元素守恒计算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连橡皮管a的作用是平衡内外压强,使浓盐酸顺利流下,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则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平衡内外压强,使浓盐酸顺利流下;无水硫酸铜;
(2)装置D与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Cl2+H2OHCl+HClO,次氯酸有漂白性,故答案为: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3)由分析可知,F中四氯化碳吸收氯气,G中H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于HCl的检验,故答案为:吸收氯气;生成白色沉淀;
(4)①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装置中盛冰水的烧杯是降低气体温度,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可能引起副反应生成NaClO3,不能省去盛冰水的烧杯,故答案为:否;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可能引起副反应生成NaClO3;
③8.7gMnO2的物质的量为: =0.1ml,反应中MnO2的+4价Mn元素被还原成+2价的Mn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l×(4-2)=0.2ml,HCl被氧化生成氯气,根据Cl元素守恒可知,反应中被氧化的HCl的为:n(HCl)=2n(Cl2)=0.1ml×2=0.2ml,故答案为:0.2。
19.(13分)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亚氯酸钠(NaClO2)受热易分解;
②高浓度的ClO2易爆炸。
Cl2与ClO2因有强氧化性而用作常用消毒剂,消毒时均被还原为Cl-,则ClO2的消毒能力是等质量的Cl2的 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反应1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 ; “反应1” 需要鼓入空气,空气的作用是 。
(3)“反应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2”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温度过高可能导致 ; 。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
(5)为探究NaClO2的氧化性,可以选择下列试剂 。根据选择的试剂,描述能体现NaClO2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
A.淀粉-KI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氯水 D.Na2SO4溶液
【答案】 2.6 1:2 稀释ClO2以防爆炸 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 双氧水容易分解 亚氯酸钠容易分解 NaHSO4 A 溶液变蓝
【分析】NaClO3和浓H2SO4充分溶解后,在反应器中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ClO2和NaHSO4,ClO2在反应器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减压蒸发,冷却结晶得到粗产品,据此判断。
【详解】(1)设质量都是71g,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ml,得到2ml电子,ClO2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则ClO2消毒的效率是Cl2的倍数为÷2ml≈2.6,故答案为:2.6;
(2)产物中的2mlNaHSO4,1ml是SO2氧化得到,为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ClO2,由反应方程式可得,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1:2,因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后会更安全,故答案为:1:2;稀释ClO2以防爆炸;
(3)根据生成NaClO2目标物的特点可知,反应2的方程式为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因为反应物双氧水不稳定,易分解,生成物亚氯酸钠受热也易分解,所以“反应2”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故答案为: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双氧水容易分解;亚氯酸钠容易分解;
(4)氯酸钠与二氧化硫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HSO4,则母液中应含有NaHSO4,故答案为:NaHSO4;
(5)为探究NaClO2的氧化性,需要选择还原剂KI溶液,NaClO2能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使淀粉显蓝色,故答案为:A;溶液变蓝。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烧碱
B
熟石灰
C
纯碱
D
苛性钾
选项
物质用途
解释
A
小苏打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NaHCO3可与 HCl发生反应
B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可以将不易吸收的 Fe3+转化为易吸收的 Fe2+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
ClO2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ClO2具有强氧化性
D
氯水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
氯气具有漂白性
族
周期
IA
0
1
①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开学摸底考01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19)(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二化学01(全国通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二化学开学摸底考01人教版2019原卷版docx、高二化学开学摸底考01人教版2019解析版docx、高二化学开学摸底考01人教版2019参考答案docx、高二化学开学摸底考01人教版2019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化学01(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01解析版docx、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01考试版docx、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01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01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