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达标测试,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克冰B.273K时10,2ml电子,生成2,3kJ/ml.,6—6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A B.B C.C D.D
2.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蛎房,闽中曰蚝房。……凡燔蛎灰者,执椎与凿,濡足取来,……叠煤架火燔成,与前石灰共法。粘砌城墙、桥梁,调和桐油造舟,功皆相同。”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蛎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B.古人用“蚝房”煅烧制成的石灰可用作建筑材料
C.“桐油”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油,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属于纯净物
D.“蚝房”受热分解的反应属于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3.若将水作为研究的系统,相同压强下,下列选项中内能最大的是( )
A.273K时1.0克冰B.273K时10.0克水
C.373K时1.0ml水蒸气D.373K时10.0克水蒸气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能是目前人类利用最多的常规能源
B.火力发电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C.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装置
D.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绿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5.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能可转变为电能
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基本特征之一
C.化学反应能量转换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D.化学变化时断裂化学键需放出能量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且能量变化符合图示变化的是( )
A.2Cl→Cl2B.NaOH(s)溶解C.水煤气燃烧D.煅烧石灰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
B.已知反应X+Y=M+Z为放热反应,则X的能量一定高于M的能量
C.已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可以推测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8.根据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选项中的组合正确的是
A.AB.BC.CD.D
9.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
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氢气与氯气的化合
10.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反应A(g)+B(g)═2C(s)可以自发进行,则其必为放热反应
B.从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
D.若2H2(g)+O2(g)=2H2O(g)△H=﹣483.6 kJ•ml﹣1,则H2燃烧热为241.8 kJ•ml﹣1
1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AB.BC.CD.D
12.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13.1ml H﹣H键的键能是436kJ,1ml I﹣I键的键能是151kJ,1ml H﹣I键的键能是299kJ,则对反应H2(g)+I2(g)⇌2HI(g)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化合反应D.可逆反应
14.Zn还原SiCl4的反应如下:
SiCl4(g)+2Zn(l)⇌Si(s)+2ZnCl2(g)△H1
SiCl4(g)+2Zn(g)⇌Si(s)+2ZnCl2(g)△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l)=Zn(g)△H= (△H1﹣△H2)
B.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增加 Zn(g)的量,△H2变大
D.Zn﹣Cu﹣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u片质量增加,Zn片质量不变
15.已知断裂1mlC﹣H键,要吸收热量414.4kJ;断裂1ml C﹣C键,要吸收热量347.4kJ;生成1ml C═C键,会放出热量615.3kJ;生成1ml H﹣H键,会放出热量435.3kJ,某有机物分解的反应可表示为:
若在反应中消耗了1ml乙烷(反应物),则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放出251.2 kJ的热量B.该反应吸收251.2 kJ的热量
C.该反应放出125.6 kJ的热量D.该反应吸收125.6 kJ的热量
16.我国学者采用量子力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钯基催化剂表面甲醇制氢的反应历程,该反应为。计算机模拟的各步反应的相对能量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钯基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换用铜基催化剂,所得反应历程与图示相同
B.甲醇制氢的反应是经过多步基元反应实现的
C.甲醇制氢的反应中断裂了极性键
D.甲醇制氢的反应历程中正反应活化能最小的反应为
17.NO2、O2、熔融盐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由石墨I经负载流向石墨II,再经过熔融盐NaNO3返回石墨I,形成闭合回路
B.Y的化学式可能为NO
C.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热能→电能
D.石墨I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 ﹣e-═N2O5
18.Li-SO2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Li和C,申解液是LiAlCl4-SO2Cl2,总反应为:2Li+SO2Cl2=2LiCl+SO2↑,其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肘,电子流向:锂电极→负载→碳棒→电解液→锂电极
C.外电路流过0.2ml电子,生成2.24L气体
D.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19.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污染小,效率高的新型化学电源,可应用于航天器上.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可表示为( )
A.2H2﹣4e﹣=4H+B.4H++4e﹣=2H2
C.2H2O+O2+4e﹣=4OH﹣D.4OH﹣﹣4e﹣=2H2O+O2
20.尿素燃料电池既能去除城市废水中的尿素,又能发电。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甲电极上发生如下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电极是正极
B.每理论上可净化
C.从乙电极附近向甲电极附近迁移
D.电解质溶液可以是NaOH溶液
二、综合题
21.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l SO2(g)氧化为1mlSO3(g)的△H=﹣99kJ/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
(2)图中△H= kJ/ml.
22.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氢氧化锂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总反应方程式为2Li+2H2O=2LiOH +H2↑。
(1)该电池的负极是 ,负极反应式是 。
(2)正极现象是 ,正极反应式是 。
(3)放电时氢氧根离子向 (填“正极”或“负极”)移动。
23.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1)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有 的断裂和形成.
(2)已知拆开1mlH﹣H键、1mlCl﹣Cl键、1mlH﹣Cl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243kJ、432kJ,则反应
H2(g)+Cl2(g)=2HCl (g)的△H= .
(3)已知:CO(g)+ O2(g)═CO2(g)△H=﹣283.0kJ/ml
CH3OH(l)+ O2(g)═CO2(g)+2H2O(l)△H=﹣726.5kJ/m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25℃、101kPa下,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l.
①表示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 .
24.某研究小组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并进行实验。
(1)下列反应中,可通过原电池装置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选填序号)
①1
②
③
④
(2)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上海世博园中的交通工具之一,下列不正确的是____。(单选)
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比电解水气氢气更为科学
B.氢氧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更能保护环境
C.以稀、KOH为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同
D.以稀、KOH为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相同
(3)纯电动车采用了高效耐用的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①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
②放电时每转移3ml电子,正极有 ml被还原。
(4)铅蓄电池因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康,当前在燃油车上应用依然占主导地位,电池反应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Pb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负电极质量均增大
C.铅蓄电池放电时,定向移动去极
D.放电过程中,正极区附近pH减小
(5)如图为甲烷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的石墨棒。回答下列问题:
①a极通入的物质为 (填物质名称),电解质溶液中的OH-移向 (“负”或“正”。
②写出此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 。
25.硫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O2,S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被氧化为SO3,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g)+O2(g)═SO2(g)△H=﹣297kJ/ml,SO2(g)+ O2(g)⇌SO3(g);△H=﹣98.3kJ/ml.如图是上述两个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Ⅰ表示0.4ml SO2(g)、1.6ml SO3(g)、0.2ml O2(g)具有的能量,Ⅲ表示64gS(g)与96g O2(g)所具有的能量.
(1)Ⅰ→Ⅱ的反应是 (填“吸热”,“放热”)反应.
(2)c为 KJ.
(3)图示中b的大小对Ⅲ→Ⅱ反应的△H的影响是 .
A.△H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
B.△H随着b的增大而减小
C.△H随着b的减小而增大
D.△H不随b的变化而变化
(4)图中的d+e﹣b= KJ.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选项A不选;
B、碱性锌锰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B可选;
C、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选项C不选;
D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选项D不选。
故答案为:B。
【分析】A、有热量产生,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电池提供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吸收太阳光提供电,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
2.【答案】B
【解析】【解答】A、蛎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A错误;
B、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可用作建筑材料,故B正确;
C、“桐油”是植物油,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碳酸钙分解吸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蛎房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
3.【答案】C
【解析】【解答】相同压强条件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中气态内能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同压强条件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中气态内能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4.【答案】C
【解析】【解答】A.氢能源是新能源,氢能没有大规模使用,A不符合题意 ;
B. 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 ;
C. 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符合题意 ;
D. 锂离子电池属于绿色电池,不是一次性电池,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氢能源是新能源,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锂离子电池属于绿色电池。
5.【答案】D
【解析】【解答】A、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是因为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引起的,则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既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能可转化为其它能量形式;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守恒;
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
6.【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该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是化学键形成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溶解是物理变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煤气燃烧是放热的化学反应,故C符合题意;
D.煅烧石灰石是吸热的化学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示反应物的焓变大于生成物的焓变,属于放热反应。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干冰汽化是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M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故B错误;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故C正确;
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干冰汽化的过程是固体变化为气体的变化,分子未变;
B.反应X+Y=M+Z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能量低的物质稳定;
D.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前后必须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原电池的原理,可知该反应中正极是Fe3+得到电子,被还原为Fe2+,而负极是Cu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u2+,根据图中,电子的流向,可知Y极是正极,X极是负极,C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外电路中,由负极失去电子,经过导线到达正极;在内电路中,是阴阳离子实现导电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负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靠近正极。
9.【答案】C
【解析】【解答】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铝,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
B.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放热反应,B不符合;
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C符合;
D.氢气与氯气的化合生成氯化氢,属于放热反应,D不符合;
故答案为:C。
【分析】常见吸热反应有:1、大多数分解反应;2、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3、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4、一般用C、 CO 和H2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反应A(g)+B(g)=2C(s)可以自发进行,由于△S<0,则其必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为吸热反应,故金刚石的能量高,不稳定,故B错误;
C、等质量时,气态硫的能量比固态硫的高,所以完全燃烧时,气态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故C错误;
D、燃烧热是指在一定压强下,1 ml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时候所放出的热量.而这个反应中的水是气态,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反应A(g)+B(g)═2C(s)为熵减的反应;
B、从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l,可知,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
C、等质量的硫蒸汽的能量高于固态硫;
D、燃烧热是25摄氏度,101 kPa时,1 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11.【答案】A
【解析】【解答】A.锂离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符合题意;
B.硅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
C.电动车电池充电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不符合题意;
D.燃气灶主要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充电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燃气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图1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装置,因此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图2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图1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装置;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在H2(g)+I2(g) 2HI(g)中,断裂1ml H﹣H键吸收436kJ,1ml I﹣I键吸收的键能是151kJ,共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587kJ,
生成2mlHI,共形成2mlH﹣I键,共放出的能量为:299kJ×2=598kJ,
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和可逆反应.
故选A.
【分析】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计算分别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以此计算反应热并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1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Zn(l)=Zn(g)△H= (△H1﹣△H2),故A正确;
B、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反应热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所以增加 Zn(g)的量,△H2不变,故C错误;
D、锌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所以Cu片质量增加,Zn片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
B、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反应热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
D、锌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1ml乙烷含有1mlC﹣C键,6mlC﹣H键,生成的乙烯含1mlC=C键1mlH﹣H键和4mlC﹣H键,△H=347.4KJ+6×414.4KJ﹣4×414.4KJ﹣615.3KJ﹣435.3KJ=+125.6KJ,所以该反应吸收125.6KJ的热量,
故选:D.
【分析】△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据此解答.
16.【答案】A
【解析】【解答】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则换用铜基催化剂,催化剂不同,所得反应历程与图示不同,催化效果不同,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中存在5个过渡态,说明甲醇制氢的反应是经过多步基元反应实现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醇制氢的反应中断裂了氢氧、碳氢极性键,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正反应活化能最小的为过渡态Ⅲ,活化能为(112.6—62.5)kJ/ml=50.1 kJ/ml,反应的方程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催化剂不同,催化效果不同,所得反应历程与图示不同;
B.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中存在5个过渡态;
C.甲醇制氢的反应中断裂了H-O、C-H极性键;
D.正反应活化能最小的为过渡态Ⅲ。
17.【答案】D
【解析】【解答】A.电子不能在电解液介质中转移,是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A不符合题意;
B.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所以Y的化学式为N2O5,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为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不符合题意;
D.负极上NO2失电子生成N2O5,则石墨I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 ﹣e-═N2O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料电池中,O2反应的电极做正极,即石墨II为正极,石墨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物化合价升高。
18.【答案】D
【解析】【解答】A.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L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池工作肘,电子流向:锂电极→负载→碳棒,电子不在电解液中流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外电路流过0.2ml电子,生成0.1ml气体,但不一定是标准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Li是活泼金属,易与水、氧气反应,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工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反应的化合价变化,可得Li为还原剂,SOCl2为氧化剂,负极材料为Li(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e-=Li+,正极发生还原反应,SO2Cl2+2e-=2Cl-+SO2。
19.【答案】A
【解析】【解答】解:氢氧燃料电池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其中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燃料氢气在负极失电子生成氢离子,则负极反应式为2H2﹣4e﹣=4H+;
故选A.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在负极失电子生成氢离子,据此书写电极方程式.
20.【答案】B
【解析】【解答】A.甲电极电极反应式为:,是氧化反应,甲电极是负极,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荷守恒知:,则每理论上可净化,B符合题意;
C.阳离子移向正极,甲电极为负极、乙电极为正极,则从甲电极附近向乙电极附近迁移,C不符合题意;
D. 从甲电极电极反应式知,电解质溶液不可以是NaOH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甲电极上发生反应 ,则甲电极为负极,乙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1.【答案】(1)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无影响;降低;使用适当的催化剂,活化能降低
(2)﹣198
【解析】【解答】解:(1)因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E为活化能,反应热可表示为A、C活化能的大小之差,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E的变化是减小;
故答案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无影响;降低;使用适当的催化剂,活化能降低;(2)因1ml SO2(g)氧化为1ml SO3的△H=﹣99kJ•ml﹣1,所以2mlSO2(g)氧化为2mlSO3的△H=﹣198kJ•ml﹣1,则2SO2(g)+O2(g)=2SO3(g)△H=﹣198KJ•ml﹣1,故答案为:﹣198.
【分析】(1)A、C分别表示应物总能量的生成物总能量;E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根据参加反应S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对应的△H之比.
22.【答案】(1)锂(Li);Li-e-=Li+
(2)有无色气体产生;2H2O+2e-=2OH-+H2↑
(3)负极
【解析】【解答】(1)金属锂比钢板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故答案为:锂(Li) ; Li-e-=Li+;
(2)LiOH溶液中的阳离子有Li+和H+,由于氧化性H+>Li+,正极上是水电离出的H+放电,故正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正极产生无色气体,
故答案为:有无色气体产生; 2H2O+2e-=2OH-+H2↑;
(3)在原电池的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会向负极移动,
故答案为:负极。
【分析】金属锂比钢板(主要成分为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LiOH溶液中的阳离子有Li+和H+,由于氧化性H+>Li+,正极上是水电离出的H+放电;在原电池的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分析解答。
23.【答案】(1)化学键
(2)﹣185kJ/ml
(3)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l﹣1
(4)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H=﹣57.3kJ/ml;温度计
【解析】【解答】解:(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表现是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相等,若为若为放热反应,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若为吸热反应,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答案为:化学键;(2)已知拆开1mlH﹣H键、1mlCl﹣Cl键、1mlH﹣Cl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243kJ、432kJ,则反应:H2(g)+Cl2(g)=2HCl(g)的△H=436kJ+243kJ﹣2×432kJ=﹣185KJ/ml;
故答案为:﹣185kJ/ml;(3)①CO(g)+ O2(g)=CO2(g)△H=﹣283.0kJ•ml﹣1
②CH3OH(l)+ O2(g)=CO2(g)+2H2O(l)△H=﹣726.5kJ•ml﹣1
依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l﹣1 ;
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l﹣1 ;(4)①依据中和热概念分析,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H=﹣57.3 kJ/ml;
故答案为: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H=﹣57.3 kJ/ml;
②依据量热计的结果和原理分析,测定中和热实验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温度计.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原因;(2)依据焓变△H=反应物拆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得到;(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4)①依据中和热概念书写得到;
②依据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过程和仪器分析中和热实验时所需的玻璃仪器;
24.【答案】(1)②④
(2)C
(3)FeO42-+3e-+4H2O=Fe(OH)3+5OH-;1
(4)B C
(5)甲烷;负;CH4-8e-+ 10OH-=CO32-+7H2O
【解析】【解答】(1)一般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和反应④符合要求;
(2)A.太阳能催化分解水得到氢气节约原料,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燃料电池产物是水,更环保,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做电解质和氢氧化钾做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不同;故C符合题意;
D.以硫酸和氢氧化剂做介质的反应总的反应为2H2+O2=2H2O,故D不符合题意;
(3)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 FeO42-+3e-+4H2O=Fe(OH)3+5OH-;
②放电时,转移3ml电子正极有1ml 被还原。
(4)A. Pb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Pb-2e+SO42-=PbSO4,故A不符合题意;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负极均得到硫酸铅,质量增大,故B符合题意;
C.放电时,正极二氧化铅结合氢离子,故C符合题意;
D.放电时,负极的pH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5)①电子在负极,因此a通入的是甲烷,氢氧根流向负极
②负极是甲烷失去电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 CH4-8e-+ 10OH-=CO32-+7H2O
【分析】(1)找出氧化还原反应即可;
(2)根据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氧化钾和硫酸为电解质写出正负极电极式即可判断;
(3)根据给出的电池总反应即可写出正负极电极式和计算;
(4)铅蓄电池中,负极是铅失去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变为硫酸铅,正极是二氧化铅得到得到电子结合硫酸变为硫酸铅,结合选项判断;
(5)①根据电子流向即可判断;
②根据甲烷失去电子结合氢氧根离子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25.【答案】(1)吸热
(2)594
(3)D
(4)751.28
【解析】【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Ⅰ能量较低,Ⅱ能量较高,则Ⅰ→Ⅱ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2)Ⅲ表示64gS(g)与96g O2(g)所具有的能量,可知n(S)=2ml,n(O2)=3ml,Ⅱ为2mlSO2(g),1mlO2(g)具有的能量,则c为297kJ/ml×2ml=594kJ,故答案为:594;(3)b为S和氧气的活化能,Ⅲ→Ⅱ反应的△H取决于活化能的差值,与硫和氧气的活化能无关,故答案为:D;(4)由图象可知d+e﹣b为64gS(g)与96g O2(g)生成0.4ml SO2(g)、1.6ml SO3(g)放出的热量,又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g)+O2(g)═SO2(g)△H=﹣297kJ/ml,SO2(g)+ O2(g)⇌SO3(g),△H=﹣98.3kJ/ml,可知S(g)+ O2(g)═SO3(g)△H=﹣395.3kJ/ml,
则放出的热量为0.4ml×297kJ/ml+1.6ml×395.3kJ/ml=751.28kJ,
故答案为:751.28.
【分析】由图象可知,Ⅲ表示64gS(g)与96g O2(g)所具有的能量,可知n(S)=2ml,n(O2)=3ml,Ⅰ表示0.4ml SO2(g)、1.6ml SO3(g)、0.2ml O2(g)具有的能量,可知Ⅱ为2mlSO2(g),1mlO2(g)具有的能量,Ⅱ→Ⅰ有1.6mlSO2(g)转化为SO3(g),以此解答该题.A
B
C
D
燃气灶
碱性锌锰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
风力发电机
选项
电极M
电极N
X
Y
A
锌片
铜片
溶液
溶液
B
铜片
石墨
溶液
溶液
C
石墨
铜片
溶液
溶液
D
石墨
铜片
溶液
溶液
A
B
C
D
锂离子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
电动车电池充电
燃气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L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