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达标测试
展开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溶液中K+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渗透作用。( )
(2)具有浓度差的溶液之间一定会发生渗透作用。( )
(3)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
(4)植物细胞核属于原生质层的组成成分。( )
(5)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红细胞发生失水皱缩。( )
答案:(1)× (2)× (3)× (4)× (5)×
2.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水通过红细胞的细胞膜
B.蔗糖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水分子通过细胞壁渗出细胞
D.蔗糖溶液通过细胞壁
解析:选A 渗透作用指的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渗透的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渗透。
3.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根系细胞呼吸过强,影响根对水分的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解析:选B 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呼吸作用无关;一次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根系细胞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4.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细胞膜等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解析:选C 紫色水萝卜的色素分子存在于液泡中,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细胞膜、液泡膜将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分子通过液泡膜、细胞膜进入清水中,使水的颜色变红。
5.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个渗透装置,是因为( )
①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②细胞质具有一定浓度 ③原生质层类同于半透膜 ④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膜两侧具有浓度差,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6.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红细胞分别浸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A.皱缩、胀破B.胀破、皱缩
C.皱缩、皱缩 D.膨胀、膨胀
解析:选A 红细胞浸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会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而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会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而吸水胀破。
7.植物体内有三个相邻的细胞a、b、c,已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a>b>c,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细胞液的浓度越高,则吸水能力越强,a细胞液浓度最高,c细胞液浓度最低,b细胞液浓度介于a、c细胞液浓度之间,水分的渗透方向是由c→b→a,以及由c→a。
8.图甲烧杯中是5%的淀粉液,图乙烧杯中是5%的葡萄糖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入图甲、乙烧杯中(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放置1 h后( )
A.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不变
B.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
C.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D.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呈砖红色
解析:选B 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大于透析袋内蒸馏水的浓度,由于淀粉不可以通过透析袋,所以水分子从透析袋出来进入烧杯,导致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降低;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可以进入透析袋,而透析袋内的水分子可以出来进入烧杯,所以烧杯中水分子增多,葡萄糖分子减少,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溶液浓度降低;由于淀粉不可以通过透析袋,所以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内没有淀粉,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图乙烧杯中葡萄糖可以进入透析袋,葡萄糖是还原糖,所以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需水浴加热才可以变成砖红色。
[迁移·应用·发展]
9.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图2设计的是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
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选D 图1表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图甲中由于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水柱a会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状态,水柱a保持不变,A、B错误;图乙中开始时由于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水柱b会上升,之后由于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缩小了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水柱b会下降,C错误,D正确。
10.用三套渗透系统装置分别进行a、b、c三组实验,装置a如图所示,漏斗内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装置b和装置a相同,但用针在半透膜上扎了多个小孔,装置c与装置a的差别是漏斗内外都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三组实验在初始时需保持内外液面相平。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装置a中,漏斗外单位体积中水分子的数量明显多于漏斗内,漏斗液面升高
B.当装置a中液面高度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进出漏斗达到动态平衡
C.装置b、c中都没有发生渗透作用
D.a、b、c三组实验不能说明渗透作用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解析:选D 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漏斗外)的水分子数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漏斗内)的水分子数多,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漏斗液面升高,A正确。当装置a中液面高度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进出漏斗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装置b中半透膜被针扎了多个小孔,说明半透膜被破坏;装置c中漏斗内外都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说明半透膜两侧无浓度差。因此,二者均没有发生渗透作用,C正确。a、b、c三组实验说明了渗透作用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D错误。
11.部分刚采摘的水果或蔬菜表面有残留农药,很多人认为把水果或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可以有效除去其表面的残留农药。为探究此种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 kg作为样本,并对其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 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丙、丁两组对照自变量是________;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既可以吸收水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在实验二中,青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推移从A点下降到B点,其原因是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之后又从B点略有上升达到C点,其原因是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
(3)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纯水浸泡时间 农药分子溶于水后被植物细胞吸收 (2)大于 小于 (3)不是 若是同一过程则在B点后细胞液浓度不会上升组别
甲
乙
丙
丁
处理方法
未做处理
纯水冲洗
1 min
浸入纯水1 min
浸入纯水30 min
1 kg青菜农药残留量
0.196 mg
0.086 mg
0.097 mg
0.123 mg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a href="/sw/tb_c1623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综合训练题</a>,共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课时练习,共5页。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