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展开课前思考:
1、如何从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
2、让本节课的知识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更贴合学生的想法,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3、所出示的问题是否要更贴近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易于接受新知并掌握。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学习单、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猜猜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那你知道是解决什么问题吗?那策略又是什么意思呀?是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理解“条件”的意思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师:那么在数学里面,这两个已知的数学信息就是条件。要求的就叫问题。那你是根据什么条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刚才在解决问题时你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呢?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从条件出发来解决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非常迅速的帮小猴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来看看小猴子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吧!
师:你能找出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吗?要求的问题又是什么?那在这两个已知条件里,你觉得哪个已知条件比较难理解?
生: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那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讨论,然后集体汇报给老师。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天摘的个数.(那么就是要用到哪个条件?就从这个条件出发)
师:那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思考,然后再向教师汇报,教师总结方法。
师:那第五天摘了多少个桃子呢?该怎样解决?
2. 理清数量关系
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
第二天摘的个数+5=第三天摘的个数
前一天摘的个数+5=以后摘的个数
师:要算第几天摘了多少个桃子,就要从第一天开始有序的往后思考。
师(板书: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师:那我们要想知道第3天和第5天摘了多少个桃子,你有什么好的解决策略吗?
生:列表格、列算式……
师:怎么列表格呢,你能在本子上试一试吗?(学生尝试列表格,再集体汇报交流)
师:除了列表格,还有其他的解决策略吗?(生:列算式)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展示“列表格”同学的成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师:不管是列表还是列式求出结果,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抓住了条件,从条件出发,确定先算什么,在算什么。)从条件出发,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师小结
师小结: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读懂题意,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理清它们的数量关系,可先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选择合适的算法,刚才这道题就是从条件想起,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最后再回顾反思。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练习1: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算一算,填一填)
师:你是怎么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
生:如果第一次落下16米的话那再次弹起的高度就是8。
师:很好,你理解得很透彻,你能上台指一指从16米落下,第一次弹起是在几米吗?第二次弹起的位置在哪?第三次呢?……咱们借助动画让其他同学也来看一看这个过程。
师:你们能把表格补充完整吗? (学生填写,再集体订正。)
练习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该怎么解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把之前的问题作为已知条件与另一个已知条件组合,就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了。)
练习3:第1个正方形里面画了2个圈,以后每个正方形里画圈的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的2倍,并且都和第一个正方形里圈同样大。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动手试一试。
通过这题让学生发现还可以用画图来解决问题。
四、总结回顾,内化策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帮小猴子解决了这么多难题,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么做呢?现在对课题的疑问,同学们都得到答案了吗?
师:其实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仅是从条件想起,还有更多的策略等着我们去发现。好了,同学们下课休息。
【教后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大致分为以下三点。
在探索中疑惑
本节课,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猜猜老师姓什么、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再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从课堂中寻找答案,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内驱力,继而利用“果园丰收了,小猴子遇到了问题,你愿意帮助它吗?”这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找出已知的数学信息,知道已知的信息就是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主动进入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状态。
在疑惑中引导
在解决完第一个题目后,我只改变题目的问题,然后再问学生,还能用之前的条件求出问题吗?引发学生思考,发现要换个条件才能算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这类“解决问题”,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我在这个时候有意让学生一起来理解比较难理解的条件,也就是在暗示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找“关键地方”实现组合条件,整合信息的目的,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在解决例1问题的时候 ,也让学生自行选择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按部就班的逐一解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引导中发现
在练习时,我先让学生解决和例题相似的题型,让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再让学生从条件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最后,出示了一个难度较大的数学习题,使习题的难度层层递进。
但是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并没有很好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表扬的话语也不够,让课堂气氛稍显沉闷。这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9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析题意,画图分析,列式解答,回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9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画图分析,检验,回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104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a>,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