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宋末,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到镇上店铺购买“香烛、纸马、油盐、酱醯、浆粉”等生活用品,“皆以米准之”,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这说明( )
A.江南市镇上各类商品的交易规模大
B.江南商品流通以以物易物形式为主
C.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
D.租佃制关系下佃农的生活十分艰辛
2.城隍庙是地方百姓祭祀城池守护神的场所,一般说来,分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但是,明清江南地区许多市镇都设置了城隍庙。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统治者重视百姓的教化
B.民间祭祀先祖之风盛行
C.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D.江南城市布局日益合理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集镇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B.两宋时期出现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
C.有些镇发展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
D.宋元时期出现专业分工的集镇
4.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5.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 )。
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的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6.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已知最古老的村庄出现于今天死海北边绿洲上的埃里哈(杰里科)。当地居民在他们的圆形茅屋周围建筑起坚固的围墙,挖掘了护城河。这一情况反映出原始村落存在的意义是( )
A.定居繁衍B.防卫保护
C.商品交换D.农业生产
8.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①聚族而居 ②是小农经济的基地 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④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9.“他们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在两根立柱间有自己的区域。”这表述的是( )
A.北美印第安人的民居
B.古希腊民居
C.古罗马民居
D.中国北方的窑洞
10.宋朝集镇普遍发展。据学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集镇多达3 600个以上,其中一部分集镇,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宋朝集镇也不用配备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这反映了宋朝集镇( )
A.政治、军事功能为主 B.经济功能增强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保护了民间财富
二、非选择题(1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是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同时代的《管子》也提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用水而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
——摘编自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材料二 尽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6.D
7.B
8.C
9.A
10.B
二、非选择题
11.(1)主要因素: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影响。
(2)机能变化:江南部分城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
积极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元曲、章回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课一练,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