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作业)(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作业)(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01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作业)(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02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作业)(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优秀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优秀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认为,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2020.1·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2020.7·浙江高考·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9.4·浙江高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4.(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2019年天津卷,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6.(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7.宋末,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到镇上店铺购买“香烛、纸马、油盐、酱醯、浆粉”等生活用品,“皆以米准之”,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这说明( )


    A.江南市镇上各类商品的交易规模大 B.江南商品流通以以物易物形式为主


    C.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 D.租佃制关系下佃农的生活十分艰辛


    8.城隍庙是地方百姓祭祀城池守护神的场所,一般说来,分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但是,明清江南地区许多市镇都设置了城隍庙。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统治者重视百姓的教化 B.民间祭祀先祖之风盛行


    C.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D.江南城市布局日益合理


    9.徽州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


    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B.改造和征服自然


    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人与自然的分离


    10.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 )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B.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


    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11.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12.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应该住在(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13.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大国和小邦的差异


    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时代的差异


    14.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


    A.智者学派之前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之后 D.启蒙运动前后


    15.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


    A.巢居的盛行 B.聚落的发展


    C.城市的出现 D.铁器的普及


    16.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17.《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


    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


    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


    18.“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


    A.“城”与“市”完全分离B.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


    C.商业活动限制严格 D.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


    19.两宋时期,相对于传统州县城市,大量涌现的市镇超过了3 600处,其中2 200处属于较为成形和稳定的市镇,开启了一条农耕文明时代的城镇化道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市的发展兴盛 B.坊市界限被打破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对外贸易的扩大


    20.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追求远距离观看的震撼。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以“清故宫”这组建筑群而论,任何人在中轴线上走一次,“场面”的变换是紧扣每一个进入者的心弦的,前后的“场景”是相互衬托的,但每一“局面”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全新的转变。“对比”的法则运用于“景”与“景”间的交替安排上,高明的布局者常常运用使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据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整理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摘编自王星明、罗刚《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建筑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和徽商群体的优秀特质。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泉州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





    根据材料,从图片中提取泉州城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说明结合史实,有理有据)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更为开放”,突破了空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经营,故选B项;A项只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排除A 项;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原有“市”的管理没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因此须要突破原有限制,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鹦鹉洲商业繁盛景象,根据“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閈(街道里巷)甚盛”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根据“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可知,当时南市的饮食服务设施较为完备,B正确;根据“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可以判断,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题干中“一日可尽”指的是外地来此贸易的货物能在一日之内售罄,而非指贸易活动的时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④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3.【答案】C


    【解析】草市是指农村集市,属于国内贸易,不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草市迎江货”说明一般集中于水运发达的地区,材料中说明草市在国内水运方面的作用明显,材料中草市上的征税说明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由此证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材料没有谈及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能证明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故排除B项。官府因为有所需求才取办于市镇,无法判定政府扶持市镇,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可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推动了武城县的经济发展,故选B。由材料可知,原本山西武城县农村集市就有,只是比较不活跃,故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材料中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县令为了改善集市冷清的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不能反映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排除C;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只是提及了集市的繁荣,无法确知武城县是否已经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排除D。


    6.【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试题以考试大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为考点,通过设置南宋初年杭州餐饮业的发展为情境,具体考查考生对唐宋之际城市商业制度的理解。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盛行于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度在宋代逐渐瓦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故 D 项正确。餐饮业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很难说与奢靡之风有因果关系,故A 项错误。南宋初年杭州餐饮业的发展, 店主因此得到皇帝的召见和表扬,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也只能视为一具体个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皇帝个人的偏好,在“士农工商”这样的四民社会体系里,商人的政治地位仍旧在低端,故 B 项错误。从前面的分析和教材的叙述我们均可得知,宋代的城市发展之所以能呈现繁荣的局面,在于政府对商业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干预,故 C 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购买……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等可知,江南市镇上的佃户用米来换取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转运到城市卖出,然后再换取商品贩卖,这说明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故C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本在县级以上城市设置的城隍庙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也出现,说明当时市镇规模扩大,这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故C项正确;城隍庙的功能与教化无关,而且教化应当是全国性的,A项排除;B项偷换概念,城隍庙不是祭祀祖先的;市镇不等于城市,D项排除。


    9.【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可以看出其环境理念应是“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故A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A项明显与题干主旨不符;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从“官民居住区分开”可以看出宋代虽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但仍然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故B项正确;坊市制实际上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故排除C项;题干坊市制与中国社会转型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西周至唐朝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故选B项。其他三项符合史实,排除。


    12.【答案】A


    【解析】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厅堂、居室的布置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一般来说,家中的长辈住在北房,按照方位就是甲处,故A项正确;儿女住在厢房的乙处和丙处,故排除B、C两项;仆人居住在外院的丁处,故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两种建筑的风格差别无法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国和小邦的差异以及时代的差异,故排除A、B、D三项;“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体现了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和等级森严的政治文化;“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体现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故C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当时的建筑艺术借鉴罗马建筑的艺术风格,这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故B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聚落),故B项正确;A项是狩猎、渔猎生产方式的体现;C、D两项出现在文明社会阶段。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都城的建筑布局以王宫为中心,而且在水平线上王宫全部建于地面之上,这体现出王的地位明显上升,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中的等级观念和意识,故A项正确;当时没有皇权,只有王权,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最早的王宫城市建筑,并不能代表后来的中国都城建筑模式,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都城的工程建筑等级特点,反映不出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使得城市发展滞后,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秦国城市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应排除。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可知,材料中的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19.【答案】A


    【解析】草市发展到宋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的地方商业中心。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从聚散不定的村落交易点到初具专业化特点的商贸聚合地,以草市为依托的新型市镇大量涌现,故A项正确。各种市镇大量涌现并不是坊市界限被打破的结果,B项排除;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市镇大量涌现的原因,C项排除;对外贸易的扩大与市镇的大量涌现并无直接关系,D项排除。


    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农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排除B项;C项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与外国原始村落规模的对比,排除D项。


    21.【答案】(1)不同:西方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中国着重于创造不断变化的场景。


    (2)特点: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与园林结合;体现儒家封建礼制思想和徽商文化。


    特质:贾而好儒;社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其他角度亦可)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可知,西方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可知,中国着重于创造不断变化的场景。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可知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为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与园林结合;体现儒家封建礼制思想和徽商文化。第二小问特质,根据材料二“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可知贾而好儒。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等角度回答。


    22.【答案】示例一:


    信息:泉州城规模由小到大,城市形制由规整到不规整。


    说明: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难移,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农耕经济和工商业经济的高度发达,为泉州城的发展、扩大奠定了物质基础。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尤为发达,在中外经济交流的推动下,泉州发展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港口城市,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宋代,中国城市发展突破“市”“坊”界限,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走向灵活,核心商业区不断增加和扩大,带来城市规模的拓展和形制的不规整。


    综上所述,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推动下,宋代泉州城出现了不同于唐代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示例二:


    信息:宋代泉州城的整体结构(城市布局)呈现两个明显不同的区域:政府核心区集中在内城北部,商业核心区集中在南部郊区。


    说明: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核心商业区不断增加和扩大,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说明经济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核心商业区却位于城市南部郊区,在意识形态上处于从属地位。政府核心区占据着城市最核心的地带,衙门、教育机构、官方庙宇等主要集中于内城北部,说明行政功能仍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政治因素仍然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泉州城的整体结构体现了经济对宋代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政治因素仍然在城市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图片《唐宋时期的泉州城》,结合图例,对比唐、北宋、南宋晚期泉州的城墙变化、府衙、县衙分布和商业核心区的位置,可以得出“泉州成规模由小到大”,“城市形制从规整到不规整”,“泉州城的整体布局呈现两个不同区域”,“城市核心区集中在内层,北部商业核心区集中在南部郊区”等信息,选择其中的两个信息并明确表述出来,然后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分析说明信息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在对信息分析说明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升华,得出相应的历史发展趋势与规律,整个解题过程注意信息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楚,表达规范。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课一练,共12页。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作业)(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