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二校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月考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下册全部
注意:共两大题,25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 杏子和李子的味道不同,你能让一颗杏树上结出李子吗?用下列哪种技术可以做到?( )
A. 组织培养B. 嫁接C. 压条D. 扦插
【答案】B
【解析】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A.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于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让一棵杏树上结出李子,可采用嫁接技术,B符合题意。
C.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 又称压枝。 成株压条率高,但繁殖系数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难,或要繁殖较大的新株时采用,C不符合题意。
D.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人们为了增加家蚕的吐丝量,往往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可以延长蚕食用桑叶的时间。这种化学物质应在蚕发育的哪个阶段进行喷洒( )
A. 卵期B. 幼虫期C. 蛹期D. 成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春蚕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让蚕多吐丝,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可适当的增加幼虫期内营养物质的积累,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有关鸟卵的结构和功能匹配错误的是( )
A. 卵壳——保护内部结构B. 卵白一一提供养料和水分
C. 卵黄——提供主要营养D. 胚盘一一固定卵黄的位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其中,卵黄、卵黄膜以及胚盘是鸟卵的卵细胞,其余部分则是非细胞结构。
【详解】A. 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它有防止卵细胞受伤害,有支持和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 卵白位于卵黄外面,它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B不符合题意。
C. 卵黄是卵细胞主要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C不符合题意。
D. 胚盘是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而不是固定卵黄的位置,D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鸟卵的结构。
4. 松毛虫的幼虫以松针为食,是一种林业害虫。幼虫“自掘坟墓”,在地下“作茧自缚”。几个月后破茧成蛾。下列关于松毛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松毛虫的发育过程会经历蛹期
B. 松毛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 松毛虫“作茧自缚”后就死亡了
D. 松毛虫的成虫期对松树的危害最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AB.松毛虫属于昆虫,它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是一个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A正确,B错误。
C.“作茧自缚”实际上是幼虫化蛹的过程,蛹期结束后,松毛虫会破茧而出,变成成虫,也就是蛾,C错误。
D.实际上,松毛虫的幼虫期是对松树危害最大的时期,因为幼虫以松针为食,大量取食可能会导致松树的生长受阻甚至死亡。而成虫是蛾,对松树的危害相对较小,D错误。
故选A。
5. 鸟卵的结构中能发育成雏鸟的是( )
A. 卵黄B. 系带C. 胚盘D. 气室
【答案】C
【解析】
【分析】鸟卵的结构主要为:卵壳,卵壳膜,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系带。
【详解】A.卵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A不符合题意。
B.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C符合题意。
D.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3对,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正常情况下,下列人体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不准确的是( )
A. 女性心肌细胞,都为22对+XX
B. 生殖细胞精子,都为22条+Y
C. 男性肌肉细胞,都为22对+XY
D. 生殖细胞卵子,都为22条+X
【答案】B
【解析】
【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①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共22对常染色体。
②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人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③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生殖细胞)有两种: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④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
【详解】A.女性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心肌细胞作为女性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A正确。
B.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常染色体+XY,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B错误。
C.男性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肌肉细胞作为男性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C正确。
D.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常染色体+XX,女性只产一种含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
故选B。
7.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通过变性手术改变性别
B. 日光浴使皮肤变黑
C. 选育品质好的太空辣椒
D. 贫瘠土壤中的庄稼瘦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A.通过变性手术改变性别,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故A错误。
B.日光浴使皮肤变黑,这种性状的变化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故B错误。
C.太空辣椒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C正确。
D.贫瘠土壤中的庄稼瘦弱,是由于水肥条件导致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实例与采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 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
B. 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嫁接技术
C. 高产水稻——杂交育种
D. 超级鼠——转基因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可见,“多莉”羊的诞生使用了克隆技术,A正确。
B.植物的组织培养能培育出无病毒植株,可以防止植物病害的危害;嫁接不能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B错误。
C.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高产水稻是利用了杂交育种技术,C正确。
D.研究人员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超级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控制鼠的个体大小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D正确。
故选B。
9. 红色番茄(D)对黄色番茄(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多个柱头受粉)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组成及果皮的颜色分别是( )
A. 种子基因组成为Dd,果皮的颜色均为红色
B. 种子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果皮的颜色为红色或黄色
C. 种子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果皮的颜色均为红色
D. 种子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果皮的颜色均为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番茄(d)为显性”,则果皮红色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果皮黄色的基因组成是dd。
(3)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详解】“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种子的基因型为Dd、dd。 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为黄色,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化学进化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演变为原始生命的过程,根据其学说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 原始海洋B. 原始森林C. 原始大气D. 原始陆地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
【详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A。
11. 在研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下列有关米勒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装置只模拟了原始大气环境
B. 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C. 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 实验表明在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能形成原始生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米勒的实验模拟原始大气成分、模拟原始地球条件、模拟原始海洋等条件合成氨基酸等二十多中小分子有机物,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和发展都基于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 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C. 越古老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越高等
D. 生物痕迹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可见,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详解】A.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直接的证据,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过哪些生物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A正确。
B.通过研究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例如哪些物种是从哪些更早的物种演化而来的,B正确。
C.实际上,越古老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通常越低等。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进化,因此在较新的地层中才会发现更高等的生物化石,C错误。
D.生物痕迹,如脚印、巢穴等,也可以提供关于古代生物的信息,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的进化,D正确。
故选C。
13. 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发生的疾病是( )
A. 过敏反应B. 天花病C. 肺结核D. 心脏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现状人们对免疫的看法是: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故A正确。
B.天花病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B错误。
C.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故C错误。
D.心脏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遗传或者其他因素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14. 青萝卜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淀粉酶的含量很高,水多味甜、微辣,是著名的生食品种,被称为“水果萝卜”。如下图所示,青萝卜长在地上的部分呈绿色,长在地下的部分呈白色,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这种差异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
C. 此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若在生长期将白色部分露出一部分见光,这部分仍保持白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详解】青萝卜裸露在地上部分是绿色,而埋在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这一实验验证出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这一事实可以说明:这种差异受到环境因素(光)的影响,同是萝卜,遗传物质相同,但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说明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若在生长期将白色部分露出一部分见光,这部分将变成绿色,可见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5. 近年“超级细菌”已经在多地出现,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这种悲剧的产生是由于( )
A. 抗生素引发了人体的免疫反应
B. 抗生素的生产质量降低
C. 滥用抗生素
D. “超级细菌”已经变成病毒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这样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新的“超级细菌”时有出现,已经让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
【详解】A.人体使用抗生素是为了杀死病菌,不是为了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抗生素杀死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许多有益细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隐性危害;“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是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导致的,A错误。
B.抗生素的滥用,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细菌,使得抗生素对细菌失去了药效,而不是抗生素生产质量降低,B错误。
C.“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抗药性细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滥用抗生素对“超级细菌”起到了自然选择作用,C正确。
D.“超级细菌”还是细菌,不会变成病毒,D错误。
故选C。
16. 下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 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自然选择
B.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的进化。分析曲线图: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又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详解】A.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了变异,而是害虫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变异的类型,A错误。
B.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中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且它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正确。
C.害虫本身存在着抗药性这种变异类型,由于长期使用农药,使不具抗药性的害虫死亡,而具有抗药性的害虫能生存下来,且越来越多,这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D正确。
故选A。
17. 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流感容易在鸟类、家禽间流行,这也是造成这些动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人们对这些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动物的遗体一般采取挖深坑掩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的传染源
B. 禽流感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
C. 禽流感流行期间禁止售卖家禽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 对遗体深埋或焚烧属于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A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A错误。
B.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该疾病对禽类的呼吸系统影响很大,禽流感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B正确。
C.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禽流感流行期间禁止售卖家禽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遗体深埋或焚烧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选A。
18.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 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 为被狗咬伤的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
C. 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D. 为中学生注射乙肝疫苗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详解】A.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是计划免疫的一部分。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联合疫苗,通常在儿童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接种,A正确。
B.为被狗咬伤的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是被动免疫的一种形式,不属于计划免疫。免疫球蛋白可以提供短期的抗体保护,但它不是通过预先计划的疫苗接种程序来实现的,B错误。
C.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是计划免疫的一部分。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通常在儿童早期通过口服的方式接种,C正确。
D.为中学生注射乙肝疫苗是计划免疫的一部分。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开始接种,并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完成加强剂次,D正确。
故选B。
19. 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人或家属可以自行购买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
B. 病情有好转时就立即停止用药,因为是药三分毒
C. 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D. 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疑似药物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服用该药,并去医院诊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解答的关键是理解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
【详解】A,带有“OTC”标识的是非处方药,病人或家属可以自行购买,A错误。
B.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B错误。
C.“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乱吃、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C错误。
D.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疑似药物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服用该药,并带上该药去医院诊治,防止出现严重后果,D正确。
故选D。
20. 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浓度为该实验的单一变量
B. 水蚤受到的伤害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面减弱
C. 当酒精的浓度达到20%时水蚤可能会死亡
D. 水蚤的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试验。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详解】A.本题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不同的酒精浓度,故A正确。
B.酒精浓度越高,而水蚤的心率越慢,这实验说明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受到的伤害增加,故B错误。
C.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故C正确。
D.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下图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嫁接方法来繁殖某些植物(如苹果树、桃树等)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①是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
(2)嫁接的方法有两种,其中图甲表示___________,图乙表示___________。
(3)嫁接成活的关键是让甲、乙两图中的①和②的___________紧密结合。
(4)将一株黄色玫瑰的枝条作为①,红色玫瑰的一条枝条作为②进行嫁接,嫁接后的玫瑰植株上开出的花的颜色是___________。
【答案】21. ①. 接穗 ②. 砧木
22. ①. 芽接 ②. 枝接
23. 形成层 24. 黄色
【解析】
【分析】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①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②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图甲所示)和枝接(图乙所示)两种方式。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甲中的①是接穗,②是砧木。
【小问2详解】
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嫁接的方法有两种,其中图甲表示芽接,图乙表示枝接。
【小问3详解】
嫁接成功的关键是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
【小问4详解】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可见,将一株黄色玫瑰的枝条作为①接穗,红色玫瑰的一条枝条作为②砧木进行嫁接,嫁接后的玫瑰植株上开出的花的颜色是接穗的黄色。
22. “进化树”可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化程度最高的动物是___________类动物。
(2)生物能不断地进化,是遗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结果。
(3)根据“进化树”可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
【答案】22. 哺乳 23. ①. 变异 ②. 自然选择
24. ①. 低等到高等 ②. 水生到陆生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小问1详解】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因此,进化程度最高的动物是哺乳类动物。
【小问2详解】
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问3详解】
根据生物进化树的图可知,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在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在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在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
23.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实验材料,果蝇的体色有灰体和黑体两种类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用D、d表示,下表为三组果蝇的杂交实验结果,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灰体和黑体是一对__________。
(2)根据上表第__________组数据推断,果蝇体色的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
(3)现有一只灰体雄果蝇,为了检测其基因组成,比它与多只黑体雌果蝇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后代,请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后代有灰体果蝇和黑体果蝇,则亲本灰体雄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②若后代全是灰体果蝇,则亲本灰体雄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4)在一个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大量使用煤炭的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该地区存活下来的多数果蝇是黑体果蝇,因为黑体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有利于其生存。环境对黑体果蝇在群体中的变化起着__________作用,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23. 相对性状
24. ①. 三 ②. 黑体
25. ①. Dd ②. DD
26. 选择##自然选择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果蝇的灰体和黑体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根据表格中第三组亲代都是灰体,子代出现了黑体,表明果蝇翅型的隐性性状为黑体,灰体是显性性状。
【小问3详解】
灰体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黑体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为了检测一只灰体雄果蝇的基因组成是DD还是Dd,需要用多只黑体雌果蝇(dd)与其交配。
①若其后代既有灰体果蝇、又有黑体果蝇(dd),说明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中有d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Dd。
②若其后代全表现为灰体果蝇,说明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中没有d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DD。
【小问4详解】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可见,题干所述说明环境对黑体果蝇在群体中的变化起着自然选择(或选择)作用,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数量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分技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材料二:每年6~9月是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5岁及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以发热及手、足、口、臀部长有疱疹为主要特征。
(1)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角度分析,结核病人和手足口病患者属于__________,结核分枝杆菌和肠道病毒属于__________。
(2)接种卡介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__________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某人想通过接种卡介苗来预防手足口病却达不到预防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与此免疫相比,由皮肤、黏膜和白细胞等组成的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具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特点,属于________免疫。
(3)为了更好地预防手足口病,专家建议:①婴幼儿使用的奶瓶、餐具应充分清洗;②孩子得了病要及时就医;③对儿童玩具、桌面、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④勤洗手,避免用公用毛巾擦手;⑤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24. ①. 传染源 ②. 病原体
25. ①. 淋巴细胞 ②. 注射卡介苗产生抗体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起作用,而不能对多种肠道病毒发挥作用 ③. 非特异性
26. ①③④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小问1详解】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此,结核病人和手足口病患者属于传染源,结核分枝杆菌和肠道病毒属于病原体。
【小问2详解】
接种卡介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结核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注射卡介苗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起作用,不能对多种肠道病毒病毒发挥作用,因此接种卡介苗不能预防手足口病。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三条途径看:
①婴幼儿使用的奶瓶、餐具应充分清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②孩子得了病要及时就医属于控制传染源;
③对儿童玩具、桌面、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④勤洗手,避免用公用毛巾擦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⑤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所以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①③④。
25. 通过对第八单元第二、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对安全用药、健康、急救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受伤部位C有红色的血液流出或渗出,按压止血的部位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点。
(2)图2所示为心肺复苏,图中所示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按压和吹气次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
(3)图3中的药品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理由是__________。
(4)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到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__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不健康的__________会加速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
【答案】25. B 26. ①. 甲 ②. 乙 ③. 30:2
27. 该药品为非处方药
28. ①. 社会适应 ②. 生活方式
【解析】
【分析】(1)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
(2)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小问1详解】
平时说的外伤出血是指体动脉和体静脉出血。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静脉出血在伤口处的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伤口处的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故图1中所示受伤部位C有红色的血液流出或渗出,是静脉出血,按压止血的部位应该是图中的B点。
【小问2详解】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顺序规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再实行开放气道,接着是人工呼吸。所以图中所示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就是先甲后乙。胸外心脏按压次数与吹气次数的比例是30:2。
【小问3详解】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图3中的药品,由药品说明书上标注的“OTC”标志,可知其为非处方药,故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
小问4详解】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的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的发生和发展。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亲代的性状表现
灰体×黑体
灰体×灰体
灰体×灰体
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数目
灰体
50
100
75
黑体
50
0
25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豆目的部分分类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分裂过程正确的顺序是,形成地层中煤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