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28938/0-17111587736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28938/0-17111587736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28938/0-17111587737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28938/1-17111587769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28938/1-17111587769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28938/1-171115877701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时量: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B. 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C.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D.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2. 研究表明,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可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的钙离子浓度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实验小组利用枪乌贼的神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紫外线不影响神经纤维的正常兴奋。
A. 本实验中,甲组对照组,乙组和丙组均为实验组
B 本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C. 丙组的结果为突触前膜和后膜都检测到动作电位产生
D. 新增丁组:不注射“笼锁钙”,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能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3. 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表2记录得到乙图所示曲线
B. 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
C. 图丙曲线处于④点时,图甲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状态
D. 若降低膜外Na+浓度,③和④点的峰值均下移,若降低膜外K+浓度,③和④点的峰值均上移
4. 下丘脑中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可通过改变放电频率调节机体体温
B. 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高于正常值
C. 人在感染流感病毒后或干活出汗时S点右移
D. 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诊断SLE的重要依据是自身抗体的产生。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常规药物,而新型靶向药物贝利木单抗可通过与B细胞激活因子(BAFF)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活化及自身抗体的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LE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的浆细胞只能识别自身的抗原物质
B. BAFF的作用可能是与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C. 若某药物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则可用于辅助治疗SLE
D. 在SLE患者的发病过程中遗传、激素和环境因素均可发挥作用
6. IAA不能由花柄运输至子房,但可以由子房运出。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为验证该推测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处理:Ⅰ组施加3H-IAA和NPA(IAA运输阻断剂);Ⅱ组仅施加3H-IAA(图中数字为试剂施加位点,字母为检测部位)各区段均为幼嫩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一段时间后Ⅰ组a段放射线强度大于Ⅱ组
B. 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一段时间后两组子房均不发育,且c段两组的放射性强度为0,则说明推测正确
C. 在3处施加3H-IAA一段时间后可以在b段检测到放射性则说明推测正确
D. 在3处施加不同浓度的IAA,一段时间后可能存在果实发育情况相同的组
7. 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培养液稀释10倍后取1mL培养液加入1mL台盼蓝染色后用一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计数室体积0.1mm3)的计数板计数,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是葡萄糖有限和试管内空间有限
B. 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
C. 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
D. 若4个中方格中无色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活菌数量为2.2×107个
8. 为了增加某草原的物种丰富度,科研人员引入了甲、乙两个种群,如图为引入这两个种群后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引入甲种群后,其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
B. 甲、乙两种群存在捕食的关系,乙为捕食者
C. t2之后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出现先降低再恢复到K1的现象
D. 图示说明甲、乙两个种群的引入增加了该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9. 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下图“球—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由稳态1转变为稳态2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将变简单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若小球到达临界点前又重新回到谷底,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 封山育林延长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高了稳态转换临界点,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0. 生态位宽度是指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下列关于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物种之间的竞争必定会越激烈
B. 若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不同,则一般不会存在种间竞争
C. 食物不足捕食者被迫摄食少数次等猎物时,其生态位宽度增加
D. 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可将另一物种淘汰
11. 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种植生草,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B. 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
C. 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多级利用
D. 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2.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量方法。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减少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足迹的持续增大,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海平面的上升
B. 光盘行动、开发清洁能源、桑基鱼塘、自驾旅游均可减小生态足迹
C.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D. 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生态足迹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
13.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的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细胞膜上存在该种局部麻醉药的载体蛋白
C. 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且二者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 神经突触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14. 图1表示植物的根、茎生长单位长度的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B. 图1中曲线I、Ⅱ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茎、根生长的影响
C. 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2m
D. 若胚芽鞘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是图2的2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小于g
15. 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最可能为N2
C. 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小于0
D. 从模型构建类型角度分析,图示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16. 下列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
B. 图2中,B 表示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 在该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D. 该生态系统在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 CO2量与生物群落排出的 CO2量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12分,共60分)
17.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2型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1)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较肥胖,有人提出2型糖尿病是一种肠道疾病,是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肠道内的一些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发生变化。为研究其成因,某研究组对大鼠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造糖尿病模型鼠,并检测其体内的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的水平。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GLP-1分泌后,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 FGF21,抑制_________________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2)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回肠切除的大鼠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据此,有人提出假说,认为小肠后端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5组,检测血糖变化,其中部分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以上五组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顺序为2>4>5>3=1,则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假说。
(3)科研人员研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物索马鲁肽是GLP-1类似物,根据上述作用机理,你认为索马鲁肽能否治疗1型糖尿病?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如图所示,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可以将抗原片段呈递至细胞表面供免疫细胞识别的蛋白质分子,按功能 MHC 可以分为 MHCⅠ和MHCⅡ两类,MHCI广泛分布于组织细胞表面,MHCⅡ则分布于部分免疫细胞表面。
(1)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图2中的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逃逸是指病原体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现象。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和肿瘤细胞都可以引起MHCⅠ基因的表达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从而引起免疫逃逸。
(3)为了研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科学家发现了一种 NLRC5 基因对于提高肿瘤患者存活率具有明显作用(如图3)。据图分析,若肿瘤患者体内 NLRC5基因_____________(填“高表达”或“低表达”)则可能引起免疫逃逸。
(4)进一步研究发现,免疫逃逸是由于 NLRC5 基因影响MHCⅠ基因的表达造成的。这可通过对肿瘤细胞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具体操作不作要求)来予以验证。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乌柏是一种生长迅速的亚热带树木,跳甲和卷象是以乌柏为食的昆虫。为探究这三种生物的种内和种间互作的调控关系,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乌柏为跳甲和卷象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跳甲成虫和卷象成虫以乌柏树叶为食,跳甲幼虫以乌柏树根为食,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科研人员在实验网笼(如下图1)中放入昆虫的成虫,一段时间后测定乌柏根部淀粉和单宁(一种植物防御昆虫的物质)的含量,结果如下图2,据下图可知,此实验中引起乌柏根部物质含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
(4)为研究乌柏被跳甲或卷象成虫损害后对跳甲幼虫影响,研究者利用(3)处理过的装置,移除所有成虫,将10只跳甲幼虫转移到乌柏根部土壤中,测定其存活率,结果如下图3,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用10只跳甲成虫处理后跳甲幼虫的存活率大于用40只跳甲成虫处理后跳甲幼虫的存活率,原因是____________。
(5)已有研究发现,跳甲幼虫对乌柏根的取食也可诱导叶产生挥发物质,能够吸引跳甲成虫取食,但对卷象成虫有排斥作用。综合上述信息分析,乌柏与跳甲、卷象间关系的调控体现出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重要作用。
20. 在某滨海湿地森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群落中芦苇、耐高盐的碱蓬和互花米草的相对多度(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与入侵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后,导致图1两种植物相对多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如图2所示。
(1)
由裸滩到互花米草群落的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区别即可)。
(2)据图1分析,互花米草入侵的第1年至第5年甲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分析判断,图1中乙植物是___________(填“芦苇”或“碱蓬”)。
(4)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该湿地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不定项)。
A. 互花米草向内陆和海洋两方向扩展
B. 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C. 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均更加复杂
D. 为某些非本地的植食性昆虫提供生态位
E.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5)为保护和恢复湿地植被,科技人员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清除互花米草并迅速大面积种植抗逆性较好的海三棱藨草进行生态修复。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请提出合理的该湿地群落改造建议____________。
21. 对厨余垃圾正确分类是减少细菌滋生污染环境的重要保障。某研究小组从一餐厨垃圾处理厂分离了能高效降解淀粉、脂肪等的细菌菌株并进行扩大培养和筛选,部分操作流程如下,请分析回答:
(1)研究小组从餐厨垃圾处理厂分离出目的菌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配置好的培养基通常采取_____________方式进行灭菌;倒平板时,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若以上流程图是筛选降解淀粉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则应___________(加入/不加入)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鉴别降解脂肪的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可以加入______________作为指示剂。
(4)进行扩大培养的培养基与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组别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刺激
先检测到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后检测到突触后膜动作电位
乙
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的 BAPTA,再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刺激
检测到突触前膜动作电位,不能检测到突触后膜动作电位
丙
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的“笼锁钙”,再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
?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编号
1
2
3
4
5
大鼠种类及处理
正常大鼠
正常大鼠+假手术
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一模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一模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共12页。
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四)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四)生物试卷含解析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