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27094/0-17111082607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27094/0-17111082607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27094/0-17111082608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27094/1-17111082634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27094/1-17111082634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27094/1-17111082634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境遇不同,诗人借景色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张继以“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抒发自己的愁绪;纳兰性德以“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是林升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顾寻欢作乐的愤慨;“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是龚自珍对国家能够涌现人才的渴望。
(3)我们可以从诗词中汲取智慧: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告诉我们学习要踏实认真、实事求是;朱熹用“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答案】 ①. 月落乌啼霜满天 ②. 聒碎乡心梦不成 ③. 故园无此声 ④.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 不拘一格降人材 ⑥. 知之为知之 ⑦. 不知为不知 ⑧.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1)书写时注意“落、霜、聒、园”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州、汴、降、材”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知、源”的正确写法。
2. 结合语境,写下阅读感言
中国少年应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华文明的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底蕴。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煌、珍、异”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与成语不能——对应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为人民牺牲的革命先烈。(饮水思源)
B. 遇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就会错过很多机会(畏首畏尾)
C. 采取任何损害两国经贸关系的措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小失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与俗语的理解。
C.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故选C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B. 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很讨人喜欢。
C. 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
B.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改为: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很讨人喜欢。
故选B。
5. 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龟山电视塔高221.2米,坐落于武汉市龟山之巅、长江和汉江的交江处,是武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及城市地标。(列数字)
B. 随着武汉市区的不断发展,一座座跨江大桥应运而生,如青山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等。(举例子)
C.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打比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
C.作者把“地球的体积”与“太阳的体积”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选C。
6. 下列句子中,没有同时运用对比和静态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B. 夜晚,没了白天的喧嚣,一片宁静伴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C.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掌握。
A.这句运用了对比描写和动态描写,“月夜”和“暗夜”对比, “翩翩飞舞”是动态描写,写出了暗夜中萤火虫飞舞的美。
故选A。
7.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慈母情深》中母亲的工作环境与《父爱之舟》中父子逛庙会的情景都是场景描写,前者突出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后者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温情。
B.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了活泼的语言来介绍松鼠的样子。
C. 白居易在《山居秋暝》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秋天晚上山间美好和谐的景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内文章的理解。
C.《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秋天晚上山间美好和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本项理解错误。
故选C。
8. 根据情节图、插图、阅读记录卡、评论选一选它们说的分别是哪个故事。
A.《三兄弟牵金牛》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玉兔入月宫》
D.《牛郎织女》
【答案】 ①. A ②. C ③. D ④.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的掌握。
A.《三兄弟牵金牛》:这个故事的体裁是民间故事。它讲述的是三个兄弟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牵回一头金牛的故事。这个故事通常传达了团结、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B.《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的体裁是民间传说,也被改编为多种戏剧和影视作品。它讲述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位年轻人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以真挚的爱情抗争并最终化为蝴蝶双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爱情的伟大和封建礼教的束缚。
C.《玉兔入月宫》:这个故事的体裁是神话传说。它讲述的是关于月亮和玉兔的故事,通常与嫦娥奔月相联系。在这个传说中,玉兔被描述为嫦娥的伴侣,一同在月宫中生活。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浪漫色彩。
D.《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体裁也是民间传说。它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这对恩爱夫妻被银河隔开,只能在每年的七夕通过鹊桥相会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爱情的坚贞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图一中“金牛”“齐心协力”可知,应选A;由图二的兔子可知,应选C;由图三“农历七月初七”“喜鹊”可知,应选D;由图四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知,应选B。
9. 阅读文言文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须有疑
读书,始①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②,以至融会贯通③,都无所疑,方④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⑤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注释】①始:开始。②释:明了。③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领悟。④方:才。⑤教:让。
(1)文中描述的读书过程是怎样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的题目“读书须有疑”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表达的意思相近,告诉我们不要完全相信书本知识,要在读书的同时进行思考。
B.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与“有疑,却要无疑”的意思是相互矛盾的。
C. 我们带着疑问读书,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对书本知识消化的过程,解决了疑问,就真正读懂了书。
(3)文中告诉了我们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温故知新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学贵有疑
【答案】(1)(1)渐渐有疑
(2)节节有疑
(3)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2)B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可知,第一处应填“渐渐有疑”;第二处应填“节节有疑”;由“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知,第三处应填“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要教给他发现问题的方法。有疑,却要无疑:学会了提问,就要想办法解决疑问。结合意思可知,这两句话并不矛盾。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内容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有疑者,却要无疑”,告诉我们要善于提问。
A.温故知新: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指通过回忆过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现在提供参考;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自《论语》,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此句强调了学习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C.学贵有疑: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持有多疑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探索。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慢慢地,就会产生一些疑问;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得到解决,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这才是学习。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要教给他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提问,就要想办法解决疑问,达到没有疑问的地步,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10.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小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
【材料一】为什么读书?
【材料二】
平均一年阅读的书籍本数
影响阅读的因素
【材料三】校园的“爱上读书”论坛曾流传过这么一段对话:
书卷气: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墨香书客:当我牙牙学语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不记得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1)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从材料一可知,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通过阅读拓展知识。 _____
②从材料二可知,平均一年阅读10本书以上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 _____
③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中,“没时间”这一因素的占比达到了一半以上。 _____
(2)下面对材料三中的对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从小就应该多阅读书籍,这样长大了才不会忘记。
B. 阅读对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多阅读书籍,人的思想会发生改变。
C. 读书和吃饭一样,细嚼慢咽地阅读,才能领会书中的意思。
(3)材料二中有一项影响阅读的因素是“不知道读哪些书”,请你结合第八单元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两种选书的方法。
_____________
【答案】10. ①. √ ②. × ③. √ 11. B
12. ①了解自己的阅读偏好: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喜欢的阅读类型,比如小说、传记、历史、科幻等,以及你感兴趣的主题,如爱情、冒险、探险、科技等。
②向他人寻求建议:你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家人或同事等人寻求意见,因为他们通常对你的阅读喜好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推荐一些符合你口味的好书。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①正确。根据材料一图表可知,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通过阅读拓展知识,占比78.5%
②有误,根据材料二平均一年阅读的书籍本数表中数据可知,平均一年阅读10本书以上的人数为12.5%,未占到总人数的一半。
③正确。从材料二影响阅读的因素可知,没时间的为57.6%,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小问2详解】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材料三中的对话提到:“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这说明阅读不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为了拓展知识、改变思想。因此,选项B正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选项A和C都没有在对话中提到,因此不是正确答案。故选B。
【小问3详解】
考查推荐介绍。
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种选出的方法即可。如: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本推荐选书。本学期的学习中,课本往往会推荐一些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这些推荐通常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本的推荐来选择书籍。例如,如果课本推荐了一些经典童话、寓言故事或者科普类书籍,我们可以从这些推荐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所选书籍的适宜性,还能与课堂学习形成有效衔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的选书。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喜欢冒险故事,有些人可能喜欢科普知识,还有些人可能喜欢文学名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例如,如果你对科幻感兴趣,可以选择《三体》等科幻小说;如果你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可以选择《昆虫记》等科普读物。
11. 你见过骆驼图书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一探究竟吧!
骆驼图书馆
①撒哈拉是一个男孩,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同名,自然,他更不知道自己就踩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
②每当太阳映过沙丘,他都会飞奔向最远的沙凹处,希望看到那两头熟悉的骆驼,可惜,快一年了,这一幕始终没出现。
③虽然如此,撒哈拉却并未放弃,他会一整天都守候在那块稍微平坦的地方,翻开一本破旧的书,一字一字地反复阅读。他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光芒,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在他眼前跳跃,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已经翻阅过无数遍。
④部落里的长者从来没有批评过撒哈拉,即便最严厉的父亲也从未阻碍撒哈拉的举动,因为他们和撒哈拉一样,也很怀念曾经的那两头骆驼,而那两头骆驼的主人便是奥利奇——骆驼图书馆的创始人。
⑤那两头骆驼每周总会在星期二准时出现,一大早便停在那个叫塔里的沙丘下,等待周边部落的少年前来借阅图书,奥利奇是一个神一般的人,至少在孩子们心中是这样,他要大家尽量坐在原地看书,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归还,没有人反对,大家都不希望图书因为离开骆驼图书馆而流离失所。
⑥可是,因为撒哈拉对书的热爱,有一次,在黑暗已经笼罩大漠,奥利奇赶着骆驼要离开时,撒哈拉终于鼓足勇气伸出了右手,他要借书,并且发誓,在下周这个时候,一定亲手把书放回骆驼图书馆。
⑦奥利奇犹豫了许久,但最终还是被撒哈拉的真诚所感动了,他从骆驼背上抽出一本书交到撒哈拉手里,还用力地拍了拍撒哈拉的肩,说:“你要知道,骆驼图书馆是撒哈拉部族的希望,很多和你一样的孩子都希望能读书,能通过书本了解世界,走出文化的荒漠。”
⑧所以,撒哈拉从未忘记保护好手中的书,尽管这本书连封面都没有,但他却视若珍宝,骆驼图书馆有一句口号,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
⑨然而,世间有许多事都事与愿违,就在撒哈拉借走书的第三天,全部落的人突然搬迁了,撒哈拉抱着书不肯离开,但父亲粗壮的手却没能让他如愿。
⑩当一位旅客把撒哈拉与骆驼图书馆的故事登在报纸上后,瞬间让全世界震动,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撒哈拉的故事,并且还专门组队运送了上千册图书,再配上数十头骆驼,一个新的骆驼图书馆如喷薄而出的朝阳,瞬间照亮了撒哈拉沙漠的每一个角落……
⑪多年后,撒哈拉成为骆驼图书馆的管理员,每当有人过来借阅图书,他都会虔诚地说一句话,不要让撒哈拉永远是文化的荒漠。
(作者谢素军,选用时有删改)
(1)语言积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流离失所:_______
②视若珍宝:__________
(2)信息提取:填写《骆驼图书馆资料卡》
(3)内容探究:第⑤自然段,在孩子们心中奥利奇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奥利奇会在每周周二准时出现。
B. 他懂得很多知识,他总是神神秘秘地出现,离开后做什么也很神秘。
C. 他是骆驼图书馆的管理员,给大家带来了知识,大家都很敬重他、喜欢他。
(4)品味语言:
①他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光芒,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在他眼前跳跃,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已经翻阅过无数遍。(提示:句中从什么方面描写人物?你感受到人物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
②一个新的骆驼图书馆如喷薄而出的朝阳,瞬间照亮了撒哈拉沙漠的每一个角落……(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5)语言表达:
①第⑨自然段,撒哈拉抱着书不肯离开,他当时在想:________
②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骆驼图书馆的这句口号的。 _____________
【答案】11. ①. 指无处安身,四处流浪; ②. 形容十分珍爱,将其当成无价之宝;
12. ①. 奥利奇 ②. 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 ③. 星期二早上 ④. 大家尽量坐在原地看书,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归还。 13. B
14. ①. 句中从神态方面描写人物。我感受到人物有喜欢读书,读书认真的特点。 ②.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从中体会到新的骆驼图书馆给人们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欢乐。
15. ①. 我要兑现承诺,和奥利奇说好下周二还书,不能一走了之,这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②. 我的理解是: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也就是说,要想治理沙漠,就要有文化知识,只有人们有了文化,才懂得怎样改变沙漠,才能让沙漠为人们服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大家都不希望图书因为离开骆驼图书馆而流离失所。”可知,流离失所指图书离开骆驼图书馆。流离:离开家乡,没有一定的居处;失所:失去安身的地方。故词语解释为:指无处安身,四处流浪。
结合第⑧段“所以,撒哈拉从未忘记保护好手中的书,尽管这本书连封面都没有,但他却视若珍宝,骆驼图书馆有一句口号,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可知,虽然这本书连封面都没有,但对撒哈拉看来,却非常珍贵。视作:看作,珍宝:珍贵的宝物。故词语解释为:形容十分珍爱,将其当成无价之宝;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结合第④段“那两头骆驼的主人便是奥利奇——骆驼图书馆的创始人。”可知,创始人是:奥利奇。
结合第⑤段“那两头骆驼每周总会在星期二准时出现,一大早便停在那个叫塔里的沙丘下,等待周边部落的少年前来借阅图书,奥利奇是一个神一般的人,至少在孩子们心中是这样,他要大家尽量坐在原地看书,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归还,没有人反对,大家都不希望图书因为离开骆驼图书馆而流离失所。”可知,到塔的时间是:每周星期二早上;借阅图书的要求:坐在原地看书,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归还。
结合第⑧段“骆驼图书馆有一句口号,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可知,图书馆的口号是: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B.结合文中第⑤段“那两头骆驼每周总会在星期二准时出现,一大早便停在那个叫塔里的沙丘下,等待周边部落的少年前来借阅图书”和第⑥段“有一次,在黑暗已经笼罩大漠,奥利奇赶着骆驼要离开时,撒哈拉终于鼓足勇气伸出了右手,他要借书,并且发誓,在下周这个时候,一定亲手把书放回骆驼图书馆。”可知,他的出现和离开都没有神神秘秘,孩子们也并没对奥利奥的出现和离开而感到好奇。
故选B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
①“清澈的眼眸”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从“光芒、无数遍”这两个词,可知,该人物对知识的渴求,非常热爱阅读。
②该句将“骆驼图书馆”比作“朝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⑦自然段“你要知道,骆驼图书馆是撒哈拉部族的希望,很多和你一样的孩子都希望能读书,能通过书本了解世界,走出文化的荒漠。”可知,骆驼图书馆对撒哈拉沙漠意义重大。而新的规模更大的骆驼图书馆,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学习知识,新的骆驼图书馆如同朝阳,引领人们走出文化荒漠。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1)结合第⑥段“他要借书,并且发誓,在下周这个时候,一定亲手把书放回骆驼图书馆。”可知他是一位有责任的人,答应奥利奇会按时归还图书,所以他要做到言而有信,同时他不希望图书离开骆驼图书馆。
(2)可结合文章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骆驼图书馆有一句口号: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因为大家在沙漠中得到看书的机会不多,所以大家的知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了人们知识和精神方面的沙漠化。可怕的并不是撒哈拉沙漠,而是居住在沙漠中的人们没有文化,奥利奇希望大家通过骆驼图书馆阅读书籍,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让大家走出沙漠,改善沙漠环境。
12. 习作心声坊(任选一题)
(1)题目:____伴我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有形、无形的事物伴随着我们,一本好书、一句关怀、一场比赛、一个兴趣爱好……在它们的陪伴下,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了,成长的步伐更坚定有力了。先补充题目,再写一写你们之间的故事,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题目自拟。
【答案】例文一:
读书伴我成长
唐代诗人杜甫有句千古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写出好的诗文。诚哉斯言!书籍,特别是课外书,充满了无限魅力!
书籍,好像小船,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犹如阶梯,引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书籍,仿佛伙伴,陪伴着我们成长;书籍,是美丽的翅膀,使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小时候,我并不爱看书。但有一次,我漫不经心地打开一本“小人书”,只看了两页,就被那丰富多彩的画面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觉得书是那么的富有魅力,那么的神奇美妙,我仿佛被引领到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中,不能自拔。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阅读的胃口越来越大,故事书、作文书、文学名著等我无所不读。在书的大千世界里,我学会了一些写作的技巧,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也了解了我们祖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读《三国演义》让人为那奸诈的小人做的事感到愤怒,一个个英雄行侠仗义的气魄让人顿时豪情万丈;读《老人与海》让人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人感到正如攀登雪峰,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愈往上走,一会儿一朵雪莲扑入你的视野,一会儿一丛绿草会映绿你的眸子,这雪峰上的生命正是保尔精神的浓缩,寒风中的雪莲绿草,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峰上深深定格,让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活着的意义,明白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书籍呀,我的最爱,我的知心好友,让我们厮守一生吧。
例文二:
登高望远
姚鼐登上泰山,赏“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壮景;屠呦呦沉心钻研,获得低温提取青蒿素的启发。伟人尚是如此,故而于我辈新时代学子而言,应当为心灵装配“书梯”以登高望远”,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向将来进发。
“书梯”可助我辈登高望远。登上高处,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会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通达。放眼远方,则能为我们更好地规划人生,振翩高飞。
知识需要慢慢积累,成为“书梯”,更要在当下付诸实践。即使是音乐界天赋异禀的音乐家们也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何况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呢?正如韩愈所言“古之圣人,出一般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愈圣,愚亦愚”,我辈应当用好知识,关注当下的错误,积极面对并去解决,以免为未来埋下隐患。暴露出隐性的错误,能够使我们不沉溺于如“柯立芝繁荣“般的表象浮华之中,而是更好地正视自我,约束自我,从而“止于至善”。
我们要慢慢沉淀自己,既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亦不可过分钻牛角尖,深陷于当下某个过不去的挫折之中。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才最有利于我们心灵的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有的放矢呢?我们应当借助身边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他们既可充当身边的知识与我们探讨人生问题,思考未来去向,又可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迷途知返。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要积累知识,来帮助登高望远。
【解析】
【详解】例文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习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选择一个或多个方向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展现诚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要注意表达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流畅等写作技巧的运用。
开头: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中间:围绕“成长”主题,抓住一件事情写具体选择典型事例,写明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描写人物的内心,抓住心理描写来写。除了心理描写,还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具体事情的时候要有起因经过结果,中间还可以加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例文二: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要求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图片中有个小男孩登上书排成的梯子,登高望远。
开头: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头,点明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中间:通过引用名言警句具体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或阐述故事中小男孩登上知识书梯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事例要详略得当,适当运用一些写作方法,抒发情感时要有真情实感。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本数
15本以上
10﹣15 本
5﹣10 本
5本以下
占比
19.6%
12.3%
38.5%
29.5%
因素
没时间
借不到书
不知道读哪些书
不善于阅读
其他
占比
57.6%
26.6%
8.4%
6.7%
1%
创始人
图书馆口号
到塔里的时间
借阅图书的要求
___
____
___
_____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共8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