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贵州卷)(全解全析)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计5小题,20分)
(本题7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可以带给你全新的世界,你亲历过这样的场景吗?饱满的玉米棒子直挺挺地傲立着,仿佛在bǐng息敛声地蓄积着力量,在悄然来临的一阵秋风中闭目养神。乡亲们笑弯的眉眼在飘香的阡陌间肆意流转,他们由衷地将这一段丰收岁月juān刻在心间。能否描捉并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的!
2.请根据拼音和语境。给括号填上相应的汉字。(2分)
bǐng( )息 juān( )刻
答案:屏 镌(2分)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息:bǐng xī,暂时或有意识地抑制住呼吸。
悄然:qiǎ rán,形容安静而无声。
镌刻:juān kè,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3.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④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
答案:.D(3分)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古村落”里会用一些“老房子”,所以第一空应为②。“江南”有“杏花春雨”,还有“渔歌互答”,所以第二空应为③。“大漠”有“黄沙”,有“长河落日”,所以第三空应为④。“名山”之中多有古寺,寺中会有僧人诵经,会有晨钟暮鼓,所以第四空应为①。故正确排序为:②③④①;
故选D。
4.语段中划“_______”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答案:捕捉并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2分)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画线句子“能否”是两面词语,“善于”是一面词语,属于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可删去“能否”,正确句子为:捕捉并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5.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该句中,“老人”是主语中心语,“喝”是谓语中心语,“泉水”是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老人喝泉水。)
B.“更加坚定”和“交通安全意识”都是偏正短语,“雄伟壮丽”和“报纸杂志”都是并列短语,“纯粹”、“清脆”和“碧绿”都是形容词。
C.“你看他,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和“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熟了”两句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论语》十二章》和《阿长与《山海经》》两篇文章都是经典之作,都入选初中教材。(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答案:【答案】D(3分)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运用。D.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因此句中正确的标点符号应为:《<论语>十二章》和《阿长与<山海经>》两篇文章都是经典之作,都入选初中教材。故选D。
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现在却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④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____________,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茅盾《白杨礼赞》)
⑥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⑦(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清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诗句是:
, 。
⑧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千古名句是:
, 。
答案:(10分)
①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②风正一帆悬
③峰峦如聚
④松柏有本性
⑤压迫不倒
⑥一抹晚烟荒戍垒
⑦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5分)
7.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她”是( )(3分)
“你是怎个碴儿呀!一声不出,藏在这儿。你瞧,吓我一跳!先生叫你哪!”(地)的话永远是把事情与感情都搀合起来,显着既复杂又动人,她是三十二三岁的寡妇,干净,爽快,作事麻利又仔细。在别处,有人嫌她太张道,主意多,时常有些神眉鬼道儿的。……她看明他脸上的血:“可吓死我了,我的妈!这是怎么了?你还不动换哪,得了破伤风还了得!快走!先生那儿有药!”……
A.《骆驼祥子》中的高妈 B.《水浒传》中的孙二娘
C.《朝花夕拾》中的阿长 D.《简•爱》中的里德太太
答案:A(3分)
【分析】《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选段描写了祥子拉车时把曹先生摔了,十分自责,想离开,被高妈劝回的故事。
8.小说情节的曲折常常以“三”来凸显,请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概述其与“三”有关的情节及结局。(2分)
①《西游记》•孙悟空 ②《儒林外史》•王冕 ③《水浒传》•宋江
示例:《骆驼祥子》中样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却三次失车,最后成了个人奋斗道路的末路鬼。
【解答】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解答此题需要读懂读透名著内容以及主题,联系其中一部名著中的人物,概述其与“三”有关的情节及结局,言之有理即可。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识出白骨精变化之处,打死了妖精,却被唐僧赶走了。
答案:(2分)
示例一:《儒林外史》中王冕三拒:先拒崔买办送来的请帖,再拒危素买画请求,三拒朱元璋让他做官的邀请,最终逃往会稽山隐居。
示例二:《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均战败,第三次里应外合,取得胜利。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①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来;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他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②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的。
③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节选自徐迅《春天的速度》)
二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②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偷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③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节选自张晓风《春之怀古》)
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一①②两自然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具体写了春天到来的速度之快。
B.选文一第③自然段通过绘声绘色地表了春天的生机,表现了春天的速度。
C.选文一二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富有诗意的语言,把春天写得美不胜收。
D.选文二第③自然段写鸟的主要用意不是为了写鸟,是为表现春天天空的蔚蓝透明、深不可测。
答案:C(3分)
【解析]
A.这两段是总分关系,先总后分;
B.这一段是从色彩方面加以描绘的,如脆生生的绿,有了黄柔柔的芽,有了粉嫩嫩的蕾,很快就有了建意疯长的青翠欲滴的绿叶,有了怒放的姹紫嫣红的鲜花。没有描绘声音;
D.“深不可测”不对,“高度和深度”体现的应是“空旷”这一特点。
10.“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请仿照示例,分析句中加点词。(3分)
示例:“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领,桃花“攻陷”山村水廓,就把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廓的景象写活了,描绘了春花灿烂的景象。
答案:(3分)
“控制”的意思是掌握住,使其不能任意活动或超出一定范围。柳树“控制”皇室的御沟
和民间的江头,就把曾经春天柳树绿满御沟江头的景象写活了,体现了春天灿烂的美景。
11.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觉来写春风,表现春风的特点。请阅读文段一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或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4分)
答案:(4分)
可从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表现了春风柔和、流畅和速度快的特点。也可从感官角度:运用触觉,表现了春风柔和、流畅和速度快的特点。
12.有人说:“写文章,想象力是灵魂,没有想象力或者说不能让读者'浮想联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上述选文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案:(4分)
示例:我赞同这种说法。选文二中作者从“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进而展开想象--人们初造“春”字时的情景,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但是却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于“鸟儿"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
选择与鉴别
老 舍
①吃东西要有选择:吃有营养的,不吃有毒的。对精神食粮也必需选择:好书,开卷有益;坏书,开卷有害,可能有很大的害。所以说,读书需要选择与鉴别。
②在旧社会里,有些人以编写坏书或贩卖坏书为职业。有不少青年受了骗,因为看坏书而揽害了身体,或道德败落,变成坏人。今天,我们还该随时警惕,不要随便抓起一本书就看,那会误中毒害。至于故意去找残余的坏书阅读,简直是自暴自弃的表现,今日的青年一定知道不该这么做。
③特别应当注意选择文艺作品。有的人管小说什么的叫作闲书,并且以为随便看看闲书不会有什么害处。这不对。“闲书”可能有很大的危害。旧日的坏书多数是利用小说等文学形式写成的,只为生意兴隆,不管害人多少。我们千万不可上当。
④俗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并不是说《三国》与《水浒》不好,而是说它们有强的感染力,能够左右读者的思想感情,去摹仿书中人物。确是这样:一部好小说会使读者志气昂扬,力争上游;一部坏小说会使读者志气消沉,腐化堕落。
⑤怎么选择呢?不需要开一张书目,这么办就行:要看,就先看当代的好作品。我们的确有许多好小说,好剧本,好诗集,好文学刊物,好革命回忆录……为什么不看这些,而单找些无聊的东西浪费时光,或有害的东西自寻苦恼呢?生活在今天,就应当关心今天的国家建设与革命事业的大事,而我们这几年出版的好作品恰好是反映这些的。它们既足以使我们受到鼓舞,争取进步,又能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多好!
⑥或者有人说:新的作品读起来费力,不如某些古代小说那么简单省劲儿。首先就该矫正这个看法。在我自己的少年时期,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施公案》一类的小说。到二十岁左右,我才看到新小说。读了几本新小说之后,再拿起《施公案》来看,便看不下去了。从内容上说,新小说里所反映的正是我迫切要知道的,《施公案》没有这样的亲切。从文笔上说,新小说中有许多是艺术作品,而《施公案》没有这样的水平。新小说唤醒我对社会的关切,提高了我的文艺欣赏力。我没法子再喜爱《施公案》。后来,我自己也学习写小说,走的是新小说的路子,不是《施公案》的路子。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一比就知道谁高谁低了。我相信,谁都一样:念过几本新作品。就会放弃了《施公案》了。
⑦一个研究文学的人,自然要广为阅览,以便分析比较。但是,这是专家的工作,一般人不宜借口要博阅广见而一视同仁,不辨好坏,抓住什么读什么。
⑧现代题材的作品读了不少以后,再去看古典作品,就比较妥当。因为,若是一开始就读古典作品,心中没有底,不会鉴别,往往就容易发生误解,以为古典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不管是十八世纪的,还是十九世纪的,都是模范,值得效仿。这一定会出毛病。不论多么伟大的作家也没有一眼看到几百年后的本领。他的成功是塑造了他的时代的典型人物。但这只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并不足以典范千古。即使这个人物是正面的人物,是好人,他也必然带着他那个时代必不可免的缺点,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模范。是呀,一个十八世纪的人怎会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呢?正面人物尚且如此,何况那反面人物呢?
⑨有鉴别就不会认错了时代,盲目崇拜古书,错误地摹仿前人,使自己不向前进,而往后。
⑩在这里,我主要地谈到文艺作品,因为阅读文艺作品而不加选择与鉴别,最容易使人受害我并没有验看别种著作,说别种著作不需要选择与鉴别的意思,请勿误会。
(选文有删改)
13.若要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下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读书的方法 B.如何读书
C.怎样阅读文艺作品 D.如何阅读当代好作品
解析:C(3分)
【解析]阅读全文,作者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读书需要选择与鉴别,接着提到“特别应当注意选择文艺作品”,最后说“在这里,我主要地谈到文艺作品”。由此,作者谈的应是阅读文艺作品时应该怎样选择和鉴别。
1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解析:(4分)
首先指出社会上的“新的作品读起来费力,不如某些古代小说那么简单省劲儿”的错
误看法。接着拿自己读《施公案》和新小说的经历感悟进行对比论证。
15.把第⑩自然段删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解析:(3分)
不好,作者在第⑩自然段交代了文章主要是针对文艺作品来谈的,“并没有验看别种著作",这样写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若删去,论证就会不严密、不严谨了。
1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你对名著《水浒》的认识,谈谈你对俗语“少不读《水浒》”的理解(4分)
答案:(4分)
首先因为《水浒》中多讲打斗,少年人血气方刚,读了《水浒》容易被它鼓动得头脑发热,成为作奸犯科之徒;其次因为《水浒》说的是梁山好汉间的义气,少年人看到的是表面上的义气,对义气的理解较为片面,一味讲哥们义气也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松下草间有泉,沮洳①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②,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麇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
楯③,如蜗鼠缭绕④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⑤,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
【注】①沮洳:低湿的地方。②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③栏楯:栅栏。直为栏,横为楯。④缭绕:弯曲而行。⑤磨戛:摩擦。
17.作者游新城北山,用文字留下了众多景物。下列不属于文中景物的一项是( )(3分)
A.松树泉水 B.长藤 蜗牛 C.竹林 僧人 D .月光 梅树
答案:B(3分)
【解析]“蜗牛”不是文中所描之景。
18.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解析:(4分)
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愕而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B.且暮,皆宿 天子且至(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山风飒然而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因追忆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A(3分)
[解析]A动词,看/动词,拜访;B副词,将要; C动词,来到、到达;D指示代词,这,这件事。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①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②。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③。
莫道桑榆④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废:丢下。②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③翛(xiā)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④桑棆:喻人至晚年。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2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叙述了老年苦况——体瘦、发稀、眼昏、病多,令人怜悯。
B.诗中也指出值得自豪自傲的长处:阅历丰富,对社会、人心有了更深的了解。
C.此诗是一首唱和诗,即是诗人内心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柳宗元的宽慰和鼓励。
D.诗歌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
答案:C(3分)
[解析]乐天是白居易的号,这首诗是诗人刘禹锡给好友白居易《咏老赠梦得》一诗的酬答。故而表述有误.
21.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用到了“树”的意象,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4分)
相同。都以树为喻,传达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以“病树”比喻自己,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表达出豁达的襟怀;本诗用“桑榆”比喻晚年,不要说日到桑愉已是晚景了,太阳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表达了对生死问题清醒乐观的认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某校九年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通 知
为进一步认识“自强不息”内涵,增长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我校将开展“青春·奋进”讲座,请初三年级全体同学于明日下午3点在校学术报告厅准时参加活动。
此致
敬礼!
校团委
2023年3月2日
22.(1)画横线的句子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分)
(2)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3分)
答案:(1)(3分)增长 增强
【解析]“增长”与“意识”搭配不当;可将“增长"改为“增强”。
(2)(3分)删去“此致"“敬礼!”。
[解析]通知的格式:标题,第一行居中写“通知"或"关于xx的通知”;称呼,可写可不写。如果写,需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正文,下一行空两格写,内容因通知类型而异。落款,包含署名和日期。署名位于正文右下角,正文下一行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署名正下方写明日期。
23.班主任特别交代你在活动开始前要做好两件事。(6分)
(1)你班上的小A同学有事请假没来上学,班你把此次活动的通知内容转达给他并请他来参加。第二天上午,你在小区里见到了小A同学的父亲并请他帮你转达,你会说:
”(3分)
答案:示例-叔叔,您好!我是小A的同学。老师让我告诉他我们学校将于今天下午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开展“青春·奋进”讲座,请他来参加,我一直没有遇到他,烦请您代为转告。谢谢!(注意称呼,要有礼貌,时间、地点、人称、事件等内容的表达要清楚) (3分)
(2)请你为即将在“经典诗词朗诵会”上朗诵的《龟虽寿》(曹操)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十面埋伏》,曲风激昂慷慨,气势豪迈。
B.《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C.《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答案:A(3分)
【解析]《龟虽寿》一诗表现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所配音乐应该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24.下面是本次活动负责人在黑板上写的关于“强”的解读,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强”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形右声。
B.“强”的部首是“弓”,第九笔是横折。
C.“强”有三种读音:qiáng、qiǎng、jiàng。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强”的意思是“勉励”。
答案:B(3分)
[解析]“强”的第八笔是"横折"。
五、写作能力(60分)
25.按要求写作。
尝试,指试行、实验或在解决问题时,挑战了一个自己未曾使用过的方法。初中以来,你应该有过尝试的经历,这些尝试也许没有取得成功,但你通过尝试,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提高效率的途径,增进友谊,磨砺意志……这就是尝试的意义与价值。
请以“这次尝试,真有价值”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明确“这次尝试”的内容,充分表现“尝试”的过程;②明确表达“有价值”的理由,详略得当;③写出“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④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⑤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写作指导(60分)
审题立意:
本篇习作,是命题作文,要求写一篇600~700字的记叙文。文题中的关键词有“你”,这里的“你”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朋友、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等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还可以是对自己影响深远的物,如某本书籍、某个玩偶等。“成长路上”是要求留心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成长之路,这部分实际上是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即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成长路上”,还暗含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段,不能仅仅写一个场面,要写一个具体的过程,应重点写“我”在“你”的影响下的具体行为或思想发生的变化。文题中的“感谢”则是立意的重点,表达对所写人物的理解、感谢。
思路:
开篇可直接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对某人感谢,点朝文题中的“你”是谁,为下文叙事作铺垫;接下来,叙述某段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体现“你"对“我”来说的独特的意义。可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细致的描摹人物,结尾再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对所写人物的感谢,做到首尾呼应,扣合文题。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泰州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泰州卷)(全解全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长沙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长沙卷)(全解全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中国人把航天梦藏在这些名字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新疆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新疆卷)(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50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