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泰州卷)(全解全析)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分)
泰州很多地方都有会船的活动。会船有点像湖南广东的赛龙舟,但又不一样,赛龙舟是在端午节,会船节则和清明联系在一起,与祭奠祖先有关。会船是当年水乡人家的运动会、船的jiā年华。如今,行船已经不需要人去用篙子、桨、橹这些农耕时代的工具来驱动,船的动力的机械化【甲】电子化,更让现代人对古老的原生态产生依liàn,而会船则是人力的再次呈现,是对人的力量、人的价值一次怀旧性的认同。很多人到溱湖,都想到水上一试身手,这正是人对自然力量、自身力量的崇拜与自信。
溱潼会船起源于南宋时期,相传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与金兵激战溱湖后,阵亡不少将士,从此每年清明,水乡人都要来这里祭奠英烈,久而久之逐渐形成撑会船的清明习俗。每年溱湖的会船节百舟竞发,千jí齐歌,浪yǒng白龙,水舞银蛇。今年的会船节,再现了“千篙万桨闹溱湖,百舸争流逐春潮【乙】的壮观场面。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 【乙】,”B.【甲】, 【乙】”。
C.【甲】、 【乙】”D.【甲】, 【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中“龙”“人”“水”三个字与“篙”“桨”“橹”三个字的造字法不相同。
B.从结构上说,“农耕时代”“产生依恋”“祭奠英烈”“百舟竞发”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划线句中“崇拜”与“自信”的顺序不可以调换。
D.文段中提及的“清明”和“端午”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此外,“寒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清明和端午之前。
【答案】1.嘉 恋 楫 涌
2.C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书写。
jiā年华——嘉年华:嘉年华的前身是欧美“狂欢节”的英文音译,相当于中国的“庙会”,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成为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多年以来,“嘉年华”逐渐从一个传统的节日,到今天成为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在内,辅以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式的公众娱乐盛会;
依liàn——依恋:留恋,不忍离开;
千jí——千楫:形容上千只船;
浪yǒng——浪涌:波浪汹涌。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由“机械化”“电子化”可知,此处用来说明船的动力的特点;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停顿较短,故选顿号;
由“千篙万桨闹溱湖,百舸争流逐春潮”可知,此处表示直接引用古诗句且修饰“壮观场面”,故选双引号中的下引号。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错误。“农耕时代”是偏正短语;“产生依恋”“祭奠英烈”是动宾短语;“百舟竞发”是主谓短语。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
①江山如此多娇, 。
② ,并怡然自乐。
③ ,君子好速。
④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⑤一杯酒,诗意无限。李白《行路难》中的“ , ”写出了高朋满座、华丽炫目的酒宴场景;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却用“ , ”来表现守边将士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答案】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黄发垂髫 窈窕淑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竞、髫、窈窕、庐、樽、羞、直、燕然未勒。
5.学校开展“璀璨非遗·薪火传承”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分)
【节气推介】
(1)校文学报《雨荷》“节气专栏”征稿,请你仿照示例,用简练的文字介绍其中一种节气,且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立春,寓意万物生长,新的开始,青虫仿佛听见了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惊蛰,寓意春雷始鸣,焕发生机,蛰虫纷纷跑出地洞传唱春的旋律。
【对联拟写】
(2)下面是郑板桥的一副对联,请根据括号中打乱的文字,整理出下联。(2分)
上联:秋从夏雨声中入
下联: (在上寒梅蕊寻春)
【画作鉴赏】
(3)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顾红干老师的作品《香芋垛田》2021年入选“楚风遗韵”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作品展,顾老师受邀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百人共绘垛田农民画”活动。小兴同学有幸与顾老师进行了畅聊,请你结合情境在空白处补上相关内容。(3分)
小兴:①
顾老师:这幅画的整个框架特选用轴对称图形结构来分布,一条蓝色碎花布把画面分隔成对称的场景,整幅画就像一个常见的象形字。
小兴:是一个“② ”字!这个创意太巧妙了!
顾老师:画中小儿或与鱼快乐嬉戏,或手抓荷叶悠闲自得,或躺在螃蟹上惬意吹风……那中间的龙香芋头就是一个金色地球——
小兴:哦,我懂了,这幅画想要表达的是③ 。
顾老师:是的,这是我们水乡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
【答案】(1)示例:小满,寓意雨水丰沛,作物渐满,小麦在夏风中害羞地渐渐低了头。
白露,寓意天气转凉,寒生露凝,苍苍芦苇上的露珠是颗颗透明的水晶球。
大寒,寓意天气寒冷,到达极致,大雪纷纷扬扬如柳絮般漫天飞舞。
(2)下联:春在寒梅蕊上寻
(3) 示例:顾老师,您好!我非常喜欢您的农民画《香芋垛田》,请谈谈您的创意说明,好吗?
田 垛田人家生活幸福美满的主题,或:垛田龙香芋头美誉全球,走向全世界。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仿照示例,用简练的文字介绍其中一种节气,且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1:小满,寓意雨水渐多,夏熟作物开始灌浆饱满,麦穗在微风中摇曳起舞。
示例2:白露,寓意天气变凉,闷热的夏季即将散场,微凉的秋天登上四季的舞台。
示例3:大寒,寓意天寒地冻,寒冷异常的冬天悄然来临,纷纷扬扬的白雪是它的主旋律。
(2)本题考查对联。本题上联结构为:秋(季节)+从(介词)+夏雨声(定中短语)+中(方位名词)+入(动词),据此可知,“秋”对“春”,“从夏雨声中入”对“在寒梅蕊上寻”,故下联为:春在寒梅蕊上寻。
(3)本题考查情景对话。根据题干情境,结合前后句综合分析。
第一空,由“这幅面的整个柜架特选用轴对称图形结构来分布,一条蓝色碎花布把画面分隔成对称的场景,整幅画就像一个常见的象形字”可知,①处应该是一个关于这幅画作的有关问题,比如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可补充为:顾老师,您好!我非常喜欢您的农民画《香芋坏田》,请您谈一下这幅画的创作灵感可以吗?
第二、三空,仔细观察图画,整个画面简洁明了,就是一个汉字“田”,田地乃民生存之本,这幅画名字叫《香芋垛田》,从画面上的鱼、芋头等元素可知,这幅画寓意垛田人家生活幸福美满,合家欢乐。或垛田龙香芋头誉满全球,闻名世界。
二、阅读理解(66分)
(一)阅读徐铉①的《贬官泰州出城作》,完成下面小题。(6分)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②。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注】①徐铉:五代时期南唐人。②虚舟:任意荡漾在湖海中的舟船。
6.(1)后人评价徐铉“多耿直之性”,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2)你从末句“犹”字中,品读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4分)
【答案】(1)由诗歌中“三谏不从为逐客”这一句可见徐铉多次劝谏皇帝均不获听从,反而成为被贬逐之人,可见其性格耿直;由诗歌中“满朝权贵皆曾忤”这一句可见徐铉触犯、忤逆了朝中所有的权贵,可见其性格耿直。
(2)“犹”是“还”的意思,作者贬官出都,徘徊犹豫,未及半程,便频频回顾城楼,可见他眷念国事、矛盾缠绕而不能自已的复杂心情。
【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贬官泰州出城作》主要讲述了诗人被贬官泰州后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憎恨之情。“三谏不从为逐客”意思是多次劝谏皇帝均不获听从,反而成为被贬逐之人,“三谏”体现了他性格的耿直;“满朝权贵皆曾忤”意思是朝中所有的权贵都触犯、忤逆了,“皆曾忤”同样体现了他性格的耿直。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意思是只有对国家、对君子的报效之心始终不改,走到半程还回顾城楼。“犹”是“还”的意思,作者贬官出都,徘徊犹豫,未及半程,便频频回顾城楼,原因只有一个,即“恋恩”,表现了他既憎恨权贵又眷念国事却不能报效国家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
出寓园①,由南提达豳圃,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其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②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长提之外,荇藻交横,一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⑤休畅矣。
(选自明代祁彪佳《寓山注》)
【注】①寓园:与下文的“豳(bīn)圃”“丰庄”都为景点。②微飔(sī):轻轻的凉风。③桡(rá):与下文“棹”都指船桨。④彭泽家风:指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风貌。⑤率尔:随便,无拘束的样子。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得张灵墟书曰“柳陌”( ) ②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 )
③许渔父停桡碧阴( ) ④一川含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B.其堤旁间植桃柳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介于两是之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若夫长堤之外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红 雨 满 游 人 衣 裾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试比较文中画线句与链接材料在写景角度和表达感情方面的不同。(4分)
【链接材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7. 写 几 允许,同意 整个,全 A
8.红 雨 / 满 / 游 人 衣 裾
9.(1)这就是我(园子主人)不用“桃”命名(题字)而以“柳”命名(题字)的用意啊。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0.本文:画线句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具体描写了长堤下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材料运用想象(比喻、虚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了月光的皎洁;表达了作者无奈、自嘲及自许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①句意为: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书:写;
②句意为:我认为(桃树)不如那数株垂柳。数:几;
③句意为:能让渔翁在绿荫下停船。许:允许,同意;
④句意为:整条河包含着绿色。一:整个,全。
(2)A.则: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其:都是代词,它的;
C.于:都是介词,在;
D.之:都是助词,的;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为:红色的花瓣像雨点飘落,沾满游人的衣襟。“红雨”偏正结构,做主语,应在“雨”后停顿;“满”动词,作谓语,应停顿;因此,断句为:红雨 / 满 / 游人衣裾。
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此:这。主人:此处指代我。字:题字(命名)。而:却。意:用意。
(2)重点词语: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写出两文在写景角度和表达感情方面的不同。
选文画线句“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耳”中“数株垂柳,绿影依依”描绘的是静态,“听黄鹂弄舌”是动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结合“每至春日”,可知描绘了长堤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更不失彭泽家风”中,蕴含着对陶渊明那样田园生活的喜爱,表达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链接材料】“如积水空明”把月光比作积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竹柏影”是侧面描写,表现了月光的明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自嘲意味,蕴含着作者的无奈自许的情感。
【点睛】参考译文
出了寓园,从南堤抵达豳圃,北堤就是从丰庄进入豳圃的路。在两堤之间,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堤边相间种着桃树、柳树,每到春天,桃花飘落,凉风偶尔吹过,红色的花瓣像雨点飘落,沾满游人的衣襟。但我认为(桃树)不如那数株垂柳,绿影摇摆,能让渔翁在绿荫下停船,静听黄鹂鸣叫,更加符合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风貌。这就是我不拿“桃”命名,而以“柳”命名的用意啊。至于堤岸之外,藻、荇纵横交错,整条河包含着绿色,水波云影,烟雨迷蒙,在河上荡舟,无处不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链接材料】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三)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0分)
语段一:
A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A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A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A径投开封府出首。
(节选自《水浒传》)
语段二:
我至今还记得,谭波儿小姐步履轻快地走在我们这支垂头丧气的队伍旁边,在凛冽的寒风吹刮下,她的格子花呢斗篷紧裹着身子。她一面鼓励我们,一面以身作则,要我们振作精神,勇往直前,如她所说,“像勇敢的士兵那样”。其他的教师,那些可怜的人,自己都已没精打采,更顾不上去鼓励别人了。
(节选自《简·爱》)
语段三:
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
(节选自《骆驼祥子》)
11.结合上面三个语段,完成下面三小题。(4分)
(1)请写出“语段一”中人物A的姓名:__________。
(2)“语段二”主要用__________手法刻画谭波儿小姐这一人物形象。
(3)简述祥子与“语段三”中这位“老者”接下来在茶馆中发生的故事,并分析祥子在这一情节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12. “小人物”也有大作用。请从以上选段中的牛二、谭波儿、“老者”中选取一个,简要分析。(3分)
“小人物”: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
13.下面是某同学对名著中“父母”角色写下的探究结果,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母亲因儿子范进考中了举人,竟然发疯了,真是太讽刺了!
B.《昆虫记》中的螳螂母亲在交配时,竟然会吃掉自己的丈夫,真是太残忍了!
C.《艾青诗选》中的大堰河对艾青关怀备至,虽是养母,却胜似亲生母亲,真是太感人了!
D.《朝花夕拾》中的父亲在儿子即将前往看社戏时,竟然强迫儿子背《鉴略》,真是太霸道了!
E.《西游记》中凤仙郡的“父母官”,仅仅因为打翻了供桌,如来佛祖便三年不给凤仙郡下雨,可怜了一郡子民,真是太悲催了!
【答案】11.(1)杨志;(2)对比;(3)“老者”因饥饿而晕倒,祥子买了十个羊肉馅包子送给他吃,该情节表现出祥子善良大方的性格特点。
12.示例一:牛二。(推动情节发展)牛二是东京城的泼皮无赖,在和杨志的争斗中被杨志杀害,后来杨志主动自首,被发配到大名府,得梁中书赏识,并委派他押运生辰纲,从而推动了智取生辰纲这一小说中的重要情节。
示例二:谭波儿。(影响主角成长)谭波儿小姐在简•爱的生活中扮演了母亲、师友、伴侣的角色,她态度友善,尊重每一个学生,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她良好的品质深深影响了简•爱的成长。
示例三:“老者”。(深化作品主题)“老者”和祥子从事同一职业,一辈子要强,拼命拉车,但最终却连自己的小孙子都救不了,“老者”的悲惨命运正反应了小说中的社会悲剧,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对黑暗腐败的社会现状的批判。
13.BC
【解析】1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
(1)结合“A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A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可知本题选取的片段是“杨志杀牛二”,因此人物A的名字是杨志;
(2)语段二中结合“谭波儿小姐步履轻快地走在我们这支垂头丧气的队伍旁边”可知谭波尔小姐的步履轻快与我们的垂头丧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一面鼓励我们,一面以身作则,要我们振作精神,勇往直前,如她所说,‘像勇敢的士兵那样’。其他的教师,那些可怜的人,自己都已没精打采,更顾不上去鼓励别人了”可知谭波尔小姐的积极乐观和振奋精神与其他老师没精打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这里采用的是对比手法;
(3)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儿一起拉车,他们又饿又冷,进了茶馆后老马立即晕倒在地。见状很多人都出手相救,祥子也是其中之一。祥子对老马最好,平时自己都不忍心花钱,这次却买了包子给老马吃,老马很感激他。这一情节体现了祥子热心肠、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1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及作用。
牛二是宋代皇城里一个无赖、泼皮,绰号“没毛大虫”。杨志被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到官府自首。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得梁中书赏识,并委派他押运生辰纲,从而推动了智取生辰纲这一小说中的重要情节。所以,牛二的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简•爱不管是在舅母家中,还是在洛伍德学校,都饱受苛责和虐待,但幸运的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遇到了谭波儿小姐。谭波尔小姐在简•爱的生活中扮演母亲、师友、伴侣的角色,她态度友善,尊重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品质深深影响了简爱,帮助她成为了人格独立、自尊自爱的女性,这个平平无奇的背后人物谭波尔小姐却是简•爱最终找到幸福的关键。所以谭波儿小姐的形象影响了主角简•爱的成长。
老马这一人物心眼很好,是个热心肠的人,但他却一直被当时腐败的社会折磨着,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敢对生活抱有太大希望,只能任命运的摆布,贫苦地过完他悲惨的一生。作者通过对这一小人物的描写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也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老马的形象所以深化了主题:对黑暗腐败的社会现状的批判。
1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A.《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因考中举人,竟然发疯了,而不是他的母亲发疯;
D.父亲在儿子即将前往看五猖会时,竟然强迫儿子背《鉴略》,而非“社戏.”;
E.玉帝便三年不给凤仙郡下雨,不是“如来佛祖”;
故选BC。
(三)阅读吴心怡的《摆脱对于阅读的某种“误读”》,完成小题。(12分)
①近日,一则《水浒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该举报意见认为,《水浒传》中带有滥杀无辜和丑化女性的内容,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应该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传》作为课外读物。
②对虚构文学作品“诲淫诲盗”的道德审判庭,长期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③《水浒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诲淫诲盗”这个词中,“诲”意为教导,这揭示了一种观念,即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是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须知阅读并不是罪恶的源头,恶行源自于人性本身。若有人自称看了《水浒传》才去犯罪,只能是他不肯承认自己犯了罪,反而找借口,嫁祸到《水浒传》头上了。
④其实,《水浒传》中这些道德上不完美的人物们的故事,阅读它,反而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净化”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怜悯、恐惧等情感,被唤起的情感得以净化,让人们对于美德产生新的体验。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水浒传》上。《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本是天降的魔星,这已经意味着他们是超出规范的人,并不是作为道德模范被提出的。其故事有时让读者觉得爽快、佩服,有时又觉得同情、怜悯,有时甚至是厌恶、反感。读者可以在情感的激荡中,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这恰恰是时至今日青少年继续读《水浒传》的意义之一。
⑤阅读不“可怕”,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近日,另一则颇有热度的关于阅读的消息,是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消息发布后,《经典常谈》的销量短时间内急剧增长。然而不少学生读《经典常谈》时感到十分费力。有人为求效率,选择只读、记别人的知识点笔记,反而将原书弃之不顾,此举虽可能于考试得分有利,却似乎背离了阅读课理念的初心。一个人从书本中获得的,总是和这个人当下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如果认为阅读了名家好书,就能让阅读者从此脱胎换骨,这也是夸大了阅读的教育功效——它并没有那么神奇。
⑥摆脱对于阅读的某种“误读”,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认清阅读在阅读者身上起到的教育功效有限,这只是阅读的一种附加作用。相比教育,阅读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不仅十分可观,还更加立竿见影。
⑦回到《水浒传》话题,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哪怕对于世路人情、江湖社会懵懵懂懂,可还是会因鲁提辖捉弄镇关西的手段忍俊不禁,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命运忧心不已。这种阅读体验,对于青少年而言不也是非常宝贵的吗?
14.阅读文章,理清本文论证思路,完成下列思维导图。(5分)
15.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第②段中加点的“道德审判庭”是何含义?(2分)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怎样才能做到第⑤段画线句所说的“阅读不‘可怕’”? (3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学作品并不是“诲淫诲盗”,罪恶的源头在于人性,不在阅读。
B.引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论证“阅读道德不完美人物们的故事,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的观点。
C.列举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的事例,论证“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的观点。
D.作者认为阅读了名家好书,就能让阅读者从此脱胎换骨。
【答案】14. 引出本文的论题——阅读观 举例论证 阅读不“可怕” 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 摆脱对于阅读的某种“误读”,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15.(1)社会以一定的道德标准对某种思想行为(文学作品)进行评判裁决。(大体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2)⑴树立正确的阅读观:阅读使人受到教育,但是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⑵独立思考对待书本内容和作者立场或者可以回答原句“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⑶批判性地看待书本和作者立场或者回答原文“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
16.D
【解析】14.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仔细阅读文章可知,第①段“近日,一则《水浒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该举报意见认为,《水浒传》中带有滥杀无辜和丑化女性的内容,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第③段“《水浒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文章开头用《水浒传》被举报的消息,引出本文的论题——阅读观。接着,第④段“《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本是天降的魔星,这已经意味着他们是超出规范的人,并不是作为道德模范被提出的。其故事有时让读者觉得爽快、佩服,有时又觉得同情、怜悯,有时甚至是厌恶、反感。读者可以在情感的激荡中,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这恰恰是时至今日青少年继续读《水浒传》的意义之一”,第⑤段“阅读不‘可怕’,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近日,另一则颇有热度的关于阅读的消息,是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消息发布后,《经典常谈》的销量短时间内急剧增长。然而不少学生读《经典常谈》时感到十分费力。有人为求效率,选择只读、记别人的知识点笔记,反而将原书弃之不顾,此举虽可能于考试得分有利,却似乎背离了阅读课理念的初心”,通过列举《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的事例,从阅读不“可怕”和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第⑥段“摆脱对于阅读的某种‘误读’,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总结得出结论:摆脱对于阅读的某种“误读”,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道德审判”意思是用道德的标准去判断人或事物是否符合标准。结合第②段“对虚构文学作品‘诲淫诲盗’的道德审判庭,长期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可知,这里的“道德审判庭”是指社会以一定的道德标准对文学作品进行评判裁决。
根据第③段“《水浒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诲淫诲盗’这个词中,‘诲’意为教导,这揭示了一种观念,即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是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可概括为:要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根据第④段“其实,《水浒传》中这些道德上不完美的人物们的故事,阅读它,反而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净化’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怜悯、恐惧等情感,被唤起的情感得以净化,让人们对于美德产生新的体验”和“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可概括为:对待书本内容要会独立思考,要在立场的分歧中批判性地看待书本。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D.根据第③段“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是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和第⑤段“如果认为阅读了名家好书,就能让阅读者从此脱胎换骨,这也是夸大了阅读的教育功效一它并没有那么神奇”可知,选项“作者认为阅读了名家好书,就能让阅读者从此脱胎换骨”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D。
(四)阅读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①》,完成小题。(22分)
①二月九日天阴,居萍乡暇鸭塘萧祠已经二十多天了,这里四面是田,田外是山,人迹少到,静寂如太古。加之二十多天以来,天天阴雨,房间里四壁空虚,行物萧条,与儿相对枯坐,不啻囚徒。次女林先性最爱美,关心衣饰,闲坐时举起破碎的棉衣袖来给我看,说道:“爸爸,我的棉袍破得这么样了!我想换一件骆驼绒袍子。可是它在东战场的家里——缘缘堂楼上的朝外橱里——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去拿得来,我们真苦,每人只有身上的一套衣裳!可恶的日本鬼子!”我被她引起很深的同情,心中一番惆怅,继之以一番愤懑。她昨夜睡在我对面的床上,梦中笑了醒来。我问她有什么欢喜。她说她梦中回缘缘堂,看见堂中一切如旧,小皮箱里的明星照片一张也不少,欢喜之余,不觉笑了醒来,今天晨间我代她作了一首感伤的小诗:
儿家住近古钱塘,也有朱栏映粉墙。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
清平未识流离苦,生小偏遭破国殃。昨夜客窗春梦好,不知身在水萍乡。
②平生不曾作过诗,而且近来心中只有愤懑而没有感伤。这首诗是偶被环境逼出来的。我嫌恶此调,但来了也听其自然。
③晚上章桂从萍乡城里拿邮信回来,递给我一张明片,严肃地说:“新房子烧掉了!”我看那明片是二月四日上海裘梦痕寄发的。信片上有一段说“一月初上海新闻报载石门湾缘缘堂已全都焚毁,不知尊处已得悉否”;下面又说:“近来报纸上常有误载,故此消息是否确凿不得而知。”
④此信传到,全家十人和三个同逃难来的亲戚,齐集在一个房间里聚讼起来,有的可惜橱里的许多衣服,有的可惜堂上新置的桌凳。一个女孩子说:大风琴和打字机最舍不得。一个男孩子说:秋千架和新买的金鸡牌脚踏车最肉痛。我妻独挂念她房中的一箱垫锡器和一箱垫瓷器。她说:早知如此,悔不预先在秋千架旁的空地上掘一个地洞埋藏了,将来还可去发掘。正在惋惜,丙潮从旁劝慰道:“信片上写着‘是否确凿不得而知’,那么不见得一定烧掉的。”大约他看见我默默不语,猜度我正在伤心,所以这两句照着我说。
⑤我听了却在心中苦笑。他的好意我是感谢的。但他的猜度却完全错误了。我离家后一日在途中闻知石门湾失守,早把缘缘堂置之度外,随后陆续听到这地方四得四失,便想像它已变成一片焦土,正怀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了。况且,沿途看报某处阵亡数千人,某处被敌虐杀数百人,像我们全家出战区,比较起他们来已是万幸,身外之物又何足惜!我虽老弱,但只要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我的前途尚有希望,我决不为房屋被焚而伤心,不但如此,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丙潮以空言相慰,我感谢之余,略觉嫌恶。
⑥然而黄昏酒醒,灯孤人静,我躺在床上时,也不免想起石门湾的缘缘堂来。此堂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距今尚未满六岁。形式朴素,不事雕斫而高大轩敞。正南向三开间,中央铺方大砖,供养弘一法师②所书《大智度论·十喻赞》,西室铺地板为书房,陈列书籍数千卷。东室为饮食间,内通平屋三间为厨房,贮藏室,及工友的居室。前楼正寝为我与两儿女的卧室,亦有书数千卷,西间为佛堂,四壁皆经书,东间及后楼皆家人卧室。五年以来,我已同这房屋十分稔熟。现在只要一闭眼睛,便又清楚地看见各个房间中的陈设,连某书架中第几层第几本是什么书都看得见,连某抽斗中藏着什么东西都记得清楚。现在这所房屋已经付之一炬,从此与我永诀了!
⑦我曾和我的父亲永诀,曾和我的母亲永诀,也曾和我的姐弟及亲戚朋友们永诀,如今和房子永诀,实在值不得感伤悲哀。故当晚我躺在床里所想的不是和房子永诀的悲哀,却是毁屋的火的来源。吾乡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吃敌人炸弹十二枚,当场死三十二人,毁房屋数间。我家幸未死人,我屋幸未被毁。后于11月23日失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以至四进四出,那么焚毁我屋的火的来源不定:是暴敌侵略的炮火呢,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呢?现在我不得而知。但也不外乎这两个来源。
⑧于是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结论:缘缘堂已被毁了。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恐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那我很不甘心!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想它被焚时,一定发出啧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在,麟凤所居。尔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应着尔等赶速重建,还我旧观,再来伏法!”
⑨无论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或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来!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无数同胞因暴敌侵略所受的损失,大家先估计一下,将来我们一起同他算帐!
(选自《还我缘缘堂》,华夏出版社,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1938年。②弘一法师:即李叔同,丰子恺的老师。
17.文章第一段以家常絮语起笔,记叙生活琐事来勾画全家在流亡途中的凄苦,请简要补充概括出另外三件事。(3分)
寄居萍乡,环境凄清萧条,与儿女枯坐不啻囚徒。
①
②
③
18.赏析品味语言,按要求答题。(6分)
(1)丙潮以空言相慰,我感谢之余,略觉嫌恶。(请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2)后于11月23日失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以至四进四出(赏析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19.丰子恺对缘缘堂有非常深厚的情感,曾说“倘秦始皇要拿阿房宫来和我交换,石季伦(西晋富豪)愿把金谷园来和我对调,我决不同意。”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
20.文章虽无悲痛伤感之语,但恨、愤、怒,缓缓地从腔内、从字里行间蹦出。请分析第⑧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是如何来表达这些情感的。(3分)
21. “真淳自然”是丰子恺永远的艺术追求,也因为丰子恺“一辈子率真”,活得洒脱、真实,他屡屡自称“儿童者”、“老儿童”。请你说说在文章中读到了哪些“真”? (6分)
【答案】17.寄居地凄清萧条,只能与儿女枯坐不啻囚徒的生活; 次女林先衣衫破烂想回缘缘堂拿袍子; 林先梦回缘缘堂笑醒(为女儿写感伤小诗)
18.(1)嫌恶的是丙潮虽好意安慰“我”,但他误解了“我”心思,以为“我”为缘缘堂被毁而伤心但“我”并不伤心,“我”早已把缘缘堂置之度外,“我”关心的是亲戚朋友的安危,同情的是国民的死难,痛苦的是家国的沦丧,表达了作者摒弃徒然的伤心,破釜沉舟、勇猛精进地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决心。
(2)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具体表现敌我双方交战的胶着激烈,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嚣张更反衬了我军抗日将士的顽强抗战,为下文猜测焚毁缘缘堂的火的来源做铺垫
19.缘缘堂“形式朴素,不事雕斫而高大轩敞,朱栏映粉墙”质朴的风格为作者所爱;缘缘堂里有恩师的手迹,师生情为作者眷恋;缘缘堂里有佛堂、佛经,禅味宁静,有丰富的书籍、藏品,清净的生活是作者所爱;缘缘堂里有与朋友的欢聚,君子之交令人难忘;缘缘堂里有孩子们的心爱之物,有作者与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天伦之乐;缘缘堂是故乡,是乡愁的寄托。
20.这段文字运用了想象(拟人)、对比的手法,想象缘缘堂如果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为抗战军荡平道路的雄姿,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不甘心的控诉。缘缘堂两种不同的英姿分别象征了甘愿为抗日牺牲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和愤怒的不屈者,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炽烈情感,热情赞颂我军英勇抗战,也表达了作者他爱家更爱国,为抗敌御侮争取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家园的崇高情感;对侵略者暴行的憎恨、愤怒谴责、声讨。
21.有孩子们的童真,对缘缘堂的留恋次女是爱美想漂亮的袍子、明星的照片,男孩是秋千、脚踏车,大女想的是大风琴、打字机;有妻子的率真,舍不得一箱子锡器一箱子瓷器;有丰子恺以女儿的口吻写的诗,从孩子的视角来将今昔生活对比,表达对和平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有丰子恺的率真,尽管满心愤懑,但伤感来了也顺其自然,尽管不为缘缘堂的毁灭伤感,但孤灯人静时仍不免忆起缘缘堂的总总美好,符合人性,不虚伪;有丰子恺毫不掩饰的对侵略者的谴责,喊出“让日本还我缘缘堂”“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大家一起同他算账!”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首段“加之二十多天以来,天天阴雨,房间里四壁空虚,行物萧条,与儿相对枯坐,不啻囚徒”写寄居地凄清萧条,只能与儿女枯坐不啻囚徒的生活;
首段“次女林先性最爱美,关心衣饰,闲坐时举起破碎的棉衣袖来给我看,说道:‘爸爸,我的棉袍破得这么样了!我想换一件骆驼绒袍子。可是它在东战场的家里——缘缘堂楼上的朝外橱里——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去拿得来,我们真苦,每人只有身上的一套衣裳!可恶的日本鬼子!’”写次女林先衣衫破烂想回缘缘堂拿袍子;
首段“我被她引起很深的同情,心中一番惆怅,继之以一番愤懑。她昨夜睡在我对面的床上,梦中笑了醒来。我问她有什么欢喜。她说她梦中回缘缘堂,看见堂中一切如旧,小皮箱里的明星照片一张也不少,欢喜之余,不觉笑了醒来,今天晨间我代她作了一首感伤的小诗”写林先梦回缘缘堂笑醒(为女儿写感伤小诗)。
1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嫌恶”,厌恶,讨厌。根据“丙潮以空言相慰,我感谢之余,略觉嫌恶”,联系第④段“正在惋惜,丙潮从旁劝慰道:‘信片上写着“是否确凿不得而知”,那么不见得一定烧掉的。’大约他看见我默默不语,猜度我正在伤心,所以这两句照着我说”,第⑤段“我听了却在心中苦笑。他的好意我是感谢的。但他的猜度却完全错误了。我离家后一日在途中闻知石门湾失守,早把缘缘堂置之度外,随后陆续听到这地方四得四失,便想像它已变成一片焦土,正怀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了。况且,沿途看报某处阵亡数千人,某处被敌虐杀数百人,像我们全家出战区,比较起他们来已是万幸,身外之物又何足惜!我虽老弱,但只要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我的前途尚有希望,我决不为房屋被焚而伤心,不但如此,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可知,丙潮认为“我”因房屋被毁而忧心,所以出言安慰,虽是好意但是却误解了“我”心思,缘缘堂被毁,“我”反觉轻快,“我”关心的是亲戚朋友的安危,同情国民的死难,因家国的沦丧而痛苦,表达了作者摒弃徒然的伤心,破釜沉舟、勇猛精进地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决心。
(2)本句写了两次“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根据“后于11月23日失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以至四进四出”,联系第⑦段“吾乡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吃敌人炸弹十二枚,当场死三十二人,毁房屋数间。我家幸未死人,我屋幸未被毁”可知,敌我双方战斗激烈、胶着,通过写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嚣张反衬出我军抗日将士的顽强抗战的精神;联系下文“那么焚毁我屋的火的来源不定:是暴敌侵略的炮火呢,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呢?现在我不得而知。但也不外乎这两个来源”可知,为下文猜测焚毁缘缘堂的火的来源做铺垫。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⑥段“此堂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距今尚未满六岁。形式朴素,不事雕斫而高大轩敞”可知,作者喜爱缘缘堂质朴的风格;根据“正南向三开间,中央铺方大砖,供养弘一法师所书《大智度论·十喻赞》”,联系注释“弘一法师:即李叔同,丰子恺的老师”可知,缘缘堂里有恩师的手迹,师生情为作者眷恋;根据“亦有书数千卷,西间为佛堂,四壁皆经书”可知,缘缘堂里有佛堂、佛经,禅味宁静,有丰富的书籍、藏品,清净的生活是作者所爱;根据“东室为饮食间,内通平屋三间为厨房,贮藏室,及工友的居室。前楼正寝为我与两儿女的卧室”可知,缘缘堂是生活交往的处所,有与朋友的欢聚,君子之交令人难忘;
根据第④段“此信传到,全家十人和三个同逃难来的亲戚,齐集在一个房间里聚讼起来,有的可惜橱里的许多衣服,有的可惜堂上新置的桌凳。一个女孩子说:大风琴和打字机最舍不得。一个男孩子说:秋千架和新买的金鸡牌脚踏车最肉痛。我妻独挂念她房中的一箱垫锡器和一箱垫瓷器。她说:早知如此,悔不预先在秋千架旁的空地上掘一个地洞埋藏了,将来还可去发掘”可知,缘缘堂里有孩子们的心爱之物,有作者与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天伦之乐,缘缘堂亦是故乡的象征,是乡愁的寄托。
20.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堂倘有知”可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缘缘堂人格化;联系第⑦段“那么焚毁我屋的火的来源不定:是暴敌侵略的炮火呢,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呢?现在我不得而知。但也不外乎这两个来源”可知,缘缘堂被毁的原因不确定,进而引出⑧段想象的内容;联系⑧段“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那我很不甘心!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恐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想象缘缘堂如果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为抗战军荡平道路的雄姿;“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想它被焚时,一定发出啧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在,麟凤所居。尔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应着尔等赶速重建,还我旧观,再来伏法!’”可知,想象缘缘堂如果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就会不甘心的控诉;
缘缘堂愿意为了抗战事业为我军“牺牲”,象征了甘愿为抗日牺牲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和愤怒的不屈者;缘缘堂若是被敌军所毁,便控诉其像“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的行为,“亵渎之罪”,表现了对侵略者暴行的憎恨、愤怒谴责、声讨,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炽烈情感,热情赞颂我军英勇抗战,作者他爱家更爱国,为抗敌御侮争取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家园的崇高情感。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段“次女林先性最爱美,关心衣饰,闲坐时举起破碎的棉衣袖来给我看,说道:‘爸爸,我的棉袍破得这么样了!我想换一件骆驼绒袍子”,第④段“此信传到,全家十人和三个同逃难来的亲戚,齐集在一个房间里聚讼起来,有的可惜橱里的许多衣服,有的可惜堂上新置的桌凳。一个女孩子说:大风琴和打字机最舍不得。一个男孩子说:秋千架和新买的金鸡牌脚踏车最肉痛。我妻独挂念她房中的一箱垫锡器和一箱垫瓷器”可知,有孩子们的童真,对缘缘堂的留恋次女是爱美想漂亮的袍子、明星的照片,男孩是秋千、脚踏车,大女想的是大风琴、打字机;有妻子的率真,舍不得一箱子锡器一箱子瓷器;
首段“二月九日天阴,居萍乡暇鸭塘萧祠已经二十多天了,这里四面是田,田外是山,人迹少到,静寂如太古。加之二十多天以来,天天阴雨,房间里四壁空虚,行物萧条,与儿相对枯坐,不啻囚徒”“可是它在东战场的家里——缘缘堂楼上的朝外橱里——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去拿得来,我们真苦,每人只有身上的一套衣裳!可恶的日本鬼子”“今天晨间我代她作了一首感伤的小诗:儿家住近古钱塘,也有朱栏映粉墙。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清平未识流离苦,生小偏遭破国殃。昨夜客窗春梦好,不知身在水萍乡”可知,丰子恺以女儿的口吻写的诗,从孩子的视角来将今昔生活对比,表达对和平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
根据第⑤段“我离家后一日在途中闻知石门湾失守,早把缘缘堂置之度外,随后陆续听到这地方四得四失,便想像它已变成一片焦土,正怀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了。况且,沿途看报某处阵亡数千人,某处被敌虐杀数百人,像我们全家出战区,比较起他们来已是万幸,身外之物又何足惜!我虽老弱,但只要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我的前途尚有希望,我决不为房屋被焚而伤心,不但如此,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第⑥段“然而黄昏酒醒,灯孤人静,我躺在床上时,也不免想起石门湾的缘缘堂来……”可知,有丰子恺的率真,尽管满心愤懑,但伤感来了也顺其自然,尽管不为缘缘堂的毁灭伤感,但孤灯人静时仍不免忆起缘缘堂的总总美好,符合人性,不虚伪;
根据第⑧段“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想它被焚时,一定发出啧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在,麟凤所居。尔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应着尔等赶速重建,还我旧观,再来伏法!’”,结尾段“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无数同胞因暴敌侵略所受的损失,大家先估计一下,将来我们一起同他算帐”可知,有丰子恺毫不掩饰的对侵略者的谴责,喊出“让日本还我缘缘堂”“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大家一起同他算账!”。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我在意”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例文:
我在意
纵使大雨将整座城都倾倒,我也要给你拥抱。你的一切,我在意。
——题记
打我记事起,我便是与外公住在一起的。他似一束光,点亮了我的童年,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在意的人。
回首,那些与他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快乐又值得怀念的。儿时,外公总骑着他那辆吱扭作响的单车载着我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年复一年,我同他赏遍花开花落,燕去燕归;仰望繁星满天,月色动人。
那时,小小的我总淘气地催着他,“冲呀,再快点儿!”而他总踩着踏板,不急不慢,稳稳的。若是赏厌了两旁周而复始风景,我便扯扯他衣角,让他给我讲故事。外公的肚子里藏满了小故事与文化,于是小小的我便早早听过了《骄傲的将军》《五十步笑百步》等等寓意深刻的故事。儿时的我是个爱哭鼻子的小鬼,每当我受委屈不开心时,外公就过来揉揉我的小脑袋,然后说:“走呀,外公带你遛弯儿去!”我便瞬间提起了干劲,高兴的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走呀!遛弯儿去!”小路上,一老一小,稳稳驶向远方。陌上花开,人心暖暖。
长大后,我离开了外公,来到了车水马龙的城市。学的东西多了,我与外公见面的次数却越发少了。机动车与汽车代替了外公那早已上了年纪的自行车。渐渐地,我淡忘了那条小路上一派浪漫的风景。
直到前年忙里偷闲回去看他,心里却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岁月让银丝代替了他曾经的满头黑发,那曾经厚实又挺拔的身躯被时光压弯了。这真的是那个曾经充满动力,天天喊着带我去遛弯儿的老人吗?心似极速上升的云梯,搅在一块疼。“外公,我学会自行车啦,走啊,我带你遛弯儿去!”此刻抬眸,我才看见他眼里闪着璀璨的星点。他激动的应了声好,坐在了曾经那个我坐的位置。我踩着踏板,他略显紧张地攥着我的衣角。就像数年前,那个小孩和那个老人一样……
微风袭来,卷走树梢上一片花瓣,轻轻落在他肩上,我回头朝他笑,他接过笑意,便也笑起来。小路上,笑声混着夕阳红晕色的霞光,拉得老长。
那辆单车至今也没有扔,因为它承载着那个我最在意的老人,与那个老人最在意的我。
倘若时光慢下脚步,我想与那个我最在意的老人,一同骑着单车,再多赏几个春秋的花开花落,燕去燕归。
我感恩他为我点亮的童年,现在,就由我来谱写完他剩下的诗篇吧……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关键词“在意”,意思是放在心上,留意。“在意”的对象可以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窗;可以是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还可以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乡等。“我”限定了写作对象,必须是自己“在意”的内容。我们可以写自己一直都很“在意”的某个方面,通过几个不同的阶段表现自己一如既往的“在意”情感,也可以写自己以前因为年少不懂事没有在意,后来因为某个转折,从此开始“在意”了。如果写“在意”的几个事情时,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这样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自己在意的亲人,比如母亲、奶奶等,在意她们多年如一日对自己的辛勤照料,表达对她们的感激之情;可以写在意班级的团结、荣誉,叙述自己怎样帮助班级在运动会中争取好的成绩;可以写自己在意的家乡风光,积极投入家乡宣传志愿者的队伍,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在作文的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首先,文章开头用《水浒传》被举报的消息,① 。
接着,主要通过② (论证方法)从③ 和④ 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总结得出结论:⑤ 。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陕西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陕西卷)(全解全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请用直径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文章多次写真武洞有何用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长沙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长沙卷)(全解全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中国人把航天梦藏在这些名字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新疆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新疆卷)(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50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