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4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展开1.稳定的极地涡旋( )
A.属于高空高压系统B.属于高空低压系统
C.在北极极昼期强盛D.位于对流层底部
2.与稳定状态相比,北极涡旋异常时( )
A.高空西风急流增强B.北极地区温度更低
C.整个北半球遭遇寒潮D.部分区域暖空气北上
3.2021年1月,北极涡旋异常使我国遭遇极寒天气,带来的影响是( )
A.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减缓
B.海南岛岛内旅游者剧增
C.南方电网负荷压力增大
D.东北地区雾霾天气加剧
(2023·广东湛江二模)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孟加拉湾中部,生成后一般向西北方向运动,或在印度东海岸登陆,或转至东北方向,最远可达青藏高原南部,给当地天气带来重大的影响。下图为某热带气旋移近青藏高原时日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天气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近B.地形抬升
C.暖流增温D.逆温增强
5.此次热带气旋未给昆明带来降水,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旋中心的风力
B.气旋移动路径
C.气旋登陆时间
D.气旋挟带水汽量
6.热带气旋移近青藏高原后会迅速消亡,原因是其( )
A.中心气压降低
B.中心温度升高
C.辐合结构破坏
D.上升运动增强
(2023·江苏百校大联考)江淮气旋通常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锋面气旋,其形成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密切相关。当其进入黄海和东海后会影响渤海海域,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下图为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江淮气旋最为活跃的季节是( )
A.冬季和初春B.春季和初夏
C.夏季和初秋D.秋季和初冬
8.随着江淮气旋的移动,东海海域的主要风向变化为( )
A.西北风→西风→西南风
B.东南风→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东风→东南风
D.西北风→北风→东北风
9.江淮气旋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与其相关性最小的是( )
A.海湾的形状
B.气旋移动方向
C.风力的大小
D.海水温度变化
“热穹顶”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前,并不断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使气温不断升高的现象。受“热穹顶”的影响,2021年6月,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高温。下图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10~12题。
10.“热穹顶”的形成过程是( )
①空气压缩 ②空气受热抬升 ③气流下沉 ④冷空气受排斥
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
11.“热穹顶”会造成加拿大西南部( )
A.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较好
B.空气干燥,诱发森林火灾
C.日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快
D.生活、生产过程中耗电减少
12.“热穹顶”发生的位置具有相似性,下列地点中,最不可能发生“热穹顶”的是( )
A.俄罗斯西部B.阿拉斯加
C.东非高原D.东欧地区
13.(2023·辽宁大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北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表现明显的冷性涡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偏低,在东北冷涡及其引导气流影响下,对流层中层的风向会向近地面传导,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状态。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强盛时,华北地区雨季提前到6月,一方面因为东北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另一方面取决于东北冷涡及其外围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下图示意5月16日8时900百帕天气形势图,甲为冷涡中心,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1)判断甲处气压中心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2)从冷暖气团的角度,分析冷涡活跃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前的原因。
(3)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加剧强降水,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14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1~3.1.B 2.D 3.C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极地涡旋水平气流呈现逆时针旋转,且位于高空,推断该涡旋属于高空低压系统,B正确,A错误。由材料可知,极地涡旋冬季强盛,而北极极昼期为夏季,C错误。纬度越高对流层越薄,极地涡旋是极地高空大型冷性涡旋系统,不可能位于对流层底部,D错误。故选B。第2题,北极涡旋位置上处于高纬度地区,紧靠极地低压带和西风带,由材料分析可知,通常情况下,冬季平流层的极涡由强烈的西风围绕,极冷空气主要集中在极地区域内;异常情况下,西风急流受影响会减弱,发生寒潮,A错误。原本被困在极地的冷空气南下,低纬度暖空气被迫抬升北上,涡旋被暖气团挤压,北极变暖明显,B错误,D正确。读图可知,北半球局地遭遇寒潮,不是整个北半球,C错误。故选D。第3题,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在低温条件下加强,A错误。冷空气南下可能会造成前往南方出游的人数减少,此期间受疫情防控影响,出游人数减少,B错误。由于冷空气向低纬度移动,南方大幅降温,取暖需求大,而南方没有暖气,只能依靠电器取暖,导致家庭用电量大增,电网负荷增大,C正确。冷空气南下,多大风天气,雾霾天气减弱,D错误。故选C。
4~6.4.B 5.B 6.C 解析 第4题,由题意可知,该热带气旋从低纬海洋带来了暖湿气流,遇到青藏高原高大地形的抬升作用,导致降水量剧增;与距海远近、暖流、逆温关系不大。第5题,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孟加拉湾中部,生成后一般向西北方向运动,或在印度东海岸登陆,或转至东北方向,最远可达青藏高原南部,移动路径不经过昆明;与气旋中心的风力、登陆时间、挟带水汽量无关。第6题,热带气旋的中心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旋转速度快,辐合上升运动强,若受地形阻挡,破坏了热带气旋的辐合结构则会导致其消亡;移近高原之后中心气压会变高;高原地区气温低,气温降低之后,上升运动减弱。
7~9.7.B 8.B 9.D 解析 第7题,江淮气旋的发生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冬季,该地区主要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春季,陆地升温快,冷暖气团交汇频繁;6月份,雨带移到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本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降水少。第8题,由图可知,最初气旋中心位于东海海域西北侧,东海海域吹东南风;随着锋面气旋向东逐渐移动到东海海域北侧(略偏西北),东海海域开始吹南风;锋面气旋继续向东移动,移动至东海海域东北侧,东海海域的风向将转变为西南风。第9题,渤海湾的半封闭形态有利于江淮气旋带来海水的能量聚集,从而加大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向,从而影响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势力强弱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力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主要通过风力、风向以及渤海特殊的海域形态影响风暴潮,与海水温度变化相关性最小。
10~12.10.A 11.B 12.C 解析 第10题,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热空气上升后被空中高压向下推,气流下沉,在气流下沉过程中,热空气被压缩,气温升高;内部空气因空气压缩密度变大,外界冷空气无法进入,冷空气受排斥。图中空气流动的箭头,也提示空气上升后下沉。第11题,由于空气下沉,内部空气流动性弱,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加剧空气污染;高温导致蒸发加剧,森林中的植被、土壤变得更干燥,同时极端高温可能导致某些燃点低的物质自燃,从而引发森林火灾;由于“热穹顶”内部空气稳定,外面冷空气受排斥,昼夜温差不大,且极端高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生活、生产过程中,因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大范围、长时间工作,耗电增多。第12题,根据发生位置所具有的相似性,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故最不可能发生“热穹顶”现象。俄罗斯西部、阿拉斯加、东欧地区与材料中发生“热穹顶”的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纬度位置相近。
13.答案 (1)低压。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一等压面在甲处分布高度从中心向四周升高,说明同一高度上,甲处气压中心较四周低。
(2)冷涡西侧偏北风引导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冷涡吸引来自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扩大暖湿气流影响范围。
(3)冷涡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利于水汽降温凝结;上干下湿,下层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凝结放出热量(潜热释放),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外围冷暖气团辐合,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提供大量水汽。
解析 第(1)题,图中表示5月16日8时900百帕天气形势图,且图中的细实线为等高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同为900百帕气压,甲处该气压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高空的水平方向上,甲处的气压较四周同一海拔地区更低,所以甲处气压为低压。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冷涡中心为低压,一方面,冷涡西侧引导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南下;另一方面,冷涡也吸引来自偏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暖湿气流影响范围扩大,冷暖气团相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前。第(3)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冷涡为低压中心,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降温凝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冷涡系统中,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状态,而下层的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会释放潜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气流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外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系统,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也提供了大量水汽,加剧降水强度。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地理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word课时规范练14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这是一份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地理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word课时规范练14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月22日0时,甲地的风向是,江淮气旋最为活跃的季节是,“热穹顶”的形成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0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0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新人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湘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