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限时规范练14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含答案
展开[2022·甘肃省二模]冷涡是一种高空气旋式涡旋,中心温度比四周低。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常会产生阵雨、雷阵雨甚至雷雨大风或冰雹等不稳定天气。强烈发展的冷涡也会造成暴雨天气。6月22日前后,六年来最大的冷涡暴雨影响了京津冀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冷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地面反气旋
B.中心气流辐合上升
C.中心气温低、气压高
D.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涡旋
2.冷涡控制下可能形成强降水过程,主要原因是( )
A.湿润气流强对流上升
B.冷气团强烈抬升暖气团
C.地形强烈抬升湿润气流
D.气温低水汽快速凝结
[2022·山东潍坊月考]下图为杭州附近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L1、L2、L3、L4是从气压中心向外延伸的脊线或槽线。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时刻,杭州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南风 D.北风
4.图示时刻,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
A.L1、L3为冷锋锋线
B.L2、L4附近多连续性降水
C.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D.L4北侧降水多于L3南侧
[2022·山东省滕州市月考]读下图,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A.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转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转晴,气温转低,气压升高
D.转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6.图示时刻相同,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2022·河南测试]2021年入夏以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异常活跃,如龙卷风、下击暴流等。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下击暴流多产生于发展成熟的强对流云团之中,是一种突发性、局地性、小概率、强对流天气,其一般发生在海拔10 km以下。下击暴流发生时,通常表现为一股非常强烈的冷气流从云底部向下“击出”,触地后会产生四散的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15级,对近地面的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危害。下图示意下击暴流形成过程。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中有下击暴流形成且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击暴流难以精准预报的主要原因是( )
A.势力强大 B.发生频次高
C.尺度较小 D.破坏力大
9.下击暴流与龙卷风的区别是( )
A.龙卷风是高压形成的,下击暴流是低压形成的
B.龙卷风是低压形成的,下击暴流是高压形成的
C.龙卷风中心风力很大,下击暴流中心风力很小
D.龙卷风对地面影响小,下击暴流对地面影响大
[2022·江苏苏州市测试]2021年7月18日,台风“烟花”诞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偏南方向大约1 130公里的洋面上(22.20°N,132.50°E),其移动速度一直在5~10千米/小时徘徊,最后才到15千米/小时,和大部分台风的20~30千米/小时相比,速度只有1/2~1/3。下图为台风“烟花”登陆时天气状况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台风“烟花”过境给长三角地区带来大量降水,其主要原因是( )
A.台风移动速度慢、降雨时间长
B.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较多
C.台风于近海生成,水汽含量大
D.台风降雨恰好与梅雨重叠
11.下列现象与此时台风相关的是( )
A.此时台风中心位于杭州东北洋面
B.上海风力较大,且吹东北风
C.图中降雨量线弯曲是由大风造成
D.南京正经历强降水和风暴潮
二、综合题
12.[2022·江苏省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温带气旋是活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又称为锋面气旋。在锋面气旋中,当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赶上暖锋时,两锋间暖气团被冷气团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叫锢囚锋。下图示意锋面气旋中锢囚锋的形成过程。
(1)绘出T1时刻AB之间的锋面天气示意图(要求标出气团性质和气流方向)。(6分)
(2)与单一的冷锋或暖锋过境相比,指出图中锢囚锋过境时的降水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3)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季多锢囚锋,解释其原因。(8分)
13.[2022·重庆市黔江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天气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往往是使用收集的大量数据(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等),结合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天气变化。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2019年冬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贝加尔湖西南侧高压区的气流运动状况。(6分)
(2)分析图中东北部低压中心的形成过程。(6分)
(3)预报日本北海道西部未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6分)
(4)说明我国北方即将遭受的气象灾害及此季节多发的原因。(6分)
限时规范特训14
1~2.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冷涡是高空气旋式涡旋,不属于地面反气旋,A错误。冷涡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所以中心气流辐合上升,B正确。中心气压低,C错误。北半球形成逆时针涡旋,D错误。第2题,“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冷涡控制下形成降水的原因是气流在强对流条件下上升,形成的是一种强对流雨,A正确。冷涡虽有冷暖空气相叠加,但它形成的是上冷下暖的结构,所以不是冷气团强烈抬升暖气团,B错误。冷涡控制下空气柱上冷下暖,所以气温低、水汽快速凝结的说法不全面,D错误。与地形抬升无关,C错误。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杭州左侧为高压中心,右侧为低压中心,因而其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第4题,锋只会形成在低压槽,L1为高压脊,A错误。L2处于高压脊,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B错误。甲处气压高,说明气温低,气流下沉;乙处气压低,说明气温高,气流上升,C错误。锋面降水大多位于冷气团一侧,L4为暖锋,L3为冷锋,L4北侧为冷气团(暖锋锋前),L3南侧为暖气团(冷锋锋前),因此L4北侧降水多于L3南侧,D正确。
答案:3.A 4.D
5~6.解析:第5题,通过P地风向可知右上角表示的是南半球的低压系统。图中虚线为低压槽线,形成锋面气旋,无论南北半球均为左侧槽线出现冷锋,右侧槽线出现暖锋,即M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境,天气转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B正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为暖锋过境时的天气,A、D错误;天气转晴为单一气团控制,C错误。第6题,由P地风向可知该气压系统为南半球的气旋。M地位于暖气团一侧,P地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M地高于P地,C、D错误;锋面降水一般集中在冷气团一侧,即M地晴朗,P地阴雨,通常晴天气温日较差大,即M地气温日较差大,B正确,A错误。
答案:5.B 6.B
7~9.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下击暴流“通常表现为一股非常强烈的冷气流从云底部向下击出”,即下击暴流必然伴随下沉气流,下沉气流越强越快则势力越大。图示中,仅④图中锋面离开,只有单向下沉气流,故此时下沉气流的势力最为强大(上升气流会减弱下沉气流),即下击暴流的势力也最为强大。而①②③中锋面未离开,仍有上升气流。①②上升气流较多,不易形成下击暴流,③中下沉气流较④少,下击暴流势力较弱。则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8题,下击暴流难以精准预报主要是因为下击暴流尺度较小且存在时间短,难以捕捉,只有特定的雷达才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预警,C项正确。下击暴流属于小概率天气,出现频次较低、破坏力大,但风速高、势力强大及破坏力大都是下击暴流形成后的影响或表现,并不是能否精准预报的主要原因,A、B、D项错误。第9题,龙卷风与下击暴流的形成机理不同,龙卷风是低压涡旋形成,A项错误。下击暴流在地面上是雷暴高压形成,B项正确。龙卷风最中心有类似“台风眼”的存在,风力很小,下击暴流中心风力很大,C项错误。两者对地面影响都非常大,D项错误。
答案:7.D 8.C 9.B
10~11.解析:第10题,由材料信息“台风‘烟花’移动速度一直在5~10千米/小时徘徊,最后才到15千米/小时”可知,台风移动速度慢、降雨时间长,A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B错误。“台风‘烟花’诞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偏南方向大约1 130公里的洋面上(22.20°N,132.50°E)”可知,并非于近海生成,C错误。台风降水量大与梅雨天气重叠关系不大,D错误。第1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台风中心是低压(气旋中心),周围气流呈逆时针辐合运动,中心部分气流下沉,天气晴朗,降水少,风力小;由图中信息可知,杭州地区风力强,降水多,西部降水少,由此判断台风中心位于杭州西南部,A错误。由图可以看出,上海风力在8级左右,风力较大,风向是东北风,B正确。图中降雨量线分布与大风风向和风力没有明显关系,C错误。南京位于内陆,不临海洋,风暴潮是海洋灾害,主要影响沿海地区,D错误。
答案:10.A 11.B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T1时刻AB之间的锋面西侧是冷锋,东侧是暖锋;其剖面如图:(绘图时注意冷气团总是在锋面以下,两个锋面都是向东移动,冷锋暖气团被迫沿锋面爬升,暖锋冷气团被迫呈涡旋后退)。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由于锢囚锋是冷锋移动速度较快,追上了暖锋,把暖气团抬升的更高,使暖气团在高空影响的区域范围更大,导致云层更厚且控制范围更广,因此使降水量更大、降水范围更广。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地带在春季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冷暖气团在此交替频繁活动,很容易形成锋面气旋;由于冷锋移动速度较快,暖锋移动速度较慢,当冷锋赶上前面的暖锋时,往往形成锢囚锋。
答案:(1)绘图:冷(暖)锋,其中2个箭头,2个气团名称。
(2)降水特点:降水量大、降水区域广。原因:由于锢囚锋是冷锋赶上暖锋,使得暖气团上升更高,上升区域范围更大,导致云层更厚且云层控制范围更广。
(3)华北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易形成锋面气旋;当冷锋赶上前面的暖锋时,形成锢囚锋。
13.解析:第(1)题,高压区的气流运动状况应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进行描述。水平方向上,高气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中心指向四周,气流呈辐散状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当地位于北半球,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形成顺时针旋转的气流。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高空向地面下沉补充(或空气冷却下沉)。第(2)题,图中显示,东北部低压中心纬度较高,位于副极地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南移至60°N以南;冬季亚欧大陆因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保留在阿留申群岛附近的北太平洋上,形成低气压中心——阿留申低压。第(3)题,图中显示,日本北海道位于低压槽,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北海道西部正处于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随后冷锋东移,北海道西部天气转晴,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第(4)题,图中显示,贝加尔湖西南侧形成了强大的亚洲高压,强大的气压将会迫使寒冷气团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我国北方即将遭受大风、降温的寒潮天气。冬季,亚洲高压强,我国北方离亚洲高压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大;由于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大,导致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强劲,导致我国很容易受到寒潮影响。
答案:(1)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气流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上,高空向地面下沉。
(2)①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近地面的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南移;③冬季,亚欧大陆上气温低,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成为保留在太平洋上的低气压。
(3)①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雨雪天气。②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4)寒潮。原因:①我国北方离冬季风的源地近;②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冬季风强劲。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湘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规范练1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规范练1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新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推断,8时甲地,此时最可能有降雨的测站是,过境该地的天气系统是,地面辐射出现低谷主要因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17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17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两个时间点,风向基本不变的是,“炸弹气旋”格雷森,推测某地“招雷”的条件可能是,雷暴天气最可能出现在一天中的,图中下击暴流产生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