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美课件(全国通用)
展开第二十二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BLUE THESIS PROPOSAL TEMPLATE
本讲主要考察学生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的掌握。能够分析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律及人口分布差异性的原因。利用情境材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征以及人口增长所产生的人口问题,针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原因、影响和措施的分析。了解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性,运用人口容量提出合理的人口政策。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分布空间的复杂性、人口问题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针对人口问题的考察也不断的上升,考生需要重点把握我国人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所学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世界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和人口问题。区域认知:能够分布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由于人口增长而带来的人口问题的差异。地理实践: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全球和我国人口分布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人地协调:以环境承载力和人口问题为背景,提出符合不同国家不同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
Knwledge pints
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人口分布的掌握。能够分析全球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人口在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1.人口分布概念: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来衡量。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常用的数量指标,人口密度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越稠密,反之稀疏。
1.分布规律特征: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基本规律: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性,世界人口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密集区和稀疏区。
1.分布规律特征: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基本规律: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性,世界人口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密集区和稀疏区。人口密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
1.分布规律特征: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基本规律: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性,世界人口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密集区和稀疏区。人口密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人口稀疏区:高纬、高寒地带;湿热的雨林区;干旱的沙漠戈壁区
1.分布规律特征: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基本规律: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性,世界人口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密集区和稀疏区。人口密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人口稀疏区:高纬、高寒地带;湿热的雨林区;干旱的沙漠戈壁区四大趋向:A.趋向于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B.趋向于沿海沿河地区:近海地区对外联系便利;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都利于人类生产生活,人口较为密集C.趋向于海拔低于500米的平地地区:地形平坦D.趋向于城市:经济活动
【注意】低纬度热带雨林地区往往由于气候湿热,人口分布会朝着海拔较高的地区分布,气候相对凉爽,排水较好?
【题型运用】下面两表分别反映“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和“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依据材料分析,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是(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亚马孙平原C.尼罗河三角洲 D.苏门答腊岛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世界人口的分布。由所学知识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北欧(纬度大部分>6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0.4%),,严寒且冬半年白昼时间短,人口较少,A错误。亚马孙平原(纬度南美0°~2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6.1%)热带雨林广布,气候湿热,环境恶劣,人口极少,B错误。尼罗河三角洲(纬度在非洲20°N~40°N,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49.4%),埃及9000万人口,挤在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人口密度大,C正确。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洲0°〜20°N, 0~2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16.5%)热带雨林广布,气候湿热,D错误。故选C。
基础知识--世界人口分布
【题型运用】下面两表分别反映“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和“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大的原因是( )A.海岸线曲折,多海湾B.山地少,平原占比高C.纬度跨度大,面积广D.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世界人口的分布。由所学知识可知,海岸线曲折使得海岸线较长;海湾凹进陆地,使得200千米的范围较大,A正确。与山地少,平原占比高及纬度跨度大,面积广无关,BC错误。 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海岸线较平直,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重较小,D错误。故选A。
1.分布规律①分布很不平衡,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③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3.胡焕庸线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其东侧分布着我国96%的人口,西侧只分布着4%的人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侧人口只增加了2%,东侧仍居住着94%的人口,且经济差距更悬殊。“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胡焕庸线的研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题型运用】下图为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人口的分布。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特点的相关知识和图表分析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随着高程和距河流距离发生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3550-3650m的曲线斜率最大,即该百米高程的人口最为密集,故B项正确。从“不同距河流距离的人口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距河1-2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故C项错误。从“不同高程的人口总数累计频率"曲线可以看出,高程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项错误。故选B。
基础知识--中国人口分布
【题型运用】下图为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非洲南部C.藏南谷地D.欧洲南部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人口的分布。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较多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巴西高原海拔300-1500米,非洲南部海拔1000米左右,北美草原海拔低于2000米。因此,符合图示特点的为藏南谷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自然因素气候: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至关重要。人类更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的中纬度地区,气候过于严寒或湿热均不适宜生存。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工农业的生产,降水丰富,适宜人口的生产;气候寒冷干旱区:气候严寒,低温冻害,干旱少雨,水源缺乏,不利于工农业的生产。
1.自然因素②地形地势: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高海拔地区往往会选择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水源相对较为充足。例如我国的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低纬度地区由于气候湿热,往往趋向于海拔较高地区,例如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微观地形对人口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如阴坡,阳坡,陡坡和缓坡等
1.自然因素③水源: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海、沿湖地区人口稠密。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河流附近。水源本身的自然形态会影响人口空间分布多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
1.自然因素④土壤: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生产活动,往往成为人类早期的集聚区。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到人口分布。⑤矿产资源: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支撑人口发展的潜力越大。例如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如我国大庆。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往往也会对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往往会对当地人口生存形成一定的威胁。自然灾害少的区域,往往也会成为人口分布考虑区。
【题型运用】自祁连县到吉隆县可以连接一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祁吉线,以该线为界,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人口悬殊。2000~2010年祁吉线西北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大于2%和介于1%~2%为主,祁吉线东南大部分县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呈现人口负增长。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 )A.东北密,西南疏B.西北疏,东南密C.北密南疏D.中部密,四周疏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河谷较多,水源和热量等充足,人口和城市较密集,西北部气候高寒,植被稀疏,人口稀疏,因此青藏高原人口具有具有“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分布特征,排除C,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的人口分界线使得地区人口分布呈现东南与西北的差异,因此排除AD;故选B。
能力提升--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题型运用】自祁连县到吉隆县可以连接一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祁吉线,以该线为界,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人口悬殊。2000~2010年祁吉线西北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大于2%和介于1%~2%为主,祁吉线东南大部分县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呈现人口负增长。造成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①海拔②纬度③土壤④地势起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因此人口密度更大,①③正确,选C;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对比不是纬度的对比,②错误,排除AB;西北部地势起伏更小,东南部地势起伏大,但地势起伏对青藏高原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大,④错误,排除D;故选C。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水平往往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
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政治稳定,无战乱的地区往往人口比较密集。
具有相同文化信仰的人,往往在空间上集聚。
【题型运用】读“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1978—2018年)”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是( )A.东南多西北少B.南部多北部少C.西部多东部少D.东北多西南少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为东南多,西北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题型运用】读“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1978—2018年)”对我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均位列前三的因素是( )①城镇化水平②工业化水平③交通便利度④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根据图片分析可知,图中圆圈越大,其影响因素越重要,反正则越不重要,由此分析可知,区域工业化水平和交通便利度的圆圈大小无论是在东、中、西部都是位列前三,故②③正确,而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圆圈较小,不是位列前三的因素,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题型运用】读“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1978—2018年)”“交通便利度”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重要因素,原因是( )A.道路沿线自然条件更优越B.可以便利获取外部水资源C.修建道路会带来就业机会D.交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道路沿线自然条件不一定更优越,A错误;西部地区面积广大,缺水地区多,从外部输入水资源意义不大,B错误;修建道路可能会带来就业机会,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对人口密度影响不大,C错误;交通线附近道路运输条件较好,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增加了人流量,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D正确。故选D。
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的掌握。能够分析人口增长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所出现的人口问题,并对人口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要善于分析人口资料统计图,据图分析人口增长的状况和问题。
1.相关概念人口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两个方面。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数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用百分率表示。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用百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期出生人数—同期死亡人数/一定时期平均人口数x100%。既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长:指的是有出生和死亡人口带来的增长。
2.辨析概念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指的的是由于人口迁移造成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出生和死亡人口无关。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关系: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往往能够反映出当地人口迁移的变化。当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当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以人口迁出为主。
【题型运用】下图为我国某省1997—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的变化图。该省常住人口持续减少的年份是( )A.1997-2001B.2001-2005C.2005-2009D.2009-2013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增长。影响地方常住人口的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入率,即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迁入率。由图可知,2005-2009年净迁入率始终为负值,说明该省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净迁入率绝对值大于自然增长率的绝对值,人口增长率为负,说明该地外迁出人口量大于本地自然增长人口量,即人口持续减少,说明该省常住人口持续减少,故C项正确,排除A、B、D。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自然增长率>0 正增长自然增长率=0 零增长自然增长率<0 负增长
【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只是影响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能直接影响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人口数量的增长还与人口基数的大小有关!
4.世界人口增长的概况增长概况:人口不断增长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增长时间差异:A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世界人口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B.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出现人口大爆炸。
4.世界人口增长的概况③增长时间差异:A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世界人口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B.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出现人口大爆炸。
【题型运用】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18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加速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大环境的相对稳定B.自然生存条件的逐步改善C.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进步D.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世界人口增长。根据图示,图中自公元18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增速。主要原因为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D正确;自然生存条件并没有明显改善,B错误;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只能作为一般原因,不能作为根本原因,C错误;和1850年前相比,国际大环境并没有稳定,A错误;故答案选D。
【题型运用】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人口激增可能会导致(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环境污染加重④自然资源枯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世界人口增长。人口激增可能会导致,人均粮食可能下降,②错误;人口激增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环境污染加重、自然资源枯竭,①③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4.世界人口增长的概况④增长地区差异:A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转变等,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人口增长迅速。但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人口政策调整,人口增长趋向于缓慢。
5.人口增长模式①构成: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构成
【提示】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表示出生率,一条表示死亡率,二者之差是自然增长率。 从图上看,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自然增长率越高;两曲线越接近,自然增长率越低。若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呈负增长。
5.人口增长模式②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注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5.人口增长模式③地区差异
【题型运用】下图为某国儿童与老年人的变化示意图。.该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增长模式。如图,根据图示数值信息如2008年,儿童比重20%,约为25000万人,可以计算出2008年,该国人口约为12.5亿,可以推知该国为中国。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即三低模式,选B。也可以根据图示,少年儿童出生率低,老年人占比大,推知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选B。
【题型运用】下图为某国儿童与老年人的变化示意图。该国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C.中国D.印度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世界人口增长。根据图示数值信息可知,2008年,儿童比重20%,约为25000万人,可以计算出2008年,该国人口约为12.5亿,可以推知该国为中国。美国、日本人口远小于该国,印度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不突出,不符合图示。据此分析本题选C。
5.人口增长模式④影响因素A.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B.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口增长的资源基础,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支撑更多的人口增长。C.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的短时瞬间变化。D.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影响人口的出生,存活和寿命。E.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水平往往影响人们的观念,一般情况下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生育的愿望越低。F.人口政策:人口政策会对人口的增长进行干预G.其它因素:战争、宗教、科技等对人口增长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5.人口增长模式⑤模式判断A.根据生产力水平:B.根据地区差异:发达地区一般为现代性,欠发达地区一般为传统型。但要注意一些特殊国家或地区的模式C.根据数值特征判断:
1.人口问题定义: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②表现: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等
2.人口增长过快判断依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否大于1%主要表现: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大
③ 常见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地区)④ 产生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等④ 主要影响: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⑤ 应对措施: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转变生育观念等
3.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判断依据:60虽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虽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主要表现: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大
③ 常见地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地区)④ 产生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转变;医疗卫生水平进步,人口寿命延长; 生活压力、育儿压力导致出生率持续下降等
⑤ 产生影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空巢老人);劳动力不足; 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等
⑥ 应对措施:鼓励生育;吸纳海外移民;健全社会养老机制;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题型运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中,人口负债最高的阶段是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问题。根据材料中“人口负债”可以判断,较高的阶段,少儿抚养比较高,应为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正确答案选B。
基础知识--常见的人口问题
【题型运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四个国家人口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目前的人口增长处于第四阶段B.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C.人口最多的国家是③D.人口负债最高的国家是②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问题。①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处于低速增长阶段。③的自然增长率最高,其人口负债也最高。图示无法看出人口总数。正确答案选A。
4.人口性别比失衡判断依据:性别比103--107之间为合理比例主要表现:男性人口过多
③ 常见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④ 产生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育观念落后(重男轻女,养儿防老); 社会不平等现象;科学技术滥用(B超鉴定);人口政策的影响等
⑤ 产生影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治安与稳定; 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等
⑥ 应对措施: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变生育观念,提高意识; 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孕龄妇女权利加强立法,严格禁止非法鉴定胎儿 完善社会制度,提高女性地位等
【题型运用】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下图示意我国2006—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下表示意2014年底人口抽样统计的性别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4年总性别比趋于平衡与女性的平均寿命长于男性有关B.出生人口性别比2008年后先上升后下降C.2008年以后会导致重工业劳动力短缺,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D.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性别不平等现象已经消除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性别比。读“2014年底人口抽样统计的性别比”可知,≥65岁的性别比是75.76,跟其它年龄段的性别比不同,说明2014年总性别比趋于平衡与女性的平均寿命长于男性有关,A正确。出生人口性别比2008年后先一直在下降,B错误。2008年以后性别比仍然偏高,不会导致重工业劳动力短缺,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性别不平等现象还没有消除,D错误。故选A。
5.人口问题的地区差异性
6.我国人口问题特征:人口基数大、持续增长;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口流动迁移活跃;家庭传统功能则呈弱化趋势;人口红利消退;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
6.我国人口问题②应对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转变人口生育观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实现人口质量红利等
【题型运用】我国某研究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做出下图。据图示信息可知中国( )A.2021年的出生人口与1961年数量相近B.2058年总人口约为15亿C.2019年老年人口为1800万,占比12.6%D.2058年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我国人口问题。从图上看,2021年的出生人口与1961年数量相近,A正确。2058老年人口约为4亿,占比约为35%,推算总人口约为11亿,B错误。2019年老年人口为1.5亿,C错误。2058年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但占比不是最高,不是最严重,D错误。故选A。
【题型运用】我国某研究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做出下图。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图甲反映出的人口问题原因的是( )A.生育意愿低B.养育成本高C.人均寿命延长D.限制生育政策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我国人口问题。人均寿命长与人口出生数没有关系,C正确。生育意愿低、养育成本高、限制生育政策都会影响出生人口数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题型运用】我国某研究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做出下图。该机构认为中国应该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理由是( )①维持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②人口基数大,人力资源丰富③社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可催生更多就业需求④积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我国人口问题。从图上可知,我国的出生人口有下降趋势,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下降,将会导致我图人口总是下降,人口减少,国内市场萎缩,影响经济封增长。放开并鼓励生育,有利于拉动内需,激活国内市场;同时增加人才;可以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对人口老龄化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会节约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力使用,但又催生了新经济新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①二维坐标图:平面面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表示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图中的点、线等表示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A判读过程:先判读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人口信息和人口要素;判断图中所示人口要素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看清纵、横坐标的单位、数值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②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三角形坐标图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某项要素与整体的结构比例。三条边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的要素,三个顶点可以看作是三个原点。A判读过程: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读出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相交的点的数值, 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最后检验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应为100%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③平面方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A判读过程:先确定四边的变量信息;画出判断点与方形对角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与两边的交点数值为变量的数值;画出判断点与两对边的垂直线,垂直线与交点的数值为变量的数值大小。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④平坐标曲线图的判读:坐标曲线图往往能够反映出人口不同变量信息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A判读过程:先看曲线所表达的地理信息;再分析曲线的数值大小(极值)和走向趋势;再判读曲线变化的陡缓程度,析要素变化速率;分析转折点,判断信息变化的阶段划分。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⑤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的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A判读过程:先判断金字塔两端的比例;再看各个分段分组所占的比例;综合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
【题型运用】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下图)”。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甲地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约为43%,人口年龄结构属于高增长的年轻型,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乙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地65岁及以上人口在5%左右,15-64岁人口在70%以上,0-14岁人口在25%左右,人口年龄结构呈成年型,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因此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丙、乙、丁。故选C。
能力提升--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题型运用】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下图)”。与丁地人口增长模式最相似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美国D.韩国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丁地为人口增长呈现负增长,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日本属于该类型国家,中国、美国和韩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都大于零。故选B。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⑤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B常见形式:年轻型(增长型)——塔形下宽上尖;成年型(静止型)——塔形较直,仅塔尖较尖年老型(缩减型)——塔形上下窄中宽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⑤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C特殊变化: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原因:a.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大量外迁。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⑤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C特殊变化: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原因:a.就业人口大量迁入;b.升学人口大量迁入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⑤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C特殊变化: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原因:a.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 b.纺织等轻工厂对职工性别要求导致
1.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判读⑤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C特殊变化:
甲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乙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丙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可能是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轻工业)。
【题型运用】下图示意某国人口结构,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A.为发展中国家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该国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少儿比重小,可能为发达国家,故A错误。据图可知,青少年人口比例较低,表明人口出生率低,故B错误。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而图中人口出生率低,应该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故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中老年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远大于男性人口比重,表明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题型运用】下图示意某国人口结构,该国0-4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20-24岁、25-29岁人口所占比重最高,而这一年龄段正值生育时期,因此该国0-4岁的人口数明显较多,这主要和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关。故A正确。0-4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岁,与性别结构、生态环境无关,故BC错误。移民政策会使人口增多,但主要影响的是青年人,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人口容量的掌握。能够分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地区人口容量时间和空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人口政策。
1.资源环境承载力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它强调生存。
③ 木桶效应:决定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不是该地区最优条件,而是最差的条件决定
③ 特征:A.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例如古代承载力小,而现代社会大。B.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短板理论)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的资源,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题型运用】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可不断提高,环境容量会不断加大,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量,人口数量一旦超越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外,从而使环境容量减小,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基础知识--环境承载力
① 定义: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②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③特点:A临界性: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B.相对性: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也不同。C.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
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际合作: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依据之一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人地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民展战略
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之一
【题型运用】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临界性、警戒性B.警戒性、临界性C.相对性、限制性D.相对性、警戒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容量。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总量是实际人口容量相对性控制指标,具有警戒性,选择D。
基础知识--人口合理容量
【题型运用】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消费水平下降
【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容量。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环境人口容量迅速的增加,科技进步可以使环境人口数量增加,选择B;与人口减少和劳动力增加没有关系,消费水平一般不会下降,ACD错。
考点09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通用版): 这是一份考点09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通用版),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教学目标,世界人口分布,自然因素气候,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1.1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1.1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新高考专用),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高考评价体系解读,考查方向,考查形式,素养目标,人口分布,人口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