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全卷共14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
1.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瓷、冶金、火药、造纸、酿酒和印染等较早的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
B.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烟”实则为“雾”
D.“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是古籍中记载用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上述涉及的“灰”其作用是过滤
【答案】D
【详解】A.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青蒿是一种中药。受此启发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的功效,对于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宫颈癌细胞、表皮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青蒿素也用于治疗疟疾、弓形虫感染、血吸虫感染、红斑狼疮等疾病。故A正确;
B.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是蓝色的,加热变为白色的CuSO4,故B正确;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烟”实则为“雾”,是小水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故C正确;
D.“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意思是指将稻草麦秆等物燃烧得到草木灰,将草木灰铺在沙滩上,用海水浸湿,草木灰即可以吸附海盐,所以利用的是草木灰的吸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2.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可转化为,其中表示甲基、表示乙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非极性分子
B.电负性:
C.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吸收峰
D.上述物质中的碳原子有和三种杂化类型
【答案】D
【详解】A.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1,则分子为结构不对称的极性分子,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氧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氮元素,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Y分子中含有6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吸收峰,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X、Y、分子中饱和碳原子和苯环上的碳原子杂化方式分别为sp3、sp2杂化,MeCN分子中饱和碳原子和三键碳原子杂化方式分别为sp3、sp杂化,所以题给物质中的碳原子有和三种杂化类型,故D正确;
故选D。
3.常温下,下列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的盐酸中:、、、
B.能与Al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答案】B
【详解】A.Mg2+、Ag+、H+都与反应,Cl-、分别与Ag+反应生成难溶物氯化银、微溶物硫酸银,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能与Al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K+、Na+、Br-、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H+、OH-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选;
C.=1×10-12,c(H+)<c(OH-),呈碱性,Fe2+、都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能与I-、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4.X、Y、Z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Y同主族,YXZ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其与水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YX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负性X>Z>YB.X3是极性分子
C.YXZ2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D.键角H2X
【分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SO2,并且X、Y、Z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由此可推知X、Y、Z分别为O、S、Cl,据此解答。
【详解】A.电负性,A正确。
B.O3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其中心氧原子是呈正电性的,而端位的两个氧原子是呈负电性的,是极性分子,B正确;
C.YXZ2是SOCl2,中心原子为S,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VSEPR模型为四面体,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正确;
D.H2O的键角大于H2S的键角,D错误;
故选D。
5.磷烷(PH3)是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工业上制备PH3的反应原理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0.1ml/L
B.0.1ml/L的NaH2PO2溶液中的数目小于0.1NA
C.3.1g白磷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6NA
D.每转移3个电子,生成磷烷
【答案】D
【详解】A.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由NaOH电离产生的c(OH-)=0.1ml/L,则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l/L,A不正确;
B.0.1ml/L的NaH2PO2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求出的数目,B不正确;
C.白磷的分子结构为,平均每个P原子形成1.5个共价键,3.1g白磷中P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l,则共价键的数目为0.15NA,C不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建立如下关系式:PH3——3e-,则每转移3mle-,生成1mlPH3,质量为34g,每生成3个电子,生成磷烷,D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有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锌、铜作电极,柳橙作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后,形成原电池,灯泡变亮,可判断有电子转移,故A正确;
B.葡萄糖滴入银氨溶液,然后置于热水浴中,试管内壁出现银镜,可知葡萄糖将银氨溶液还原为Ag,说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故B正确;
C.抽出玻璃片后,甲与乙中的空气瓶均出现红棕色,甲中出现红棕色是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氮从上向下扩散;乙中出现红棕色是因为二氧化氮向上扩散为熵增过程,故C正确;
D.钠与乙醇生成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加澄清石灰水无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7.如图所示为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蘸有①的浓溶液和浓氨水的玻璃棒互相靠近会产生白烟
B.⑥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
C.④的电子式为
D.明矾与③的净水原理相同
【答案】A
【详解】A.如图所示,①是,②是,③是,④是,⑤是次氯酸盐,⑥是。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会产生白烟,A项正确;
B.中氯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4、没有孤电子对,故其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B项错误;
C.的电子式为,C项错误;
D.明矾和均可用作净水剂,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二氧化氯净水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原理不同,D项错误;
答案选A。
8.硫化镉(CdS)难溶于水,常做颜料、油漆的添加剂。以镉铁矿(主要成分是、及少量的和)为原料制备高纯度的流程如下:
已知溶于酸生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粉碎过筛”的目的是增大酸浸时的反应速率
B.“还原镉”时每断裂键,生成
C.“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上述流程中有多次过滤操作,实验室在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3种
【答案】B
【详解】A.“粉碎过筛”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酸浸时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依题意,CH3OH被氧化成CO2,被还原成,离子方程式为,反应物中含链的物质为CH3OH、H2O,断裂键,生成,故B错误;
C.“氧化”时将转化为以便在“调”时除去Fe,故C正确;
D.实验室在进行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3种,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某种电催化法以为催化电极合成腈类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侧电极的电势比右侧的高,且发生氧化反应
B.阴极发生反应:
C.从右侧经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
D.每当合成得到,同时合成
【答案】D
【详解】A.右侧电极硝基苯发生还原反应,右侧为阴极、左侧为阳极,所以左侧电极的电势比右侧的高,且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右侧电极硝基苯发生还原反应,右侧为阴极,阴极发生反应为 ,故B正确;
C.右侧为阴极、左侧为阳极,从右侧经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故C正确;
D.阳极反应式为,R-CH2NH2-4e-+4OH-=R-CN+4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每当合成得到,同时合成,故D错误;
选D。
10.25℃时,向浓度均为0.100ml/L的NaX、NaY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盐酸,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中阳离子总数:NaX>NaY
B.电离常数:
C.M、N点溶液中滴入盐酸的体积相同
D.稀释Q点溶液,溶液的pH不变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当相同时,,则的水解常数小于的水解常数,等浓度、等体积的和溶液中,前者氢离子浓度大,由电荷守恒知,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中阳离子总数:,A项正确;
B.HX与HY为一元酸,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成反比,越弱越水解,溶液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碱性为:,则,B项正确;
C.NaX、NaY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盐酸,根据图象可知溶液酸性增强,当滴定到M、N点时,溶液中,此时溶液的pH为6,酸性越强需要的盐酸越少,消耗等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就越少,根据,则加入盐酸体积NaX小于NaY,C项错误;
D.由图中数据计算得,Q点溶液中,溶液,故稀释时溶液不变,D项正确;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1.铈()的氧化物在半导体材料、高级颜料及汽车尾气的净化器方面有广泛应用。以氟碳铈矿(含、、等)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中氟元素对应的氟原子激发态的电子排布式有 (填序号)。
a. b. c. d.
(2)“氧化焙烧”后,元素转化为和。写出“氧化焙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实验室进行操作①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4)“系列操作”包含下图几个过程:
已知:不能溶于有机物;能溶于有机物,且存在反应。“滤液”中加入有机物后的分离方法是 ,“有机层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已知25℃时,“调”时,要使沉淀完全(通常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为沉淀完全),应控制大于 。
(6)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在该晶体中,铈离子的配位数为 。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摩尔质量为,晶体密度为,其晶胞边长的计量表达式为 。
【答案】(1)ad
(2)4CeFCO3+O23CeO2+CeF4+4CO2
(3)漏斗、玻璃棒
(4) 分液 2CeTBP4++H2O2=2Ce3++O2↑+2H++2TBP
(5)9
(6) 8
【分析】氟碳铈矿主要含CeFCO3、BaO等,在富氧空气中“氧化焙烧”生成CeO2、CeF4和CO2,熔渣中加入硫酸“酸浸”时,BaO与H2SO4反应生成BaSO4,CeO2、CeF4转化成CeF3+,过滤后,滤液经系列操作,CeF3+转化成Ce3+,加入NaOH调节pH使Ce3+转化成Ce(OH)3沉淀,过滤后滤渣中加入NaClO将Ce(OH)3氧化成Ce(OH)4,煅烧Ce(OH)4得到CeO2。
【详解】(1)F的原子序数为9,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
a.1s22s22p43s1,基态氟原子2p能级上的1个电子跃迁到3s能级上,属于氟原子的激发态,a正确;
b.1s22s22p43d2,核外共10个电子,不是氟原子,b错误;
c.1s22s12p5,核外共8个电子,不是氟原子,c错误;
d.1s22s22p33p2,基态氟原子2p能级上的2个电子跃迁到3p能级上,属于氟原子的激发态,d正确;
故选ad。
(2)“氧化焙烧”时CeFCO3与富氧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eFCO3+O23CeO2+CeF4+4CO2。
(3)实验室进行操作①为固液分离,是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4)滤液A中的CeF3+能溶于有机物TBP,振荡静置后的水层与有机层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由流程可知,有机层A中加入“洗氟液”后,分离出含F−溶液,F−浓度减小,平衡CeF3++TBPCeTBP4++F−正向移动,CeF3+转化为CeTBP4+;由流程可知,有机层B中CeTBP4+在酸性条件下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eTBP4+被还原成Ce3+,则H2O2被氧化成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eTBP4++H2O2=2Ce3++O2↑+2H++2TBP。
(5)当时,依据,,,此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当pH>9时,Ce3+完全沉淀。
(6)分析晶胞结构图,处于面心铈离子周围有4个氧离子,根据晶胞无隙并置原则,铈离子的配位数为;晶胞结构中Ce4+位于顶点和面心,离子个数为4,位于体内,离子个数为8,故每个晶胞中相当于有4个CeO2,,故。
12.配合物三氯化六氨合钴是合成其它一些C(Ⅲ)配合物的原料,实验室用(M=238 g/ml)晶体制备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在锥形瓶中,将4 g 溶于8.4 mL水中,加热至沸,加入6 g研细的晶体,溶解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ⅱ.将上述混合液倒入三颈烧瓶中,加入0.4 g活性炭,冷却,利用如下装置先加入13.5 mL浓氨水,再逐滴加入13.5 mL 5% 溶液,水浴加热至50~60℃,保持20 min。
步骤ⅲ.然后用冰浴冷却至0℃左右,吸滤,不必洗涤沉淀,直接把沉淀溶于50 mL沸水中,水中含1.7 mL浓盐酸。趁热吸滤,慢慢加入6.7 mL浓盐酸于滤液中,即有大量橙黄色晶体()(M=267.5g/ml)析出。
步骤ⅳ.用冰浴冷却后吸滤,晶体以冷的2 mL 2 ml/L HCl洗涤,再用少许乙醇洗涤,吸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研细晶体所用的仪器名称为 。
(2)写出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ⅱ中实验仪器a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填“碱石灰”或“氯化钙”),水浴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3)步骤ⅲ中两次加入浓盐酸,其作用分别为 。
(4)若最后得到产品的质量为3.50 g,则该产品的产率为 。
(5)通过硝酸银标定产品中氯的含量。将溶解,用溶液作指示剂,标准溶液滴定,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氯含量偏低的是_______。
A.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C.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晃动剧烈,少量待测液溅出
(6)该产品制备过程中若不加入活性炭,则会生成配合物,该配合物中的配体为 ,配位数是 。
【答案】(1)研钵
(2) 氯化钙 防止浓氨水挥发及过氧化氢分解
(3)第一次浓盐酸是中和过量的氨,第二次浓盐酸洗涤目的是降低产品的溶解度,使产品更易析出
(4)51.9%
(5)BD
(6) 、 6
【分析】将和晶体溶解后所得混合溶液倒入三颈烧瓶中,加入活性炭作催化剂,先加浓氨水,再逐滴加入溶液,水浴加热,发生反应,经分离、提纯最终得到。
【详解】(1)步骤ⅰ中使用研钵研细固体;
(2)三氯化六氨合钴制备的化学方程式:,干燥管中盛放氯化钙,吸收挥发出去的氨气;温度不宜过高,因为浓氨水易挥发,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3)步骤ⅲ中两次加入浓盐酸,第一次加入浓盐酸的作用是中和过量的氨;第二次加入浓盐酸的作用是利用同离子效应,降低产品的溶解度,使产品更易析出;
(4)的质量为6 g,对应的理论产量为,产率;
(5)A.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定值偏高,A错误;
B.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测定值偏低,B正确;
C.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没有用待测液润洗,无影响,C错误;
D.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晃动剧烈,少量待测液演出,测定值偏低,D正确;
故选BD;
(6)配合物中的配体为、;配位数为6。
13.工业合成氨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其反应历程如下(*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
表面反应:;;
脱附:
其中,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实际生产中,常用工艺条件,铁触媒作催化剂,控温773K,压强,原料气中。
①分析说明原料气中过量的理由 。
②关于合成氨工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H和△S都小于零
b.控制温度为773K,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和的比例不变)中加入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不断将液氨移去,既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又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①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总压强p(单位:Pa)下进行,若、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平衡产率是w(),用分压代替物质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方程分别为:,,、为速率常数,已知,据此计算 , 。
(3)由Arrhenius经验公式得,其中为活化能,T为热力学温度,k为速率常数,R、C为常数,根据图1, △H= (用含、、T、R的代数式表示)。升高温度,的变化曲线为 ,的变化曲线为 (填标号)。
【答案】(1) 原料气中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N2在Fe催化剂上的吸附是决速步骤,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 a
(2) -1.5 1
(3) [或] ① ④
【详解】(1)①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氮气相比于氢气更容易得到,原料气中氮气过量有助于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同时N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是决速步骤,适当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
②
a.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0,故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ΔH和ΔS都小于零,a正确;
b.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并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控制温度773K,目的是增大反应速率,b错误;
c.温度、压强一定时,原料气中加入少量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
d.不断将液氨移去,生成物浓度减小,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故答案选a。
(2)①氮气和氢气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不妨令n(N2)=1ml,n(H2)=3ml,NH3的平衡产率为w,氨气理论产量为2ml,则实际平衡时生成氨气2wml,则有,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2w,各物质的分压为p(N2)=,p(H2)=,p(NH3)=,Kp==。
②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时Kp==,则有γ+1=2,1.5-β=3,解得γ=1,β=-1.5。
(3)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Ea逆-Ea正)= Ea正- Ea逆=(C-Ink正)RT-(C-Ink逆)RT=。Ink正=-,Ink逆=-,Ink正-Ink逆=InKp==,,则InKp与正相关,表示InKp的曲线为①。Ink正=-,Ink逆=-,Ink与负相关,Ea逆> Ea正,,则表示Ink逆的曲线斜率更小,即④曲线。
14.沙丁胺醇(VII)用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已知:Ac—:代表,Ph—:代表苯基
(1)i的系统命名为: ;沸点:i (填“>”或“<”),并解释其原因 。
(2)ii中的碳原子杂化方式为 ;iii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 。
(3)写出iii→iv的化学方程式: 。
(4)v→vi的反应类型为 。
(5)vii的分子式为 ;若有机物A与vii互为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其中一种结构简式)。
①存在—NO2等三种官能团,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存在顺反异构的链状结构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六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6:4:2:2:1
(6)写出以丙酮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
【答案】(1) 2-羟基苯甲酸 < 两取代基离得较近,容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易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沸点较高
(2) sp3、sp2 酮羰基和羧基
(3)+Br2 +HBr
(4)还原反应
(5) C13H21NO3 或
(6)
【分析】ⅰ中酚羟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ⅱ,ⅱ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ⅲ,ⅲ中甲基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ⅳ,ⅳ中-Br断裂与反应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ⅴ,ⅴ中羰基发生还原反应生成ⅵ;
【详解】(1)i 为,系统命名为:2-羟基苯甲酸;两取代基离得较近,容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易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沸点较高;答案为2-羟基苯甲酸;<; 两取代基离得较近,容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易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沸点较高;
(2)ii为,分子中含有甲基中的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3,苯环及羧基上的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iii为,官能团名称为羟基、酮羰基和羧基;
(3)iii→iv是与Br2在CHCl3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H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 +HBr;
(4)v→vi是与LiAlH4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5)Vii为,分子式为C13H19O4N;若有机物A与vii互为同分异构体,符合条件:①存在—NO2等三种官能团,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存在顺反异构的链状结构,则应该存在硝基、醛基和两个碳碳双键;②核磁共振氢谱有六组蜂,峰面积之比为6:6:4:2:2:1,高度对称,分子中有四个甲基,且两两等效,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或等;选项
方案
现象
结论
A
灯泡亮
有电子转移
B
有银镜出现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C
抽出玻璃片后,甲与乙中的空气瓶均出现红棕色
主要原因是前者为密度比空气大,而后者为熵增
D
点燃时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倒入澄清石灰水有浑浊生成
乙醇与钠反应后产生氢气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pdf、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化学试题pdf、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1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