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教师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收回。
    本试卷分为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莅临(lì) 蓦然(mò) 蜷伏(juán) 拈轻怕重(niān)
    B. 嗔怪(chēn) 吝啬(shè) 云霄(xiā) 骇人听闻(hài)
    C. 抖擞(sǒu) 粗犷(guǎng) 卖弄(nng) 咄咄逼人(duō)
    D. 嫩绿(nèn) 坍塌(tān) 酝酿(liàng) 惊慌失措(cu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蜷伏(juán)——quán;
    B.吝啬(shè)——sè ;
    D.酝酿(liàng)——niàng;
    故选C。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B.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C. 某女士微整形弄成“危”整形,脸被整得参差不齐,痛苦不堪。
    D. 报纸上刊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不合“这条建议很有价值”语境,贬义褒用;
    B.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中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不干脆利索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不能用来写操场,望文生义;
    C.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不能用来写脸,对象用错;
    D.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形容假酒事件让人吃惊,正确;
    故选D。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
    B. 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使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
    D. 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应该去掉“随着”或“使”;
    C.句式杂糅,应该去掉“组成”或将“有”改为“由”;
    D.搭配不当,应该在“劳动习惯”前面加“培养他们的”;
    故选A。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此,要得国风清,尚需家风正
    ②家风与物质无关,家庭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讲家风
    ③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④家风与精神有关,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都离不开家风
    ⑤家风亦关乎国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相连相通
    A. ②④①⑤③B. ③①④②⑤C. ③⑤④②①D. ③②④⑤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1)本个语段围绕“家风”“国风”展开,第三句是对“家风”的解读,是概括性句子,故放在首位。
    (2)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反、正两个方面来谈“家风”的内涵,故紧承第一句;先说“家风”与物质的关系,再说家风与“精神”的关系,先浅后深,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故第二句在前,第三句在后,③②④。
    (3)第一句和第五句说明了“家风”和“国风”的关系,“家风”是“国风”的基础;第五句是从“家”和“国”的关系延伸到“家风”和“国风”的关系,并且第一句“因此”二字表总结,总结“家风”和“国风”关系。故第五句在前,第一句在后,③②④⑤①。
    故选D。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鄙人”“见谅”“寒舍”等;敬辞有“惠赠”“劳驾”“久仰”“垂爱”“拙见”等。
    B.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
    A.“拙见”指是“自己的见解”。这是谦辞,并非是敬辞,本项分析不当;
    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积累(25分)
    (一)(9分)
    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
    A. 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B. 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C. 眈眈相向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D. 目似瞑,意暇甚 意:意思
    7.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奸诈。
    8. 选出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A. 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B.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狗蹲坐前面。
    C.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D. 一会儿,一只狼直接离开了,另一只狼蹲坐在前面。
    【答案】6. D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手软仁慈只能是后患无穷,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如果等到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才勇敢地进行斗争可能已经太迟了;本项理解有误;
    B.文章的情节依次应当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不断投骨只是屠夫出于自保的无奈之举;“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有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径去,径直离开;犬,像狗似的;
    正确翻译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在半路上遇到两只狼,(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看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10分)
    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③,以昭炯戒④。”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迨(dài):等到。③铭之坐右:即座右铭。④炯戒:明显的警诫。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喜欢B. 居五日 居:居住
    C. 谢曰 谢:道歉D. 虽欲改励 虽:即使
    10.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1.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结合生活谈谈我们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答案】9. B 10.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11. (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2)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不耻下问,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而且学习时也要不断思考。(要结合实际来作答)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B.句意为:过了五天。居:经过。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重点词语有:善,擅长;但,只是。
    【11题详解】
    一问,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根据“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可直接提取答案。
    二问,本题考查谈启示。“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意思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告诉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不耻下问,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盖学贵善思”意思是学习重在善于思考。告诉我们学习时也要不断思考。
    【点睛】参考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73分)
    (三)古诗文积累。(共6分)
    12.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枯藤老树昏鸦 ②.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③. 山岛竦峙 ④.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 学而不思则罔 ⑥.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藤、鸦、竦峙、随、郎、罔、殆。
    三、作文(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13. 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时,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有一束光照亮了我
    当我陷入困难,当我面临失败,当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时,总有一束光照亮着我,引领我重新走向人生的起跑线上,让我看到微弱的光芒、渺小的希望。
    记得有一次,因为考试不理想,被家人骂得狗血喷头,虽然我明白家人是为了激励我,但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为自己总觉得比别人差,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脑子里装不下任何学习武器,甚至做梦都梦到被学习折磨死。那时候的我只有这么一句话可以形容“压力山大啊!”冲动的我差点放弃了学业,正当我绝望的时候,一束光射过来,照亮了我漆黑的世界,让我重新见到了希望,拥有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您就是我心中的那一束光,您赠予我的第一句话“任何一种容器都装的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您还说过:“你要慢慢去欣赏学习的价值,学习不可能一下子装到脑子里,学无止境。学习需要一步步去学,一步步去理解,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您赠予我的每一句话,我都铭记在心。
    生活有时让我不知所措,每当我想放弃,不想继续走下去时,我会想起慈祥的您、德高望重的您,您是那么的坚持不懈,您是那么的百折不挠,我面临的困惑算什么,老天在送您一个大礼物时,都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我做什么,面临什么,您一直在我左右,总有一束光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天黑后拥有光彩,骤风暴雨后拥有彩虹。有时候我们注定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气氛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黄短流长的冷言,最终被束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光,您又出现了,重新给了我信心、勇气,让我的人生再一次地发光。您说过“人是活给自己看的,那些指点和流言又算得了什么,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您永远是我心中最亮的一束光,您曾经给予我的,我将永远珍藏在心里。您那慈祥的笑容,是重新给我信心的武器。张老师,我敬仰您,您是世上无可替代的一束光、您是照向我心灵的最亮的一束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一束光”比喻具有光亮作用的东西,应理解为某人或某物或某个场面,也就是说这些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灵变得积极开朗,让“我”重新生发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来。“照亮”指给“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变得积极向上。这束光可以是一本好书,写一本书指引“我”走出迷悯;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我”心灵的熏陶;这束光可以是同学的鼓励,给“我”失落时的安慰;可以是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给群众以希望……所以本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重点表现某人某物某场面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构思选材。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围绕“那道光”与“我”之间的故事展开情节,重点突出这道光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以“光”为线索,选取人物的几个片段,连缀成篇,颂扬“光一样”的精神品质;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主题,对人物的刻画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事物更多的文化内涵,含蓄地表达主题,比如一朵花的明艳,一棵草的坚强,一种思想的启迪,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等都可能成为“光源”,最好能运用一些描写手法细致刻画变化,以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的鲜明变化来突显“光”的作用。
    14.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有的人风趣幽默,有的人真诚善良,有的人勇于担当……
    请以“这个人真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例文:
    这个人真啰嗦
    “你要学会主动思考,不要急着把作业做完,做完一道题要思考一下,不要急着下笔。”又来了,每天都要教育我一遍,连母亲都已不愿再听他的陈词滥调了,爸爸的话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
    对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件事。那天,我借给同学“无数”张书法纸,为了表示感谢,这位同学自愿请我吃一顿零食,恭敬不如从命,我答应了。后来这位同学给了我五块钱,让我自己买零食。放学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这下可坏事了!
    在车站时,他对我说:“拿人家钱干嘛,是你曾经借给他的钱,他还给你的?”“没有,他自己说请我的,同学之间没什么的。”他又说:“拿人家钱干嘛!既然人家没借过你的钱,就赶紧还给人家。”我随便答应了几句,可他依旧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上车了,坐在座椅上,他又说:“我给你说赶紧把钱还给人家,你听见了没?白拿人家的钱算怎么回事!你没钱了吗?”,我不耐烦地说:“有呢,我知道了,你别说了,行不?”,我们俩都没再说话,但他仍欲言又止。
    下车了,我去文具店买鞋套,拿好了鞋套,爸爸专门让文具店的阿姨帮他把一张十元纸币换成两个五元,我不解其意。出了文具店,他把两张五元纸币递给我,说:“给,拿着,回头把那钱还给人家。”我实在受不了了:“拜托,我有呢,不用给我,还给人家,还给人家……我知道了,你别说了行吗?我一定还,说啥也得还。”真是有些不能忍受他的啰嗦了。
    第二天一早到校,我立即把钱还给了同学,没有犹豫,没有牵绊。下午放学,爸爸并没有放过此事:“把钱还给人家了吗?”“嗯。”他必须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回到家后,他仍没有忘记此事,准确地说,是没有忘记借此事来教育我一番:“以后不要随随便便就拿人家的钱……”
    这件事终于告一段落!
    可是,爸爸的啰嗦仍在继续着:“要主动思考,不要急着把作业写完而忽略了思考,要提高效率,合理安排时间,我说的这些问题你要是不改,以后会出问题的……”
    他的话都是为了我好,我知道,他对我的爱与期望也饱含在一字一句中,可我不得不调侃一句:这人真啰嗦!啰嗦伴我成长,但我仍要感谢一路有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这个人真 ”题目不存在审题障碍,叙述“这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们可以从平凡小事入手,从细节刻画着笔,精心选择相关事例进行生动具体地描绘,尽力做到文章具有一定的深远立意,使得文章的主题显得更加鲜明。补题的内容,可以是“勇敢”“自信”“坚强”“勤劳”“俭朴”“诚实”“勇敢”“好学”“谦逊”等各种形容美好品质的词语;也可以是“讨厌”“虚伪”“懒惰”“狡猾”等形容丑陋品行的内容。
    第二,立意。注意围绕所补充的内容进行叙述,切不可面面俱到。写作时,要写出体现这是什么样的人的过程,更要展现出这个人品质的意义和价值。这中品质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力量的。一定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突出这个人品质的难忘,以及带给我的感受。
    第三,选材。文体要求,虽然“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是我们在进行文体选择时,应当首选记叙文。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围绕补充的内容为主题来展开,比如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经历,或写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气馁,经过老师点拨和开导后,能勇敢面对,并积极应对,最终学习不断进步,感觉老师这个人真能负责;或写自己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发生争执,但最后同学积极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并进行了反思,感觉同学这个人真宽容。
    B卷(共50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共15分)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橘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橘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④我觉得这些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些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⑤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⑥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⑦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⑧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16. 结合文章第⑤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那位女士的形象。
    17.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8. 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理解。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举两个例子)?
    【答案】15. 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②母亲教孩子买橘子时要留些好的给别人。③一位女士上火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16. 文段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运用“轻轻敲门”、“蹑手蹑脚上了上铺”等动词,写出了女士进门和上床的动作,形象写出了女士时刻为他人着想表现她的善良仁慈,有良好教养。
    17. 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中心。照应题目,结构严谨。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启示我们要有良好的教养,这样人与人相处才会更融洽,社会才会更和谐。
    18.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①段“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可概括为:郭德纲阻拦儿子驱赶喜鹊并教育儿子;
    根据第③段“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橘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橘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可概括为:母亲教孩子挑选橘子时要留些好的给别人;
    根据第⑤段“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第⑦段“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可概括为:一位女士上车后为不影响旅客休息悄悄进门不开灯,晨起后又认真整理床铺后才下车。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是对这位女士的动作描写。联系第⑤段中的“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可知,此时车上的人都已经休息了。这位女士动作这么轻,没有开灯是不想打扰到大家休息,尽管这些人与她没有任何的关系。此处对这位女士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她有教养,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联系第⑧段“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第⑤段“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第⑦段“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可知:通过写一位女士上车后为不影响旅客休息悄悄进门,晨起后又认真整理床铺后才下车,虽未得知该女士的名字,但是“我”早已被她的教养所折服,通过“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点明主旨,升华中心,展现了女士良好的教养就是她的明信片,表现了“我”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从结构上看,“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与题目相照应。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主旨谈阅读感悟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并能写出体现中学生良好教养的例子即可。从本文阐述的内容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养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中学生的教养就体现在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示例:
    打饭时不争不抢。
    不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
    (二)(18和19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共15分)
    阅读文段,请你参与下列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②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时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实是七岁。
    ③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他说完便站起来,走到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④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⑤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⑥“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⑦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⑧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赛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⑨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⑩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9. 任务一: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 《狗·猫·鼠》B. 《琐记》C. 《二十四孝图》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 任务二: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是其中的两篇。
    B.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士、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 《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21. 任务三:根据文段完成ABC三处空缺内容。
    (1) 以上情节出自 《朝花夕拾》 中的A________(篇目名),《朝花夕拾》原题为B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C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去看赛会的心理发生过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________——— 忐忑痛苦 ———________
    22. 任务四:《朝花夕拾》在回忆往事时,鲁迅善于塑造人物。请从下面三个作品中任选一个,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并阐述理由 。
    (①《阿长与》②《藤野先生》③《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案】19. B 20. C
    21. ①. 《五猖会》 ②. 《旧事重提》 ③. 父亲让我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让我去看五猖会; ④. 欢喜期待, ⑤. 扫兴失落(落寞无趣、索然无味)。
    22. 例一:我喜欢阿长,作者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但是她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所以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例二: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生活朴素,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他真诚的关心帮助鲁迅,仔细的检查并修改鲁迅抄写的讲义,与当时日本学生对待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所以我更喜欢他。
    例三:我喜欢寿镜吾先生。寿镜吾是一个秉性慈祥、学识渊博的学者,虽然有严格的一面,但总的来说,他待人宽厚慈爱,对孩子们充满了关爱。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常常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狗·猫·鼠》 中提及长妈妈和隐鼠的事;
    C.《二十四孝图》中提及长妈妈“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提及长妈妈讲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而非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医专求学时的日本老师,他给予鲁迅无私的关怀和帮助,鼓励鲁迅弃医从文。因此,本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以上情节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篇目。该篇目描述了作者童年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从文中“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这一描述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沮丧。
    第二空:《朝花夕拾》原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品记述了作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第三空:“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的原因是因为父亲让作者背诵《鉴略》,而作者背不出,因此父亲不允许作者去看五猖会。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第四空:起初,我去看赛会时,心理充满了欢喜和期待。这是因为赛会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对我而言是新鲜、有趣且充满吸引力的。我期待能够亲眼目睹赛会的盛况,感受其中的热闹和欢乐。
    第五空:最后,我去看赛会时感到扫兴、失落,甚至觉得落寞无趣、索然无味。这可能是因为赛会的实际情况与我的期待不符,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我无法充分享受赛会的乐趣。这种心理状态反映了我在面对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落差时的失望和沮丧。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该题目要求从《朝花夕拾》中的三个篇目(《阿长与》《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个,阐述对其中某个人物的喜爱及理由。这要求考生对《朝花夕拾》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从中提炼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同时表达出对这些特点或品质的认同和喜爱。
    示例:
    ①《阿长与》(阿长)我喜欢阿长这个人物,她虽然身份卑微,却拥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她虽然粗俗、迷信,但她的真诚和热心肠让人感动。她给儿时的鲁迅买来了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这一举动让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也让我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温暖和爱。阿长的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不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有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人性的美好。
    ②《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我选择《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的学者,没有民族偏见。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没有任何歧视,反而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他的品格和风范,让鲁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温暖和尊重。我喜欢藤野先生,是因为他展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风范和品质,他的正直和无私让人敬佩。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我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他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又不乏关爱。他的教学方法独特,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点点滴滴中,我感受到了寿镜吾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他的形象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教育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质和责任心。
    五、诗歌鉴赏(6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3. 诗的一、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4. “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排”有何妙处?
    【答案】23. ①运用对比的手法;②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③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4. ①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②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③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感情理解。
    从“自古”和“我言”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悲寂寥”和“胜春朝”可知对比的内容是古人悲秋和“我”颂秋;一个“胜”字,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诗人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的化身。一个“排”字,表现了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直冲云霄了;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活力,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不颓废消沉的内心世界的写照。
    六、语言运用(14分)
    25. 仿照划横线句子的表述,再续写两个句子,将语段补写完整。
    【例句】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青松不惧风雪,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刚毅;滴水可以穿石,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 。
    【答案】梅花雪中绽放,那是在告诉我们要坚韧不拔;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在告诉我们要勤劳朴实;小草破土而出,那是在告诉我们要有顽强的品质;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告诉我们为理想奋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续写。
    联系画线句“青松不惧风雪,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刚毅;滴水可以穿石,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可知,续写要符合“事物+特点,那是在告诉我们……(获得的启发)”的形式。
    示例:大海能容纳百川,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应心胸开阔;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告诉我们要谦虚低调;
    口语交际(4分)
    26. 生活处处有语文。小林参加“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语境完成问题。
    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
    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么劝说母亲?(50字左右)
    【答案】参考答案:如“妈妈,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解析】
    【详解】语言表达题,根据题目内容,应该劝说母亲不要违心地在朋友圈给不满意的菜品好评。劝说内容要注意有称呼(妈妈)、劝说的内容得体(可从应该诚信做人、不能误导他人等角度劝说)、语气要委婉(可用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做到观点正确,语句通顺。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示例:妈妈,不能这样做。我们如果为眼前小利,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将来受害的还是我们这些消费者。所以,请您不要这样做,好吗?
    综合探究(6分)
    27.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
    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二】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资料三】
    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1)阅读上述三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
    (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过多使用手机,减少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甚至会疏远亲情,容易使人孤僻、封闭或减少了人们现实中交流沟通的机会。
    ②过多使用手机,有害身体健康。
    ③不正确地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1)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三则材料,都反映了过多使用手机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一可知,过多使用手机会伤害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所以可概括为:减少了人们现实中交流沟通的机会,疏远了亲情。根据材料二可知,过多使用手机会影响身体健康。根据材料三可知,手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解答本题先要表明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如果同意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从增进同学间友谊,减轻压力,方便与家人联系等方面回答。如果不同意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从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成绩,造成盲目攀比等方面回答。
    示例一:应该。①与同学联系,增进友谊,把烦恼和同学讲,减轻压力;学习上交流,共同进步;②与家长联系,有时家长在外,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向家人反映,寻求帮助。
    示例二:不应该。①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差,手机上的不良信息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②孩子自制力较弱,不能做到进校门关机,同时,孩子之间还容易造成不良攀比,孩子要买手机都是比品牌,比功能,比上网,比游戏。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