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2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05510/0-17106598161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2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05510/0-17106598161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2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05510/0-17106598162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0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1课外文言文(二)实词探究(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古代神话故事精选(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4综合运用(含名著导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寒食(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2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原卷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2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原卷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留 “留”,就是保留,删 “删”,就是删除,补 “补”,就是增补, 解释文中加点字,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翻译原则
翻译原则:信·达·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二)翻译“六字法”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删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
3.补 “补”,就是增补。
(1)加字组词法解词
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例如:“有一牧童见之”中,“一”为“一个”,“见”为看见,解释为“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这句话译为: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像以前一样。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换
“换”,即换字法解词。用现代汉语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术语、惯用语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例如“吾、余、予”等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
5.调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惟弈秋之为听:全句翻译:只听弈秋的话(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正常语序“惟听弈秋”。
6.变(贯)
“变”就是变通,“贯”指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这就是所谓的“意译”。
(1)使用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如“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为借代。可译为: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2)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按照字面翻译:兵器不是不锋利,铠甲不是不坚固。也可以翻译为: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3)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找准译句的关键词(得分点,动词居多)。
2.将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3.再将这些字词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4.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要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5.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例题解析
吴越间,有一丐子,编茅为舍,居于南坡,尝畜①一猴,教以盘铃傀儡②,演于市以济③朝夕。每得食,与猴共,虽严寒暑雨,亦与猴俱。相依为命,若父子然,如是者十余年,丐子老且病,不能引猴入市。猴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
【注释】①畜:养。②盘铃傀儡:杂耍、木偶等马戏。③济:接济。
(1)以下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居于南坡(居住) B.尝畜一猴(曾经)
C.与猴共(共同) D.乞食养之(代猴子)
(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严寒暑雨,(丐子)都与猴子(相依为命)。
B.即使严寒暑雨,(丐子)也与猴子一起(相依为命)。
C虽然严寒暑雨,(丐子)都与猴子聚在一起。
D.即使严寒暑雨,(丐子)也与猴子聚在一起。
(3)文中当“丐子”生病时,猴子的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这是一只 的猴子。(用四字词语概括)
吴越间,有一丐子,编茅为,居于南坡,尝畜①一猴,教以盘铃傀儡②,演于市以济③朝夕。
每得食,与猴共,虽严寒暑雨,亦与猴俱。相依为命,若父子然,如是者十余年, 丐子老且病,不能引猴入市,猴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
【注释】①畜:养,②盘铃傀儡:杂要、木偶等马戏,③济,接济
1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想,(2分)
(1)居于南坡( ) (2)尝畜一猴(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虽严寒暑雨,亦与猴俱。
13.短文中当“丐子”生病时,猴子的表现是“ ”从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4分)
练习
(一)
卖瓜减字
有一田父,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瓜’字可去。”田父亦去之。俄顷,又一秀才来,曰:“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售’字赘也。”田父愕然。适旁有一老父,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直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
注释:田父:种田人。直:同“值”,价格。
7. 解释文中加点字。
然直非书不可( )
8. “然直非书不可”一句中的“直”同“值”,价格。此文言现象为通假字。在《两小儿辩日》中“_________”一字,也是这个用法。
9.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6分)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母问其故( ) 母甚异之( )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2分)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17.下列各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6-18题(6分)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不忤③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④,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⑤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 3 \* GB3 ③忤:触犯。 = 4 \* GB3 ④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 5 \* GB3 ⑤十千:即一万铜钱。
16.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如其欲与之 ( ) (2)卒为良民 ( )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中于令仪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8. 解释加点词
(1)恐坠:____ (2)复益爱之:_______
9. 翻译句子。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10. “翠鸟移巢”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8分)
华佗治病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今人适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②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释】①差: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②嗔志(chēn huì):恼怒。
10.解释加点字(4分)
(1)留书骂之 (2)吐黑血数升而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佗以为其人盛怒差
12.郡守之子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3.华佗采用了哪些办法让郡守“嗔患吐血而愈”的?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7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②,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依附:投靠。 ②疑:犹豫。
14.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2分)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2)王欲舍所携人( )
15.下列对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宁愿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B. 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C.难道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吗? D. 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相互抛弃吗?
16.从文段内容看, (谁)优(1分),理由是 。(2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7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③暴(pù):暴露。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遂与之绝( )
11.对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仆人私下买了革鞋,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B.仆人私下里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了主人。
C.仆人私藏了买的鞋,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D.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12.文中“逾年而事暴”中的“事”具体指“ ”,从友人得知事情真相后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3分)
(八)兄弟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①烹宜,翔雁②宜燔。”竟斗而讼于社伯③。社伯请剖雁,烹燔④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舒雁:行动缓慢的雁,这里指活动在地上的鹅。 ②翔雁:指天鹅。 ③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社。④燔(fán):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已而索雁 ( ) (2分)
2.翻译句子
将援弓射之 (注意加点字)(2分)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2分)
(九)阅读下文,完成1-4题(9分)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 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为( ) (2)所持立尽 尽(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随意”一词的作用分析,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写出苏轼写字画画很随意。 B.表现苏轼书画水平极高。
C.突出苏铽平时非常乐意助人。 D. 表现苏东坡为人潇洒倜傥。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0分)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①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②,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注释】①矢镞(shǐ zú ):箭头。②流离:淋漓。③炙:烤肉。
1.解释加点的字。(2分)
而羽割炙引酒( )
2.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刀)刮,距离骨头上的毒,然后这病就能去除啊。
B.(用刀)刮,离开骨头上的毒,然后这病竟然去除了。
C.(用刀)刮,去除骨头上的毒,这样以后这病却能去除罢了。
D.(用刀)刮,去除骨头上的毒,这样以后这病才能去除啊。
3.羽“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用原文。
4.上文表现关羽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8分)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①,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②。”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③,彼将何物开之?”
【注释】①昔:过去,从前。入京选:进京应选。②皮袋:皮做的袋。其:那。③衣带:古人穿长衣,腰间系有长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问其故( ) (2)彼将何物开之(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贼抢去了我的皮袋,将永远得不到我的东西使用。
B.贼偷去了我的皮袋,将难以得到我的东西使用。
C.贼偷去了我的皮袋,将永远得不到我的东西使用。
D.贼抢去了我的皮袋,将难以得到我的东西使用。
3.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你认为文中的“愚人”,他“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司马光幼时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七岁,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画以为图。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退位家人讲 ( ) (2)众皆弃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翁救人”的故事反应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一定程度成也体现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三)翻译技巧
(一)翻译原则
翻译原则:信·达·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二)翻译“六字法”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
2.删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
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3.补 “补”,就是增补。
(1)加字组词法解词
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例如:“有一牧童见之”中,“一”为“一个”,“见”为看见,解释为“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这句话译为: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像以前一样。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换
“换”,即换字法解词。用现代汉语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术语、惯用语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例如“吾、余、予”等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
5.调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惟弈秋之为听:全句翻译:只听弈秋的话(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正常语序“惟听弈秋”。
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为:古代的人不会欺骗我。
6.变(贯)
“变”就是变通,“贯”指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这就是所谓的“意译”。
(1)使用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如“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为借代。可译为: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2)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按照字面翻译:兵器不是不锋利,铠甲不是不坚固。也可以翻译为: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3)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找准译句的关键词(得分点,动词居多)。
2.将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3.再将这些字词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4.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要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5.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例题解析
吴越间,有一丐子,编茅为舍,居于南坡,尝畜①一猴,教以盘铃傀儡②,演于市以济③朝夕。每得食,与猴共,虽严寒暑雨,亦与猴俱。相依为命,若父子然,如是者十余年,丐子老且病,不能引猴入市。猴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
【注释】①畜:养。②盘铃傀儡:杂耍、木偶等马戏。③济:接济。
参考译文:
在吴越一带,有一个须髯卷曲的乞丐,在南坡搭了个茅草屋。他养了一只猴子,教它在盘铃的伴奏下表演木偶戏,在集市上演出以维持生计。乞丐每次得到食物,都与猴子分享。即使严寒暑雨,也与猴子在一起,彼此相依为命,如同父子一般,这样过了十多年。后来乞丐又老又病,不能再带猴子去集市表演了。猴子就每天跪在路边,向行人乞食来养活他,过了很久也从不改变。
(1)以下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居于南坡(居住) B.尝畜一猴(曾经)
C.与猴共(共同) D.乞食养之(代猴子)
(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严寒暑雨,(丐子)都与猴子(相依为命)。
B.即使严寒暑雨,(丐子)也与猴子一起(相依为命)。
C虽然严寒暑雨,(丐子)都与猴子聚在一起。
D.即使严寒暑雨,(丐子)也与猴子聚在一起。
(3)文中当“丐子”生病时,猴子的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这是一只 的猴子。(用四字词语概括)
答案:
(1)D
(2)B
(3)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知恩图报。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C.正确;
D.有误,本句的意思是:向行人乞食来养活他。之:代丐子。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亦,也;俱,一起。句意为:即使严寒暑雨,也与猴子在一起(相依为命)。
故选:B。
(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根据“丐子老且病,不能引猴入市,猴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可知,当乞丐又老又病,生活无着时,义猴每天跪在路边,向行人乞食来养活老乞丐,过了很久也从不改变,表现了义猴对老乞丐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启发我们,做人要知恩图报。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吴越间,有一丐子,编茅为,居于南坡,尝畜①一猴,教以盘铃傀儡②,演于市以济③朝夕。
每得食,与猴共,虽严寒暑雨,亦与猴俱。相依为命,若父子然,如是者十余年, 丐子老且病,不能引猴入市,猴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
【注释】①畜:养,②盘铃傀儡:杂要、木偶等马戏,③济,接济
1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想,(2分)
(1)居于南坡( ) (2)尝畜一猴(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虽严寒暑雨,亦与猴俱。
13.短文中当“丐子”生病时,猴子的表现是“ ”从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4分)
【答案】
11.(1)居住(2)曾经
12.即使严寒暑雨,也与猴子在一起(相依为命)。
13.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做人要知恩图报
练习
(一)
卖瓜减字
有一田父,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瓜’字可去。”田父亦去之。俄顷,又一秀才来,曰:“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售’字赘也。”田父愕然。适旁有一老父,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直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
注释:田父:种田人。直:同“值”,价格。
译文:
一个老农,种了好几亩西瓜,正好丰收,就挑着(西瓜)出来卖。(老农)在牌子上写着:“此西瓜出售。”一个秀才经过,说:“‘此’字重复可以去掉,只留‘西瓜出售’就可以了。”老农认为这是正确的。又有一个秀才看见了这块牌子,说:“大家都看见了你的西瓜,为什么要写‘西瓜’两个字?”老农也去掉了。没多久,又一个秀才过来说:“瓜放在市场上,不是(用来)卖出是(用来)干什么?‘出售’二字累赘应该去掉。”老农很惊讶,于是就听从(他的话),去掉了“出售”。正好旁边有一位老人,说:“这五个字都可以去掉,但是价格不写不可以。”老农点头,在牌子上写:每斤二文。所以说:应该省略就省略,应该多就多,看事情而定。
7. 解释文中加点字。
然直非书不可( )
8. “然直非书不可”一句中的“直”同“值”,价格。此文言现象为通假字。在《两小儿辩日》中“_________”一字,也是这个用法。
9.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写 8. “知”或“为”
9. 说话或写文章当简则简,当繁则繁。(或做事要抓住重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然直非书不可:但是价格不写不可以。书:写。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句意: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为”通谓;“知”通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句意:应该省略就省略,应该多就多,看事情而定。据此归纳答案:当简则简,当繁则繁,要看事情而定。生活中遇到有些简单事不用处理得太过烦琐,只要处理得当,别人理解就行。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6分)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韩康伯只有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对韩康伯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母问其故( ) 母甚异之( )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2分)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17.下列各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答案】(6分)浦东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学科
15.原因、缘故(1分),认为···惊异/对……感到奇异/对……感到惊异
16.现在已经(0.5’)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0.5’)暖和了,所以(0.5’)不需要(再做夹裤)了。(2分)(句意通顺(0.5’))
17.B(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6-18题(6分)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不忤③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④,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⑤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 3 \* GB3 ③忤:触犯。 = 4 \* GB3 ④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 5 \* GB3 ⑤十千:即一万铜钱。
【参考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16.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如其欲与之 ( ) (2)卒为良民 ( )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中于令仪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答案】2020-2021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备考冲刺卷
16.(1)给 (2)最终
17.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18.宽厚大方、为人着想/善施教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8. 解释加点词
(1)恐坠:____ (2)复益爱之:_______
9. 翻译句子。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10. “翠鸟移巢”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15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①. 坠落,掉落。 ②. 更加
9.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
10. 自己和孩子都被人所捉住。
11. 不要溺爱孩子。或爱子应该有度,否则害己害子。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8分)
华佗治病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今人适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②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释】①差: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②嗔志(chēn huì):恼怒。
参考译文:
有一个郡太守病了,华佗认为他的病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财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吏不要追赶。太守更加生气,接着吐出很多(数升)黑血,病就痊愈了。
10.解释加点字(4分)
(1)留书骂之 (2)吐黑血数升而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佗以为其人盛怒差
12.郡守之子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3.华佗采用了哪些办法让郡守“嗔患吐血而愈”的? (3分)
【答案】上海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部编版(五四学制)
10、(1)信(2)痊愈(2分+2分)
11、华佗认为让这个人极其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2分)
12、嘱咐使者不要追赶华佗。(1分)
13、接受他的礼品不加医治;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1分+1分+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7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②,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依附:投靠。 ②疑:犹豫。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14.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2分)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2)王欲舍所携人( )
15.下列对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宁愿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B. 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C.难道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吗? D. 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相互抛弃吗?
16.从文段内容看, (谁)优(1分),理由是 。(2分)
【答案】上海市上南中学南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4.(1)一起,一同(1分) (2)想,想要(1分)
15.B(2分)
16.华歆(1分),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重信重义,一诺千金(2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7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③暴(pù):暴露。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的店铺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并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遂与之绝( )
11.对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仆人私下买了革鞋,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B.仆人私下里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了主人。
C.仆人私藏了买的鞋,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D.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12.文中“逾年而事暴”中的“事”具体指“ ”,从友人得知事情真相后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3分)
【答案】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买;绝交
11.D
12.仆人偷了楚人朋友的鞋子,并把偷来的鞋子交给楚人;知错就改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市:买。②句意为: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绝:断绝。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私,私藏;进,进献,这里是交给的意思;句意为: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故选:D.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可知,“事”指“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能看出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八)兄弟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①烹宜,翔雁②宜燔。”竟斗而讼于社伯③。社伯请剖雁,烹燔④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舒雁:行动缓慢的雁,这里指活动在地上的鹅。 ②翔雁:指天鹅。 ③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社。④燔(fán):烤。
【译文】(让学生翻译全文)
从前有个人看见大雁,准备拿弓箭射它,说:“射下来就煮(了吃)。”他的弟弟(与他)争论道:“(不善飞的)鹅煮(着吃才比较)适宜,(善)飞的大雁(还是烤着吃比较)适宜。”最后两个人争吵不休,就到社伯那里(请求)判定(谁对谁错)。社伯让(他们)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已而索雁 ( ) (2分)
2.翻译句子
将援弓射之 (注意加点字)(2分)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2分)
【答案】
1.寻找(2分)
13.(那个人)准备拉弓射下(天鹅)(2分)
14.要少说空话,莫错过良机,争取多干点实事(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索:寻找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翻译“六字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援,拉。句意:(那个人)准备拉弓射下(天鹅)。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可以是:要少说空话,莫错过良机,争取多干点实事。
(九)阅读下文,完成1-4题(9分)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 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参考译文】
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严寒,有扇子又卖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偿还债务。”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石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为( ) (2)所持立尽 尽(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随意”一词的作用分析,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写出苏轼写字画画很随意。 B.表现苏轼书画水平极高。
C.突出苏铽平时非常乐意助人。 D. 表现苏东坡为人潇洒倜傥。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
1.(1)担任(2)完,卖(售)完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D
4.示例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0分)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①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②,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注释】①矢镞(shǐ zú ):箭头。②流离:淋漓。③炙:烤肉。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1.解释加点的字。(2分)
而羽割炙引酒( )
2.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刀)刮,距离骨头上的毒,然后这病就能去除啊。
B.(用刀)刮,离开骨头上的毒,然后这病竟然去除了。
C.(用刀)刮,去除骨头上的毒,这样以后这病却能去除罢了。
D.(用刀)刮,去除骨头上的毒,这样以后这病才能去除啊。
3.羽“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用原文。
4.上文表现关羽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答案】1.取过来,拿出 2.D 3.矢镞有毒,毒入于骨 4.英勇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8分)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①,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②。”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③,彼将何物开之?”
【注释】①昔:过去,从前。入京选:进京应选。②皮袋:皮做的袋。其:那。③衣带:古人穿长衣,腰间系有长带。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进京城选官,(他的)皮袋被人偷走了.他说:“小偷虽然偷走了我的皮袋,但他永远不能得到我袋子里的东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皮袋的钥匙还系在我的衣带上,那小偷拿什么打开它呢?”
启示:人有时候是看不到自己的愚蠢和错误的,所以就会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问其故( ) (2)彼将何物开之(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贼抢去了我的皮袋,将永远得不到我的东西使用。
B.贼偷去了我的皮袋,将难以得到我的东西使用。
C.贼偷去了我的皮袋,将永远得不到我的东西使用。
D.贼抢去了我的皮袋,将难以得到我的东西使用。
3.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你认为文中的“愚人”,他“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2分)(1)缘故(原因)(2)它(代“皮袋”)
2.C(终:终归,永远)(2分)
3.(2分)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4.(2分)①脑子愚笨,自认为钥匙还在自己的衣带上,小偷就没办法得到东西了。
②脑子愚笨,没有钥匙难道就不能用别的办法了吗?③脑子愚笨,不管小偷能不能打开皮袋,他的损失是肯定的。(1点1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司马光幼时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七岁,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画以为图。
【译文】
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扔下(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那件事)之后,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中(流传)用(司马光砸缸这件事)画的图画。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退位家人讲 ( ) (2)众皆弃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翁救人”的故事反应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一定程度成也体现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回去 (2)离开 2.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3.如:草船借箭、曹冲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现代文复习-匆匆(原卷版+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非然也,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