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被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
A.工业化的高度发展B.工业化进程的生态问题
C.城市基础建设落后D.政府缺乏对民生的关注
2.下表是美、英、德、中四国某方面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情况。 “某方面”指的是( )
A.殖民地数量B.制造业总产量
C.对外贸易额D.白银的存储量
3.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郡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到1792年去世之前,他陆续开办了6家工厂,被誉为工厂制度之父。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英格兰纺纱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表明英国当时( )
A.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B.城市化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D.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
4.16世纪末期,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对当时英国存在懒惰和奢侈现象予以严厉的抨击,他说:“我们把时间滥用在偷安和享乐方面的普遍堕落,已使我们的财富贫乏,使我们的事业遭到不幸。”为此,他呼吁政府立法鼓励国民养成勤劳、节俭的社会风气。托马斯·孟的这种思想( )
A.反映了重商主义的时代诉求B.表明理性主义的曙光初步显现
C.有利于议会改革的深入开展D.是对放任自由思想的深刻反思
5.在18世纪,对于欧洲制造业来说,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也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市场(亚洲还谈不上),包括向非洲出口枪支,用于围捕奴隶。此时欧洲也向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以及拉丁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大量转口输出亚洲商品,尤其是印度的纺织品。据材料可推知18世纪( )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展B.相对平衡的多元化文明格局被打破
C.欧洲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正式确立D.世界开始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6.19世纪初的欧洲,一群多愁善感的年轻人,一味追逐幻象,并执拗地想赋予幻象以生动的形体,他们宣传构成艺术和诗及其元素中,想象力才是唯一本质的、有生命的,而其余的一切,生活和现实,不过是平庸的散文,毫无意义可言,甚至是害人不浅的祸殃。这一艺术流派( )
A.展现了西方世界精神的颓废B.用浪漫主义形式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精神诉求D.超越了现实场景魔幻色彩相当浓厚
7.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
A.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B.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D.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8.从18 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出版业迅速发展,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册子传单、文摘,这些印刷资料越来越廉价,面向普通城市民众成千上万地兜售。同时,城市生活中书信往来频繁,起草遗嘱、契约,经手汇票,阅读通知广告的场合也日益增多。这可用以说明( )
A.契约精神源于商业活动B.出版业成为当时主导产业
C.技术变革助推知识普及D.政治革命改变了媒介形式
9.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很多城市都已建有公立公园,这些公园的兴建主体多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慈善家们。而在1870年以后,公立公园的兴建主体则变为地方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这说明( )
A.英国公共休闲始于工业革命时期B.政府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C.工业化推动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D.工业革命影响了体育方式
10.1662年,在英王的特许下成立了皇家学会,该学会十分重视技术原理和工艺实践的研究,建立了各种专门委员会,如收集自然现象的委员会、改进机器发明的委员会等,牛顿、波义耳、瓦特等都是其会员。该学会的成立(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C.预示着“电气时代”到来
D.反映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11.1840—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的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一现象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工业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强
C.非工业国日益主导世界贸易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12.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地区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从每年4500件上升到每年4万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占较大比例。伦敦最大的两个区中,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高达34%。这说明英国当时( )
A.早期殖民扩张拉大贫富差距B.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C.工业化提高了城市治理难度D.未成年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13.下列示意图的方框中应填入的是( )
A.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建立垄断组织D.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14.下图为英国与其他地区工人工资水平收入差异图。据此推测,当时英国( )
A.国内市场日益缩小B.工场手工业技术进步
C.产业升级进程加快D.生产流水线应用广泛
15.18—19世纪,欧洲艺术掀起“工业风”,突出体现“风景——技术”的融合,如1788年创作的《铁桥一瞥》;19世纪中后期,“工业风”逐渐与浪漫主义渐行渐远,开始与现实主义精神相契合,代表作品《伦敦:朝圣之旅》。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改变艺术表现形式B.科技进步推动绘画水平提高
C.工业发展摆脱了自然界束缚D.人们对工业社会认识的深化
二、材料分析题
16.下图为1200~1900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拉里·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
(1)概括指出1300-1600年间英国实际工资的发展呈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成因。
(2)指出与1300-1600年间相比,影响1800年后英国实际工资主要因素的不同,并简要说明从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使西方挣脱了鄙视经商牟利的思想禁锢。这一时期,提倡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的重商主义思想迅速崛起,在欧洲各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商主义思想家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竭力追求货币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黄金和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这种重金主义或拜金主义的财富取向,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生产方式的特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
——摘编自黎悦、魏忠《古近代西方经济学中财富思想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亚当·斯密(1723—1790)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了经济自由。他生活于英国的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对商业贸易领域进行了过多干预和垄断,阻碍了经济自由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对重商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极力倡导“自由放任”原则,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然会实现社会目的,“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孙群郎《英美自由主义与财产权观念的发展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商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自由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18.如表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目录(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1)请你为第三章拟定合适的标题并说明依据。
(2)补充第六章第二部分4、5子目的标题并加以简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北美拓荒者而言,森林是文明前行的障碍。伐木的声音高唱的是文明的凯歌,在森林让位于农田、城镇的同时,轰然倒下的树木也提供了最直接便利的燃料与其他基建、工业、家居的原料。在拓荒者眼中,一段躺下的原木远比一棵矗立的树有用得多。而森林,作为树木的集合,其存在的价值唯有在它成为堆放的木材时方能实现。19世纪初期,纽约州的农民以砍伐柴薪出售给城市居民为重要收入来源。至19世纪后半叶,美国人仍认为美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竭,这成为矿业、铁路巨头牟利之号,70年代后期至19世纪末,铁路消耗了木材年产量的20%至25%。1889年,舒尔兹警示说:“从缅因到加利福尼亚,从墨西哥湾到普吉特海峡,美国将不再有值得一提的森林。”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上台时面临严重的森林保护问题。他决心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保护森林而奋斗。他从国有森林中划定1.5亿英亩未出卖的森林,作为国家森林保留地,并把国家森林移交给农业部,下设森林局,按科学方法进行管理。1902年,国会通过新地开垦法案,规定从出卖国有土地的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兴办灌溉工程并为此成立开垦局。罗斯福还创设5个国家公园,4个野生动物保留地,50个以上的野鸟保护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和侯深《前平肖时代美国的森林资源保护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森林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为保护自然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年份
国别
1800年
1860年
1900年
1953年
美国
0.7
7.1
23.7
44.7
英国
4.1
19.9
18.5
8.4
德国
3.5
4.9
13.2
5.9
中国
33.3
19.5
6.3
2.3
第二章工业革命的发韧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二、英国工业化的过程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
第三章____
一、法国的工业化二、美国的工业化
三、德国的工业化
第六章工业化与社会
一、工业化的经济后果1.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2.农业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3.经济结构的变迁
二、工业化的社会后果
1.乡村的改变
2.生活节奏加快与时间观念增强
3.教育发展与文化素质提升
4.____
5.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世纪之交(德国)。根据材料“德国工业中心被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可知,德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B项正确;材料强调当时德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基础建设,“城市基础建设落后”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当时德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未体现政府缺乏对民生的关注,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年至1953年(美国、英国、德国、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总产量超过了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发展迅速,到二战结束时,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1870年德国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水平迅速增长,1750年前后中国处于康乾盛世,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鸦片争后,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中国生产总值迅速下降,因此材料是制造业总产量的世界份额变化情况,B项正确;近现代中国没有殖民地,排除A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闭关锁国,对外贸易额不可能如材料中的“33.3”那么高,排除C项;材料与白银储存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1年后的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工厂取代了工场,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促进了纺织业发展内容,排除B项;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末期的英国。根据材料“由于懒惰和奢侈……已使我们的财富贫乏,使我们的事业遭到不幸”呼吁政府立法鼓励国民养成勤劳、节俭的社会风气“”及所学可知,16世纪末17世纪初,伴随着英国对外殖民扩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在社会上兴起的道德改革运动,反对“懒惰、铺张浪费和过度消费”,正是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需要而产生的,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时代诉求,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指的是不依靠外在的权威,依靠人的思考和判断。题干与理性主义无关,排除B项;“议会改革的深入开展”属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税赋,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欧洲商品向亚洲、美洲和非洲出口,这些地区也向欧洲提供像纺织品一样的产品以供其做转口贸易,体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展,A项正确;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导致相对平衡的多元化文明格局被打破,时间不符合,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完善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实力的雄厚与军事力量的强大,牢固地奠定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排除C项;世界开始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由材料“材料19世纪初”,与“想象力才是唯一本质的、有生命的”可知这是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B项正确;“展现了西方世界精神的颓废”的是现代主义,排除A项;“用浪漫主义形式表达对现状的不满”说法错误,排除C项;“超越了现实场景魔幻色彩相当浓厚”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英国)。据题意可知,19世纪初,英国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阶级买表成为常态,由此我们可知,在当时钟表生产量很大,需求量也很大,已经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A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时期钟表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未涉及工人的上下班时间,无法说明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排除B项;钟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了实用日用品,带表已经成为了日常,并不能由此说明工人经济地位提高了,排除C项;材料“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说明钟表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但无法说明具有较高的升值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 世纪后期(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8 世纪后期,英国进入工业革命阶段,推动了印刷技术的一系列革新,使得刷资料越来越廉价。因此,材料反映了技术变革助推知识普及,C项正确;“小册子传单、文摘”“书信”不属于契约,“契约精神源于商业活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可以表明英国出版业得到发展,但“主导产业”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英国出版业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技术变革,与政治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前后(英国)。据材料“而在1870年以后,公立公园的兴建主体则变为地方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地方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通过议会来兴建公园,这说明工业化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C项正确;维多利亚时代的慈善家们就已经修建了很多的公立公园,排除A项;公立公园的兴建有利于改善民生,但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政府把民生放在首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而不是影响体育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后期(英王)。根据材料可知,该学会的成立的表明:17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这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创造了技术条件,B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16世纪,在该学会成立之前,排除A项;该学会的成立预示着“蒸汽时代”到来,排除C项;科技与生产开始紧密结合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40-1870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十二级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世界工业的增长率,说明工业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强,B项正确;A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是工业国,不是非工业国,排除C项;材料涉及世界工业国的工业增长率,未涉及世界贸易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英国伦敦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突出,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来英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因此材料反映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治理的难度,C项正确;19世纪属于工业革命时期,不是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未成年人犯罪,不能等同于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下降,排除B项;工业革命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未成年人犯罪不能说明未成年人教育资料匮乏,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示意图中“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即垄断组织,C项正确;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生产力的巨大变化,不是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不是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525年后英国伦敦工人工资水平长期领先,1775年后与其他地区的工资水平差距扩大,结合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可推测当时英国产业升级进程加快,C项正确;高工资会促进人地分离和工业发展,国内市场应是不断扩大,不是缩小,排除A项;材料时间跨度大,涉及了手工工场和机器工厂生产两个时期,排除B项;流水线应用情况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18—19世纪,欧洲艺术掀起‘工业风’,突出体现‘风景——技术’的融合”“19世纪中后期,‘工业风’逐渐与浪漫主义渐行渐远,开始与现实主义精神相契合”可知,在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在绘画中赞扬技术的发展,但在19世纪中后期的绘画中,充分展现了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的环境问题、贫富差距等,这种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工业社会认识的深化,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绘画内容的变化,绘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材料中两种绘画内容不同,但没有涉及绘画的水平,排除B项;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但材料中19世纪中后期绘画中的“工业风”更加描绘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与工业革命和自然界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得知工业发展摆脱了自然界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
16.(1)趋势:从 1300—1450 年间实际工资总体不断增长,此后至 1600 年间不断下降的角度作答。 成因:从黑死病导致英国人口下降,实际劳动力减少,工资相对上涨,导致实际工资增长的角度作答;从英国经济恢复、人口不断上升又导致实际工资相对下降的角度作答。
(2)不同:1300—1600 年间社会生产力相对较低,影响工资与人口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工资就会下降;1800 年后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进步,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工资增长与人口发展持续并进的情况。
启示:技术发展改变社会,工业革命突破了传统的制约社会发展的藩篱。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趋势,据图表数据可知,从1300—1450 年间实际工资总体不断增长,此后至 1600 年间不断下降。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导致英国人口下降,实际劳动力减少,工资相对上涨,导致实际工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600年后,英国经济恢复、人口不断上升又导致实际工资相对下降。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不同,据图表数据可知,1300—1600 年,实际工资与人口数量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相对较低,影响工资与人口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工资就会下降;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1800年后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进步,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工资增长与人口发展持续并进的情况。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技术发展改变社会,工业革命突破了传统的制约社会发展的藩篱。
17.(1)内容:把货币等同于财富;国家重视干预经济。
影响:积极,顺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消极,刺激了拜金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弊端;推动殖民国家的对外殖民掠夺。
(2)历史背景:启蒙运动发展,思想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重商主义弊端日益显露;国家经济职能在不断强化。
特点: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强调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顺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
【详解】(1)内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重商主义思想家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竭力追求货币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黄金和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可知,把货币等同于财富;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提倡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的重商主义思想迅速崛起,在欧洲各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重视干预经济。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回答。积极方面:根据材料“这种重金主义或拜金主义的财富取向,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生产方式的特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可知,顺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使西方挣脱了鄙视经商牟利的思想禁锢。这一时期,提倡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的重商主义思想迅速崛起,在欧洲各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知,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消极方面:根据材料“重商主义思想家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竭力追求货币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黄金和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激了拜金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弊端;推动殖民国家的对外殖民掠夺等等。
(2)历史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英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亚当·斯密(1723—1790)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了经济自由”可知,启蒙运动发展,思想得到解放;根据材料“他生活于英国的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对商业贸易领域进行了过多干预和垄断,阻碍了经济自由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对重商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可知,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重商主义弊端日益显露;国家经济职能在不断强化。
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他对重商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极力倡导‘自由放任’原则,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然会实现社会目的”可知,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强调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根据材料中亚当·斯密所处时代可知,顺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
18.(1)标题:工业化的扩展
理由: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示例①标题:城市化发展简述: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②标题: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出行简述:伴随工业革命不断深入,开凿运河,兴修铁路,促进了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③标题: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
简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
(任选两个标题作答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据材料第三章法国、美国、德国的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后向法国、美国、德国扩展,得出工业化的扩展。
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据材料第六章工业化与社会,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工业革命对乡村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与时间观念增强、教育发展与文化素质提升,还可以总结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和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
本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当标题定为城市化发展: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由于工业生产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当标题定为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出行:伴随工业革命不断深入,开凿运河,兴修铁路,促进了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19.(1)工业革命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既往治理措施执行不力;人们错误的生态观念;居民的过渡开发,不利于环境的经济结构。
(2)措施:增加森林保留地的面积;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注重立法、依法治理;创设专门动植物保护地。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在拓荒者眼中,一段躺下的原木远比一棵矗立的树有用得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居民的过渡开发;根据材料“19世纪初期,纽约州的农民以砍伐柴薪出售给城市居民为重要收入来源。”,不利于环境的经济结构;根据材料“至19世纪后半叶,美国人仍认为美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可知,人们错误的生态观念;根据材料“70年代后期至19世纪末,铁路消耗了木材年产量的20%至25%。”可知,工业革命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根据材料““从缅因到加利福尼亚,从墨西哥湾到普吉特海峡,美国将不再有值得一提的森林。”可知,既往治理措施执行不力。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他从国有森林中划定1.5亿英亩未出卖的森林,作为国家森林保留地,并把国家森林移交给农业部,下设森林局,按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可知,增加森林保留地的面积并且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根据材料“1902年,国会通过新地开垦法案”可知,注重立法、依法治理;根据材料“罗斯福还创设5个国家公园,4个野生动物保留地,50个以上的野鸟保护地。”可知,创设专门动植物保护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有学者认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