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3931/0-17106035541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3931/0-17106035542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3931/0-17106035542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共16页。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1.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和,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时,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B.向氨水中通入至C.测得溶液:D.溶液中:2.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如下反应生产晶体硅:① ② ③ 则用石英砂生产28g纯硅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A.21.44kJ B.600.20kJ C.1965.10kJ D.21435.71kJ3.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已知:,,为各步反应的平衡常数,且[表示的平衡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上图平衡可知溶液和溶液都可以水解,溶液一定呈碱性B.氨水也可吸收,防止大气污染,同时通入能进一步提高去除率C.当的平衡压强为p时,测得,则溶液D.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0.2mol的,则溶液中存在关系式:4.熔融碳酸盐电解制备合成气(CO和H2)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接电源的a极电势高,电子移动方向为b→Ni电极,NiO电极→aB.由Ni电极向NiO电极迁移C.NiO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CO2+O2—4e—=2D.当外电路通过1 mol e-时,Ni电极上产生11.2 L(标准状况)气体5.在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B.C. D.6.中国学者在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Ⅰ和过程Ⅲ均为放热过程B.图示过程中的3个过程都涉及到了H2OC.过程Ⅲ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H2、CO2D.使用催化剂缩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7.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CaO+H2O=Ca(OH)2 B.NaOH+HCl=NaCl+H2OC.2Na2O2+2H2O=4NaOH+O2↑ D.4HNO34NO2+O2+2H2O8.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流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C.锌片上的电极反应为:D.铜片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9.液体锌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强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KOH凝胶中允许离子存在、生成或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由极经用电器流向极B.负极反应式为C.工作一段时间后,锌极区升高D.参与反应,理论上电路中转移电子10.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斜方硫、单斜硫是常见的两种单质。常见的含硫矿物有硫磺矿、黄铁矿、石膏等。黄铁矿遇酸会生成硫化氢气体。工业利用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与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生成的用的浓硫酸吸收。利用酸性溶液可测定工业尾气中的含量。下列化学反应表示不正确的是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C.催化氧化:D.用酸性溶液吸收: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装置如图,实验所得数据如下: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B.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C.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D.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大小均有影响12.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肥料、燃料电池、电子元件、纺织品、医药品等。催化制备的反应: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能减慢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C.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D.0.4与0.2充分反应生成0.413.和可用于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将NO与的混合气体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发生以下转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中和的总物质的量不变B.参加反应Ⅰ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1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D.反应过程中消耗与生成的体积(标况下)相等14.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①;②。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D.单位时间内,消耗的CO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混合后充分反应,气体分子总数目为B.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C.的溶液与足量的Fe反应产生的氢气分子数目为D.标准状况下,气体中含有数目为二、填空题16.CH3OH也可由CO2和H2合成。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3min内,以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min)。(2)10min时,CH3OH的物质的量为 mol,10min内,以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mol/(L·min)。(3)到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4)3min时,v(正) v(逆)(填“大于”、“等于”、“小于”),此时化学反应朝 进行(填“正方向”或“逆方向”)。17.回答下列问题:(1)金刚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共价键为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3)比较还原性强弱: (填“>”“<”或“=”);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说明与与的还原性相对强弱 。(4)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93kJ能量,断裂1molN≡N吸收946kJ能量,则完全转化为时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三、解答题18.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小分子烃类作为还原剂可以在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大气中的。反应过程中部分热化学方程式如下(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i. ii. iii. (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已知反应的,则自发进行的适合条件为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2)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作用下,燃烧反应对还原大气中的有一定的影响。①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反应i (填“>”或“<”)反应ii,理由是 。②在催化作用下,、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反应温度低于650K时,随着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迅速升高,可能的原因为 ;在673K之后,的转化率不断升高至完全转化,但NO转化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3)已知:一定条件下,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20.9kJ,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4)含铜催化剂可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CuCl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含铜催化剂,CuCl的晶胞结构如图1,沿x、y、z轴方向的投影均为图2。 ①晶胞中Cl的配位数为 。②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体密度为,则晶胞中相邻Cu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列出计算式)pm。19.NO和NO2都是有毒气体,氨气可作为脱硝剂,如NO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6NO(g)+4NH3(g)5N2(g)+6H2O(g)。(1)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a.反应速率b.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c.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d.容器内n(NO)∶n(NH3)∶n(N2)∶n(H2O)=6∶4∶5∶6e.有12molN-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5molN≡N键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利用该原理,设计如下原电池,除掉NO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电能。N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N键、1molN-H键需要的能量依次为436kJ、946kJ、391kJ,在该温度下,制备所需NH3时,取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kJ(理论消耗1molN2放出92kJ的热量),其原因是 。(4)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内,反应2NO2(g)N2O4(g),n(NO2)随时间变化如下表:①用N2O4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2O4)= ,在第5s时,NO2的转化率为 。(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转化量占及其总量的百分比)②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其原因是 。实验编号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cm电流/μA1番茄198.72番茄272.53苹果227.2时间/s012345n(NO2)/mol0.0400.01400.0080.0050.0050.005参考答案:1.C【分析】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产生,再通入后产生N2并生成铵盐,发生的反应为:,据此作答。【详解】A.反应的平衡常数,解得,故A错误;B.向氨水中通入SO2至pH=7,可知,电荷守恒,c ()>c(),故B错误;C.存在电离平衡:、,当时,,,则,,所以 ,故C正确;D.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离子,因此中根据质子守恒可得:,故D错误;故答案选C。2.B【详解】由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Si,理论上放出热量:,B项正确。3.D【详解】A、由上图平衡可知,亚硫酸电离是可逆的,和均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和溶液都可以水解,但溶液中的水解和电离程度哪个强不能确定,故A错误;B、氨水也可吸收,生成亚硫酸氢氨或亚硫酸铵,防止大气污染,同时通入能将生成的亚硫酸氢氨氧化为硫酸氢氨或硫酸铵,相同的氨能吸收的的量相同,不能提高去除率,故B错误;C、当的平衡压强为p时,测得,,,,,,故C错误;D、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即0.3molNaOH吸收0.2mol的,令生成的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Na原子守恒,2x+y=0.3mol,x+y=0.2mol,解的x=y=0.1mol,形成和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物,根据电荷守恒:①,溶液中也存在物料守恒:②②*2-①*3得,故D正确;故选D。4.C【分析】由图可知,电极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氧化镍电极为阳极,碳酸根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电极反应式为为2CO—4e—=2CO2↑+O2↑,镍电极为阴极,二氧化碳和水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H2O+CO2+2 e—= CO+H2↑、2CO2+2 e—= CO+CO↑。【详解】A.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外接电源的a极电势高,装置中电子移动方向为b→Ni电极,NiO电极→a,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氧化镍电极为阳极,镍电极为阴极,则碳酸根离子由镍电极向氧化镍电极迁移,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氧化镍电极为阳极,碳酸根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电极反应式为为2CO—4e—=2CO2↑+O2↑,故C错误;D.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当外电路通过1 mol e-时,镍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去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11.2L,故D正确;故选C。5.A【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详解】A.; B.;C.;D.;故选A。6.B【详解】A.过程Ⅰ涉及O-H键的断裂,该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Ⅱ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Ⅲ涉及C=O键、O-H键和H-H键的形成,该过程为放热过程,故A错误;B.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Ⅰ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Ⅱ也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过程Ⅲ中形成了水分子,因此H2O均参与了反应过程,故B正确;C.过程Ⅲ中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C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故D错误;故选:B。7.C【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化合价的变化,该能量转化过程,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详解】A.CaO+H2O=Ca(OH)2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NaOH+HCl=NaCl+H2O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2Na2O2+2H2O=4NaOH+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C正确;D.4HNO34NO2+O2+2H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D错误;故选C。8.C【分析】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详解】A.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选项A正确;B.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相反,电流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选项B正确;C.该装置中,负极上锌失电子、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所以锌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Zn-2e-=Zn2+,选项C不正确;D. 该装置负极区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区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C。9.A【分析】液体锌电池放电时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生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H2O,MnO2所在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2+,正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放电时,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充电时,原电池正负极分别与外加电源正负极相接,作电解池的阳极、阴极,阴阳极电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相反,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原电池放电时,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由MnO2极经用电器流向Zn极,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H2O,故B错误;C.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H2O,消耗氢氧根离子,工作一段时间后,锌极区pH下降,故C错误;D.13.0gZn参与反应,理论上电路中转移×2=0.4mol电子,故D错误。答案选A。10.A【详解】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有生成,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A中只有降没有升,正确的为:,A不正确;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B正确;C.根据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可以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正确;D.用酸性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A。11.C【分析】水果中的电解质溶液与锌片、铜片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的离子移动方向是阳正阴负。【详解】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正确;B.由分析可知,Zn为负极,电子从负极到正极,即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B正确;C.化学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C错误;D.水果中的电解质溶液的酸性越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就越强,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大,电势差就越大,可见水果的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大小均有影响,D正确;故选C。12.C【详解】A.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A项错误;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C.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项正确;D.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0.4与0.2充分反应,生成的少于0.4,D项错误;故答案为:C。13.D【分析】根据图示分析,过程I:,过程II:,以此解题。【详解】A.根据分析,两过程反应整理得总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内Ce3+和Ce4+总数保持不变,A正确;B.反应Ⅰ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正确;C.由分析可知,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D.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总反应为,则反应过程中消耗与生成的体积比为2∶1,D错误;故选D。14.D【详解】A.反应①是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反应②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则压强是变量,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B.反应①有固体参与反应,故容器内气体的质量是变量,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是变量,不变时,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B不选;C.CH3OH的体积分数是变量,不变时,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C不选;D.单位时间内,消耗的CO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为同一方向,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D选;故选D。15.B【详解】A.假如2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则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此时还有1molN2过量,气体分子总数目为,但N2和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因此气体分子总数目大于,A项错误;B.I-的还原性大于Fe2+,0.1molFeI2与7.1g (即0.1mol)Cl2反应时,氯气不足,I-完全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则转移电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B项正确;C.H2SO4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因此产生氢气的数目也未知,C项错误;D.HCl气体中只有HCl分子,无H+,D项错误;答案选B。16.(1)0.167(2) 0.75 0.225(3)75%(4) 大于 正方向【详解】(1)由图可知,3min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30mol/L,则3min内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为≈0.167 mol/(L·min),故答案为:0.167;(2)由图可知,10min时,甲醇的浓度为0.75mol/L,则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75mol/L×1L=0.75mol;由方程式可知,10min内氢气的反应速率为=0.225mol/(L·min),故答案为:0.75;0.225;(3)由图可知,10min反应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25mol/L,则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4)由图可知,3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是平衡的形成过程,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答案为:大于;正方向。17.(1)SiC(2) 正四面体 极性(3) > (4)放出【详解】(1)金刚砂的主要成分是碳化硅,化学式是SiC;(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C-H键为极性键。(3)二氧化硫和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证明还原性>。(4)N4(g)=2N2(g),断裂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193kJ×6=1158 kJ,形成2mol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946kJ×2=1892 kJ,则完全转化为时放出734 kJ的能量。18.(1) 低温(2) >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使得NO、的转化率迅速升高 反应i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或被过量氧气氧化,导致还原NO选择性降低)(3)0.5(4) 4 【详解】(1)①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ΔH2=− 180.6kJ⋅mol−1;②该反应为放热的熵减反应,则在低温条件下自发;(2)①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反应i>反应ii;②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根据题目所给活化能可知,反应速率:反应i>反应ii;③随着温度升高,NO、C3H6的转化率迅速升高,可能的原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使得NO、C3H6的转化率迅速升高;④反应i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或C3H6被过量氧气氧化,导致C3H6还原NO选择性降低),所以在673K之后,C3H6的转化率不断升高至完全转化,但NO转化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的反应热=kJ / mol -kJ / mol =-41.8kJ / mol ,理论上1 mol NO2完全反应放热41.8kJ,实际放出的热量为20.9kJ,转化率为50%,根据三段式,则;(4)①根据晶胞可知,Cl在8个顶点和6个面心,均摊下来为,Cu有4个在内部,化学式为CuCl,Cl周围与它最近的Cu为4个,所以Cl的配位数为4;②晶胞中相邻Cu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体积为cm3,则边长为pm,晶胞中相邻Cu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9.(1)bc(2)2NO+4e-+2H2O=N2+4OH-(3)N2和H2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要低于100%,因此放出的热量要小于92kJ(4) 0.004mol·L-1·s-1 87.5%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详解】(1)a.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正逆反应进行方向,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a错误;b.该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不等,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c.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说明其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d.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e.有12molN-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5molN≡N键,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e错误;f.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定值,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f错误;故选bc。(2)M电极氨气转化为氮气,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为负极,N电极NO转化为氮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为正极,N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O+4e-+2H2O=N2+4OH-。(3)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取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kJ(理论消耗1molN2放出92kJ的热量),其原因是N2和H2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要低于100%,因此放出的热量要小于92kJ。(4)①用N2O4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2O4)= ,在第5s时,NO2的转化率为。②浓度减小,速率减慢,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其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复习训练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1.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和,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时,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B.向氨水中通入至C.测得溶液:D.溶液中:2.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如下反应生产晶体硅:① ② ③ 则用石英砂生产28g纯硅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A.21.44kJ B.600.20kJ C.1965.10kJ D.21435.71kJ3.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已知:,,为各步反应的平衡常数,且[表示的平衡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上图平衡可知溶液和溶液都可以水解,溶液一定呈碱性B.氨水也可吸收,防止大气污染,同时通入能进一步提高去除率C.当的平衡压强为p时,测得,则溶液D.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0.2mol的,则溶液中存在关系式:4.熔融碳酸盐电解制备合成气(CO和H2)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接电源的a极电势高,电子移动方向为b→Ni电极,NiO电极→aB.由Ni电极向NiO电极迁移C.NiO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CO2+O2—4e—=2D.当外电路通过1 mol e-时,Ni电极上产生11.2 L(标准状况)气体5.在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B.C. D.6.中国学者在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Ⅰ和过程Ⅲ均为放热过程B.图示过程中的3个过程都涉及到了H2OC.过程Ⅲ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H2、CO2D.使用催化剂缩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7.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CaO+H2O=Ca(OH)2 B.NaOH+HCl=NaCl+H2OC.2Na2O2+2H2O=4NaOH+O2↑ D.4HNO34NO2+O2+2H2O8.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流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C.锌片上的电极反应为:D.铜片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9.液体锌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强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KOH凝胶中允许离子存在、生成或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由极经用电器流向极B.负极反应式为C.工作一段时间后,锌极区升高D.参与反应,理论上电路中转移电子10.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斜方硫、单斜硫是常见的两种单质。常见的含硫矿物有硫磺矿、黄铁矿、石膏等。黄铁矿遇酸会生成硫化氢气体。工业利用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与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生成的用的浓硫酸吸收。利用酸性溶液可测定工业尾气中的含量。下列化学反应表示不正确的是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C.催化氧化:D.用酸性溶液吸收: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装置如图,实验所得数据如下: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B.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C.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D.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大小均有影响12.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肥料、燃料电池、电子元件、纺织品、医药品等。催化制备的反应: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能减慢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C.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D.0.4与0.2充分反应生成0.413.和可用于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将NO与的混合气体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发生以下转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中和的总物质的量不变B.参加反应Ⅰ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1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D.反应过程中消耗与生成的体积(标况下)相等14.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①;②。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D.单位时间内,消耗的CO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混合后充分反应,气体分子总数目为B.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C.的溶液与足量的Fe反应产生的氢气分子数目为D.标准状况下,气体中含有数目为二、填空题16.CH3OH也可由CO2和H2合成。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3min内,以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min)。(2)10min时,CH3OH的物质的量为 mol,10min内,以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mol/(L·min)。(3)到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4)3min时,v(正) v(逆)(填“大于”、“等于”、“小于”),此时化学反应朝 进行(填“正方向”或“逆方向”)。17.回答下列问题:(1)金刚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共价键为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3)比较还原性强弱: (填“>”“<”或“=”);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说明与与的还原性相对强弱 。(4)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93kJ能量,断裂1molN≡N吸收946kJ能量,则完全转化为时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三、解答题18.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小分子烃类作为还原剂可以在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大气中的。反应过程中部分热化学方程式如下(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i. ii. iii. (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已知反应的,则自发进行的适合条件为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2)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作用下,燃烧反应对还原大气中的有一定的影响。①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反应i (填“>”或“<”)反应ii,理由是 。②在催化作用下,、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反应温度低于650K时,随着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迅速升高,可能的原因为 ;在673K之后,的转化率不断升高至完全转化,但NO转化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3)已知:一定条件下,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20.9kJ,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4)含铜催化剂可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CuCl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含铜催化剂,CuCl的晶胞结构如图1,沿x、y、z轴方向的投影均为图2。 ①晶胞中Cl的配位数为 。②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体密度为,则晶胞中相邻Cu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列出计算式)pm。19.NO和NO2都是有毒气体,氨气可作为脱硝剂,如NO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6NO(g)+4NH3(g)5N2(g)+6H2O(g)。(1)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a.反应速率b.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c.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d.容器内n(NO)∶n(NH3)∶n(N2)∶n(H2O)=6∶4∶5∶6e.有12molN-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5molN≡N键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利用该原理,设计如下原电池,除掉NO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电能。N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N键、1molN-H键需要的能量依次为436kJ、946kJ、391kJ,在该温度下,制备所需NH3时,取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kJ(理论消耗1molN2放出92kJ的热量),其原因是 。(4)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内,反应2NO2(g)N2O4(g),n(NO2)随时间变化如下表:①用N2O4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2O4)= ,在第5s时,NO2的转化率为 。(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转化量占及其总量的百分比)②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其原因是 。实验编号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cm电流/μA1番茄198.72番茄272.53苹果227.2时间/s012345n(NO2)/mol0.0400.01400.0080.0050.0050.005参考答案:1.C【分析】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产生,再通入后产生N2并生成铵盐,发生的反应为:,据此作答。【详解】A.反应的平衡常数,解得,故A错误;B.向氨水中通入SO2至pH=7,可知,电荷守恒,c ()>c(),故B错误;C.存在电离平衡:、,当时,,,则,,所以 ,故C正确;D.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离子,因此中根据质子守恒可得:,故D错误;故答案选C。2.B【详解】由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Si,理论上放出热量:,B项正确。3.D【详解】A、由上图平衡可知,亚硫酸电离是可逆的,和均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和溶液都可以水解,但溶液中的水解和电离程度哪个强不能确定,故A错误;B、氨水也可吸收,生成亚硫酸氢氨或亚硫酸铵,防止大气污染,同时通入能将生成的亚硫酸氢氨氧化为硫酸氢氨或硫酸铵,相同的氨能吸收的的量相同,不能提高去除率,故B错误;C、当的平衡压强为p时,测得,,,,,,故C错误;D、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即0.3molNaOH吸收0.2mol的,令生成的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Na原子守恒,2x+y=0.3mol,x+y=0.2mol,解的x=y=0.1mol,形成和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物,根据电荷守恒:①,溶液中也存在物料守恒:②②*2-①*3得,故D正确;故选D。4.C【分析】由图可知,电极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氧化镍电极为阳极,碳酸根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电极反应式为为2CO—4e—=2CO2↑+O2↑,镍电极为阴极,二氧化碳和水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H2O+CO2+2 e—= CO+H2↑、2CO2+2 e—= CO+CO↑。【详解】A.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外接电源的a极电势高,装置中电子移动方向为b→Ni电极,NiO电极→a,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氧化镍电极为阳极,镍电极为阴极,则碳酸根离子由镍电极向氧化镍电极迁移,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氧化镍电极为阳极,碳酸根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电极反应式为为2CO—4e—=2CO2↑+O2↑,故C错误;D.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当外电路通过1 mol e-时,镍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去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11.2L,故D正确;故选C。5.A【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详解】A.; B.;C.;D.;故选A。6.B【详解】A.过程Ⅰ涉及O-H键的断裂,该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Ⅱ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Ⅲ涉及C=O键、O-H键和H-H键的形成,该过程为放热过程,故A错误;B.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Ⅰ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Ⅱ也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过程Ⅲ中形成了水分子,因此H2O均参与了反应过程,故B正确;C.过程Ⅲ中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C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故D错误;故选:B。7.C【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化合价的变化,该能量转化过程,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详解】A.CaO+H2O=Ca(OH)2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NaOH+HCl=NaCl+H2O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2Na2O2+2H2O=4NaOH+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C正确;D.4HNO34NO2+O2+2H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D错误;故选C。8.C【分析】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详解】A.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选项A正确;B.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相反,电流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选项B正确;C.该装置中,负极上锌失电子、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所以锌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Zn-2e-=Zn2+,选项C不正确;D. 该装置负极区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区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C。9.A【分析】液体锌电池放电时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生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H2O,MnO2所在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2+,正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放电时,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充电时,原电池正负极分别与外加电源正负极相接,作电解池的阳极、阴极,阴阳极电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相反,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原电池放电时,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由MnO2极经用电器流向Zn极,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H2O,故B错误;C.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H2O,消耗氢氧根离子,工作一段时间后,锌极区pH下降,故C错误;D.13.0gZn参与反应,理论上电路中转移×2=0.4mol电子,故D错误。答案选A。10.A【详解】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有生成,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A中只有降没有升,正确的为:,A不正确;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B正确;C.根据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可以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正确;D.用酸性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A。11.C【分析】水果中的电解质溶液与锌片、铜片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的离子移动方向是阳正阴负。【详解】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正确;B.由分析可知,Zn为负极,电子从负极到正极,即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B正确;C.化学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C错误;D.水果中的电解质溶液的酸性越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就越强,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大,电势差就越大,可见水果的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大小均有影响,D正确;故选C。12.C【详解】A.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A项错误;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C.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项正确;D.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0.4与0.2充分反应,生成的少于0.4,D项错误;故答案为:C。13.D【分析】根据图示分析,过程I:,过程II:,以此解题。【详解】A.根据分析,两过程反应整理得总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内Ce3+和Ce4+总数保持不变,A正确;B.反应Ⅰ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正确;C.由分析可知,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D.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总反应为,则反应过程中消耗与生成的体积比为2∶1,D错误;故选D。14.D【详解】A.反应①是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反应②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则压强是变量,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B.反应①有固体参与反应,故容器内气体的质量是变量,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是变量,不变时,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B不选;C.CH3OH的体积分数是变量,不变时,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C不选;D.单位时间内,消耗的CO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为同一方向,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D选;故选D。15.B【详解】A.假如2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则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此时还有1molN2过量,气体分子总数目为,但N2和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因此气体分子总数目大于,A项错误;B.I-的还原性大于Fe2+,0.1molFeI2与7.1g (即0.1mol)Cl2反应时,氯气不足,I-完全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则转移电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B项正确;C.H2SO4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因此产生氢气的数目也未知,C项错误;D.HCl气体中只有HCl分子,无H+,D项错误;答案选B。16.(1)0.167(2) 0.75 0.225(3)75%(4) 大于 正方向【详解】(1)由图可知,3min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30mol/L,则3min内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为≈0.167 mol/(L·min),故答案为:0.167;(2)由图可知,10min时,甲醇的浓度为0.75mol/L,则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75mol/L×1L=0.75mol;由方程式可知,10min内氢气的反应速率为=0.225mol/(L·min),故答案为:0.75;0.225;(3)由图可知,10min反应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25mol/L,则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4)由图可知,3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是平衡的形成过程,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答案为:大于;正方向。17.(1)SiC(2) 正四面体 极性(3) > (4)放出【详解】(1)金刚砂的主要成分是碳化硅,化学式是SiC;(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C-H键为极性键。(3)二氧化硫和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证明还原性>。(4)N4(g)=2N2(g),断裂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193kJ×6=1158 kJ,形成2mol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946kJ×2=1892 kJ,则完全转化为时放出734 kJ的能量。18.(1) 低温(2) >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使得NO、的转化率迅速升高 反应i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或被过量氧气氧化,导致还原NO选择性降低)(3)0.5(4) 4 【详解】(1)①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ΔH2=− 180.6kJ⋅mol−1;②该反应为放热的熵减反应,则在低温条件下自发;(2)①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反应i>反应ii;②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根据题目所给活化能可知,反应速率:反应i>反应ii;③随着温度升高,NO、C3H6的转化率迅速升高,可能的原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使得NO、C3H6的转化率迅速升高;④反应i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或C3H6被过量氧气氧化,导致C3H6还原NO选择性降低),所以在673K之后,C3H6的转化率不断升高至完全转化,但NO转化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的反应热=kJ / mol -kJ / mol =-41.8kJ / mol ,理论上1 mol NO2完全反应放热41.8kJ,实际放出的热量为20.9kJ,转化率为50%,根据三段式,则;(4)①根据晶胞可知,Cl在8个顶点和6个面心,均摊下来为,Cu有4个在内部,化学式为CuCl,Cl周围与它最近的Cu为4个,所以Cl的配位数为4;②晶胞中相邻Cu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体积为cm3,则边长为pm,晶胞中相邻Cu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9.(1)bc(2)2NO+4e-+2H2O=N2+4OH-(3)N2和H2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要低于100%,因此放出的热量要小于92kJ(4) 0.004mol·L-1·s-1 87.5%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详解】(1)a.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正逆反应进行方向,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a错误;b.该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不等,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c.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说明其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d.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e.有12molN-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5molN≡N键,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e错误;f.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定值,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f错误;故选bc。(2)M电极氨气转化为氮气,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为负极,N电极NO转化为氮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为正极,N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O+4e-+2H2O=N2+4OH-。(3)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取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kJ(理论消耗1molN2放出92kJ的热量),其原因是N2和H2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要低于100%,因此放出的热量要小于92kJ。(4)①用N2O4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2O4)= ,在第5s时,NO2的转化率为。②浓度减小,速率减慢,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其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