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食物发霉B. 动物的呼吸C. 铁锅生锈D. 玻璃破碎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分析判断。
【详解】A、食物发霉有机物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成其他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动物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 “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l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A.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B. 生产工艺对环境友好
C. 产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 生产产品有利于环保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生产工艺对环境友好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C、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所以产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不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理念,故C符合题意;
D、生产的产品有利于环保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 原子B. 元素C. 分子D. 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每克药品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指的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成分,不是指分子、原子或离子等。故选B。
项目学习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探究,根据实验室管理和操作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4. 下列仪器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
A. 集气瓶B. 蒸发皿
C. 量筒D. 烧杯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集气瓶不能加热,A不符合题意;
B、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需垫陶土网,B不符合题意;
C、量筒不能加热,C不符合题意;
D、烧杯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D符合题意。
故选D。
5. 酒精是化学实验室最常见物质之一,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如图所示标志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酒精是一种易燃液体。
【详解】A、该图示表示的是爆炸品,故不符合题意;
B、该图示表示的是易燃液体,符合题意;
C、该图示表示的是腐蚀品,故不符合题意;
D、该图示表示的是有毒品,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闻气体气味
C. 读液体体积D. 塞进橡皮塞
【答案】B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选项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闻到气体的气味,选项正确;
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
D、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不能放在桌面使劲压入,否则会弄破管底,甚至折断玻璃管划伤手指,选项错误,故选B。
7. 下列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元素符号均正确的是
A. 锰mnB. 铝ALC. 贡HgD. 氯Cl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书写元素符号时注意,元素符号为两个字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详解】A、锰元素符号为Mn,选项错误;B、铝元素符号为Al,选项错误;C、Hg对应的元素名称为汞,选项错误;D、氯元素符号为Cl,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8. 目前肇庆市已经是“全国卫生城市”。下列不利于肇庆市巩固“全国卫生城市”称号的做法是( )
A. 道路洒水,空中喷雾B.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 焚烧垃圾,扬尘作业D. 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道路洒水,空中喷雾能够减少扬尘,做法正确;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正确;
C、焚烧垃圾,扬尘作业会污染环境,做法错误;
D、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正确。
故选C。
9. 下面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中表述错误的是
A. 石蜡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时有水雾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蜡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较高,对着一块干燥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B. 水+氧化钙→氢氧化钙
C.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D.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文字表达式可知,该反应有一种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由文字表达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
C、由文字表达式可知,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符合氧化反应的特点,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
D、由文字表达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1.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在古代,空气曾被人们认为是简单的物质。随着化学的发展,空气的成分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空气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回答下面问题)。
12.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袁隆平B. 拉瓦锡C. 张青莲D. 道尔顿
【答案】B
【解析】
【详解】A、袁隆平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故选项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故选项正确;
C、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错误;
D、道尔顿在化学上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B. 燃烧匙中的固体可以换成木炭
C. 燃烧匙中的固体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 实验中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应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待完全反应并冷却到室温后,密闭容器内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使得水面上升,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实验结束后,进入到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总容积的 ,可说明剩下的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故选项正确;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换成木炭,故选项错误;
C、红磷不足,不能消耗完氧气,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故选项正确;
D、实验中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应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如果速度过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排出,集气瓶中减少的气体就等于因膨胀排出的空气加上消耗的氧气,从而使所测得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偏大,所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应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4. 铀(U)是重要的核燃料,下图为铀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铀属于金属元素 B. 铀的核电荷数为92 C. 铀核内有92个中子 D. 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铀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铀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92,不符合题意;
C、铀核内中子数为238-92=146,符合题意;
D、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 下列各组归纳的知识点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应该立即用湿布覆盖进行灭火,正确;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切勿用手揉,错误,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会熄灭,氧气支持燃烧,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会复燃,能鉴别,正确;鉴别白酒与白醋可以在瓶口扇动闻气味,白酒的气味比较浓烈,有一种酒香味,而白醋则有一种酸味,可以鉴别,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
C、用试管加热时,液体最多占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位置是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错误,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氮气,错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正确,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 第16小题6分,第17小题9分, 第 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可重复):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稀有气体 ④水蒸气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______;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___。
(3)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______。
(4)夏天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___。
(5)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答案】16. ① 17. ①. ① ②. ②
18. ③ 19. ④
20.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气能供给人、动植物呼吸,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填①;
【小问2详解】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填①;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填②;
【小问3详解】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霓虹灯,故填③;
【小问4详解】
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填④;
【小问5详解】
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④。
17. 博罗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强县政策,着力推进文旅融合,通过转型跨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展示了几个旅游景点,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以下小题。
(1)葫芦岭贝丘遗址公园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场所,这里曾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码、石锛等石器,以及夹砂黑陶、印纹硬灰陶等陶片。古代先人将石头制作成石斧、石码、石锛等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后来用燃烧法将其烧制成各种形状的陶片,而燃烧利用了空气中的氧气,体现了氧气具有______,燃烧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可以用______来检验。
(2)东江是造福博罗百姓的母亲河,老百姓日常生活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它。东江水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如果将东江水冷却成冰后,与同质量的水相比,其体积变______,与水蒸气相比,分子间的间隔变______,分子运动变______。
(3)罗浮山以景色秀美享誉全国,罗浮山某酒店提供的“液氮冰淇淋”受到很多顾客的欢迎,它是用液氮使奶油等原料快速冻结而制成的无冰渣感的冰淇淋。利用液氮制作冰淇淋,涉及到氮气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A. 沸点低,汽化吸热B. 无毒,化学性质稳定C. 密度比空气略小
【答案】17. ①. 物理 ②. 助燃性 ③. 澄清石灰水
18. ①. 混合物 ②. 大 ③. 小 ④. 慢 19.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古代先人将石头制作成石斧、石码、石锛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物质的燃烧利用了空气中的氧气的助燃性;③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2详解】
①东江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②与同质量的水相比,冰的密度小,体积更大;③气态分子间间隔大于固态分子间间隔,所以与水蒸气相比,冰的分子间的间隔变小;④温度影响分子运动速率,所以冰的分子运动速率变慢;
【小问3详解】
A、液氮能使奶油等原料快速冻结,则说明氮气的沸点低,易汽化吸热,该选项符合题意;
B、“液氮冰淇淋”可食用,是因为氮气无毒,化学性质稳定,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该实验没有利用氮气的密度,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8.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化学视角认识物质的方法。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1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该阳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2)图2中的①处所填内容是______,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3)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氢元素在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 和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如下图模型A、B、C中能正确表示原子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
【答案】18. ①. CD ②. AC ③. D ④. A ⑤. Mg2+
19. ①. 离子 ②. Cl-
20. ①. 质子数相同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CD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和C;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稀有气体元素;A粒子中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是镁离子,符号为:Mg2+;
【小问2详解】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所以①是离子;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化学符号为:Cl-;
【小问3详解】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和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质子数相同;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3-1=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所以能正确表示原子结构的是A。
[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19. 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实验室里的一些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图 B 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若实验时选择装置 A 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为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该调节的螺丝是______(选填“a”、“b”或“c”),装置改正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则氧气需从______(填“a”或“b”)通入。
(3)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 K,向①中加适量水,若观察到______,则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用装置 B 来制取某些气体时,常用仪器 C 代替仪器①,其优点是______。
(4)现有如下资料:硫化氢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制取硫化氢气体,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硫化氢气体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答案】19. 长颈漏斗
20. ①. a 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④. a
21. ①. 长颈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 ②. 控制反应的速率
22. ①. B ②. E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 B 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若实验时选择装置 A 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为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该调节的螺丝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防止固体粉末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故水槽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塞棉花。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导管进入,则氧气需从a通入。
【小问3详解】
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 K,向①中加适量水,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用装置 B 来制取某些气体时,常用仪器 C 代替仪器①,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故其优点是控制反应的速率。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制取硫化氢气体,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由于氯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
20. 图中 A-D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A是实验室制氧气时常用的一种白色固体,D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性质比较活泼,E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G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_、B______、D______、F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文字表达式:反应①:______, 反应②:______,在做②反应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要加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
(3)反应③的燃烧现象是______。
【答案】(1) ①. 氯酸钾 ②. 二氧化锰 ③. 氧气 ④. 二氧化硫
(2) ①. ②. ③. 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答案合理均给分)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
【分析】A是实验室制氧气时常用的一种白色固体,所以A是氯酸钾,D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则D是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所以B是二氧化锰,C是氯化钾;E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E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F是二氧化硫,G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固体,且可以与氧气,则G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F是二氧化硫。
【小问2详解】
反应①为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反应②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硫具有毒性,所以在做②反应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要加入少量的水, 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答案合理均给分)。
【小问3详解】
反应③为铁在氧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实验现象。
21.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水泥块上,发现水泥块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水泥块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2)请写出在实验三中用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
【反思】
(4)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水泥块______。
(5)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氧化铝、猪肝、土豆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B.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 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D. 加入催化剂后能产生更多的氧气
【答案】21. ①. 较慢 ②. 加入水泥块,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③. 木条复燃
22. 过氧化氢水+氧气
23. 对照实验##对比实验
24. ①. 探究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是否改变 ②. 化学性质不变 25. B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一:过氧化氢分解氧气的速率较慢,因此虽有气泡冒出但由于氧气含量太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三:由结论“水泥块可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说明加入水泥块后会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由于氧气大量生成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操作是,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水泥块,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水泥块作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小问3详解】
为证明水泥块是催化剂而本身不会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进行对照实验;
【小问4详解】
催化剂的定义是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补充称量反应前后质量,是证明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反应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仍冒出大量气泡,证明水泥块化学性质没变;
【小问5详解】
A、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不正确;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锰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不正确;
D、催化剂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正确;
故选B。A.实验安全
B.物质鉴别
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覆盖
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手揉眼睛中
鉴别氮气与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鉴别白酒与白醋,闻气味
C.化学中的三分之一
D.化学之最
用试管加热时,液体最多占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位置是离试管底部三分之一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速率______
水泥块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水和水泥块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______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______
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茶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