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本试卷共18道题 满分30分 生物学考试时间共90分钟)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以下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 机器人B. 孔子鸟化石C. 艾滋病毒D. 珊瑚标本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艾滋病毒”是病毒,具有繁殖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而“机器人”、“孔子鸟化石”、“孔子鸟化石”都没有生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哪位微生物学家首次发现抗生素——青霉素( )
A. 列文虎克B. 弗莱明C. 巴斯德D. 施莱登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科学家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专业人员。生物科学家的工作对生物学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现,能够揭示生物界的奥秘,解析各种生物过程的机制,从而推动生物学理论的进步和完善。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医学和农业领域,为人类提供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和策略,改善生活质量。
【详解】A.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池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以及牙垢中的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的细胞,A错误。
B.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了一种被称为青霉素的抗生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被用于治疗在战场上受伤并被细菌感染的士兵,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B正确。
C.巴斯德是法国科学家,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C错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D.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D错误。
故选B。
3. 用热水烫番茄,很容易从番茄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
A 表皮组织B. 输导组织C. 保护组织D. 分生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番茄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
4. 如图为我国沙漠植物骆驼刺示意图,这种植物叶片小,地面部分长的矮小,而根系可达20米以上。下列关于该植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
B. 有利于减少植物蒸腾作用
C. 有利于根吸收更多水分
D. 骆驼刺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详解】A.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骆驼刺叶片小,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骆驼刺叶片小,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B正确。
C.骆驼刺根系发达,可达20米以上,有利于根吸收更多水分,C正确。
D.骆驼刺叶片小,地面部分长的矮小,而根系可达20米以上,这样的形态、结构与干旱的生活环境相适应,D正确。
故选A。
5. 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步骤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是( )
A. b滴加的是碘液
B.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C. c滴加的是清水
D. d操作不当会出现气泡
【答案】C
【解析】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生理盐水,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内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涂”,把牙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均匀的涂抹几下,防止细胞重叠;“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详解】A.b图示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目的是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A正确。
B.a是取、b是染、c是滴、d是盖,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擦→c滴→a取→d盖→b染,B正确。
C.c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形态,C错误。
D.d示盖盖玻片,先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生理盐水滴,然后缓缓放平,操作的目的是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D正确。
故选C。
6. 下列细胞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分别是( )
A. 生长、繁殖、分化B. 分裂、发育、分化
C 分裂、生长、生长D. 分裂、摄食、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无丝分裂的特点: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如蛙的红细胞。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变形虫摄食、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3、细胞生长后,细胞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的运输效率降低。
【详解】(1)左图表示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2)中间的图表示变形虫的摄食过程,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3)右图细胞数目不变,细胞体积增大,表示植物细胞的生长。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有关草履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的生物,没有细胞膜,不会运动
B. 草履虫会污染水源
C. 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D. 口沟摄取食物由食物泡进行消化和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大多数的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单细胞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如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
【详解】A.表膜是草履虫是呼吸结构,草履虫通过表膜从水中获得氧气,并通过表膜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草履虫用纤毛旋转运动,A错误。
B.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B错误。
C.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C错误。
D.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草履虫细胞内形成食物泡,然后通过食物泡来消化食物,D正确。
故选D。
8. 日常生活中,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下列植物中,被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茎的是( )
A. 白菜B. 胡萝卜
C. 甘蔗D. 玉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详解】A.白菜的食用部分是叶,A错误。
B.胡萝卜是植物的变态根,B错误。
C.甘蔗属于植物的茎,C正确。
D.玉米的食用部分是果实,D错误。
故选C。
9. 下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④代表有关的物质,其中能代表有机物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表示的物质有: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水、④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根据箭头方向可知: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③表示运输到叶片的水分,④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向下运输。因此,其中能代表有机物的是④,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易萌发,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空气B. 缺少阳光C. 温度太低D. 水分过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完全浸没在水中,小麦种子周围缺乏充足的空气,不易萌发,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态系统固定了太阳能
C.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D. 森林为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详解】A.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多种林副业产品,而且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正确。
B.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同时将太阳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固定下来,B错误。
C.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C正确。
D.森林中的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并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正确。
故选B。
12. 选择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的原因可能是( )
A. 树冠大,遮阳效果好
B. 抗二氧化硫能力强
C. 抗氯气、氟化氢能力强
D. 以上三项都正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城市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消除噪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杀菌等。
【详解】法国梧桐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氟化氢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这些都是选择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种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取两块同等大小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溶液中(分别是清水和浓溶液)。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请帮他分析原因并回答问题:
(1)发现A萝卜条变硬,可知A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上C、D两幅图能说明B图中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填序号),根的生长主要部位是[_______](填序号)。
(4)为了提高产量,农民伯伯需要给农作物施肥,施肥的目的是为了给农作物补充______________;如果一次施肥过度就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根大量失水。
【答案】13. 清水 14. C
15. ①. ① ②. ②③
16. ①. 无机盐 ②. 土壤溶液
【解析】
【分析】(1)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2)图E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可见,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说明放到了清水中;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说明放到了的浓溶液中。
【小问2详解】
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结合上述分析和题图可知,B图中萝卜条变软了,说明萝卜细胞失水,可解释该现象的是C图。
【小问3详解】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因此,E图中的①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③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②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可见,根的生长主要部位是:②③。
【小问4详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肥料能提供一种或几种植物必需的无机盐,能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可见,农民伯伯需要给农作物施肥,施肥的目的是为了给农作物补充无机盐。 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而施肥后适量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液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可见,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根大量失水。
14. 在炎热的夏季西瓜被誉为水果中的王者,西瓜果汁较多,含多种维生素,清热利尿,生津止渴,还可以预防中暑,对身体非常好,下图为西瓜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从西瓜种子到西瓜的幼苗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到,西瓜种子的_______是新植株的幼体。
(2)在西瓜植株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_______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观察图乙西瓜花可知西瓜花的传粉方式是_______(填“自花”或“异花”)传粉,西瓜果实是由图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花的子房发育来的,西瓜能结出多个种子,也就是花的子房里有多个_______。
(4)糖拌西瓜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在餐具中往往看到有红色的西瓜汁液流出。这些红色汁液存在西瓜瓤细胞的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
【答案】14. 胚 15. 蒸腾
16. ①. 异花 ②. A ③. 胚珠
17. 液泡
【解析】
【分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2.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按雌蕊和雄蕊的状况,花可以分为两种: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同时存在的,叫做两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叫做单性花。花中只有雄蕊的,叫做雄花;只有雌蕊的,叫做雌花。
4.图乙中:A是雌花,具有雌蕊,B是雄花,具有雄蕊。
【小问1详解】
雌蕊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西瓜种子的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小问2详解】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可见,在西瓜植株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小问3详解】
异花传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蕊的花叫做单性花。在单性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题图中,西瓜是单性花,图A是雌花,具有雌蕊,能够结果;图B是雄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不能结出果实。所以,观察图乙西瓜花可知西瓜花是单性花,其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西瓜果实是由图A花(雌花)的子房发育来的。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西瓜能结出多个种子,也就是花的子房里有多个胚珠。
【小问4详解】
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红色汁液存在西瓜瓤细胞的液泡中。
15. 在生物学课堂上,同学们学习到很多生物学知识,对身边的生物产生探究兴趣,校园里绿化都有哪些植物?兴趣小组观察之后,发现最高大显眼的植物是杨树。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春天来了,杨树萌发了许多新的枝条(如图乙),这些枝条是由甲_______(填名称)发育成的,其结构中的[_______](填数字)发育图乙中的④。
(2)将图乙中的带叶枝条下端浸润在红墨水中,并放置在温暖、向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_______变成了红色,利用放大镜观察枝条横切面及纵切面图丙,仔细观察变成红色的区域的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
(3)几年下来,杨树长粗了很多,这是由于茎中的_______(填名称)具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填名称)。
【答案】15. ①. 芽 ②. ①
16. ①. 茎 ②. ⑥
17. ①. 形成层 ②. 韧皮部
【解析】
【分析】图甲:①幼叶、②芽轴、③芽原基;图乙:④叶、⑤茎;图丙:⑥木质部、⑦树皮
【小问1详解】
图甲表示的是芽的结构示意图,芽中有分生组织,使芽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芽的(图甲的①)幼叶将来发育成(图乙的④)叶。
【小问2详解】
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茎内有输导组织,可以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物质。将图乙中的带叶枝条下端浸润在红墨水中,并放置在温暖、向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茎变成了红色,这与茎内有输导组织有关。图丙中的⑥是木质部,⑦是树皮,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作用是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因此利用放大镜观察枝条横切面及纵切面图丙,仔细观察变成红色的区域的是⑥木质部。
【小问3详解】
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经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使茎或根不断加粗,因此几年下来,杨树长粗了很多,这是由于茎中的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
16. 发展建设农村是当今首要任务,农民大棚种植农作物可以提高家庭收入。如图一是大棚作物及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图:图三为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光合作用的过程考虑,图一中①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该生理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_______内完成。图二中能够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是_______。
(2)白天光照较充足时,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温室内的_______浓度。而夜间则适当降低温度,原因是大棚夜间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_______的消耗。
(3)为探究植物的某生理活动,某同学将大棚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16. ①. 氧气##O2 ②. 叶绿体 ③. 甲
17.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有机物
18.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1.图一中:①植物释放的气体,②植物吸收的气体 。
2.图二中:甲曲线只在白天进行,而乙曲线白天、黑夜都进行,可判定甲曲线代表光合作用,乙曲线代表呼吸作用。
3.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见,从光合作用角度出发,图一中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图二中:曲线甲只在白天进行,而曲线乙白天、黑夜都进行,可判定甲曲线代表光合作用。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白天光照比较充足时,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具体措施一般是适当通风(或多施有机肥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可见,图三中,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17. 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甲为镜头、图乙为显微镜、图丙为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物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乙中显微镜的结构d的名称是_______。
(2)图丙中⑥是用显微镜放大最大倍数观察到的物像,则选择图甲中的镜头组合为[_______](填序号)。
(3)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由于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凹面镜和_______。
(4)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不起作用的一项是_______。
A. 转动遮光器B. 转动转换器
C. 调节细准焦螺旋D. 转动反光镜
(5)如果在使用图乙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_______上。
(6)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物像由⑤变成⑧,他应将装片向_______方移动。
【答案】17. 粗准焦螺旋
18. ②③ 19. 大光圈 20. C
21. a目镜 22. 右下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小问1详解】
图乙中d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
【小问2详解】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即乙图中a目镜和b物镜的乘积;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a目镜和b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若图丙⑥图像是用显微镜放大最大倍数观察到的物像,则选用图甲的②10✕③40✕组合。
【小问3详解】
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小问4详解】
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所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起作用,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小问5详解】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异物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目中,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则异物位于a目镜上。
【小问6详解】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⑤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要想把它变成⑧,即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由⑤变成⑧,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18. 鼠妇,又叫潮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鼠妇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学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之后,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那么在设置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该选择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2)若将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静置一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结果如下: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
(3)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
(4)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如何处理?_______。
【答案】18. ①.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②. 乙 ③. 光##光照
19.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20. 水分(或湿度等)
21. 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实验的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根据题干信息“花盆或石块下常常会看到鼠妇,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可知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图甲具有光、土壤湿度两个变量,图乙的唯一变量是光照,图丙的唯一变量是水分。所以,在设置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该选择乙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光(或光照)。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阴暗处的鼠妇比较多(平均8只),明亮处的鼠妇比较少(平均2只)。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小问3详解】
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唯一变量是水分,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或湿度等)。
【小问4详解】
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做完实验后,应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时间(min)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平均值
环境明亮
5
3
2
2
1
2
2
3
1
0
2
环境阴暗
5
7
8
8
9
8
8
7
9
10
8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0,辽宁省辽阳市二中协作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0,辽宁省辽阳市二中协作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