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单元 24《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单元 24《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共36页。
24 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2.品析词句,把握词人登楼所见之景和所抒之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代表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走近作者必备知识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长期遭冷落,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三月,辛弃疾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当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朗读指导初读课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中原地区指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朝代的更替。连绵不尽的样子疏通文意初读课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占据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与刘备译文: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坚持抗战,没有停止。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分析讨论精读课文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一问何处望神州?一答满眼风光北固楼。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二答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表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三答曹刘。通过这些问句,词人借古讽今,抒发了对朝廷的不满,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2.“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登上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逝,也是虚写。(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愿望)3.词人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盛赞孙权有何作用?4.本词上、下片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片即景抒情,词人登高望远,感受到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课文主旨课堂小结上片北固楼,望神州千古兴亡,江水流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对景抒怀借古讽今仰慕英雄讽刺当朝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下片过零丁洋文天祥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大意。2.品析词句,把握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作品有《文山集》,其中《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诗作,不仅记录了他后期的生活经历,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气节。走近作者必备知识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宋末帝赵昺(bǐnɡ)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元军元帅张弘范部所俘。次年,张弘范水军追击在广东崖山的宋末帝赵昺,当时,张弘范把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时,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军爱国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慷慨陈词:“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并奋笔疾书此诗作答。创作背景必备知识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朗读指导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读课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指遇到朝廷选拔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孤苦无依的样子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歇。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当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存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内容?首联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首句概括了自己科举入仕的往事,“辛苦”表明自己已久经磨砺, 无所畏惧。次句述说自己起兵抗元的战争生涯,“寥落”暗示了战事的频频失利,暗含无尽的辛酸和遗憾。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和对偶。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3.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地名转化为心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当年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富有情味。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4.请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一个至死不渝的爱国志士和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课文主旨课堂小结过零丁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铺垫主旨
24 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2.品析词句,把握词人登楼所见之景和所抒之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代表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走近作者必备知识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长期遭冷落,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三月,辛弃疾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当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朗读指导初读课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中原地区指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朝代的更替。连绵不尽的样子疏通文意初读课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占据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与刘备译文: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坚持抗战,没有停止。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分析讨论精读课文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一问何处望神州?一答满眼风光北固楼。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二答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表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三答曹刘。通过这些问句,词人借古讽今,抒发了对朝廷的不满,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2.“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登上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逝,也是虚写。(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愿望)3.词人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盛赞孙权有何作用?4.本词上、下片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片即景抒情,词人登高望远,感受到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课文主旨课堂小结上片北固楼,望神州千古兴亡,江水流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对景抒怀借古讽今仰慕英雄讽刺当朝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下片过零丁洋文天祥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大意。2.品析词句,把握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作品有《文山集》,其中《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诗作,不仅记录了他后期的生活经历,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气节。走近作者必备知识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宋末帝赵昺(bǐnɡ)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元军元帅张弘范部所俘。次年,张弘范水军追击在广东崖山的宋末帝赵昺,当时,张弘范把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时,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军爱国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慷慨陈词:“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并奋笔疾书此诗作答。创作背景必备知识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朗读指导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读课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指遇到朝廷选拔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孤苦无依的样子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歇。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当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存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内容?首联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首句概括了自己科举入仕的往事,“辛苦”表明自己已久经磨砺, 无所畏惧。次句述说自己起兵抗元的战争生涯,“寥落”暗示了战事的频频失利,暗含无尽的辛酸和遗憾。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和对偶。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3.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地名转化为心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当年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富有情味。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4.请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一个至死不渝的爱国志士和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课文主旨课堂小结过零丁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铺垫主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