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专题43根式的应用和几何图形结合(原卷版+解析)
展开1.如图,在等腰中,,平分,平分分别为射线上的动点,若,则的最小值为( )
A.4B.6C.8D.10
2.在一个正方形的内部按照如图方式放置大小不同的两个小正方形,其中较大的正方形面积为12,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空白部分的面积为2﹣6,则较小的正方形面积为( )
A.11B.10C.9D.8
3.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以为一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90°,,则线段长的最小值是( )
A.1B.C.D.4
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把直线绕点B顺时针旋转交x轴于点C,则线段长为( )
A.B.C.D.
5.如图,在四边形中,,,,,,则的长为______ .
6.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M在边AB上,点N在对角线AC上,连接DM,DN.若AM=CN,则(DM+DN)2的最小值为____.
7.如图,和都是等边三角形,若点,,点在第二象限内.将沿翻折得,当点在轴上运动时,设点的坐标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8.如图,直线l:y=2x+b交y轴于点C,点A在y轴的正半轴上,以OA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OB,点B(2,2).将△AOB向右平移得到△DEF,连结BE交直线l于点G.当A,B,E三点共线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l上,则的值为 _____.
9.在矩形ABCD中,,,M是BC中点,,垂足为E,请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DE的长.
10.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AD边上一点,连接BP,将△ABP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
(1)已知旋转角为60°,点P与D点重合(如图2).
①证明:;
②证明: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旋转角为45°.
①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图3上的AD边上作出一点P,使P、、三点在一直线上(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当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P的长.
1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边、分别在轴、轴上,已知,上有一点,将绕着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
(1)点的坐标为______;连接,若轴,则的值为______;
(2)如果.
①当点落在上时,求的长;
②请直接写出最小值.
1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现将8个木棍和一些钉子组成了一个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如图),且,在一条直线上,点落在边上.经测量,发现此时、、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1)求的长度.
(2)设的长度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在保证,位置不变的前提条件下,从点向右推动的正方形,直到四边形刚好变为矩形时停止推动(如图).若此时,求的长度.
13.(1)方法回顾
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已知:如图1,DE是△ABC的中位线.
求证:______.
证明:(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证明过程)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G、F分别为AB、CD边上的点,若AG=3,DF=4,∠GEF=90°,求GF的长.
(3)拓展研究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105°,∠D=120°,E为AD的中点,G、F分别为AB、CD边上的点,若AG=2,,∠GEF=90°,求GF的长.
14.阅读理解:
二次根式的除法,要化去分母中的根号,需将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恰当的二次根式.
例如:化简.
解:将分子、分母同乘以得:.
类比应用:
(1)化简: ;
(2)化简: .
拓展延伸:
宽与长的比是的矩形叫黄金矩形.如图①,已知黄金矩形ABCD的宽AB=1.
(1)黄金矩形ABCD的长BC= ;
(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黄金矩形裁剪掉一个以AB为边的正方形ABEF,得到新的矩形DCEF,猜想矩形DCEF是否为黄金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②中,连结AE,则点D到线段AE的距离为 .
15.定义:我们把三角形被一边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友好三角形”.
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友好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理解:如图①,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并且S△ACD=S△BCD.
应用: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在AD上,点F在BC上,AE=BF,AF与BE交于点O.
(1)求证:△AOB和△AOE是“友好三角形”;
(2)连接OD,若△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求四边形CDOF的面积.
探究:在△ABC中,∠A=30°,AB=4,点D在线段AB上,连接CD,△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将△ACD沿CD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CD,若△A′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
16.在菱形ABCD中,∠ABC=60°,P是直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APE(A,P,E按逆时针排列),点E的位置随点P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BD上,且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则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 ,BC与CE的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BD上,且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直线BD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连接BE.若AB=2,BE=2,请直接写出APE的面积.
17.定义: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和,我们把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称作这两点的“湘一根”,记作,即
(1)若A(2,1)和B(,3),则______;
(2)若点M(1,2),,其中a为任意实数,求的最小值
(3)若m为常数,且,点A的坐标为(0,5m),B点的坐标为(8m,),C点的坐标为(x,0),求的最小值以及的最大值.(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18.定义:如图1,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和BN,若以AM、MN、BN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1)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MN>AM,MN>BN,若AM=2,MN=3,则BN= .
(2)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C=BC,∠ACB=90°,M、N为直线AB上两点,满足∠MCN=45°.
①如图2,点M、N在线段AB上,求证: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②如图3,若点M在线段AB上,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M,BN,求BM的长.
专题43 根式的应用和几何图形结合
1.如图,在等腰中,,平分,平分分别为射线上的动点,若,则的最小值为( )
A.4B.6C.8D.10
【答案】A
【分析】如图,作关于的对称点,则,当三点共线时最短即,当时最短,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即与点重合时最短,过点作于点,根据等面积法求得,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作关于的对称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于点,
∴,当三点共线时最小即,当时最短,即为所求,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平分,
∴
∵,
设,则
在中,
∵
∴
解得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轴对称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在一个正方形的内部按照如图方式放置大小不同的两个小正方形,其中较大的正方形面积为12,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空白部分的面积为2﹣6,则较小的正方形面积为( )
A.11B.10C.9D.8
【答案】B
【分析】根据面积可求得大正方形和阴影部分的边长,从而求得空白部分的长;观察可知两块空白部分全等,则可得到一块空白的面积;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渴求空白部分的宽,最后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求出面积.
【详解】∵观察可知,两个空白部分的长相等,宽也相等,
∴重叠部分也为正方形,
∵空白部分的面积为2﹣6,
∴一个空白长方形面积=,
∵大正方形面积为12,重叠部分面积为3,
∴大正方形边长=,重叠部分边长=,
∴空白部分的长=,
设空白部分宽为x,可得:,解得:x=,
∴小正方形的边长=空白部分的宽+阴影部分边长=,
∴小正方形面积==10,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观察图形得到各个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以为一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90°,,则线段长的最小值是( )
A.1B.C.D.4
【答案】C
【分析】如图,过作轴,交y轴于M,过作轴,垂足为D,交MA于H,则 证明 可得 设 则 可得 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关系式,结合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过作轴,交y轴于M,过作轴,垂足为D,交MA于H,则
设 则
而当时,则
∴的最小值是8,
∴的最小值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的变形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把直线绕点B顺时针旋转交x轴于点C,则线段长为( )
A.B.C.D.
【答案】A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表达式求出点A和点B坐标,得到△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AB的长,过点C作CD⊥AB,垂足为D,证明△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D=AD=x,结合旋转的度数,用两种方法表示出BD,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之即可.
【详解】解:∵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
令x=0,则y=,令y=0,则x=,
则A(,0),B(0,),
则△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O=45°,
∴AB==2,
过点C作CD⊥AB,垂足为D,
∵∠CAD=∠OAB=45°,
∴△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D=AD=x,
∴AC==x,
∵旋转,
∴∠ABC=30°,
∴BC=2CD=2x,
∴BD==x,
又BD=AB+AD=2+x,
∴2+x=x,
解得:x=+1,
∴AC=x=(+1)=,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知识点较多,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特殊三角形.
5.如图,在四边形中,,,,,,则的长为______ .
【答案】
【分析】连接,过点B作交的延长线于点H,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再根据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如图,连接,过点B作交的延长线于点H,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M在边AB上,点N在对角线AC上,连接DM,DN.若AM=CN,则(DM+DN)2的最小值为____.
【答案】
【分析】过点C作CH⊥AC,使得CH=AD,连接NH,由题意易得∠NCH=∠MAD=90°,进而可得△NCH≌△MAD,然后可得DM=NH,要使的值为最小,只需DM+DN的值为最小,即NH+DN的值为最小,所以可得D、N、H三点共线时最小,则过点H作HE⊥DC于点E,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解.
【详解】解:过点C作CH⊥AC,使得CH=AD,连接NH,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2,
∴∠MAD=∠DCB=90°,∠DCA=45°,AD=CH=AB=CD=2,
∴∠NCH=∠MAD=90°,
∵AM=CN,
∴△NCH≌△MAD(SAS),
∴DM=NH,
若使的值为最小,只需DM+DN的值为最小,即NH+DN的值为最小,所以可得D、N、H三点共线时最小,则过点H作HE⊥DC于点E,如图所示:
∴∠DCA=∠ECH=45°,
∴△CE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在Rt△DEH中,;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及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和都是等边三角形,若点,,点在第二象限内.将沿翻折得,当点在轴上运动时,设点的坐标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过D作DF⊥x轴于F,连接AD,BE,由(1)中的△ABD≌△OBC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点D的坐标,由△AOB为等边三角形结合点A、O的坐标即可得出点B的坐标,由翻折的性质可得出四边形BCED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结合点B、C、D的坐标即可得出点E的坐标,根据点E坐标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如图,连接BE,过D作DF⊥x轴于F,
∵△AOB和△BCD是等边三角形,
∴∠ABO=∠CBD=60°,AB=OB,BD=BC,∠AOB=60°,
∴∠ABO+∠OBD=∠CBD+∠OBD,即:∠ABD=∠OBC,
∴△ABD≌△OBC(SAS),
∴AD=OC=m,∠BAD=∠BOC=30°,
∴∠DAF=∠BAO-∠BAD=∠BAO-∠BOC=30°,
∴DF=AD=m,AF=DF=m,
∵A(-2,0),
∴D(m-2,m),
∵将△BCD沿CD翻折得△ECD且△BCD是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BCED是菱形,
∴BE、CD互相平分,
∵△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2,0),
过点B作BG⊥x轴,垂足为G,
∴AG=1,BG=,
∴B(-1,),
∴E(m-2+1,m+m-),即(m-1,m-),
设m-1=x,m-=y,
∴m=,m=,
∴=,
化简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但较繁琐,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熟练的掌握等边三角形和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直线l:y=2x+b交y轴于点C,点A在y轴的正半轴上,以OA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OB,点B(2,2).将△AOB向右平移得到△DEF,连结BE交直线l于点G.当A,B,E三点共线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l上,则的值为 _____.
【答案】
【分析】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点B的坐标,求出点A的坐标,进而求出AB及直线AB的关系式,再令y=0,求出点E的坐标,进而得出点D的坐标,即可求出直线CD的关系式,然后将两个直线关系式联立求出点G的坐标,最后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求出EG,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B(2,2),
∴AO=4,
∴点A(0,4),
则,
解得.
设直线AB的关系式为y=kx+b,得
,
解得,
∴直线AB的关系式为y=-x+4.
当y=0时,x=4,
∴点E(4,0),
∴点D(4,4),
将点D坐标代入y=2x+b,
得4=8+b,
解得b=-4,
∴所以直线CD的关系式为y=2x-4.
将两个直线关系式联立,得
,
解得,
则点G,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求出点G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9.在矩形ABCD中,,,M是BC中点,,垂足为E,请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DE的长.
【答案】
【分析】分点E在线段AM上和点E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运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如图(1),当点E在线段AM上时,连接DM,过点M作MH⊥AD,垂足为H
矩形ABCD
,
四边形ABMH为矩形
M是BC的中点,
在中,,则
∴
∴
∴
如图(2),当点E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时,同(1)可证.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灵活运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AD边上一点,连接BP,将△ABP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
(1)已知旋转角为60°,点P与D点重合(如图2).
①证明:;
②证明: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旋转角为45°.
①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图3上的AD边上作出一点P,使P、、三点在一直线上(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当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P的长.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2)①图见解析;②1或
【分析】(1)①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②连接,先根据旋转的性质证出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出,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由此即可得证;
(2)①连接,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于点,再过点作的垂线,分别交于点;
②过点作于点,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和差求出,然后分和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
(1)
证明:①四边形是正方形,
,
由旋转的性质得:,
,,
,即,
在和中,,
;
②如图,连接,
四边形是正方形,
,
由旋转的性质得:,
是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由(1)①已证:,
,
,
是等腰三角形.
(2)
解:①如图,点即为所求.
②由旋转的性质得:,
如图,过点作于点,
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解得或(舍去),
,
,
,
,
,
则分以下两种情况:
(Ⅰ)如图,当时,是直角三角形,
过点作,交于点,
则,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则,
,
在中,,即,
整理得:,
解得或(舍去),
,
;
(Ⅱ)如图,当时,是直角三角形,
过点作,交于点,
同理可得:,
设,则,
,
,
整理得:,
,
解得或(舍去),
;
综上,当是直角三角形时,的长为1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利用平方根解方程、作垂线、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2)②,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并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边、分别在轴、轴上,已知,上有一点,将绕着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
(1)点的坐标为______;连接,若轴,则的值为______;
(2)如果.
①当点落在上时,求的长;
②请直接写出最小值.
【答案】(1),;(2)①的长为;②最小值为2.
【分析】(1)如图,连接 过作于 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可得的坐标,如图,当轴于时,而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
(2)①如图,当点落在上时,同理可得:为等边三角形,过作于 则 结合 利用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求解 再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②如图,作直线 交于 过作于 过作于 先证明在直线上运动,再求解直线的解析式,可得为则 当旋转到与重合时,最短,画出图形,再由旋转可得: 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从而建立方程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1)如图,连接 过作于
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当轴于时,而
同理可得: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
(2)①如图,当点落在上时,
同理可得:为等边三角形,
过作于 则
解得: (负根舍去)
②如图,作直线 交于 过作于 过作于
由旋转与矩形的性质可得:
点旋转后落在直线上,
由矩形
四边形是矩形,
设 则
设为
则 解得:
为
结合①问可得点在直线上,
为则
当旋转到与重合时,最短,如图,
由旋转可得:
所以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坐标与图形,旋转的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平方根的含义解方程,二次根式的运算,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求基础知识扎实,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要求较高.
1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现将8个木棍和一些钉子组成了一个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如图),且,在一条直线上,点落在边上.经测量,发现此时、、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1)求的长度.
(2)设的长度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在保证,位置不变的前提条件下,从点向右推动的正方形,直到四边形刚好变为矩形时停止推动(如图).若此时,求的长度.
【答案】(1)
(2)
(3)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证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易得,得到,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于是得到结论;
(3)设,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的值,进而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
(2)∵,
∴,,
∴,
∴,
∵的长度为a,
∴,
∴;
故答案为:;
(3)∵在推进过程中的长度保持不变,
设,
∵四边形是矩形,
∴,,
∴,
∴,
∵,位置不变,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而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熟练掌握矩形,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1)方法回顾
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已知:如图1,DE是△ABC的中位线.
求证:______.
证明:(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证明过程)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G、F分别为AB、CD边上的点,若AG=3,DF=4,∠GEF=90°,求GF的长.
(3)拓展研究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105°,∠D=120°,E为AD的中点,G、F分别为AB、CD边上的点,若AG=2,,∠GEF=90°,求GF的长.
【答案】(1)DE∥BC,DE=BC,证明见解析;(2)GF=7;(3)GF=.
【分析】(1)利用“边角边”证明△AD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D=CF,然后判断出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2)先判断出△AEG≌△DEH(ASA)进而判断出EF垂直平分GH,即可得出结论;
(3)先求出AG=HD的长,进而判断出△PD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勾股定理求出HF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DE∥BC,DE=BC,
证明:如图,延长DE 到点F,使得EF=DE,连接CF,
在△ADE和△CFE中,,
∴△ADE≌△CFE(SAS),
∴∠A=∠ECF,AD=CF,
∴CF∥AB,
又∵AD=BD,
∴CF=BD,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DE∥BC,DE=BC.
故答案为:DE∥BC,DE=BC;
(2)如图2,延长GE、FD交于点H,
∵E为AD中点,
∴EA=ED,且∠A=∠EDH=90°,
在△AEG和△DEH中,,
∴△AEG≌△DEH(ASA),
∴AG=HD=3,EG=EH,
∵∠GEF=90°,
∴EF垂直平分GH,
∴GF=HF=DH+DF=3+4=7;
(3)如图3,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GE的延长线于点H,过H作CD的垂线,垂足为P,连接HF,
同(1)可证△AEG≌△DEH,GF=HF,
∴∠A=∠HDE=105°,AG=HD=2,
∵∠ADC=120°,
∴∠HDF=360°-105°-120°=135°,
∴∠HDP=45°,
∴△PD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D=PH=,
∴PF=PD+DF=+=2,
在Rt△HFP中,∠HPF=90°,HP=,PF=2,
∴HF=,
∴GF=.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ADE≌△CFE,解(2)的关键是判断出EF垂直平分GH,解(3)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
14.阅读理解:
二次根式的除法,要化去分母中的根号,需将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恰当的二次根式.
例如:化简.
解:将分子、分母同乘以得:.
类比应用:
(1)化简: ;
(2)化简: .
拓展延伸:
宽与长的比是的矩形叫黄金矩形.如图①,已知黄金矩形ABCD的宽AB=1.
(1)黄金矩形ABCD的长BC= ;
(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黄金矩形裁剪掉一个以AB为边的正方形ABEF,得到新的矩形DCEF,猜想矩形DCEF是否为黄金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②中,连结AE,则点D到线段AE的距离为 .
【答案】类比应用:(1);(2)2;拓展延伸:(1);(2)矩形DCEF为黄金矩形,理由见解析;(3)
【分析】类比应用:
(1)仿照题干中的过程进行计算;
(2)仿照题干中的过程进行计算;
拓展延伸:
(1)根据黄金矩形的定义结合AB=1进行计算;
(2)根据题意算出AD的长,从而得出DF,证明DF和EF的比值为即可;
(3)连接AE,DE,过D作DG⊥AE于点G,根据△AED的面积不同算法列出方程,解出DG的长即可.
【详解】解:类比应用:
(1)根据题意可得:
=;
(2)根据题意可得:
=
=
=
=2;
拓展延伸:
(1)∵宽与长的比是的矩形叫黄金矩形,
若黄金矩形ABCD的宽AB=1,
则黄金矩形ABCD的长BC===;
(2)矩形DCEF为黄金矩形,理由是:
由裁剪可知:AB=AF=BE=EF=CD=1,
根据黄金矩形的性质可得:AD=BC=,
∴FD=EC=AD-AF==,
∴=,
故矩形DCEF为黄金矩形;
(3)连接AE,DE,过D作DG⊥AE于点G,
∵AB=EF=1,AD=,
∴AE=,
在△AED中,
S△AED =,
即,则,
解得DG=,
∴点D到线段AE的距离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平方差公式,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此类问题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的知识.
15.定义:我们把三角形被一边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友好三角形”.
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友好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理解:如图①,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并且S△ACD=S△BCD.
应用: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在AD上,点F在BC上,AE=BF,AF与BE交于点O.
(1)求证:△AOB和△AOE是“友好三角形”;
(2)连接OD,若△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求四边形CDOF的面积.
探究:在△ABC中,∠A=30°,AB=4,点D在线段AB上,连接CD,△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将△ACD沿CD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CD,若△A′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2)12;探究:2或2.
【分析】(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得OE=OB,即可证得△AOE和△AOB是友好三角形;
(2)△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即可得到E是AD的中点,则可以求得△ABE、△ABF的面积,根据S四边形CDOF=S矩形ABCD-2S△ABF即可求解.
探究:画出符合条件的两种情况:①求出四边形A′DCB是平行四边形,求出BC和A′D推出∠ACB=90°,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求出高CQ,求出△A′DC的面积.即可求出△ABC的面积.
【详解】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AE=BF,
∴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
∴OE=OB,
∴△AOE和△AOB是友好三角形.
(2)∵△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
∴S△AOE=S△DOE,AE=ED=AD=3,
∵△AOB与△AOE是友好三角形,
∴S△AOB=S△AOE,
∵△AOE≌△FOB,
∴S△AOE=S△FOB,
∴S△AOD=S△ABF,
∴S四边形CDOF=S矩形ABCD-2S△ABF=4×6-2××4×3=12.
探究:
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
∵S△ACD=S△BCD.
∴AD=BD=AB,
∵沿CD折叠A和A′重合,
∴AD=A′D=AB=×4=2,
∵△A′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
∴S△DOC=S△ABC=S△BDC=S△ADC=S△A′DC,
∴DO=OB,A′O=CO,
∴四边形A′DCB是平行四边形,
∴BC=A′D=2,
过B作BM⊥AC于M,
∵AB=4,∠BAC=30°,
∴BM=AB=2=BC,
即C和M重合,
∴∠ACB=90°,
由勾股定理得:AC=,
∴△ABC的面积是×BC×AC=×2×2=;
②如图2,
∵S△ACD=S△BCD.
∴AD=BD=AB,
∵沿CD折叠A和A′重合,
∴AD=A′D=AB=×4=2,
∵△A′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
∴S△DOC=S△ABC=S△BDC=S△ADC=S△A′DC,
∴DO=OA′,BO=CO,
∴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A′C=BD=2,
过C作CQ⊥A′D于Q,
∵A′C=2,∠DA′C=∠BAC=30°,
∴CQ=A′C=1,
∴S△ABC=2S△ADC=2S△A′DC=2××A′D×CQ=2××2×1=2;
即△ABC的面积是2或2.
16.在菱形ABCD中,∠ABC=60°,P是直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APE(A,P,E按逆时针排列),点E的位置随点P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BD上,且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则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 ,BC与CE的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BD上,且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直线BD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连接BE.若AB=2,BE=2,请直接写出APE的面积.
【答案】(1)BP=CE,CE⊥BC;(2)仍然成立,见解析;(3)31
【分析】(1)连接AC,根据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AP≌△CAE即可证得结论;
(2)(1)中的结论成立,用(1)中的方法证明△BAP≌△CAE即可;
(3)分两种情形:当点P在BD的延长线上时或点P在线段D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C交BD于点O,由∠BCE=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即得到BP的长,再求AO、PO、PD的长及等边三角形APE的边长可得结论.
【详解】解:(1)如图1,连接AC,延长CE交AD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C=60°;
∵△APE是等边三角形,
∴AP=AE,∠PAE=60°,
∴∠BAP=∠CAE=60°﹣∠PAC,
∴△BAP≌△CAE(SAS),
∴BP=CE;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P=∠ABC=30°,
∴∠ABP=∠ACE=30°,
∵∠ACB=60°,
∴∠BCE=60°+30°=90°,
∴CE⊥BC;
故答案为:BP=CE,CE⊥BC;
(2)(1)中的结论:BP=CE,CE⊥AD 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2中,连接AC,设CE与AD交于H,
∵菱形ABCD,∠ABC=60°,
∴△ABC和△ACD都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D=120°,∠BAP=120°+∠DAP,
∵△APE是等边三角形,
∴AP=AE,∠PAE=60°,
∴∠CAE=60°+60°+∠DAP=120°+∠DAP,
∴∠BAP=∠CAE,
∴△ABP≌△ACE(SAS),
∴BP=CE,∠ACE=∠ABD=30°,
∴∠DCE=30°,
∵∠ADC=60°,
∴∠DCE+∠ADC=90°,
∴∠CHD=90°,
∴CE⊥AD;
∴(1)中的结论:BP=CE,CE⊥AD 仍然成立;
(3)如图3中,当点P在B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CE,BE,作EF⊥AP于F,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BD平分∠ABC,
∵∠ABC=60°,AB=2,
∴∠ABO=30°,
∴AO=AB=,OB=AO=3,
∴BD=6,
由(2)知CE⊥AD,
∵AD∥BC,
∴CE⊥BC,
∵BE=2,BC=AB=2,
∴CE==8,
由(2)知BP=CE=8,
∴DP=2,
∴OP=5,
∴AP===2,
∵△APE是等边三角形,
∴S△AEP=×(2)2=7,
如图4中,当点P在DB的延长线上时,同法可得AP===2,
∴S△AEP=×(2)2=31,
【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重点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作出解题所需要的辅助线,将菱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联系起来,此题难度较大,属于考试压轴题.
17.定义: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和,我们把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称作这两点的“湘一根”,记作,即
(1)若A(2,1)和B(,3),则______;
(2)若点M(1,2),,其中a为任意实数,求的最小值
(3)若m为常数,且,点A的坐标为(0,5m),B点的坐标为(8m,),C点的坐标为(x,0),求的最小值以及的最大值.(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2);(3)10,
【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求解即可;
(2)把M、N两点代入,把根号下函数转化为顶点式即可求解;
(3)连接AB交x轴于点C,此时有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并延长交x轴于点C,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
【详解】解:(1)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
(2),
∴当a=3时,Q[M,N]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故最小值为:;
(3)连接AB交x轴于点C,此时有最小值,
此时;
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并延长交x轴于点C,AC-BC=AC-=,
在x轴上任取一点,,
即
故的最小值为:10m;的最大值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据给出的新定义求解最值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题意,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特性.
18.定义:如图1,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和BN,若以AM、MN、BN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1)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MN>AM,MN>BN,若AM=2,MN=3,则BN= .
(2)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C=BC,∠ACB=90°,M、N为直线AB上两点,满足∠MCN=45°.
①如图2,点M、N在线段AB上,求证: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②如图3,若点M在线段AB上,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M,BN,求BM的长.
【答案】(1)
(2)①见解析;②
【分析】(1)根据勾股分割点的定义得,MN2=AM2+BN2,代入计算即可;
(2)①将△CB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CAP,连接AP,MP,利用SAS证明△MCN≌△MCP,得MN=PM,即可证明结论;
②将△CB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CAE,连接ME,由①同理可证△MCE≌△MCN(SAS),得ME=MN,从而有MN2=AM2+BN2,将数据代入计算可得BM.
【详解】(1)解:∵△ANM是直角三角形,MN>AM,MN>BN,
∴MN2=AM2+BN2,
∴32=22+BN2,
∴BN=;
(2)①证明:∵AC=BC,∠ACB=90°,
∴∠BAC=∠ABC=45°,
将△CB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CAP,连接AP,MP,
∴CP=CN,∠CAP=∠B=45°,AP=BN,
∴∠MAP=90°,
∵∠MCN=45°,∠NCP=90°,
∴∠MCP=∠MCN=45°,
∵CM=CM,CP=CN,
∴△MCN≌△MCP(SAS),
∴MN=PM,
∵MP2=AM2+AP2,
∴MN2=AM2+BN2,
∴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将△CB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CAE,连接ME,
∴AE=BN=,CE=CN,∠ACE=∠BCN,∠CAE=∠CBN=135°,
∴∠MAE=90°,
∵∠ACE+∠ECB=90°,
∴∠BCN+∠ECB=90°,
∴∠ECN=90°,
∵∠MCN=45°,
∴∠ECM=45°=∠MCN,
在△MCE和△MCN中,
,
∴△MCE≌△MCN(SAS),
∴ME=MN,
∵ME2=AM2+AE2,
∴MN2=AM2+BN2,
∴(+BM)2=()2+()2,
∴BM=.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到相等的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专题31一次函数与菱形结合(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专题31一次函数与菱形结合(原卷版+解析),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专题13实数、数轴、勾股定理结合(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专题13实数、数轴、勾股定理结合(原卷版+解析),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专题40根式的计算最新期末考题50道(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专题40根式的计算最新期末考题50道(原卷版+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计算,计算或化简,计算、化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