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
展开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
eq \f(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数M)=eq \f(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考向一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
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A项错误;人口的增长和动物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的,与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有一定关系,B、C项错误;动物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按生殖能力分类,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D项正确。
技法提炼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
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D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速率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时捕捞鱼类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考向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
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A正确;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B正确;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不能用于种群密度的调查,D错误。
归纳整合
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鼠,第二次捕获标志鼠10只,未标记鼠20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150只
B.100只
C.80只
D.120只
【答案】C
【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的概念,该种群数量=第二次捕捉数×(第一次捕捉数/第二次捕捉的标记数),则该种群数量为80只,C项正确。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
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
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
C.②④⑤D.③⑤
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
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7.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
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较剧烈
8.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最终目的是达到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9.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10.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___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_______”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或“>”)死亡率。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型。
11.(2019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12.(2018·新课标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13.(2017·新课标Ⅲ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14.( 2015·新课标 = 1 \* ROMAN \* MERGEFORMAT I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项目
定义
特点或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出生率、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年龄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类型
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年份
植物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甲
10.0
9.2
8.0
6.8
5.5
乙
3.0
2.1
1.1
0.3
0.1
丙
0.3
0.6
1.1
1.5
2.3
丁
3.0
2.0
0.4
0
0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1.【答案】D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2.【答案】D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A错误;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错误;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D正确。
3.【答案】A
【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导致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进而引起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所以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种群出生率下降,A正确,C错误;诱杀害虫雄性个体,对雌性个体的减少没有影响,B错误;雄性个体数量减少对雌虫的生殖能力没有影响,D错误。
4.【答案】D
【解析】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不是一个物种,①错误;池塘中所有的鱼有多个物种,②错误;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物种,是一个种群,③正确;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④错误,⑤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A正确;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错误;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
6.【答案】D
【解析】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③,A错误;由于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B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即图中④,C错误;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
7.【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曲线a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曲线b种群密度适中时存活率最大。在一定范围内(较低的种群密度),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高,高于一定范围(即较高种群密度),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A错误;曲线a代表的生物种群密度越大,个体存活率越低,说明该动物获得的能量少,营养级较高,体型一般较大,B正确;由曲线b种群密度适中时存活率最大,可推测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不能太大,C错误;种群密度相同时,存活率较低的种群个体间竞争较剧烈,故d点时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较剧烈,D错误。
8.【答案】B
【解析】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可以改变有害昆虫的性别比例,使其不能相互交配,最终达到降低昆虫的出生率的目的,故选B。
9.【答案】A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D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D.a的含义是预测种群密度大小,D错误。
10.【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 丙 J 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2)20 = 衰退
【解析】(1)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分析表格可知,植物丙的种群密度刚开始较小,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大,则该入侵物种是丙,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由于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初始几年λ值大于1且不变,此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时减少最快,减少至第20年时不再减少,此时种群数量最少;20年后λ值等于1,此时种群数量不变,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11.【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
12.【答案】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13.【答案】B
【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14.【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1∶1 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性 逐级递减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由表中数据可知,幼年个体(0+、1+、2+)为400个,成年个体(3+、4+、5+、6+、7+、8+)为400个,老年个体(9+、10+、11+、≥12)为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1∶1∶1,故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稳定型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80 PCR技术: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80 PCR技术,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试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9 腐乳的制作: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9 腐乳的制作,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试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0 伴性遗传: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0 伴性遗传,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