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展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显然城市比农村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
(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
1.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从三家村起的村落。
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C.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现代化绕不过去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提供滋养。
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D.只有抓住农业这个关键,才能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
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小题。
崇文书店
梁晓声
孙赶超开车来到新区,后备厢装了一个大果篮,说要把周秉昆拉到市立一院去。邵敬文感冒后转成肺炎,住院了。
“你外甥女玥玥不知从哪儿听说到的。因为老邵是你朋友,她觉得应该告诉你,特意让我开她这辆车来接你。”
那是周秉昆平生第一次坐上了豪车。
老邵说,他是因为到秉昆家那天出了两次汗,回到家里冲澡时热水器又出了毛病,结果被凉水一激感冒了。
秉昆说:“老邵,书店的事太对不起你了。”
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
秉昆说:“所以水自流所以才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
老邵叹道:“世负斯人,世负斯人,他死前的愿望是好的。”
赶超也说:“人各有命,许多人一死,连儿女都不念叨。他死了,还有你俩这么念叨,命不错了。”
崇文书店里里外外早在“五一节”前就改造成炸鸡店了。“五一”却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六一”那天才开张,场面煞是热闹,祝贺的花篮摆满了门两侧的人行道。他们请了几位乐手演奏世界名曲,其中一位吹小号的还是俄罗斯人。两个人穿着儿童剧中公鸡和母鸡的演出服站在门前边舞边唱:“美味炸鸡,小朋友们喜欢的鸡……”炸鸡店里的服务员姑娘们一个个头戴着鸡头帽,短裙后边是彩色鸡尾。
因为是儿童节,店面所处的位置正是到江畔游玩必经之路,还有买三份送一份并可抽奖的促销,开张当天的营业额就有好几万元。
第二天早上,周秉昆正在洗脸,听到郑娟兴奋地喊他:“秉昆,快来看!”
电视新闻中,唐向阳正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他,公司是怎么决定开肯德基店的?
唐向阳说,正是在他力主之下决定的。
记者问,在炸鸡店中有股份吗?
他说有,公司鼓励员工入股。
记者问,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消失了,你是否感到有点儿遗憾?
唐向阳反问:“如果你面临两种投资抉择,一种是月月赔钱,年年赔钱;另一种则月月盈利,年年盈利,你力主选择后者,你会遗憾吗?”
年轻的女记者一时语塞。
他又反问:“像你们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一毕业都不怎么再读书了,还指望谁喜欢读书呢?”
记者终于憋出了一个问题:“照您这么说,书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他说:“什么时候读书人口多了,实体书店当然就会多起来。网上购书只不过是购书,逛书店却会对人有更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熏陶是网上购书没法比的。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不费什么事,反过来也一样。等中国的读书人口多了,我会力主将肯德基店改成书店,并且还会入股。”
郑娟评论说:“向阳真有眼光,没想到他还这么会说。”
秉昆一语未发,转身又去洗脸。
他没想到唐向阳那么会说。因为唐向阳亲口承认,把书店改成炸鸡店是其力主的结果。秉昆连续多日心情不好。
(节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秉昆对邵敬文、水自流心怀愧疚,一是因为老邵为了书店的事奔波而患上肺炎,二是因为没有实现水自流的遗愿。
B.从老邵嘴里道出的“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带有嘲讽口吻与调侃情绪,夹杂着一点点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实行市场经济完全持否定态度。
C.唐向阳将崇文书店改造成炸鸡店之后,与周秉昆的裂痕进一步增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显出现了分歧。
D.本文善于挖掘周秉昆、邵敬文等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情义担当,表现了人物好的一面,体现了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平民视角,不要花招,不要滑头,如实地呈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围绕崇文书店的改造命运展开故事情节,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B.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等方法塑造周秉昆、邵敬文、孙赶超等人物形象,闪烁出人性真善美的光亮。
C.本文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将孙赶超、水自流这些高尚的读书人与唐向阳、郑娟这样利益至上的市侩进行对比,凸显了文章主题。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选用平常的字眼直接陈述,显得真切,平易近人,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与《平凡的世界》有某种相通的地方。
6.郑娟评价唐向阳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真有眼光,而周秉昆一语未发,且连续多日心情不好。周秉昆为何心情不好?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
7.文中描写了崇文书店改造成炸鸡店开业时的热闹场景,试分析这一场景的作用。(6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有删改)
材料二: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8.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公孙戌趋A去B未至C中闺D孟尝君E召F而反之G曰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遗,遗弃的意思,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遗”字的意思相同。
B.疾,迅速、赶快的意思,与“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中“疾”字的意思不同。
C.诗,指《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D.数,列举的意思,与“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并序》)中“数”字的意思不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国,但登徒直不愿意去。
B.公孙戌劝说孟尝君不要接受楚国的象牙床厚礼。孟尝君听罢,觉得公孙戌说得有理,就采纳了公孙戌的意见。
C.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可以算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了。只要提的意见对,即使提意见的人别有用心,孟尝君也会予以采纳。
D.唐太宗有一匹特别喜欢的骏马,有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地突然死了。唐太宗一怒之下杀了那位养马的宫人。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
(2)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12.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对君王或上级进行劝谏的方式有哪些。(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小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①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②。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③。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槿(jǐn),木槿,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夕凋。②悰(cóng),欢乐,乐趣。③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称为“青门”。
1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诗的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惊”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14.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18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的“ , ”,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6)《荀子·劝学》中表现作者对“思”与“学”关系看法的句子是“ , ”。
(7)韩愈《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 , ”两句来说明掌握学识有早晚且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8)《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
(9)《登泰山记》中“ , ”两句,作者不言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6-18小题。(9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 。王子猛被贵族大臣拥戴登上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四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王子朝见 ,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 ,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 。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它一起深藏在这一带?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B.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C.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D.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B.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C.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D.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B.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C.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周王的合适人选的正统继位,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D.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适合正统的继位,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9小题。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礼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19.下列各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D.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20.频繁跳槽已成为当下我国职场的突出问题,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用人负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根据以上表格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3分)
(2)面对这一现象,企业要长期留住员工,应做出怎样相应的整改?(3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正在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提倡学生多读书,要求学生读《乡土中国》《红楼梦》等经典之作。有人说,高中学业负担那么重,还哪有时间去读书。也有人说,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青年人要读“磨脑子”启迪心智的经典之作。
对于“中学生阅读”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习近平主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