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页数在试卷下端;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本卷留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考号、科目等填涂正确。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10月24日,由我国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宏华制造的,3000HP人工岛快速移运丛式井钻机在阿布扎比打出了深约达15240米的钻井,创造了最长油气井的新世界纪录。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下面图1为油气钻井景观图,图2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超深钻井要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指的是图2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 )
A. 地壳——地幔——地核一莫霍面—古登堡面B. 地壳一古登堡面一地幔一莫霍面一地核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C. 地幔一莫霍面一地核一古登堡面一地壳D. 地壳一莫霍面一地幔一古登堡面一地核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速度突然变大;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由图2可知,①处横波、纵波速度突然变大,为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A正确;②为地幔,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为古登堡面,④为地核,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由地表到地心分别分布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壳以莫封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由外向内依次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探测器的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
A. ①火星B. ②地球C. ③水星D. ④木星
4. 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B. 河外星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
5. 与地球相比,火星上极光现象较弱的原因可能是( )
①大气层较厚②受太阳风影响较小③磁场作用较弱④表面温度较高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3. A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中①②③④分别为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四、五、六、七的行星,所以①为火星,②为木星,③为土星,④为天王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是均为太阳系中的成员,故图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更远,受太阳风较小,极光信息较弱,②正确;磁场较弱时,极光现象较弱,③正确;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大气层厚度较小,表面温度较低,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6. 读某地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图中A、B、④、⑤四地中,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 A>④>B>⑤B. B>A>④>⑤C. A>⑤>B>④D. A>B>⑤>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图中3000米高度的等压面的弯曲看判断,等压面凸起(低压方向)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高压方向)的地方为低压区,即⑤为高压、④为低压,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高低气压相反,即A为高压,B为低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AB⑤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背面共用后墙搭建一个背阳的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下图为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主要是为了( )
A. 增加大气反射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减弱太阳辐射D. 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8.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可阴阳互补,阴棚对阳棚的有利影响是( )
A. 减少热量散失B. 减少水分散失C. 增大昼夜温差D. 增加空气流通
【答案】7. D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阳棚铺设双层棚膜以及防寒棉被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温,减少大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D正确;这种温室与传统温室相比,地面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而根据所学,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此不能减弱大气辐射反射,A错误;白天双层棚膜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进入,加热棚内地面,而日落后防寒棉被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棚内热量损失,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更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因此B错误;这样的设施不是特殊材料,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由材料知,阴棚位于阳棚北面,中间共用一堵墙,组成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这样就能更好地阻挡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阳棚内热显散失,A正确;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和传统日光温室都是封闭空间,与外界空气很少交换,不能增加空气湿度,BD错误;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有较强的保温作用,会减小昼夜温差,C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正确的是( )
A. ②代表蒸发B. ①代表下渗C. ③代表地表径流D. ⑤代表水汽输送
10. 铺设砂石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有( )
A. 增加降水B. 增加下渗C. 增加蒸发D. 增加径流
11. 与未铺砂石的裸田比较,砂田作物品质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下渗B. 太阳辐射较强C. 土壤含水量较好D. 昼夜温差较大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可推知,①从大气水变为地表水,故①为降水,B错误;②从地表水变为大气水,②为蒸发,A正确;③从地表水变化为地下水,③为下渗,C错误;⑤从地表水变为海洋水,⑤为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代表降水,砂石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代表蒸发,砂石覆盖能减少蒸发,C错误;③代表下渗,由于砂石孔隙度大,有利于下渗,下渗增加,B正确;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能够增加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砂田是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砂石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提高了作物品质,D正确;地表铺设砂石,可以增加下渗,也能增加土壤含水量,但是这并不是农作物品质好的主要原因,AC错误;铺设砂石不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B错误。故选D。
【点睛】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下渗、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帮助人们安全航行和从事海洋活动的重要工具。图为我国一滨海城市某日的潮汐时刻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上升为潮,下降为汐B. 小潮出现在农历初一
C. 潮汐成因与日月引力有关D. 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固定
13. 该日下列游玩活动合理的是( )
A. 8:00去海边游泳B. 14:00去赶海
C. 17:00观船进出港D. 20:00听涨潮拍岸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C正确;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潮,夜间的海水涨落称汐,总称“潮汐”,A错误;一般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每逢农历初八、廿三通常可以观察到小潮,B错误;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不固定,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8:00退潮,水位下降,不适合游泳,A错误;14:00开始涨潮,水位上涨,不适合赶海,B错误;17:00潮汐高度最大,水位最高,适合船进出港,C正确;20:00潮汐高度较低并将继续降低,是落潮,听不到涨潮拍岸,D错误,故选C。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潮,夜间的海水涨落称汐,总称“潮汐”。
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体组成并沿谷地或山坡缓慢移动的混合体,常见形态有舌状和叶状等,石冰川是高寒山地环境下的产物,多是高山冰川退缩的遗迹和衍生地貌。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冰川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岩屑堆的形成过程是( )
①冰川运动②冰体融化③碎屑堆积④吸纳碎屑
A. ②①③④B. ④②①③C. ③④①②D. ①④②③
15. 石冰川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弱于冰川,是因为石冰川( )
A. 分布地区太阳辐射弱B. 内部冰体的储量较少
C. 表层岩石碎屑隔热好D. 前端植被调节气温强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岩屑堆主要是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过程中,将岩体碎屑带到低处,冰川融化后,岩屑堆积而成,其本质是冰碛堆积物;所以其形成过程应该为①冰川运动④吸纳碎屑②冰体融化③碎屑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显示,石冰川主要由岩石碎屑层和冰岩混合层组成,且岩石碎屑层覆盖在冰岩混合层上方,这样表层岩石碎屑就阻隔了冰岩混合层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起到了隔热效果,使得石冰川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弱于冰川,C正确;冰川分布区与石冰川分布区海拔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差异小,A错误;石冰川内部冰体的确储量较少,掺杂有岩体碎屑,这样会使得石冰川温度变化更剧烈,受外部气温的影响更大,B错误;石冰川前端主要分布为岩屑堆,植被覆盖少,调节气温能力弱,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川地貌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在高山高纬度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形成冰斗,角峰等冰川侵蚀地貌;山下低平地区,冰川消融后,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平原等冰川堆积地貌。
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随处可见。图为“我国人民币中四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景观属风力侵蚀地貌B. ②地景观属流水侵蚀地貌
C. ③地景观属冰川堆积地貌D. ④地景观属流水沉积地貌
17. ④地貌景观不断发育,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 地表变得更加平坦B. 地表水资源更丰富
C. 旅游资源更加丰富D. 交通运输建设更便利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壶口瀑布属于流水侵蚀而成,①地景观属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②地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地貌,B正确;③为角峰,是由于冰川侵蚀而形成的,C错误;④图中桂林山水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④为我国著名的自然风光,其发育使得我国旅游资源更加独特,C正确;④属喀斯特地貌,多石灰岩,岩石透水性好,且该地貌区多地下暗河发育,地表水渗漏使地表水资源较贫乏,B错误;④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过程中使得当地地表起伏加大,不利于交通建设,AD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有峰林、峰丛、溶沟、石芽、溶洞、天坑、天生桥等;堆积地貌有石笋、石柱、石钟乳、钙华等。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南方湿热地区的自然红壤相比,经熟化后的水稻土( )
A pH值降低B. 母岩风化强C. 结构更简单D. 土壤肥力高
19. 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 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
B. 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
C. 耕作层浅薄,提高土壤有机质
D. 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
20. 红壤和黑土熟化成水稻土的过程有差异,造成其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
A. 土壤水分B. 矿物质C. 土壤温度D. 土壤酸碱性
【答案】18. D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南方红壤为酸性土壤,pH值较低,水稻土酸性较弱,pH值更高,A错误;母岩风化主要受温差、植被根系腐蚀等,红壤酸性更强,对岩石风化更强,B错误;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结构更复杂,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的表土层因为耕作相对疏松,A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B错误;熟化后耕作层变厚,有机质含量高,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因此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而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两者差异主要是黑土要排水,红壤要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熟化: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过程。熟化的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协调,微生物活动旺盛,供给作物水分养分的能力强。
银杏是一种“色相”树种,春夏是“绿油油”的,秋天是“金黄黄”的,冬天是“光溜溜”的,非常适合城市绿化。重庆某中学老师发现,校园内相邻的两颗银杏树树叶脱落程度完全不同(下图圆圈标注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银杏林属于( )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22. 重庆的银杏树比北京的要晚一点变黄。影响银杏树变黄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B. 降水C. 地形D. 热量
23. 图中两颗银杏树树叶脱落程度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
A. 路灯光源差异B. 水热组合不同C. 土壤类型不同D. 风力大小差异
【答案】21. C 22. D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从图中描述可知,银杏树春夏是“绿油油”的,秋天是“金黄黄”的,冬天是“光溜溜”的,说明存在着季节性的脱叶现象,脱叶的季节为秋季,说明为落叶阔叶林,C对;热带雨林和针叶林不会脱叶到“光溜溜”的状态,AD错;常绿阔叶林春季新叶生长老叶才会脱落,B错。故选C。
【22题详解】
北京和重庆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两地温度的变化不同,北京气温先降低,重庆气温后降低,这是热量因素主导的,不是水源、降水、地形等因素,D对,ABC错。故选D。
【23题详解】
路灯周围的树叶变黄时间稍晚,原因是路灯增长了光照时间,光合作用相对其他树叶较好,A对;两树距离很近,水热组合、土壤类型、风力大小都无明显差异,BCD错。故选A。
【点睛】银杏树叶变黄的速度与银杏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条件及气候变化有关。从地理位置来看,银杏受所处的“小气候”影响,例如位于开阔地带或风口的银杏树,白天得到更多阳光,夜晚遭受冷风吹打,变色程度更加明显。银杏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条件及气候变化有关。从地理位置来看,银杏受所处的“小气候”影响,例如位于开阔地带或风口的银杏树,白天得到更多阳光,夜晚遭受冷风吹打,变色程度更加明显。同一地段的银杏树因个体差异,变色速度也会有不同,比如有些银杏抗寒能力好的,能经受更久更强的折磨,叶片变黄的速度就会较慢,城市中不同位置的银杏变色速度相差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同一地段的银杏树因个体差异,变色速度也会有不同,比如有些银杏抗寒能力好的,能经受更久更强的折磨,叶片变黄的速度就会较慢,城市中不同位置的银杏变色速度相差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
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地质调查人员在云南哀牢山开展野外工作时不幸遇难,该事件让云南哀牢山一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读云南部分区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哀牢山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
①寒潮②地震③滑坡④泥石流⑤洪涝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
25. 哀牢山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地壳运动十分活跃B. 地形较复杂,山体坡大
C. 降水量多且强度大D. 气温差较大,风力强劲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哀牢山受红河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的控制,地震活跃,东坡的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山体破碎,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②③④正确,寒潮和洪涝不是地质灾害,①⑤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哀牢山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地处断裂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形较复杂,山体坡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且强度大,ABC不符合题意;气温差大,风力强劲与地质灾害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下图为“某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 寒流B. 北半球 暖流
C. 南半球 暖流D. 北半球 寒流
27. 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B. 受②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 ①处洋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D. 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28. 若甲处为渔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B. 甲海域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C. 甲海域可能是北海道渔场D. 甲海域多冷水鱼
【答案】26. D 27. B 28. C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处洋流海水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可以判断出该海区位于北半球,根据箭头表示的洋流流动方向可知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可知为寒流,因此D正确。
【27题详解】
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逆着洋流航行,因此船速度会减慢,A错误。受②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顺着洋流航行,因此船的速度加快,B正确。①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错误。②处洋流为北半球的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甲处位于北半球且是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符合此描述,C正确。秘鲁渔场位于南半球,A错误。甲海域不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受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主要为寒流单一影响形成的,B错误。多冷水鱼同样为受单一寒流形成的渔场导致的,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有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交汇处常有雾。二、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流流经地区会形成渔场。比如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都是由于洋流作用形成的。三、洋流对航海的影响。(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速。(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雾,对海上航行不利。(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四、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海水自身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明太鱼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生活在水深30米至400米的海水中,是典型的冷水鱼。目前,海水变暖,总体上压缩了明太鱼的分布范围。下图为北太平洋沿岸部分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29. 当海水温度略微升高,明太鱼将迁徙至( )
①更低纬度②更高纬度③更浅海域④更深海域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30. 渔民会从海面下放特制渔网捕捞明太鱼,渔网下放过程中,海水的( )
A. 温度升高B. 水深变浅C. 密度增大D. 压力减小
31. 关于甲、乙洋流的性质及其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暖流,降低海水净化速度B. 甲为寒流,增温增湿
C. 乙为暖流,流经地区形成渔场D. 乙为寒流,降温减湿
【答案】29. D 30. C 31. D
【解析】
【29题详解】
明太鱼为冷水鱼,对水温较为敏感,海水温度上升时,明太鱼将向更高纬度,更深的低温海域迁徙,②④正确;更低纬度和更浅海域海水温度更高,不适宜属于冷水鱼的明太鱼生存,①③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渔网从海面向深层海水中下放,随着海水深度加大,水温降低,压力增大,密度增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甲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乙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洋流能够促进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增强海水的自净能力;一般来说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海水扰动,可能形成渔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渔场成因:浅海大陆架,光合作用显著,利于海洋生物生长,提供繁殖、休憩场所;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有河川径流注入,利于饵料生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小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10分,共40分)
32.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4日4时45分在土耳其(38.6。N,43.2。E,图中A处)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结合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___,乙______,经过乙处时地震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横波______,纵波______。
(2)土耳其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______,它与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组成______。
(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右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古登堡界面 ③. 突然消失 ④. 速度下降
(2) ①. 地壳 ②. 岩石圈
(3) ①. B ②. 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4) ①. A ②. 横波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土耳其地震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甲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经过乙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小问2详解】
土耳其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因此位于地壳。地壳与软流层(平均100-110千米)以上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小问3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因此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B,其传播特点是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小问4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故选A。
33.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其中C环节名称为____,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____(填图中字母)。人类通过____(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调节A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A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____(填“增大”或“减小”)
(3)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等值线的水平分布特点____。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的副热带东部地区,则沿海海域受____(填洋流名称)影响,盐度偏____(填“高”或“低”)。
【答案】(1) ①. 海陆间循环 ②. 水汽输送 ③. A ④. 跨流域调水 (2)增大
(3) ①. 低 ②. 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 ③. 由河流入海口向外盐度数值升高
(4) ①. 墨西哥湾暖流 ②. 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径流和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示意图知各环节分别是:A是地表径流、B是海水蒸发、C是水汽输送、D是降水。故此图是海陆间的大循环。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其中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A环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人类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来调节。
【小问2详解】
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A地表径流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增大,因大量砍伐植被会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雨水下渗减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小问3详解】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等因素。我国东部季风区,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低,理由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淡水注入多,盐度夏季比冬季低。故夏季该海域盐度等值线的水平分布特点是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由河流入海口向外盐度数值升高或离河口越远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越小,盐度越高。
【小问4详解】
由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北美洲副热带东部地区海域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水水温高,蒸发量大,盐度偏高。
3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由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是沿海地区的一种普遍自然现象。研究发现天津市滨海新区海陆风较为典型。下图示意天津市滨海新区和渤海湾的相对位置。
(1)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制出白天渤海湾与滨海新区的热力环流模式图。
(2)说明海风的形成过程。
(3)概括夏季海风对天津滨海新区气候的影响。
【答案】34. 热力环流模式图如下:
35. 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晴朗白天,同纬度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上的气流上升,海洋上的气流下沉;最终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36. 降低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和渤海湾的海陆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原理、热力环流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白天,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热力环流模式图如下:
【小问2详解】
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晴朗的白天,同纬度的陆地升温快,陆地上方的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小问3详解】
夏季,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来自海洋的海风比较凉爽湿润,可以降低白天滨海新区的气温;海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含量充足,可以增加滨海新区空气湿度;进而使天津滨海地区的气温日变化减小。
【点睛】
3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____地貌。
(2)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 黏土、砾石、粉砂B. 粉砂、黏土、砾石
C. 砾石、粉砂、黏土D. 砾石、黏土、粉砂
(3)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4)在丙图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
【答案】(1) ①. 冲积扇 ②. 图甲 ③. 三角洲 ④. 图乙 ⑤. 堆积
(2)C (3)B
(4)b处
【解析】
【小问1详解】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被称为冲积扇;图甲地形位于山口,呈扇形,为冲积扇;河流流入海洋时,在入海口处因地势低平,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在海水顶托作用下形成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的河口三角洲,图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和三角洲都属于河流堆积地貌。
【小问2详解】
根据流水堆积作用的规律,当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变得开阔,流速下降,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A到B颗粒是由大变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CD剖面线中部有河流,河流所携带的物质不断堆积,地势变高,所以会出现沿CD剖面,中部高,两侧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小问4详解】
图中a处和c处受地转偏向力和物体运动惯性影响,受流水侵蚀作用;b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d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受流水堆积作用,b处河道宽于d处,堆积作用更加明显,故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b处。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称为无尾河,可以没有河口。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
2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2,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92°N,1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