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教案
展开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效率》。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机械效率》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既是前面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
1.经过第十三章对简单机械的学习已经上一节对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2.乐于参与动手实验,对探究活动充满了兴趣,但是还不能独立制定完整的探究计划,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探究过程
四、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如下:
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由于机械效率概念抽象,学生对机械的认识不全面,因此“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制定完整的探究计划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五、教法学法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其次还有问题讨论法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也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问题求解,讲解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首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张图片,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令其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在这里,学生可能对第二、三两种方法的区别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注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情况需要做的功,经过对比不难发现每种方法中都只有一个是我们所需要做的功,即有用功,对其他各物体做的功均为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即额外功;最后引出总功,并且这三者的关系不言而喻。之后列举生活中实例:起重机和滑轮组,让学生分析这两个机械工作时,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以进一步明确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此时学生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说出三种方法中各种功的大小和所属,并可以指出“在有用功相同时,一般选择额外功小的机械,即有用功最接近总功的机械”;同时学生自然会理解“如果总功相同,那么应该选择的是有用功大的机械,同样可以说是有用功最接近总功的机械”;此时设疑,“如果总功与有用功都不相同,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有前两个问题作为铺垫,在这里是不是可以考虑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及公式。此时再回头计算三种方法的机械效率,并在此说明机械效率是没有单位的,并且习惯上使用百分数来表示。之后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机械设备的效率,让学生解释机械效率的这个数值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以加深理解
2.随堂练习,应用新知
在学生掌握了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之后,给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题,以进一步加强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同时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在这里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以规范学生解题。
3.分析总结,拓宽思维
在简单应用了所学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一下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然后再让学生举一些常见的提高机械效率的例子,在前面大量实例、实验中,学生已经可以想到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等等的实例,教师在此要趁势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会不会有机械效率是100%的机械,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机械效率,学生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很容易想到机械效率永远是小于100%的。最后带领学生讨论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同时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实验探究,应用巩固
所有的机械都有一个机械效率问题,同样地,斜面也有机械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那些因素有关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令其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有的可能会说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在影响机械效率的众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明确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粗糙程度有关。
对于“倾斜程度”这个因素,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考虑到粗糙程度这个因素,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他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然后给出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物体沿斜面拉到高度为h的位置,要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应该如何计算总功?如何计算有用功?实验中需要测量哪几个量?又该如何测量这些量?学生在思考这几个问题之后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探究的第三个环节:设计实验。可以拟定出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够认识到本探究的实验方法并正确的设计出收集实验证据的表格。
有了这些准备接下来就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操作验证一下。这一阶段由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完成探究,教师只起到一个辅导指点的作用,学生始终是主体。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可以得出“斜面越缓,越省力但机械效率越低;斜面越陡,越费力但机械效率越高”这样的结论。这时可以根据结论进一步指出每种机械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没有最好的机械,只有最合适的机械。要用综合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在整个实验探究的环节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探究,甚至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在学生进行探究时在场下辅导,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及时加以引导。
5.复习总结,反馈练习
由学生进行复习总结,不足之处由其他人补充。这样一是对所学知识点的回忆巩固,二是重新建立知识网络,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习题2.3.4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机械效率》一文的粗浅认识和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做出调整,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初中沪科版第五节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五节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巩固复习,新课引入,课堂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用功,探究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本节总结,课堂练习,课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