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5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生长发育,人工驯化,地区分布,物质基础,淡水养殖,旱作农业,种植业,畜牧业,2科学技术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思路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对其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第一步,将所有可能的区位因素都列举出来。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交通因素、科技因素、政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第二步,分析上述因素对生产活动的成本或收益的可能影响,从而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每个因素都可能有双面性,如政策因素,一个地区对某个行业的优惠政策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但是该地区的环保政策可能加大该行业企业的成本。第三步,针对特定的生产活动,结合区域认知,学会比较不同地点的区位因素优劣,进行合理的区位评价。
2.学习技法——构建区位因素的答题模板(1)区位因素的全面分析: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归纳常用专业术语。(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小提醒](1)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2)自然条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因素。
(3)案例——水稻种植业。①水稻生长条件:喜温喜湿,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需要大量的水分;耗费劳动力较多,不太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②主要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
小科普:一般来说,区位是指某事物所占有的场所,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该事物的位置,二是指该事物与相关地理因素的关系。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简称区位因素。
想一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答案】不是。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一般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利变化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小拓展:农业科技对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
新视点:粗放型农业和集约型农业二者是根据农业投入进行划分的。粗放型农业简单地说就是投入小,靠天吃饭的农业;集约型农业是指农业生产投入比较大,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农业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
桑树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原产于我国中部和北部。桑蚕以桑叶为食,由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蚕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桑蚕产业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唐代以前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至宋代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中心。下图示意1985—2020年部分蚕茧主产省份年产量变化。
(1)简述桑蚕产业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原因。【答案】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桑树生长;桑树为原始桑蚕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2)分析宋代时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成为桑蚕产业中心的地理原因。【答案】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桑叶生长期长,桑蚕产量大;技术先进,桑蚕产业的产量不断提升;南方经济发达(或水运交通便利),桑蚕产业的市场广阔。
1.农业区位因素及影响(1)自然条件因素(静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3)科学技术因素(动态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在分析时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考向1:农业的自然条件因素](2023年广西南宁适应性考试)榴梿是主产于东南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地的热带水果。过去,我国的榴梿基本依赖进口。2023年7月25日,首届国产榴梿产业发布会在海南省三亚市育才生态区成功举办,三亚规模化种植的榴梿首次与公众见面,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榴梿爱好者及客商,“树上熟”榴梿经食客们品鉴后,称赞之声不绝于耳。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东南亚地区相比,海南省三亚市育才生态区种植榴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降水量较多且季节分布不均B.先进的水肥管理技术C.光照时长较长D.热量更加丰富2.海南榴梿能够实现“树上熟”有利于( )A.保证自给自足B.提前采摘,占领市场早C.降低种植成本D.积累养分,风味更丰富
【答案】1.C 2.D[解析]第1题,与东南亚地区相比,海南省三亚市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量较少,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榴梿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C项正确;海南三亚种植榴梿的时间短,水肥管理技术较差,且水肥管理技术属于社会经济条件,不属于自然条件,B项错误;海南三亚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D项错误。第2题,“树上熟”与产量无关,且我国榴梿还不能自给自足,A项错误;“树上熟”没有改善热量条件,不能做到提前采摘,B项错误;榴梿的成熟与种植成本无关,C项错误;“树上熟”的榴梿生长周期较长,有利于积累养分,风味更丰富,D项正确。
[考向2:影响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2022年江苏泰州期末)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低洼易涝地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等农作物。下图为基塘农业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桑基、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变化B.农业科技发展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需求变化4.发展基塘农业的主要优势有( )①蚕沙喂鱼,延长了产业链 ②基塘生产,发展多种经营 ③桑叶养蚕,增加了附加值 ④塘泥肥桑,提高土壤肥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3.D 4.D[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农民种植作物类型、面积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变化,D项正确。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没有延长产业链与增加附加值,①③错误;基塘生产,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塘泥肥桑,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②④正确。
[考向3: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某品种大樱桃原产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由村民韩某通过对小樱桃嫁接改良后培育而成,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大樱桃培育基地。因其果肉丰富,营养价值高,是北方落叶果树中成熟最早的果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将过去只种玉米的贫瘠土地纷纷改种大樱桃,把发展大樱桃特色果品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产品享誉京津,远销上海、广东等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第5~6题。
5.早期芝罘区能成功种植大樱桃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气候C.技术D.地形6.山海关区将传统玉米种植区改种大樱桃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交通便利B.市场需求量大C.气候条件优越D.政策支持【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由村民韩某通过对小樱桃嫁接改良后培育而成”,说明芝罘区成功种植大樱桃的主导因素应该是技术,C项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因其果肉丰富,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说明改种大樱桃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需求量大,B项正确。交通和政策对大樱桃的种植起到很大作用,但不是改种的决定性因素。果树改种前后当地气候条件没有太大变化。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1)云南元阳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答案】地形崎岖,耕地少;季风气候,旱涝频发。(2)分析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答案】红米稻单位面积产量低,当地为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红米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3)试推测图乙所示村落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答案】图乙所示村落是观光农业类村落,该类村落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1.水稻种植业(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2)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及发展措施。
2.世界几种主要的商业型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考向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选择][不定项选择题](2023年北京东城区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的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里延续上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稻鱼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青田县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平坦开阔,耕地数量多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D.耕作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水平高
2.下列对稻鱼共生系统的评价,合理的是( )A.养鱼可减少水稻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度B.稻鱼共生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C.水稻只为鱼类遮阴和提供有机食物D.稻鱼共生系统的经济价值大于生态价值【答案】1.BD 2.AB
[解析]第1题,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喜温喜湿的生长习性,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青田县发展稻鱼共生系统已有上千年时间,耕作历史悠久,同时采用稻鱼共生的方式可以改善原有水稻种植条件,体现出精耕细作水平高,D项正确。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说明当地地形崎岖,平地少,耕地数量少,A项错误;红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项错误。
第2题,读图可知,在该系统中,田间水稻害虫成了鱼的饵料,鱼类可以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等作用,稻田为鱼类遮阴,提供氧气和有机食物,鱼粪为稻田提供肥料,二者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养鱼可减少水稻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度,同时稻鱼共生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A、B项正确,C项错误;延续上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经济价值小于生态价值,D项错误。
[考向2: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下图为美国本土和中国东北部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例乙、丙代表的农作物分别是( )A.小麦、玉米B.小麦、甘蔗C.玉米、水稻D.甘蔗、玉米4.从农业类型看,图中的农业区属于( )A.水稻种植业B.商业型谷物种植业C.畜牧业D.混合农业5.影响上述农业区小麦种植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B.交通便利,城市众多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3.C 4.B 5.C[解析]第3题,结合图例信息,甲为小麦,乙为玉米,甘蔗主要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东北地区夏季雨热同期,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故丙最可能是水稻。第4题,由图可知,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和中国东北部农业区都属于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第5题,题目中强调的是自然条件,可排除B、D项;中国的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相对不足,可排除A项。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60页 探究1.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品质较好;智利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积累,品质好。2.略。
教材第61~62页 活动1.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寒冷期长(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冻土广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不足,水热配合差,不利于农业活动。2.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谷物种植地带主要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和东欧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沿岸,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地势平坦;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有深厚黑土分布);灌溉水源充足。
3.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温暖的气候区范围扩大,热量条件变好,农作物可生长的时间变长;冻土层融化,农业可开发的区域扩大,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会扩大。但是,气候变暖也会有利于病虫繁衍,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教材第64页 活动1.有利条件:全年高温,光热充足;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不利条件:境内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耕地很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2.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采用海水淡化技术。
3.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西红柿品质较好,且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价格低;英国气候条件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市场需求大;两地运输便捷。沙特阿拉伯在2005年以后小麦产量快速下降,蔬菜和牛奶比重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粮食难以自给,2005年后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求,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投入增多和农业技术(灌溉技术)进步。
教材第65~66页 活动1.
2.(1)地形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亚洲的水稻种植区多为山地丘陵区,土地面积狭小,不能连片,机械化难以推广。解决措施:发展适合山地地形的小型农用机械。(2)多旱涝灾害也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东亚、东南亚、南亚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导致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解决措施:兴修水利工程。3.以小农经营为主;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需求量大。
教材第68页 活动1.略。2.略。3.略。
广州市郊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1.调查方法(1)调查地点:广州市南郊。(2)调查时间:9月。(3)调查对象:郊区农民、郊区商店店主、城区农贸批发市场管理者、城市超市销售员、农业管理部门。(4)调查方法:实地走访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问卷调查与随机采访相结合。
2.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我们制作了多份问卷调查表,有农民问卷调查表、农贸市场调查表等。(1)农民问卷调查表。
(2)农贸市场调查表。
3.成果展示(1)郊区农业的发展变化。①郊区农业生产类型的变化。以前,郊区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近年来,郊区粮食生产很少,主要经营蔬菜,部分农户还经营果树、发展养殖。②郊区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种植业生产规模缩小,畜牧业生产规模扩大;种植业中,粮食种植规模缩小,蔬菜、花卉、水果种植规模扩大。
③农产品销售范围的变化。近年来,农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从以本地销售为主向本地、外地并重转变。④农业从业人员的变化。农业从业人员中,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⑤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2)郊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①生产规模小。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化农场刚起步。②技术水平低。大多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技术投入很少,管理粗放。③专业化程度低。很多家庭仍然是经营多种产品。④产业链短。布局分散,很少有农产品加工业。⑤销售渠道有限。大多数农户只是依赖于农贸市场和自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经济地理,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投资环境,从业人员素质,原料产地,消费市场,劳动力,布局和集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说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种植业,什么是农业,2时间上,农业生产的特点,1空间上,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原则因地制宜,自然条件,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教学演示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植物,技术装备,交通运输,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农业生产地区,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分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