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课件、单元试卷、课后提升训练多份
- 2024春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随堂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随堂练习题,共7页。
【基础巩固】
1.18世纪末,奴隶贸易每年给英国商人带来30万英镑的纯收入。从殖民地榨取到的巨额财富及从海外贸易赚到的大量利润,都流入本国化为资本。这为“工业帝国”的建立提供了( )
A.技术和资金B.劳动力和技术
C.市场和资金D.劳动力和市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资金、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故选C项。
2.“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和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欧洲大陆僵硬不变的社会结构不同,英国的社会结构更加灵活,社会风气适宜工商业的开展,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英国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故选C项。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
【答案】A 【解析】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开设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故A项正确。
4.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状况极坏,道路基本上是土路,下雨基本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到1850年,蒸汽机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答案】B 【解析】材料“蒸汽机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故选B项。
5.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大为扩张,东西海岸相距甚远,煤炭工业相对落后,且多远离工商业中心,运输不便,建立电站和远距离输电则能解决这个问题。材料可用来说明( )
A.美国积极发展电力工业的必要性
B.煤炭工业对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制约
C.美国社会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
D.经济发展促进美国电力工业的革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建立电站和远距离输电能够解决煤炭运输不便、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这说明了美国积极发展电力工业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
6.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能买得起的“平民汽车”。这说明( )
A.美国民众的平等意识增强
B.管理方式革新提高了生产率
C.新式交通工具的竞争减弱
D.资本家减轻了对工人的剥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说明管理方式革新提高了生产率,故选B项。
7.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也从1个增加到13个,2万至5万人的城市也为数不少。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人口约为7万人,到1841年增至35万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
B.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
D.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60—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B项。
8.引发下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820—1860年伦敦雾霾平均天数趋势图(格林尼治天文台测定)
A.工业污染B.汽车尾气
C.人口集聚D.城市扩张
【答案】A 【解析】1820—1860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工业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炭,导致伦敦雾霾严重,因此工业污染是引发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出现汽车,排除B项;人口聚集、城市扩张都不是造成伦敦雾霾的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
【能力提升】
9.钱乘旦指出: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结果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他旨在说明( )
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B.民主政治保障了科技进步
C.科学理论启发了工匠创新
D.社会进步推动了技术革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追求进取的精神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技术革新,故选D项。
10.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发现,在英格兰进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直接贷款给英格兰工业家,如马修·博尔顿于1769年从阿姆斯特丹借了8 000英镑。据此可知( )
A.英荷殖民竞争趋于缓和
B.国际资本推动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重商主义政策已经破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发现在英国投资有利可图,因此他们直接贷款给英格兰的工业家,这就使英格兰的工业家获得了更多的资本,从而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即国际资本推动了工业革命,故B项正确。
11.“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
A.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
B.生产技术的革命
C.生产方式的革命
D.社会关系的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表明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属于生产方式的革命,故C项正确。
12.“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材料说明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行业开始被新兴电力工业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答案】D 【解析】材料“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说明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美国的经济,而不是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不能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煤气灯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不是煤气行业即将被淘汰,故B项错误。
13.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的新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兼并现象,垄断组织的产生,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兴起了劳动学校运动,采用将工艺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为职业生活作好准备,培养一批既有文化、掌握职业劳动技能,又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驯服听话的劳动者。据此可知,德国的劳动学校运动(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带有浓厚封建军事色彩
C.有利于德国的对外扩张
D.全面提高了劳动者素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兴起劳动学校运动,旨在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服从意识,顺应了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封建军事色彩,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兴起劳动学校运动是适应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对外扩张没有关系,排除C项;“全面”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5.美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尽管出口贸易量增加了7倍,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对外贸易仅占10%左右,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国内市场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具有经济孤立主义倾向
C.亟待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D.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可知,当时美国国内市场成为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出口贸易量增加了7倍”,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显示美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销售量存在巨大差别,但这是美国的实际情况导致,不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排除C项。
16.保护乡村的情结不仅使“乡土”这个古老的文学题材在19世纪的英国重生,而且促成了保护乡村的社会运动。1926年成立的“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强调“必须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风景”,在它的推动下,英国颁布了很多涉及乡村的保护法令。这些现象( )
A.体现了乡村自治的成果
B.源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C.表明政府尊重历史传统
D.推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设立专门机构和颁布法令来保护乡村及其传统风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乡村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英国采取措施保护乡村及其传统风景,即材料中的现象是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故B项正确。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棉纺织工厂中,一个普通男工的周薪大约为10~20先令(1英镑=20先令),用这样的薪水养家糊口是相当艰难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
材料二 18世纪90年代晚期,对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在棉纺织业中有1/3的工人都是学徒童工。童工每周的工资大约为4先令。童工每天在低矮、门窗紧闭的厂房里工作14~18小时,手指被轧断,四肢被碾碎,事故层出不穷。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
材料三 从1802年到1850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了五个《工厂法》,限制童工的劳动时间。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到19世纪末,儿童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儿童由家庭经济的支持者,变成了依赖家庭经济来抚养的消费者,他们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18世纪末英国童工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童工现象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解决童工问题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
【答案】(1)状况:童工数量多;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工伤严重。
原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成年工人的工资低,需要儿童挣钱补贴家用;使用童工可以降低成本;童工便于管理。
(2)措施:以立法的形式限制童工的工作时间,强制儿童接受教育。
原因:民主政治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成人工资增加;社会重视儿童的成长教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精练,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同步训练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时作业,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