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十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把一支点燃的蛸烛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把一支点燃的蛸烛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 处,则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甲乙B. 甲丁C. 丙乙D. 丙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图光线在视网膜的前方会聚,属于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图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丙图光线在视网膜的后方会聚,属于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图丁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B. 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 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D. 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妈妈拍照时,镜头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水面上形成的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观看水中的鱼,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小科的影子是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小影),在光达不到的区域会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实际上是指( )
A. 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B. 铁块的密度比木块的密度大
C. 铁块的体积比木块的体积大D. 拿起铁块一定比拿起木块费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 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
m甲=m乙=m丙
由图可知
V甲>V丙>V乙
所以根据可得
ρ甲<ρ丙<ρ乙
因为水的密度为1×103kg/m3,盐水的密度1.1×103kg/m3,酒精的密度0.8×103kg/m3,即
ρ盐水>ρ水>ρ酒精
因此乙杯是盐水,甲杯是酒精,丙杯是水。
故选C。
6. 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 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 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C. 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 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故AB错误;
C.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增加砝码,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指针会更偏右,故C错误;
D.取出最小的砝码,此时天平的横梁右端上翘,左端沉,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相当于往右盘增加更小的砝码,能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7. 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 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固体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液体酒精的密度,故A错误;
B.由m=ρV可知,体积相同植物油和酒精,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植物油的密度,所以酒精的质量小,故B错误;
C.冰和水同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的密度是不同的,故C正确;
D.冰和植物油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密度却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C
8. 小光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的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 密度B. 体积
C. 质量D. 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球被踩瘪时,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但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故选项A错误;
B.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有关,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由于球被踩瘪,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故选项B错误;
C.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当球被踩瘪时,虽然球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但由于球没有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C正确;
D.当球被踩瘪时,球内气体的质量没变,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9.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小
D. 当甲、乙质量相同时,乙体积是甲的2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
B.乙物质的密度是定值,数值上等于质量与对应体积之比,与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
C.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大,故C错误;
D.由上可知,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根据可知,当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
B. 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
C. 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
D. 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电影机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根据相机的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鱼缸与缸中的水构成凸透镜,金鱼及金鱼所成的像均在透镜的一侧,所以看到的将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1.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鏡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
A. ①和③B. ②和④C. ②和③D. ①和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鏡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故①错误,②正确;根据题中数据可得
2f<30cm
f<16cm<2f
解得
8cm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 请给下列物体质量的数值项上合适的单位。
(1)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的为425___________;
(2)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_。
【答案】 ①. mL ②. kg
【解析】
【详解】[1]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的体积为596mL,对比可知,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425mL。
[2]由生活常识可知,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14. 人的眼球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凸透镜成像类似,其中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晶状体
【解析】
【详解】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从而在视网膜上成像。
15.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________三种颜色光组成的。
【答案】 ①. 色散 ②. 蓝
【解析】
【详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
[2]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光组成的。
16.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遗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 它对太阳光起____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 ①. 凸透镜 ②. 会聚
【解析】
【详解】[1][2]雨水进入瓶中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而且透光,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所以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起会聚作用,使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17. 一个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___________ (选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 )。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那么宇航员的体积是___________m3。(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
【答案】 ①. 不变 ②.
【解析】
【详解】[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改变而改变,一个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不变。
[2]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那么宇航员的体积是
18. 如图所示小明用天平测某石块的质量的情景。操作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
小明改正错误后,正确的用天平测某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 g, 接着测出石块体积为20cm3,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答案】 ①. 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②. 用手拿砝码 ③. 52.2 ④.
【解析】
【详解】(1)[1]使用天平时,应该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中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是错误的。
(2)[2]实验时,应该用镊子来取砝码,图中用手拿砝码,是错误的,会导致砝码生锈。
[3]如图,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为
m=50g+2.2g=52.2g
[4]石块的密度为
三、作图题
19.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焦点;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故作图如下:
20. 如置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入射点作出垂直于水面的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AO;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OC;故作图如下:
四、实验探究题(第21题7分,第22题3分,第23题4分,共14分)
21. 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2)如图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中心在___________,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3)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___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可向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不可行是___________ 。
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下调凸透镜 ③向上调蜡烛
【答案】 ①. 10.0 ②. 同一高度 ③. 远离 ④. 缩小 ⑤. 近视眼 ⑥. 靠近 ⑦. ①
【解析】
【详解】(1)[1]如图,让一束平行与主光轴的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跟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
f=60.0cm-50.0cm=10.0cm
(2)[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3][4]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物距
u=50cm-20cm=30cm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所以光屏向右移动,移动到60cm到70cm刻度线之间,所以光屏远离凸透镜。
(4)[5]原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和近视眼的成因相似。
[6]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向前会聚,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所以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7]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由于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以把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故①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
22. 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下列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表中的空格应填___________g/cm3;
(2)比较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__ ;不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__ 。
【答案】 ①. 0.5 ②. 相同的 ③. 不同的
【解析】
【详解】(1)[1]第3组数据中,质量为108g,体积为216cm3,故两者的比值为
(2)[2][3]由表可知,两个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等,两个松木快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相等,而铝块和松木快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相等,故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的;不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23. 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
(1)将天平放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移动;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3)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
(4)若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再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左 ②. 69.6 ③. ④. 偏小
【解析】
【详解】(1)[1]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说明右边较重,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2]从图乙可以看到,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3)[3]由题意可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
从图丙可以看到,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是
盐水的密度是
(4)[4]若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大小是正确的,但是再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量筒会有些盐水成分留下来,质量的测量值会偏小,根据可知,密度的测量值也会偏小。
四、计算题
24. 小明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他想知道该金牌是否纯金的,于是利用实验室里的器材测出该金牌的质量为44.5g,体积为5cm3,.你能利用这些数据帮助他作出判断吗?已知:金牌的质量m = 44.5g,体积V = 5cm3,求:金牌的密度ρ。(纯金的密度为19.3g/ cm3)
【答案】,不是纯金的
【解析】
【详解】解:金牌的密度为
纯金的密度为19.3g/ cm3,金牌的密度和纯金的密度相差很大,所以不是纯金的,查密度表可知,可能是铜制成的。
答:经计算可知,金牌密度为,不是纯金的。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C)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实验序号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块1
108
216
4
松木块2
10
20
0.5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音调 响度 8,5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