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素质达标卷(试题+答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
展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2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5分)
生活里没有shū jí( ),就好像没有阳光。在màn cháng( )的人生旅途中,请你与书为友。失败苦恼时,一本好书能kuān wèi( )你受伤的心灵;迷茫不前时,一本好书能带你走出眼前的kùn jìng( )。书,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有书的日子里,生活处处充满míng mèi( )的阳光。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店铺(pù) 更改(ɡēnɡ) B.薄雾(bá) 间隔(jiàn)
C.正月(zhēnɡ) 扇翅膀(shān) D.头涔涔(cén)泪潸潸(sh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龙岩市期中】“豨(xī)”的意思与下列哪一项最接近?( )
A.猪B.啄C.希望 D.稀少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伸出)B.终日不成章(花纹)
C.泣涕零如雨(落下)D.冷露无声湿桂花(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到孩子获救的消息后,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B.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C.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D.她们平均年龄22岁,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个个正值豆蔻年华。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黄老师、李老师亲切和蔼,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B.今天的劳动是最愉快的一天。
C.陈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D.李老师是前几天刚刚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7.我知道建筑上雕刻蝙蝠的寓意是( )
A.团团圆圆。B.万事如意。C.年年有余。D.福气盈门。
8.出版社编辑打算给《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驯养培育”这一情节配上插画,你会向他推荐以下哪一幅图?( )
A. B. C. D.
9.将“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插入语段中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
①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②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③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④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之后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一课主要通过写八儿等粥、喝粥的事,生动地写出了腊八节熬腊八粥的习俗。
B.我们认识的鲁滨逊和汤姆·索亚都是勇于冒险的人。
C.《那个星期天》通过写周围环境的变化衬托了“我”心情的变化。
D.《北京的春节》一文主要反映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吃到很多美食。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7分)
1.我知道的描写节日习俗的古诗有《 》,这首诗写的是 节。我能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诗: , 。
2.哥哥最近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整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不好好学习。我打算用“ ”(诗句)来劝说他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读书要用心,正所谓‘ ,一字值千金’,千万不可走马观花。”听了老师的话,我恍然大悟,真是“ ,胜读十年书”啊!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38分)
(一)【福州市期中】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16分)
王亚宏
我们在挑西瓜的时候,要么听声辨音,要么给西瓜相面,要么干脆就凭运气。可蚊子会选择谁作为大快朵颐的对象呢?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只不过,它们关注的,是人的一些生理指标。
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学家乔普·范·龙发现,蚊子会根据二氧化碳的“痕迹”寻找“美食”。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类似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蚊子跟踪的正是这种气流。通过特殊习性和感觉器官,蚊子跟踪人体留下的细微化学痕迹寻找叮咬对象。蚊子能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痕迹辨别方向,为了更好地感知到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它们会花更大的力气逆风飞行。
蚊子猎食的时候会用上所有的感官,但“嗅觉”更重要。研究发现,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汗水更多的人更可能被蚊子叮咬。
我们身体产生的乳酸、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吸引蚊子。乔普·范·龙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痕迹,蚊子会锁定距离50米以内的“目标”。当蚊子靠近(距离小于一米)一群潜在的“受害者”时,它们的感觉器官开始读取各种参数,例如皮肤的温度,上面是否有颜色等。总体来说,“色香味俱全”的人会成为蚊子优先选择的进食目标。
蚊子选择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作为叮咬对象,其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皮肤上微生物菌落产生的化学成分。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科学家指出,它的成分取决于环境和人的遗传结构。此前有研究显示,和其他男性相比,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更低。
蚊子偏爱“醉人”
皮肤上散发的化学信息和遗传有关,这让一些人天生就容易被蚊子叮咬。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研究表明,饮酒之后,人体呼出的乙醇会增加对蚊子的吸引力。酒中的乙醇及汗液中所含的微量乙醇,可能会向蚊子们发出信号:美食在此。
有趣的是,蚊子会享受带有酒精的血液,但不会因此而喝醉,它们不会飞着飞着一头从空中栽下来。喝掉10杯酒的人,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可能达到0.2%。然而,如果蚊子喝了这个人的血液,相当于这10杯酒的酒精强度被稀释到了二十五分之一。因此酒精很可能在刺激蚊子的神经系统之前就被中和掉了。
让蚊子看不到人?
生物学家们弄清了蚊子在寻找受害者的过程中怎样识别人类的化学气味,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让人在距蚊子50米探测范围内“隐身”。
“可以将干扰蚊子的气味添加到现有的驱虫剂里。可以说,我们的发现将让蚊子看不到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学者马修·德赫那罗说。
让人成为“看不见的美食”虽然有效,但百密一疏,还是会有化学信号漏出来,吸引蚊子。因此防蚊时不但皮肤上要喷洒驱蚊剂,也要在衣服上喷洒驱蚊剂。
使用驱蚊剂时,千万不要吝啬。不少人使用驱蚊剂时只在耳朵后或者手腕上喷洒一点,这样的效果较差,因为这样不会建成一个场。关键是,只要你漏喷了一个地方,就会被蚊子找到。如果做好了各种防护,仍成为蚊子的大餐,那就只能去研究被叮咬后的补救措施了。
1.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合其口味的主要依据是( )(2分)
A.汗水B.体温C.人身上的化学信息D.衣服颜色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列数字B.举例子C.打比方D.打比方和举例子
3.文中多次出现“美食”“受害者”这类词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2分)
A.生动形象B.简洁明了C.严谨明确D.科学翔实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是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准确性?请简要分析。(3分)
5.本文用挑西瓜来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6.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为家人防蚊提两条建议。(4分)
(二)【泉州市期中】外婆的银针(22分)
①住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那些亮闪闪的金属早已不再吸引我。时间流逝,那些金属更替了一批又一批,在我心中唯有一样历经沧桑,目睹尘世。
②那就是外婆的银针。
③【A】外婆的手很巧,不管我的衣服被什么东西划破,她都会用各种法子将衣服补得几乎完好如初。
④她总是从那个陪了她大半辈子的铁盒中取出线与银针。银针一闪一闪的,十分好看。她吮一吮那根细线,再举起银针,对着光源,将细线穿入孔,再打一个小结。我很喜欢看外婆穿细线的样子。她眯着眼,全神贯注地盯着银针的针眼,细线轻盈地穿过那个针眼,在针眼的另一端,在耀眼的灯光下飘动,好像是一位灵逸的女子在灯光下飞舞。细线飞舞之际,像是发出了全部的光芒,吸引着我。为此,我向外婆请教如何穿针。
⑤柔和的灯光下,外婆手把手地教着我。【B】她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抓住我的小手,将银针对着光源举高。我眯着小小的眼睛,对着光源,无论怎么穿,那细线要么在针眼处扭着腰错开了,要么被小孔壁撞成分叉,细线如何都穿不过那个小孔。外婆慈爱地笑道:“别急,好些了,慢慢来,慢慢来……”她那微微泛黄的手抓住我的手,从容地、稳稳地将细线从这头穿到了那头。
⑥那时,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⑦【C】她的皱纹多得让我数不过来,眼中的混浊物开始渗透曼延,她的行动有些不便利了,上下楼梯时常常要有人来扶她一把。她总是听不清我们在讲什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误解我们的意思。有时候我会被她不间断的询问弄得不耐烦,懒得与她多说。时间一久,她便很少再问我问题,如果有什么没听清,也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继续忙着自己的活。她不再坚持很多事,也不再因为一些小事与我们争执。
⑧我以为她这是老了,懒得理这些琐事。
⑨然而我错了。那天我一打开家门,就看见家里灯火通明,外婆坐在正中央,举着银针,穿着线。她不停地吮着那根细线,不停地试图将细线穿过银针,而她身边放的,则是前些天被我磨损的一双袜子。我走上前,许是挡住了她的光线,她皱了皱眉,脸上的沟壑全挤在一起,像一棵沧桑的古柏。她见是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回来啦。我想帮你补一补袜子,扔了多可惜。可惜穿了老半天,都穿不上线,唉,老了老了……”
⑩我凝视着她那已经举得颤抖了的左手,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我握住外婆的手,在灯光下,慢慢移动着细线,直至它穿过针眼。
⑪“真厉害,你瞧,你一穿就穿过了,真好,真好……”外婆推了推老花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与她脸上的皱纹,一起变成了湖上的涟漪,一层又一层。
⑫【D】我握住外婆那只布满老茧的手,眼睛微酸。外婆在一瞬间就老了,而我,也在外婆老去的那个瞬间,长大了。
1.本文的线索是( )(2分)
A.钢筋水泥B.外婆的银针C.外婆的手D.我的袜子
2.“我在慢慢地长大,而外婆却在渐渐老去。”这句话应该放在文中的哪一处?( )(2分)
A.【A】处B.【B】处C.【C】处D.【D】处
3.文中“我”对外婆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耐烦→感动→佩服B.佩服→感动→不耐烦
C.感动→佩服→不耐烦D.佩服→不耐烦→感动
4.短文在刻画外婆形象的时候没有运用哪种描写方法?( )(2分)
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写了两次外婆的笑,其中第二次“笑”更多的是因为年迈难以穿针引线的窘迫和尴尬。
B.文章几次对外婆穿针引线的场景进行细致描写,表达了对外婆的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C.外婆不再问“我”问题、假装没听见、不因为小事与“我们”争执,是因为她已经懒得理那些琐事了。
D.“那时,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我”这样想是因为“我”觉得外婆的手很巧,能够从容地穿针引线。
6.结合文章信息,说说你认为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7.选文第⑪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答。(4分)
8.仔细品味第⑩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题目:我发现了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发现,比如,发现了某人的一个秘密或一种品质,发现了自己的某一种能力,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奥秘,发现了完成某个任务或学习某种技能的乐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过程具体,内容丰富,条理清晰;③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书籍 漫长 宽慰 困境 明媚
二、1.B 2.D 3.A 4.D 5.D 6.C 7.D 8.B 9.A 10.D
三、1.示例:十五夜望月 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读书须用意 听君一席话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C 2.B 3.A
4.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加点词“主要”的意思是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意思是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合其口味,人身上的化学信息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5.本文用挑西瓜来开头,是因为人们的“挑瓜术”和蚊子的“挑人术”有共同点,这样能更生动、形象、有趣地点出事物的特点,顺其自然地引出说明的对象。
6.①使用驱蚊剂,全身喷洒,衣服上也不能放过。②少喝或尽量不喝酒。
(二)1.B 2.C 3.D 4.D 5.C
6.我认为外婆是一个慈爱、心灵手巧、宽容他人的人。
7.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婆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和皱纹比作湖上的涟漪,突显了外婆的衰老。
8.示例:疼爱我的外婆已经这么老了,真让人伤心;我之前还觉得她固执啰唆,对她很不耐烦,真是太不应该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思路点拨: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题,要求以“我发现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回顾自己的生活,想一想你都有哪些发现,哪些发现让你感到有趣、难忘,让你印象深刻,从中筛选出令你感到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去写,选材要新颖。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写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写,如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或启发,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通顺,用词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例文略。400
2024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4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按要求完成练习,选择题,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综合实践,古诗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令人难忘,龙舟赛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4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营,综合展示厅,课本直通车,阅读检阅台,习作百花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素质评价(试题+答案)2023-2024学年 统编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素质评价(试题+答案)2023-2024学年 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