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4 微专题 水量平衡、含沙量与输沙量、湖泊(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 微专题 水量平衡、含沙量与输沙量、湖泊(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4微专题水量平衡含沙量与输沙量湖泊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4微专题水量平衡含沙量与输沙量湖泊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2
考点一 水量平衡 2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8
水量平衡原理 8
水量平衡应用 9
冰川物质平衡 10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0考点二 含沙量和输沙量 15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5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0
含沙量 20
输沙量 22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3
考点三 湖泊 25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5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0
湖泊类型 30
湖泊特征 32
湖泊演化 37
湖泊效益与污染 39
热融湖 40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41
考点一 水量平衡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材料中“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指的是理论蒸发量,即蒸发能力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水量平衡:水分收支相等,对于西北闭合流域,水分收入主要来自降水,水分支出来自蒸发,故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该流域年均降水量
1.
理论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可理解为地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因理论蒸发量是在蒸发皿中测得的数据,水分充足不受限制,只说明这一地区的蒸发能力,而不是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可能蒸发量=蒸发力
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及可供蒸发水量影响。在湿润区,实际蒸发量与理论蒸发能力相差不大,但在干旱区,实际蒸发量远小于理论蒸发量。
2.
3.
【答案】1.C 2.A 3.B
4.(2022·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
【解析】
【答案】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等注入,黄河依次汇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在扎陵湖乡流出。
5.(2022·上海卷)贵州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由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影响,形成“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贵州缺水的原因。
【解析】缺水的原因可从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水量收入主要指大气降水;水量支出有蒸发、下渗、径流排出等。贵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导致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出现缺水现象;由材料“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结合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导致当地水资源短缺;且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6.(2018·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
(1)
(2)
(3)
(4)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
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储存在地下的土壤当中、一部分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生物水,再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散发的大气当中转化为大气水,一部分也会直接从土壤当中蒸发掉转化为大气水。
多年平均下渗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下渗量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地下径流量越多,当地的蒸发蒸腾量就越多;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下渗量和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下渗量和地表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
水库容量不变且水位保持不变,说明入库水量与出库水量是平衡的
雨季之前,将水库中的水放掉一部分,待雨季时水库有空间容纳来水,保持水量平衡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解释“沼泽、旱涝、缺水、盐碱化、断流”的成因
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⑤分别为降水、径流输入、蒸发、径流输出、下渗。
考向1 水量平衡原理解释湖泊面积小变化
凡湖是土耳其最大的湖泊,3713km2,湖面海拔1648m。湖区原为高原、山地环抱的构造盆地,后来内姆鲁特火山喷发出的熔岩阻塞了河道,凡湖由外流湖逐渐演变为内陆咸水湖,冬季湖泊南半部不封冻。1960—2015年,凡湖年降水量与地表径流流入量之和小于年实际蒸发量,但总体水位上升。图为凡湖及其周边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凡湖总体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实际蒸发量小B.地表径流流出少
C.地下水补给多D.湖水渗漏损失小
【答案】1.C
【解析】1.由材料可知,凡湖年降水量与地表径流流入量之和小于年实际蒸发量,湖泊为内陆咸水湖,无地表径流流出,所以湖水水位上升是因为有额外的补给来源,ABD错误;湖区原为高原、山地环抱的构造盆地,地势低,有断层分布,说明地下水补给多,使得湖水总体水位上升,C正确。故选C。
【点睛】构造湖是地壳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坳陷盆地积水而成的湖泊。以构造断裂形成的断层湖最常见其特征为水深,岸坡陡峻,常成狭长形。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尼伯湖是哈得孙湾西南部的大型淡水湖,为冰期时古冰川湖的残迹。冰川消融初期,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下图示意目前温尼伯湖及周边水系。
根据材料指出温尼伯湖从形成至今湖面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先变大后变小。温尼伯湖湖面面积的变化主要受冰川补给量的影响;冰川消融初期,补给量大,湖泊水量增加,面积增大;后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冰川面积减小,补给量减小,加上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面萎缩。
【解析】结合材料“冰川消融初期,湖水曾经通过明苏尼达河注入密西西比河, 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可以看出,从形成至今湖面面积先变大后变小。解读材料信息发现,温尼伯湖湖面面积的变化主要受冰川补给量的影响;冰川消融初期,补给量大,湖泊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后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冰川面积减小,补给量减小,加上全球变暖,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导致湖面萎缩。
考向2 水量平衡原理解释湖水等水体盐度的变化
乍得湖是非洲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湖泊面积年变幅大。下图为乍得湖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大,其面积最大可能在( )
A.4月B.6月C.8月D.12月
4.乍得湖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量大B.河流来水量大C.湖水蒸发量小D.湖水下渗量大
【答案】3.C 4.D
【解析】3.由乍得湖流域水系图可知,乍得湖有多条河流注入,水位的变化主要受河水补给变化的影响;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流域内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半年降水多,考虑积累因素,8月份湖水量最大,面积最大,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由上题可知,乍得湖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二季,干季时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湖水盐度应该升高,但湖水仍为淡水,说明大气降水对湖水的盐度影响较小,因此A项错误。由图可知,乍得湖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湖水的蒸发旺盛,因此C项错误。乍得湖虽然有多条河流注入,随着大量河水注入的还有大量盐分,而乍得湖没有河流流出,在加上强烈的蒸发,大量盐分会在湖泊积累,使湖水盐度升高,但乍得湖却是淡水湖,这说明乍得湖通过湖水大量下渗进行水体更新,从而降低湖水盐度,图中也可看出乍得湖周围有大片湿地,因此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①温度。湖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当湖水结冰时,也会导致湖水盐度变高;②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水盐度高;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湖水盐度低;③湖泊形状。湖泊封闭会减少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湖水交换;④径流。地表淡水河流的汇入和汇出,致使湖水盐度变低。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m。
(1)推测早期程海(淡水湖)的形成原因。
(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
(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
【答案】(1)程海地区受断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
(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
(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与支出大体相对平稳;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地区的干热、封闭山谷,水源应为地下水。
【分析】本题以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湖泊的形成原因、湖泊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湖泊的补给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1)水积聚到低洼处就成为湖泊。程海为淡水湖,因此,程海的形成应从洼地成因及湖水来源两个方面考虑。程海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形成过程首先是程海地区受断裂作用下陷成谷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程海形成淡水湖。
(2)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从自然因素考虑,可能是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减少所致。材料中提到“多年平均隆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 mm”,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最终程河断流,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
(3)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为内流湖,说明水量收支大体保持平衡。而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这说明降水补给并不是程海唯一的水源补给。结合所学知识,程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程海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的断裂地堑,中陷低洼之处,聚水成湖,周边地势较高,程海地势低洼,且断裂带裂隙利于地下水向上运动,利于周边地下水补给湖水,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因此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
考点二 含沙量与输沙量
(2020·海南卷)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
A.侵蚀为主B.淤积为主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D.无法判断
2.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大 升高B.增大 下降C.减小 升高D.减小 下降
【解析】
1.
2.
【答案】1.B 2.D
3.(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解析】
(1)
(2)
(3)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5.(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答案】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考向 含沙量与输沙量对河床深浅、海岸线进退等的影响
苦水河为宁夏境内黄河一级支流,上游为干旱稀疏草原区,下游为冲积平原。流域内降雨稀少,降雨历时短、强度大,流域内极端产沙事件频发。在流域洪水事件下,河流输沙和径流会发生迟滞现象,水文站观测的水沙关系曲线会呈现出多种变化,如逆时针形曲线如下图。近30年来,苦水河流域内径流量和输沙量不断减少。完成下面小题。
1.逆时针形曲线意味着( )
A.涨水期输沙量大于落水期输沙量B.输沙量早于径流量达到峰值
C.落水期输沙量大于涨水期输沙量D.径流量早于输沙量达到峰值
2.近年来,苦水河水沙关系演变主要得益于( )
A.上游源区建设沙障B.下游平原区打坝淤地
C.上游源区退耕还草D.下游平原区退耕还草
【答案】1.C 2.C
【解析】1.由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着箭头,径流量增加为涨水期,径流量减少为落水期,逆时针形曲线表示(相同径流量下)涨水期输沙量小于落水期输沙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同时达到峰值。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2.近年来,苦水河水沙关系演变为:苦水河流域内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读材料并结合已学知识,苦水河流域内径流输沙的沙源为:“上游为干旱稀疏草原区”,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上游;而人类活动是首要驱动因素,上游山区人类层大范围开垦耕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而“近30年来,苦水河流域内径流量和输沙量不断减少”主要得益于大范围的农田转变为草地有效降低了苦水河流域上游来沙量,退耕还草措施对促进水土保持、协调水沙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C对,ABD错。故选C。
【点睛】苦水河流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总量在400mm以下,但夏季可能出现短时暴雨。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叭尔洞沟发源于黄土高原北部,中游流经库布齐沙漠腹地,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281.8mm(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冬春季盛行西北风。风力和水力周期性的强弱变化控制了叭尔洞沟中游河谷的形态变化。下图为风、水交互作用下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其中图甲为多风沙少降水时期状况,图乙为少风沙多降水时期状况。
指出图示河段输沙量最大的季节,并从风、水交互作用角度分析该季节输沙量大的原因。
【答案】夏季;冬春季节,该地区受西北风的影响,来自库布齐沙漠的大量沙尘堆积,中游河谷中沙丘面积扩大;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增加,该河段进入汛期,对沙丘的侵蚀作用加强,输沙量加大。
【分析】本题以叭尔洞沟流域为背景,涉及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河流地貌等地理主干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规律、原理的基本技能,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析】图示河段夏季的输沙量最大。根据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北部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12月期间,冬、春季节,该地区受西北风的影响,河岸西部的大量沙尘在河床中堆积,会使沙中游河谷中沙丘面积扩大,到了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一定的降水,该河段进入汛期,对沙丘的侵蚀作用加强,会使输沙量加大。
考点三 湖泊
1.(2023·浙江6月选考)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B. C. D.
【解析】
【答案】B
(2023·浙江6月选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
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
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
3.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解析】
2.
3.
【答案】2.C 3.D
(2020·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
5.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
【解析】
4.
5.
【答案】4.C 5.D
6.(202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解析】
(1)
(2)
(3)
(4)
(5)
【答案】(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
(2)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量大(或浮游生物繁殖过程排泄有机物多);降水量大,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多。
(3)秋季湖水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
(4)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
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
(5)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防洪压力大,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
湖泊演化:
(1)外流湖(吞吐湖)变成内流湖的条件
①地壳运动:青海湖原来是外流湖,后因地壳运动形成内流湖。
②河道变迁:乌裕尔河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形成内流区。
③山区由于冰川运动,如冰蚀或冰碛物的堵塞形成的冰川湖——纳木错湖;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羊卓雍措湖。
④入湖径流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无径流排出,形成内流湖。
(2)盐湖的形成过程及盐湖的主要特征
①形成过程: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地势下降,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然后盆地积水成湖→河流径流携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且湖泊无径流流出排泄盐分→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盐度进一步增大,形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②主要特征:封闭、蒸发量大、盐度大、面积小、降水少、湖水较浅、地势较平坦等。
以“湖泊为载体”地理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思维线索: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思维线索: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思维线索: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夏季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思维线索: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5)湖岸线变迁———分析堆积地貌
(6)湖泊成因———从内力、外力角度分析
(7)湖泊(水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8)湖泊水文特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
考向1 湖泊的水文特征
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近40年全球气候变化使该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色林错湖泊( )
A.参与海陆间循环
B.湖水透明度较高
C.湖水含盐量较低
D.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2.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11月
3.色林错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列有关湖泊及周边地区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汇入湖泊的淡水增加,周边地区盐碱化减轻
B.湖泊周边地区冰川面积缩小,地面辐射增强
C.湖泊湖面降水量增加,流域面积变大
D.湖泊冻结时间提前,消融时间推后
【答案】1.B 2.B 3.B
【解析】1.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离海远,无法参与海陆间循环,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空气湿度大,雨水较多,雨水和入湖径流是色林错的主要补给水源,AD错误;色林错流域为高山湖泊,人类活动少,污染少,湖水透明度较高,B正确;冷季湖面蒸发量大,湖水无流出通道,湖水含盐量较高,C错误。故选B。
2.每年 10-11 月,湖泊水量由收入大于支出转为收入小于支出,该时段湖泊水位达到一年中最高,故色林错水位最高的季节是10月;而每年4-5月,湖泊水量由支出大于收入转为支出小于收入,该时段湖泊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故色林错水位最低的季节是4月。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色林错湖面积明显增加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多,湖泊周边地区冰川面积缩小,地面辐射增强,湖泊冻结时间推后,消融时间提前,B正确,D错误;湖泊周边地区盐碱化和不合理灌溉、蒸发强有关,和汇入湖泊的淡水量多少无关,故A错误;湖泊湖面降水量不一定增加,流域面积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故选B。
【点睛】结合图片可知,色林错湖周围有河流流进,但并没有河流流出,因此应为内陆湖。
考向2 湖泊地貌的成因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陶波湖是新西兰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北岛中部2.65万年龄的火山高原上,面积616km2湖面海拔356米,水深186米,为植被茂密的群山环绕。怀卡托河上游由南面注入,湖水由湖东北经怀卡托河流出。湖水覆盖几座火山口。在陶波湖的沿岸大小浮石众多,其中,东南岸的浮石滩规模最大。陶波湖自有人类定居湖畔以来,至今一直保持着优良的水质。下图示意新西兰北岛陶波湖位置及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描述陶波湖的形成演化过程。
【答案】新西兰北岛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震火山频繁;2.65万年前超级火山喷发,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火山口;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在重力坍塌后水流汇集形成陶波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根据材料信息“位于北岛中部2.65万年龄的火山高原上”可知,2.65万年前,该地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高原,并且形成中间低四周高的火山口地貌;根据材料信息“怀卡托河上游由南面注入,湖水由湖东北经怀卡托河流出”可知,火山活动结束之后,该地在重力作用下垮塌,地表径流在低洼处集聚,形成陶波湖。
考向3 湖泊补给及盐度变化
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两湖曾经连成一体,后因山前大量的洪积物和冰碛物堆积,阻塞了河谷,才分化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内陆湖泊,仅北侧有一条窄窄的河道相通。玛旁雍错至今仍是淡水湖,被称为“圣湖”,而拉昂错湖被称为“鬼湖”。下图为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玛旁雍错至今仍是淡水湖,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②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更多
③地势高于拉昂错,湖水流出④湖底有地下暗河泄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推测形成“圣湖”和“鬼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湖水颜色B.湖水温度C.湖水盐度D.水体深度
【答案】5.B 6.C
【解析】5.该湖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侧,背风坡,可知其降水少,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有冰碛物,说明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的冰雪融水补给湖泊。附近山地海拔高,积雪冰川融化会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也可以补给湖泊,②正确;地势高于拉昂错,湖水流出,湖泊盐分不易累积,③正确;材料无信息体现湖底有地下暗河泄水,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B。
6.由材料可知,玛旁雍错为淡水湖,说明其适合生物生存,而拉昂错为“鬼湖”说明湖泊中生物较少,推测可能是咸水湖,故两湖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湖水盐度,C正确;材料未提及湖水颜色、湖水温度、水体深度,均无法比较,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多数湖泊的水,都是河水注入的。江河在流动的过程中,河水把所经过地区的岩石和土壤里的一些盐分溶解了;另外沿途流入河流里的地下水也带给它一些盐分,当江河流经湖泊时,又会把盐分带给湖泊。如果湖水又从另外的出口继续流出,盐分也跟着流出去了,在这种水流非常畅通的湖中,盐分是很难集中的,因此成为淡水湖。如果有些湖泊排水不方便,而且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量便愈来愈高,湖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水量平衡
2023海南卷5-6题,6分
2022广东卷17(3)题,6分
2022湖南卷14-16题,9分
2022福建卷17(3)题,6分
2021河北卷10-12题,9分
2018新课标Ⅰ卷37(2)(3)题,12分
2017全国Ⅰ卷6-8题,12分
【命题规律】
考查水量平衡、湖泊、含沙量与输沙量的题目越来越多,尤其是考查湖泊,将水量平衡原理与湖泊结合起来考查成为新的趋势。
【命题预测】
水量平衡与湖泊的水文特征结合进行考查、河流的含沙量与输沙量结合河流水文特征及河流地貌进行考查,将是高考的重点,对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具体、细致。
含沙量与输沙量
2022全国乙卷7-8题,8分
2021福建卷19(1)(2)题,8分
2021广东卷15-16题,6分
2020浙江7月选考29(1)题,10分
2020山东卷19(1)(2)题,10分
2019全国卷Ⅰ9-11题,12分
湖泊
2023全国甲卷6题,3分
2023浙江6月选考25题,3分
2023山东卷6-7题,6分
2023全国新课标卷37题,28分
2022全国甲卷8题,4分
2022广东卷17(1)(2)题,12分
2022湖南卷14-16题,9分
2021北京卷20题,18分
2021湖北卷18(3),8分
2021山东卷19(3),8分
2020山东卷9-10题,6分
2020全国卷Ⅲ37(1)(3)题,14分
2019全国卷Ⅰ38题,22分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水体运动和微专题(湖泊、含沙量与输沙量、水量平衡)(分层练) (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4水体运动微专题湖泊含沙量与输沙量水量平衡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4水体运动微专题湖泊含沙量与输沙量水量平衡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水 主题6 含沙量与输沙量课件PPT,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