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8遗传的基本规律-回归课本-23版高考生物复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8遗传的基本规律-回归课本-23版高考生物复习(原卷版+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萨顿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很多研究者用其他植物重复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验,但有些实验现象却不符合孟德尔实验的分离比,原因不可能是( )
A.选择的植物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
B.不同配子的受精能力或后代的存活率存在差异
C.决定相关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D.选择观察的性状可能由细胞质基因决定
二、分离定律
2.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位于9号染色体上,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现有基因型为Tt的植株甲,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如图1)。以植株甲为父本,基因型为Tt的正常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植株乙(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甲产生含T的可育雄配子和含t的可育雄配子,比例接近1:1
B.植株乙的父本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C.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植株乙的基因型为TTt或Ttt
D.若植株乙进行有丝分裂,在后期会形成六个染色体组
三、假说演绎法
3.假说-演绎法是构建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假说和演绎推理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水稻抗稻瘟病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的基因型是RrBb
B.F2完全抗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C.F2易感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D.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五、萨顿假说
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
A.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
C.摩尔根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6.摩尔根为验证果蝇白眼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将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1∶1∶1,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
A.由杂交结果可知眼色、性别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通过该杂交实验可以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将子代中红眼雌雄果蝇杂交可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D.摩尔根的实验证明了果蝇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7.如图表示某动物(2n=4)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分裂的某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的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中发生过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B.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不能确定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C.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形成基因型为ABD、AbD、aBD、abd的四种配子
D.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该细胞存在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发生时期不同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回归课本——23版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很多研究者用其他植物重复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验,但有些实验现象却不符合孟德尔实验的分离比,原因不可能是( )
A.选择的植物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
B.不同配子的受精能力或后代的存活率存在差异
C.决定相关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D.选择观察的性状可能由细胞质基因决定
二、分离定律
2.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位于9号染色体上,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现有基因型为Tt的植株甲,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如图1)。以植株甲为父本,基因型为Tt的正常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植株乙(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甲产生含T的可育雄配子和含t的可育雄配子,比例接近1:1
B.植株乙的父本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C.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植株乙的基因型为TTt或Ttt
D.若植株乙进行有丝分裂,在后期会形成六个染色体组
三、假说演绎法
3.假说-演绎法是构建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假说和演绎推理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水稻抗稻瘟病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的基因型是RrBb
B.F2完全抗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C.F2易感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D.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五、萨顿假说
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
A.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
C.摩尔根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6.摩尔根为验证果蝇白眼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将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1∶1∶1,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
A.由杂交结果可知眼色、性别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通过该杂交实验可以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将子代中红眼雌雄果蝇杂交可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D.摩尔根的实验证明了果蝇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7.如图表示某动物(2n=4)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分裂的某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的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中发生过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B.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不能确定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C.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形成基因型为ABD、AbD、aBD、abd的四种配子
D.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该细胞存在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发生时期不同
选项
探究目的
假说
演绎推理
A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
金鱼草花色遗传符合“融合遗传”
若将F1粉红花色金鱼草进行自交,后代F2应全为粉红色
B
DNA的复制方式
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若提取子一代和子二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均出现2个条带
C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
预测35S组沉淀物含有大量放射性;32P组沉淀物基本不含放射性
D
探究果蝇控制白眼基因的位置
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们于Y染色体上
白眼果蝇全为雄性
选项
探究目的
假说
演绎推理
A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
金鱼草花色遗传符合“融合遗传”
若将F1粉红花色金鱼草进行自交,后代F2应全为粉红色
B
DNA的复制方式
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若提取子一代和子二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均出现2个条带
C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
预测35S组沉淀物含有大量放射性;32P组沉淀物基本不含放射性
D
探究果蝇控制白眼基因的位置
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们于Y染色体上
白眼果蝇全为雄性
参考答案:
1.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独立的遗传给后代。(1)F1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3)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4)遗传因子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5)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详解】A、选择的植物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无法统计出3:1的性状分离比,A不符合题意;
B、不同配子的受精能力或后代的存活率存在差异,无法统计出3:1的性状分离比,B不符合题意;
C、摩尔根采用决定果蝇的眼色性状的等位基因,证明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证明了决定果蝇眼色的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决定相关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实验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
D、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时,且为核基因遗传,而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植株乙中一条正常9号染色体和一条异常染色体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详解】A、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在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植株甲(Tt)只能产生含t的可育雄配子,不能产生含T的可育雄配子,A错误;
BC、植株乙的父本(植株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产生Tt的配子,基因型为Tt的母本产生T、t的配子,因此,植株乙的基因型为TTt或Ttt,B错误,C正确;
D、若植株乙进行有丝分裂,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会形成4个染色体组外加两条异常的9号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假说—演绎法需要根据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正确,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详解】A、融合遗传是指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因此若金鱼草的花色遗传符合融合遗传,则F1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粉红花,假说与演绎推理相符,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DNA的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若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子一代和子二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均出现2个条带,假说与演绎推理相符,B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若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35S组沉淀物基本不含放射性,32P组沉淀物含有大量放射性,假说与演绎推理不相符,C符合题意;
D、 探究果蝇控制白眼基因的位置的实验中,若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们于Y染色体上,那么白眼果蝇全为雄性,假说与演绎推理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分析】分析题图: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子一代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Rr×Rr→R_:rr=3:1,Bb×Bb→BB:Bb:bb=1:2:1。
【详解】AD、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水稻的抗病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故F1的基因型应该是RrBb,A正确,D错误;
B、由A选项解析可知,F1的基因型是RrBb,且完全抗病基因型为:R_bb,则F2完全抗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RRbb和Rrbb2种,B正确;
C、由题意可知,F2易感病占比为7/16,可能基因型为rr_ _和R_BB,故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RrBB、rrBB、rrBb、rrbb,共5种,C正确。
故选D。
5.D
【分析】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演绎并非指实验,而是指根据假设的原理推导理论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孟德尔对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进行演绎推理,并通过实际种植来验证,C错误;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C错误;
C.摩尔根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荧光标记法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1、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根据摩尔根的实验得到结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眼色、性别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该杂交实验后代雌雄个体表现一致,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子代中雌雄红眼交配,若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亲代基因型是XWXW和XwY,F1基因型是XWXw和XWY,子代表现为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2∶1∶1,若白眼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代基因型是WW和ww,F1的基因型是Ww,因此相互交配,子代雌雄均为红眼∶白眼=3∶1,C正确;
D、摩尔根的实验只证实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没有证明所有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D和d基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A、a基因和B、b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详解】A、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叉互换,A错误;
B、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为初级卵母细胞,通过不均等分裂的方式产生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B错误;
C、该细胞最终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其他三个是极体,C错误;
D、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均属于基因重组,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4细胞代谢-回归课本-23版高考生物复习(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ATP的结构和功能,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3物质运输-回归课本-23版高考生物复习(原卷版+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渗透现象,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回归课本-23版高考生物复习(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骨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