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
展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一节,本节阐述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是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的深度补充,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人的性别决定和生物的变异等遗传学问题的基础。教材依次展现的学习素材包括伞藻的移接实验,遗传的定义及特点,染色体的数目、组成及异常导致的疾病,DNA分子结构及特点,基因的定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节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通过图示表征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遗传的定义并描述遗传现象的特点;在认识伞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完成伞藻移接实验的全过程,并在补充实验后分析得出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利用图卡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学生由宏观至微观学习人的性状和遗传奠定概念、思维和方法基础,做好知识、能力和情感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在经历思维的高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形象思维的驱动下熟练思考问题,依托教学需要发展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理论性较强,可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要着力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有效教学环节的设置,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遗传的概念;
2、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使用道具笔模拟伞藻的移接过程;
2、尝试依据DNA分子结构特点搭建模型。
(三)情感目标
1、参与团队合作讨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2、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参与团队合作讨论并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①分组活动任务;②视频:DNA分子结构介绍。等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师大模型用于展示,学生小模型用于拼接);
六、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七、课堂反馈练习
1、活动反馈: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书P36自我评价1、2、3、4和《伴你学》巩固拓展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培根说过:类比联想支配发明。初二生物学的学习是在初一学习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以类比思维的方式学习利于学生理解重要概念间的联系,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如:在对染色体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基础,以比较、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明确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必要性,认同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对于同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表征进行支撑,而不同的表征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表征接受程度有差异。如:在讨论“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时,采用的是模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按照移接实验的思想尝试去除伞藻的帽、或将一种伞藻的假根和另一种伞藻的柄连接起来,分析剩余部分或移接体的帽形。这与书本的语义图示互为补充,使得知识表征多元化后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遗传的
概念
【图示】二维码
【设问】①透过二维码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②什么是遗传?
【图示】一个家族模相展示遗传现象。
①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传递相应商品或支付信息。
②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导入新课
用直观的图示表征传递信息
伞藻的
移接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细胞核中的
遗传物质
1、染色体
2、DNA
3、基因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间的关系
总结
反馈训练
【过渡】在遗传过程中,生命信息依靠什么传递?
【图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模式图
【设问】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
【过渡】陈述科学史实
【设问】为什么选择伞藻作为实验材料?
【图示】伞藻
伞藻属于什么类群?
细胞数目有多少?
结构是什么样的?
如何分类?
【小结】因为伞藻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所以成为经典的实验材料。
【指导】学生模拟体验演示:利用两头都可以打开的水彩笔。科学家是如何做实验的?两端笔头代表什么?笔杆代表什么?
【演示】一支笔代表伞形帽伞藻,若将其伞形帽切除进行培养,剩下的部分长出什么样的帽形?
【图示】伞藻实验模式图
通过实验表明:伞藻细胞核中具有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
【拓展】小鼠细胞核移植实验
【分析】产出的小鼠像谁?为什么?
【小结】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过渡】细胞核中什么物质可能是遗传物质?
【图示】细胞核模式图
图示中被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
将其某个时期放大来看。
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图示)有什么特点?
【归纳】 染色体的数目(体细胞):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一定),一般还(成对)出现。
【设问】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先天性唇裂和猫叫综合征患者体细胞染色体组图。
他们患病的原因吗?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过渡】在对染色体数目、形态分析研究后,进一步通过实验确定了染色体的组成。
【图示】染色体组成示意图。
【指导】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
【小结】DNA是遗传物质,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视频】《侏罗纪公园》节选
DNA分子有什么功能?
【图示】截取视频中的一张图
找出带有字母的片段,指出是“基因”。
【指导】比较DNA和基因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基因?
【小结】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
【指导】用文字和图示归纳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间的关系。
【总结】以板书促进总结
将板书记录内容作为问题回顾
强调重点
【反馈训练】
书后自我评价;
《伴你学》巩固拓展
思索、类比
将研究的焦点集中
藻类植物
单细胞
帽、柄、假根
根据帽形不同分类
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笔头代表伞藻的“帽”,笔杆代表伞藻的“柄”,另一笔头代表伞藻的“假根”。
分组活动1:①请明确道具笔各部分分别代表伞藻哪部分结构?②请利用手中的道具笔,模拟体验伞藻的移接过程;③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伞藻移接体最终长出的帽形由什么结构控制?
灰鼠,因为灰鼠提供细胞核
总结划书
染色体
参与回答
读图,收获信息
先天性唇裂患者体细胞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猫叫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第5对染色体缺损一部分。
读图描述分析
分组活动2:①阅读资料,判断:蛋白质和DNA何者是遗传物质?②利用模型,描述:DNA结构特点。
划书
根据拼出的完整的DNA链可以培育出恐龙→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组活动3:①阅读资料,归纳:何者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 动手操作,比较: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登台将学习成果展示
明确教学目标
练习
为问题的分析搭设支架
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分解问题
运用旧知,学习新知,重走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之路。
以模拟实验的形式带领学生用两头都可以打开的水彩笔作为道具,让思考可视化。
通过语义图示,指导学生梳理过程
由植物到动物进行知识迁移
回顾初一上学期内容,进行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建构
在比较中发现着学习,重要的抽象概念及时总结归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可视化资源能够将微观世界逐渐呈现。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明确位置、在分析模型时判断结构、在欣赏视频时了解功能、在阅读资料时确立概念。通过系统性的总结DNA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后,简明的说出了基因的概念,为第二节的学习进行铺垫。利用剪贴图帮助学生在边描述、边制作的过程中巩固对三者关系的认知,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建构概念。
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层次性
重点内容反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9539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9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8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流程,评价升华,知识梳理,教学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9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流程及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