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
化学鲁教版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鲁教版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酸、碱、盐与实际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不仅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考中各种题型的命题知识区域。因此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此部分知识的复习按照酸、碱、盐的顺序分为三大板块,其中穿插溶液酸碱性及除去粗盐中杂质的复习。本节课是继复习了常见的酸及其性质之后的第二板块——归纳总结常见的碱及其性质,进一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本课时的具体分析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记常见的碱的特性、制法和用途,学会归纳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网络,能用相关性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对比常见的常见碱的特性,推知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学习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信息归纳处理,以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热情。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实验探究、讨论,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碱的概念,归纳总结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利用碱的化学性质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生们普遍反应酸、碱、盐知识繁杂且学习难度大,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轮复习主要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为主。具体的复习计划是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首先复习常见的酸及其性质,再复习常见的碱及其性质,最后是盐的复习,其中穿插复习溶液的酸碱性及除杂问题等。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再将常见的酸与碱的性质进行整合对比复习。本轮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面向全体学生,将本课时要复习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辨别反应现象、总结反应规律,再配以相应的习题巩固复习内容。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现学生中的典型问题,适时进行点播和指导,由此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有针对性复习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碱及其性质
一、常见的碱
1、可溶性碱:NH3∙H2O(NH4+ 和OH-)
2、干燥剂
3、制法
NaOH:
Ca(OH)2: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变色)
2、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3、碱 + 酸 盐 + 水
4、碱 + 盐 新碱 + 新盐
三、中和反应
H+ + OH- === H2O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1、课堂导入有些“单薄”,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由于课堂容量的限时,未能引入实验,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3、课堂上学生单独回答问题较少,难免有“浑水摸鱼”的情况。
4、课堂时间的把握上应该再精准一些。CO2
SO2
HCl
O2
H2
NH3
NaOH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CaO
【信息链接】
上节课我们回顾了常见的酸及其性质,本节课我们来系统回顾碱及其性质。
【整理自测】
一、常见的碱
1.几种常见碱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2.碱的概念:溶于水后解离出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碱。
3.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 、
、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水
特性
在空气中易吸水,发生 ;溶于水时 热
溶于水时温度越高溶解度 ,水溶液俗称
腐蚀性
有强烈腐蚀性
有腐蚀性
制法
随堂练习
1.2015年8月,天津一集装箱码头发生危险品大爆炸,再次敲响了人们对危化品管理的警钟,实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
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②④⑤
【回顾解疑】
二、碱的化学性质
【探究1】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NaOH溶液
Ca(OH)2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结论: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能使酚酞试液变成 。
【探究2】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H)2溶液
NaOH溶液
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探究3】碱与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氢氧化钙和稀硫酸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结论:碱+酸→
【探究4】碱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Ca(OH)2溶液和CuSO4溶液
NaOH溶液和FeCl3溶液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
结论:碱+盐 →
【归纳总结】
碱的通性:
碱
随堂练习
1.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脚印”。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A.与氧化铁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二氧化碳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2.现有两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只需选用一种药品就能方便地将它们加以鉴别,该药品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盐酸 D.二氧化碳
三、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____和____作用生成____和___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_____和碱中_____的结合生成了水。
2.应用:(1)应用于医药卫生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处理工业废水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随堂练习
1.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直击中考】
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浓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
2.如图是有关Ca(OH)2的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遇氢氧化钙溶液变红色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
(2)若图中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在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3.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
A.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 B.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 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合作交流】
4.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外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
5.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几种常见的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鲁教版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