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测试)
展开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单选题(共50分,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
1.(2023春·四川泸州·高一泸县五中校考期末)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
B.35S标记的T2噬菌体的获得需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
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分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DNA为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一条单链来自亲代,则子代噬菌体DN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A正确;
B、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不能独立生活,所以需要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才能获得35S标记的T2噬菌体,B正确;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T2噬菌体,从而使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2.(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基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B.在“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验证实验中,利用了“加法原理”
C.探究“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利用了“加法原理”
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答案】D
【分析】1、加法原理是绐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
2、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
【详解】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实验组作了加温等处理,属于“加法原理”,A错误;
B、在“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验证实验中,用的是蛋白质和待测试剂的组别,未用到加法原理,B错误;
C、探究“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未用到“加法原理”,C错误;
D、在艾弗里向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几个实验组分别添加蛋白酶、酯酶或DNA酶的目的是除去相应的成分,采用的是“减法原理”,D正确。
故选D。
3.(2023春·山东烟台·高一统考期末)为了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为空白对照组,以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B.根据实验1、2、3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实验4是利用“加法原理”设计的一个补充实验组,可以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
D.该实验与格里菲思的实验都是设法将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后分别研究各自的效应
【答案】B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合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释放。
【详解】A、没有做出处理的为空白对照,实验2为空白对照组,以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的可信度,A错误;
B、实验1、2、3的实验现象显示TMV病毒的RNA能引起烟草花叶病,蛋白质不能,因而能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
C、实验4是利用“减法原理”设计的一个补充实验组,可以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得出R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错误;
D、该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都是设法将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后分别研究各自的效应,D错误。
故选B。
4.(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提出了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
B.格里菲思在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证明了DNA才是转化因子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说明自然界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详解】A、格里菲思在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提出了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A错误;
B、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证明了DNA才是转化因子,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有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5.(2023·辽宁沈阳·高一统考学业考试)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分别用被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则检测到32P组与35S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 )
A.上清液、上清液
B.沉淀物、沉淀物
C.上清液、沉淀物
D.沉淀物、上清液
【答案】D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在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被标记的DNA侵入细菌内部,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统考期末)某研究小组对甲、乙两种生物的核酸分子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甲生物核酸中碱基的比例为A=30%、T=25%、C=25%、G=10%、U=10%;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碱基的比例为A=25%、U=25%、C=30%、G=20%。甲、乙两种生物可能为( )
A.小麦、肺炎链球菌B.酵母菌、T噬菌体
C.蓝细菌、流感病毒D.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
【答案】C
【分析】1、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同时含DNA和RNA。
2、DNA一般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在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A=T),G与C配对(G≡C),所以在双链DNA中,A的比例等于T的比例,G的比例等于C的比例。RNA一般为单链,DNA和RNA在组成上的差异是:DNA含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T),RNA含核糖和尿嘧啶(U)。
3、绝大多数生物,包括所有的细胞生物和DNA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甲生物核酸中有碱基T和碱基U,说明甲生物同时含DNA和RNA,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可能是小麦、酵母菌、蓝细菌,不可能是烟草花叶病毒;乙生物的遗传物质含U,证明乙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乙生物是RNA病毒,可能是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综上所述,甲、乙两种生物可能为蓝细菌、流感病毒,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2023春·湖北黄石·高一统考期末)艾弗里用去污剂裂解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细胞,然后将裂解产物依次进行下图所示的处理后,再分别进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①和⑤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
B.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C.①②③④组实验中均只有S型细菌,且未出现R型细菌
D.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培养时间等
【答案】C
【分析】1、图示过程为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①);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去荚膜的酶、蛋白酶、R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②、③、④);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⑤)。
2、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详解】A、①包括S型细菌细胞的所有裂解产物,⑤加DNA酶除去了DNA,⑤不能完成转化,说明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A正确;
B、该实验设法分别单独除去荚膜、蛋白质、RNA、DNA,然后与常态比较,遵循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B正确;
C、①②③④组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细菌,仍然有部分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C错误;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去荚膜的酶、蛋白酶、RNA酶、DNA酶分别除去荚膜、蛋白质、RNA、DNA,所以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培养时间等均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C。
8.(2023春·四川乐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中一些指标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图丙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答案】C
【分析】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
2、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侵染细菌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继续延长二者的保温时间,细菌被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降低,A错误;
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所以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或放射性很低,与保温时间的长短无关,B错误;
CD、据丙图可知,S型菌曲线的起点为0,在R型菌之后出现,且R型菌的数量多于S型菌,故丙图可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和S型菌的数量变化,C正确,D错误。
故选C。
9.(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核糖体B.遗传物质都是DNA
C.都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都可以由ATP直接供能
【答案】C
【分析】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一种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
C、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真核生物含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C错误;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是以ATP直接供能,D正确。
故选C。
10.(2023春·四川绵阳·高二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C
【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①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遗传物质都是DNA,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即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③正确,④错误;
⑤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RNA,⑤错误。
综上所述,②④⑤错误,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4·江苏·高一南京市秦淮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某DNA片段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腺嘌呤B.②表示胞嘧啶C.③表示葡萄糖D.④表示磷酸二酯键
【答案】B
【分析】DNA由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每条链上的一个核苷酸以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并排列在主链外侧,碱基位于主链内侧;DNA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与另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A和T配对,C和G配对),由氢键连接。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A(腺嘌呤)与①配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①为T(胸腺嘧啶),A错误;
B、②与G(鸟嘌呤)配对,则②为C(胞嘧啶),B正确;
C、DNA分子中所含的糖③为脱氧核糖,C错误;
D、DNA两条链中配对的碱基通过④氢键相连,D错误。
故选B。
12.(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九中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为核苷酸长链结构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和b都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
B.磷酸和五碳糖交替排列,构成了该结构的基本骨架
C.化学键②可使各核苷酸之间连接成长链结构
D.若该结构彻底水解可得到 6种小分子有机物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a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不能称为一分子核苷酸。
【详解】A、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正好构成一个核苷酸,而b中包含的是第二个核苷酸的碱基和五碳糖及第三个核苷酸的磷酸,A错误;
B、磷酸和五碳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
C、各各核苷酸之间连接成长链结构是通过磷酸二酯键(化学键①)连接起来的,C错误;
D、该结构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含氮碱基,脱氧核糖5种小分子有机物,磷酸是无机物,D错误。
故选B。
13.(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九中校考阶段练习)在对DNA结构的探索中,于1953年摘取桂冠的是两位年轻的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另一端有一个羟基
B.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单链走向相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C.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
D.脱氧核糖上与碱基相连的碳叫作1’-C,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作5’-C
【答案】B
【分析】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
2、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的1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5'的一端带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的一端有一个羟基,A正确;
B、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单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错误;
C、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T配对,C、G配对,C正确;
D、脱氧核糖上与碱基相连的碳叫作1’-C(1号碳),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作5’-C(5号碳),D正确。
故选B。
14.(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统考期末)某科学家分析了多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发现这些生物的(A+T)/(C+G)的值如下表。以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组成一定不同
B.大肠杆菌DNA和小麦DNA中A+G/T+C的值不同
C.小麦和鼠的DNA中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DNA中碱基组成具有一致性
【答案】D
【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C和G之间有3个氢键,而A和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和G所占的比例越高,其稳定性越高。
【详解】A、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组成相同,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错误;
B、大肠杆菌DNA和小麦DNA中(A+G)/(T+C)的值相同,都为1,B错误;
C、表中只能看出小麦和鼠的(A+T)/(G+C)的比例相同,不代表它们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不同的生物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错误;
D、根据表中猪肝、猪胸腺、猪脾中(A+T)/(C+G)的比值相等可知,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DNA中碱基组成具有一致性,D正确。
故选D。
15.(2023春·福建三明·高一统考期末)某同学欲制作一个含两个腺嘌呤且长度为6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准备12个碱基,嘌呤和嘧啶数目相等
B.该模型中代表氢键的连接物共需要16个
C.能搭建出46种不同的DNA分子结构模型
D.制成的模型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应反向平行
【答案】C
【分析】DNA结构: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②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③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详解】A、制作含6个碱基对的DNA模型需要准备12个碱基,双链DNA中嘌呤和嘧啶数目相等,A正确;
B、该DNA模型含两个腺嘌呤,故含A—T碱基对2个、C—G碱基对4个,氢键数目共2×2+3×4=16个,B正确;
C、由于该DNA模型含有两个腺嘌呤,故能搭建出的DNA分子模型小于46种,C错误;
D、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D正确。
故选C。
16.(2023春·广东梅州·高一统考期末)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的6种卡片、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成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模型,模型中有4个T和6个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理论上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模型B.代表胞嘧啶的卡片有4个
C.代表氢键的连接物有26个D.该DNA分子模型的骨架是碱基对
【答案】C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T-A、G-C。
【详解】A、由于A-T碱基对,C-G碱基对的数目已经确定,因此理论上能搭建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数少于410种,A错误;
B、DNA分子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故在此模型中A有4个,C(胞嘧啶)有6个,B错误;
C、A、T配对有两个氢键,G、C配对,有三个氢键,共含有氢键4×2+6×3=26,C正确;
D、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D错误。
故选C。
17.(2023春·云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DNA指纹”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
A.特异性B.多样性C.稳定性D.可变性
【答案】A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A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3春·云南大理·高一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某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300个,将该DNA分子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子代DNA分子都含32P
B.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中,可能只有一条链含32P
C.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900个
D.子代DNA分子中不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8
【答案】C
【分析】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 DNA分子。子代 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详解】ABD、某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形成23=8个子代DNA分子,所有子代DNA分子都含32P,其中有6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2P,另外2个DNA分子只有其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2P,故子代DNA分子中不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2/(8×2)=1/8,ABD正确;
C、在该DNA分子含有的碱基数为:1000×2=2000个,其中G=C=300个,A=T=(2000-300×2)/2=700个,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3-22)×700=2800,C错误。
故选C。
19.(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九中校考阶段练习)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DNA复制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B.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C.在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D.DNA复制是一个先解旋后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答案】D
【分析】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首先用含15NH4Cl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若代,这时大肠杆菌(亲代)的DNA几乎都是15N标记的。然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H4Cl的普通培养液中。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详解】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离心后亲代、第一代、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在试管中的位置分别是靠近试管底部、居中、居中和更靠上,该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A正确;
B、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B正确;
C、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对于真核细胞而言,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C正确;
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错误。
故选D。
20.(2023春·山东日照·高一统考期末)下图是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催化B.DNA在同一起点双向解旋并复制
C.DNA分子复制是多起点同时进行的D.图示的复制特点提高了复制的效率
【答案】C
【分析】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但不是同时开始的,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详解】A、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
B、根据复制起点的位置以及箭头的延伸方向可知,DNA在同一起点双向解旋并复制,B正确;
C、图中含有多个复制起点,说明DNA分子复制是多起点复制,但由于三个复制环大小不同,因此不是同时开始复制的,C错误;
D、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
故选C。
21.(2023春·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末)如图为线粒体DNA的D环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因为密度较高称之为重链(简称H链),另一条链因为密度较低称之为轻链(简称L链),复制时,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新H链一边复制,一边取代原来旧H链被取代的旧H链以环的形式被游离出来,由于像字母D,所以称为D环复制。随着环形轻链复制的进行,D环增大,待全部复制完成后新的H链和旧的L链、新的L链和旧的H链各自组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线粒体DNA复制完成以后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B.线粒体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
C.线粒体DNA分子的H链要比L链长
D.线粒体DNA的两条链也符合反向平行
【答案】C
【分析】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出两个DNA分子。
【详解】A、线粒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故线粒体完成DNA复制后无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线粒体DNA复制的过程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 ;
C、线粒体DNA分子的H链和L链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H链和L链一样长,C错误;
D、线粒体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C。
22.(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统考期末)从细胞分裂到遗传信息传递,几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都离不开DNA复制这个过程。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其中①②表示DNA复制所需的两种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中的①是RNA聚合酶,②是DNA聚合酶
B.从图示看,两条子链都是由5'端向3'端延伸
C.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均可作为合成子链的模板
D.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DNA复制过程,①表示解旋酶,②表示DNA聚合酶。
【详解】A、酶①是解旋酶,其作用是解开DNA双链;②是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连接成DNA片段,A错误;
B、DNA复制时,DNA聚合酶沿母链的3′端到5′端移动,子链都是由5'→3'方向延伸的,B正确;
C、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均可作为合成子链的模板,C正确;
D、真核生物中,DNA分子复制的时间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正确。
故选A。
23.(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统考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含14N或15N的DNA离心后的位置,可确定⑤为亲代,②为子一代
B.若②是⑤的子代,则可以排除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的可能
C.若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则亲代DNA进行了2次复制
D.若出现图中④的结果,则说明出现了实验误差,需要重复实验
【答案】C
【分析】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由1条母链和l条子链组成。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即亲代DNA应为全重带(15N15N),即图⑤,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子一代DNA应为全中带(14N/15N),即图②。
【详解】A、亲代DNA两条链均含有15N,离心后为⑤,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则形成的两个DNA均为一条链含15N,一条链为14N,离心后为②,A正确;
B、⑤中的DNA两条链都含15N,若以此为模板用14N为原料进行全保留复制,结果应该是出现重带和轻带。故出现②,可否认全保留复制,B正确;
C、由子一代DNA继续增殖,得到的子二代中共4个DNA,离心后应为1/2中带(14N/15N)、1/2轻带(14N/14N),即图①;子二代继续增殖形成的子三代共8个DNA,两个DNA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为14N,其余6个DNA的两条链均为14N,离心后应为1/4中带(14N/15N)、3/4轻带(14N/14N),即图③(带宽比3: 1),C错误;
D、若出现图中④的结果,即DNA中含有的全是14N,没有15N,则说明出现了实验误差,需要重复实验,D正确。
故选C。
24.(2024·江苏·高一南京市秦淮中学校考学业考试)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存在mRNA上B.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
C.有64种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不是一一对应
【答案】B
【分析】密码子是指信使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碱基。
【详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A正确;
B、在原核细胞中密码子GUG作为起始密码子时编码甲硫氨酸,不作为起始密码子时编码缬氨酸,B错误;
CD、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61种编码氨基酸,另有三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反密码子有61种,故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不是一一对应,CD正确。
故选B。
25.(2023春·湖南怀化·高二统考期末)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则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P序列A基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母本
B.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
C.基因型为Aa的雄鼠,其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
D.降低发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症状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
【答案】D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
【详解】A、P序列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故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母本,A正确;
B、若侏儒雌鼠(aa)与侏儒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母方)杂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雌鼠生长发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B正确;
C、P序列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基因型为Aa的雄鼠,可以产生A:a=1:1的精子,A基因能控制蛋白D的合成,a基因不能,因此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C正确;
D、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导致P序列甲基化程度降低,对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使得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基因型为Aa)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基因型为aa的症状无法缓解,D错误。
故选D。
26.(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样题)生物试题)下列有关DNA、基因、蛋白质和生物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B.基因与性状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性状
【答案】B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B错误;
C、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正确;
D、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实现对性状的直接或间接控制,D正确。
故选B。
27.(2023春·河南信阳·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表示人体内与苯丙氨酸代谢有关的途径,白化病和尿黑酸症都是因为苯丙氨酸代谢缺陷引起的人类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中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化病和尿黑酸症分别与酶⑤和酶③的缺乏有关
B.若酶①异常,则患者可能同时患白化病和尿黑酸症
C.图示过程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图示过程说明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答案】B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白化病与酶⑤缺乏有关,缺乏酶③会使尿黑酸无法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积累在尿液中呈现黑尿,A正确;
B、若酶①异常,酪氨酸不能生成,则患者不可能患白化病和尿黑酸症,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图示过程说明一个基因(如控制酶①的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B。
28.(2023春·陕西渭南·高一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不可能相同
C.①②③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
D.③过程中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肽链,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豌豆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A错误;
B、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B错误;
C、①是DNA的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T、C-G、G-C、T-A,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C-G、G-C、T-A,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C-G、G-C、U-A,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C正确;
D、③过程中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相同,故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蛋白质,根据图中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D错误。
故选C。
29.(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下列关于DNA复制和RNA种类、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时,仅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可作为模板
B.真核细胞内的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细胞中有多种tRNA,—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D.核糖核苷酸须在DNA聚合酶参与下才能连接成新的子链
【答案】C
【分析】RNA包括mRNA、tRNA、rRNA三类,三者均是由DNA转录形成,均参与翻译过程。
【详解】A、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A错误;
B、真核细胞内的mRNA和t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错误;
C、细胞中有多种tRNA,—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C正确;
D、核糖核苷酸须在RNA聚合酶参与下才能连接成新的子链,D错误。
故选C。
30.(2024·江苏·高一南京市秦淮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B.基因能够控制蛋白质合成
C.基因和染色体是同一概念D.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C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遗传物质是RNA的病毒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能够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正确;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两者不是同一概念,C错误;
D、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
故选C。
31.(2023春·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末)对DNA分子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碱基总数量为x/y
B.碱基C的数目为x(1/3y-1)
C.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为x/(1-y)
D.碱基G的比例为(1-y)2
【答案】A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详解】A、若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则碱基总数为x/y,A正确;
BD、检测得知一个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目为x,其占碱基总数量比例为y,则与该碱基互补配对的碱基T数目也为x,占碱基数量比例为y,,另外两种碱基(G、C)的数目均(x/y-2y)÷2=x(1/2y-1),B,D错误;
C、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相等,因此嘌呤与嘧啶的比例是1,C错误。
故选A。
32.(2023春·安徽宿州·高一安徽省萧县中学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分子复制方式的实验方法和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B.构建物理模型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C.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和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D.同位素标记法: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答案】B
【分析】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DNA双螺旋的结构属于物理模型;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及摩尔根用果蝇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但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
B、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都属于构建物理模型,B正确;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B。
33.(2023春·山东东营·高一统考期末)科学家对一块4万年前骨头的一个线粒体 DNA 区域进行测序并与当今人类的进行比较,揭示当今 人类与已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为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奥秘奠定了基础。图甲是用DNA 测序仪测出的现代人类一个 DNA 分子片段上被标记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条(CCAGTGC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 DNA 片段中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个
B.根据图甲的排列顺序,推测图乙所示 DNA 分子片段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 CAACTGCT
C.若图甲中碱基序列属于线粒体的,则该线粒体 DNA 分子具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线粒体数量多,易获取,且只包含细胞遗传信息的一小部分,测序成功机会大
【答案】C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分析题意,图甲是用DNA 测序仪测出的现代人类一个 DNA 分子片段上被标记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条(CCAGTGC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另一条链上的碱基GGTCACGC,则图甲中的 DNA 片段中含有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6个,A正确;
B、DNA 分子片段上被标记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条(CCAGTGCG),则图甲中从左向右的碱基顺序是ACGT,据此推测图乙所示 DNA 分子片段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AACTGCT,B正确;
C、线粒体DNA是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
D、与核DNA相比,线粒体数量多,易获取,且只包含细胞遗传信息的一小部分,测序成功机会大,D正确。
故选C。
34.(2023春·河北唐山·高二开滦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下列有关“支架”和“骨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B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与G配对,A与T配对)。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B错误;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
故选B。
35.(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九中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五个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B.在RNA病毒的增殖过程中会发生④或⑤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细胞能进行①过程不能进行②、③过程
D.DNA、RNA 是信息的载体,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
【答案】C
【分析】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逆转录,⑤是RNA复制。
【详解】A、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逆转录,⑤是RNA复制,五个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A正确;
B、RNA病毒有RNA逆转录病毒和RNA复制病毒,因此在RNA病毒的增殖过程中会发生④或⑤,B正确;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无法发生上述过程,C错误;
D、DNA、R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ATP是直接能源物质,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每空2分,共10分)(2023春·广东云浮·高一统考期末)某研究小组将分别标记有放射性同位素32P、35S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依次分为甲、乙两组。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甲、乙两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放射性时,若甲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原因可能是 (答出2点);乙组实验中T2噬菌体的 含有35S,正常情况下,乙组中 的放射性很高。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可使菌体破裂形成噬菌斑。T2噬菌体中,基因h﹢、h控制噬菌斑的透明程度,基因r﹢、r控制噬菌斑的大小。用基因组成为hr﹢和h﹢r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将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涂布到长满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含基因r的T2噬菌体的侵染、繁殖能力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含基因r﹢的T2噬菌体的侵染和繁殖能力;基因组成为hr﹢和h﹢r的噬菌体混合培养,出现了上图中四种表型的菌落,原因是 。
【答案】(1) 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子代;培养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 蛋白质外壳 上清液
(2) 强于 基因组成为hr﹢和h﹢r的噬菌体混合培养后(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1)甲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会进入大肠杆菌,正常情况是沉淀物的放射性高,若检测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或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子代。乙组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进入大肠杆菌,则检测到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
(2)结合图示可知,含有r+的噬菌斑小,含有r的噬菌斑大,因此含有r基因噬菌体的侵染和繁殖能力强。两种噬菌体基因型为h+r和hr+混合培养出现四种表现型的菌落 ,说明子代噬菌体有h+r+、hr、hr+、h+r四种基因型,推测两种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发生了基因重组。
37.(每空1分,共10分)(2023春·四川成都·高一统考期末)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其中,同位素标记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而病毒是常用的研究材料。图1为两种病毒(核酸不同)的物质组成;图2为某一卵原细胞及其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其放射性标记如图所示;图3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部分检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B化合物中,共有的元素是 ,病毒e和病毒f体内的④(④表示碱基)总共有 种。
(2)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的病毒是图1所示的 (填“e”或“f”),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 。为实现该设计思路,用35S标记蛋白质时应标记图1B中 (用图中标号表示)部位。
(3)若将图2细胞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让其只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请依照图2在答题卡方框中画出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及其DNA放射性标记情况 。假设该细胞内只有这两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均含有m个碱基,其中细胞内碱基T共占15%,则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
(4)图3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32P远高于图中数据,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1点即可,2分)
【答案】(1) C、H、O、N 5
(2) e 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①
(3) 0.7m
(4) 细菌没有裂解,无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分析】分析图1可知, A是核苷酸,是由C、H、O、N、P五 种元素组成,其中②表示磷酸基团,③表示五碳糖,④表示碱基,B是氨基酸,主要由C、H、O、N组成,c 是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RNA,所以b是DNA,d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则d是蛋白质。病毒e是DNA病毒,病毒f是RNA病毒。图2 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DNA单链都含有31P,另一个DNA两条DNA单链都含有32P,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1)分析图1可知, A是核苷酸,是由C、H、O、N、P五 种元素组成,B是氨基酸,主要由C、H、O、N组成,所以图1的A、B化合物中共有的元素是C、H、O、N。,图1中,c 是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RNA,b是DNA,所以病毒e是DNA病毒,病毒f是RNA病毒,病毒e和病毒f体内的④碱基)总共有A、T、C、G、U5种。
(2)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的病毒是噬菌体病毒,是图中的e即DNA病毒,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图1中,①表示R基,⑤表示氨基,氨基中不含S元素,所以为实现该设计思路,用35S标记蛋白质时应标记图1B中①。
(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在减数分裂前进行复制,又因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以图2中两个DNA为模版,并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的条件下,得到的两条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都含有32P,另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分开,所以得到的卵细胞及其DNA放射性标记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假设该细胞内只有这两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均含有m个碱基,其中细胞内碱基T共占15%,则碱基G的含量为50%-15% =35%,则两个DNA分子中鸟嘌呤碱基的数目为0.7m,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需要复制一次,即相当于新形成两个DNA分子,因此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0.7m。
(4)图3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浸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所以结果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32P远高于图中数据,其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38.(每空2分,共14分)(2023春·山东烟台·高一统考期末)下图表示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部分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DNA复制原点(启动DNA复制的特定序列)所在位置;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
(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 交替排列构成。图中酶2是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酶外,还需要的条件有 。
(2)据图分析,模板DNA链的端点a、b和新合成DNA子链的端点c、d中,表示5'端的是 ,判断依据是 。
(3)某DNA分子含有48502bp(bp表示碱基对),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bp/min,则该DNA分子完成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只需要16s。据图分析,DNA分子复制时速率提升的原因有 ;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延伸的子链紧跟着酶1,这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 的过程。
【答案】(1) 脱氧核糖和磷酸 DNA聚合酶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
(2) a、c 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3′,模板链与子链反向平行
(3) 复制是双向进行的 边解旋边复制
【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4、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详解】(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图中酶1为解旋酶,酶2为DNA聚合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
(2)DNA聚合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端向3′端延伸,即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3′,模板链与子链反向平行,因此模板DNA链的端点a、b和新合成DNA子链的端点c、d中,表示5'端的是a、c。
(3)若单起点单向复制,按正常的子链延伸速度,此DNA分子复制约需30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16s,据题图分析,这是因为复制是双向进行(单起点双向复制)的;由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酶1(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
39.(每空1分,共7分)(2023春·福建三明·高一统考期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两条肽链构成,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下图所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为 。(AGC:丝氨酸;GCU:丙氨酸;CGA:精氨酸)
(2)图1中甲过程需要 酶的催化,以 为原料,若mRNA以图中DNA片段整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测定发现mRNA中C占28%,G占22%,则DNA片段中T所占的比例为 。乙过程为 ,该过程中核糖体移动方向为 。
(3)由图1可知,miRNA-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 ,从而使BDNF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影响BDNF的形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丙过程 (填“减弱”或“不变”或“增强”),若甲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F的含量将 (填“减少”或“不变”或“增加”)。
【答案】(1)精氨酸
(2) RNA聚合 (四种)核糖核苷酸 25% 翻译 由右向左
(3) miRNA-195与BDNF基因转录产物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 增强 减少
【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1)图2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是由右向左,即为GC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为CGA,根据密码子表可知,该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精氨酸,因此其所携带的氨基酸为精氨酸。
(2)甲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该过程的产物是mRNA,因此转录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若mRNA以图中DNA片段整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测定发现mRNA中C占28%,G占22%,显然mRNA中C+G的含量为50%,该比例在mRNA中和与之互补的DNA的两条链中是恒等的 ,即DNA中C+G的含量也为50%,显然 DNA分子中A+T=1-50%=50%,又因为在DNA分子中A和T的数量是相等,因此,该DNA片段中T所占的比例为50%÷2=25%。乙过程为翻译,由图中肽链的长度的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到左。
(3)由图1可知,miRNA-195基因转录出的miRNA-95与BDNF基因转录出的mRNA能够发生部分的碱基互补配对,因而阻止了相应的mRNA的翻译过程,即miRNA-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195与BDNF基因表达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从而使BDNF基因表达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导致的。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丙过程增强,若甲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由于翻译过程受阻,BDNF的含量将减少。
40.(每空1分,共9分)(2023春·河北沧州·高一统考期末)科学家分析了多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不同生物或生物体不同器官(细胞)的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一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 ,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不同生物的DNA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同,这说明DNA具有 性。
(2)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基本相同,这说明同种生物的DNA碱基组成具有 (填“一致性”或“特异性”)。牛的肾和肺的DNA碱基比例相同,原因是 ;但精子与肾和肺的DNA碱基比例稍有差异,原因是 。
(3)据表可知,小麦和人的DNA的碱基比例不同, (填“能”或“不能”)据此初步判断小麦和人的DNA的热稳定性不同,原因是 。
(4)除少数病毒外,所有生物的DNA都由4种相同的碱基组成,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角度说明原因: 。
【答案】(1)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 多样
(2) 一致性 它们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构成的 精子含X或Y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有差异
(3) 能 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小麦和人的DNA分子中G—C碱基对所占比例不同,可初步判断二者DNA的热稳定性不同
(4)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详解】(1)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不同生物的DNA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同,这说明DNA具有多样性。
(2)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基本相同,这说明同种生物的DNA碱基组成具有一致性。牛的肾和肺的DNA碱基比例相同,这是因为这些组织细胞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这些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精子与肾和肺的DNA碱基比例稍有差异,是因为牛的精子是由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含X或Y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有差异。
(3)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G和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故可根据小麦和人的DNA的碱基比例不同,初步判断小麦和人的DNA的热稳定性不同。
(4)除少数病毒外,所有生物的DNA都是由相同的4种碱基组成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说明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具有共同的起源,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DNA来源
大肠杆菌
小麦
鼠
猪肝
猪胸腺
猪脾
(A+T)/(C+G)
1.01
1.21
1.21
1.43
1.43
1.43
生物或器官(细胞)
小麦
人
猪
牛
肝
胰
脾
肾
胃
肺
精子
(A+T)/(G+C)
1.21
1.52
1.43
1.42
1.43
1.29
1.30
1.29
1.30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5讲 遗传的基础知识(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5讲 遗传的基础知识(练透),文件包含第15讲遗传的基础知识练习原卷版docx、第15讲遗传的基础知识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2讲 细胞的增殖(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2讲 细胞的增殖(练透),文件包含第12讲细胞的增殖练习原卷版docx、第12讲细胞的增殖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练透),文件包含第11讲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练习原卷版docx、第11讲细胞代谢综合分析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