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A卷)(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第三合作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提出了四种假设。根据你的探究,你认为哪一种假设会被证实是错误的( )
A. 鱼的胸鳍和腹鳍会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B. 鱼的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C. 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还可以决定前进的方向
D. 鱼类只靠鳍进行运动
2.下列关于动物呼吸器官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外骨骼是昆虫的呼吸器官
B. 鳃是绝大多数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C. 陆生动物绝大多数用肺呼吸也有用气管呼吸的(如蝗虫)
D. 陆生动物有用体壁呼吸的
3.我们必须保护青蛙,其意义在于( )
A. 青蛙体表有颜色,适于观赏B. 青蛙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C. 青蛙能预测天气变化D. 青蛙能捕食大量害虫
4.下列组合中与仿生学的科研成果不相匹配的是( )
A. 宇航服与蝙蝠B. 冷光灯与萤火虫
C. 核潜艇与海豚D. 薄壳建筑与乌龟背甲
5.下列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够繁殖后代B. 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
C. 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D.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生物作用的是( )
A. 帮助植物传粉受精B. 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C. 引起食物腐败D. 产生抗生素
7.我们在将小麦和水稻划分为种子植物门禾本科时,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哪些器官中表现出的相同特征( )
A. 根、茎B. 叶、花C. 花、果实、种子D. 根、叶
8.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的结构复杂,最突出之处是( )
A. 具有茎、叶、假根
B. 具有根、茎、叶、花和果实
C. 具有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
D. 具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和种子
9.如图,杜鹃占据了小鸟的鸟巢,并在其中生下它的蛋。小鸟不仅替杜鹃孵蛋,还哺育长得比自己还大的小杜鹃。该现象是( )
A. 小鸟害怕凶猛的杜鹃,不得已为其哺育后代
B. 小鸟与杜鹃友好相处,自愿为其哺育后代
C. 孵蛋和哺育是小鸟的乐趣
D. 孵卵和育雏是小鸟的先天性繁殖行为
10.在静谧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 飞行、游泳、爬行B. 飞行、跳跃、游泳C. 奔跑、游泳、爬行D. 飞行、游泳、行走
1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B. 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
C. 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D.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危害
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13.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B.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关节
C.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D. 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14.屈肘时所需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 肱二头肌收缩牵拉骨B. 肱二头肌舒张推开骨
C. 肱三头肌收缩牵拉骨D. 肱三头肌舒张推开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5.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______,属于脊椎动物的有______。
(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与E比较C和D 的共同特点是______发育。
(3)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较,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内没有______,叶内没有______,根为______根。
(4)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说明生物进化是从______,从______的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生物圈中的许多动物都是跨越多种环境生活,并且形成了一些与这些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图是几种鸟的足图,它们的结构都与鸟和生活习性相适应,请将它们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适于捕捉小动物的足是______.
(2)适于在树上攀援的足是______.
(3)适于奔走的足是______.
(4)适于游泳的足是______.
(5)适于在沼泽地或浅水中行走的足是:______.
17.如图是鲫鱼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1]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6]______;[7]______.
(2)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体形:______,适于______;
②体色:______,适于______;
③体表:______,起______的作用;
④运动器官:______,适于______;
⑤呼吸器官:______适于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水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儿离不开水”.
1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 ______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 ______ 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 ______ 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 ______ 、 ______ 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 ______ 的分解,也能释放出 ______ 、 ______ 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 ______ .
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915年春,英国人陶尔特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发现菌落(菌落指培养细菌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上面长了透明斑.用接种针接触透明斑后再接触另一菌落,不久,被接触的部分又出现了透明斑.1917年,法国人第赫兰尔在巴斯德研究所也观察到,痢疾杆菌的新鲜液体培养物能被加入的某种污水的无细菌滤液所溶解,浑浊的培养物变清了.若将此澄清液再进行过滤,并加到另一敏感株的新鲜培养物中,结果同样变清.以上现象被称为“陶尔特-第赫兰尔现象”.第赫兰尔将溶菌因子命名为噬菌体.
(1)噬菌体是一类没有______结构的微生物,其主要生理特征是个体十分微小,必须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
(2)噬菌体的大小与细菌相比,噬菌体______,其根据是可以通过______过滤器.
(3)葡萄球菌菌落上透明斑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鱼鳍的作用,掌握鱼鳍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所以能够保持鲫鱼身体平衡的是胸鳍和腹鳍。鱼之所以能不断向前运动是因为各种鳍在水中相互协调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所以在运动中鱼类只靠鳍进行运动协的说法错误。
故选D。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呼吸器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明确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其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
【解答】
A.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而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有鳃,如沼虾等,也有的是气管,如蝗虫等,符合题意;
B.大多数的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鳃呼吸,如鲫鱼等,不符合题意;
C.陆生动物绝大多数用肺呼吸,如家兔等,另外像蝗虫等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不符合题意;
D.陆生动物有用体壁呼吸的,如蚯蚓就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解析】解: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只害虫,一年便能吃一万多只害虫,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青蛙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对人类益处多多。如果没有青蛙,农作物受害,减少产量,人类生存也会受到影响。
故选:D。
青蛙被称为“农田卫士“、“害虫天敌”,一般农业害虫青蛙都吃,如蝗虫、玉米螟、菜青虫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青蛙捕食农业害虫。
4.【答案】A
【解析】解:A、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宇航服;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研制的是雷达,故不正确;
B、模仿萤火虫发光不发热的原理,开发了冷光,提高了发光效率,故正确;
C、核潜艇的外形像海豚,海豚的游泳速度每小时可达一百多千米,轻而易举地超过现代潜艇的航速.仿生学家模仿海豚的皮肤,用富有弹性的有机材料制成一种多层的潜艇外壳,潜艇穿上这层人造“皮肤”航行,可以提高航速,因此核潜艇模仿的是海豚,故正确;
D、乌龟的背甲虽薄但是强度很大,模仿其结构原理建造了薄壳建筑,故正确.
故选A
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熟知仿生的原理以及常见的仿生技术的应用.
5.【答案】B
【解析】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
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噬菌体的知识,可结合病毒的分类、特点、生活、繁殖等来分析。
病毒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6.【答案】A
【解析】解:A、帮助植物传粉受精的是动物如蜜蜂,而微生物较小,没有此作用。故符合题意;
B、有些微生物可以使动植物和人患病如真菌使人患脚气,细菌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使动植物和人患病,病毒使烟草患枯叶病。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不符合题意;
D、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例子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7.【答案】C
【解析】解: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小麦和水稻同属于禾本科植物,其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花序、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通常两性,或单性与中性,由外稃和内稃包被着;小花多有2枚微小的鳞被,雄蕊3或1~6枚,子房1室,含1胚珠;花柱通常2,稀1或3;柱头多呈羽毛状。果为颖果,少数为囊果、浆果或坚果。种子里有一片子叶。
故选:C。
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据此解答。
做这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的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8.【答案】C
【解析】解: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也无花、果实和种子。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复杂一些,因为苔藓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无花、果实和种子。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蕨类植物比苔藓或植物的复杂之处,可结合其主要特征来分析。
熟练掌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比较其在结构上的异同,结合题意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并且都与繁殖有关,也属于繁殖行为,因此A、B、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0.【答案】A
【解析】解:上述文字叙述中,包含三种生物:白鹭、鱼、螃蟹。其中白鹭属于鸟类,运动方式为飞行;鱼属于鱼类,运动方式为游泳;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显著特征。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1.【答案】A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同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有成千上万的基因。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可见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2.【答案】C
【解析】解: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兔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种生物,即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是关于生物多样性知识的选择题,思考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方面来切入。
13.【答案】B
【解析】解:A、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不符合题意。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和半活动的,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不符合题意。
C、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运动的知识,涉及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动作的产生等知识,思考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了解在运动中肌肉的协调与配合。
1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掌握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综上所述,在完成屈肘动作时所需要的动力主要来自肱二头肌的收缩牵拉骨。
故选:A。
15.【答案】B DE 变态 导管 叶脉 假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解析】解:(1)如图,从分类角度看,A是苔藓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向日葵,是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C蜜蜂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DE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C节肢动物和D两栖动物在发育的过程中,其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E哺乳类的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属于变态发育。
(3)A是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但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即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一般植株比较矮小,且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而B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都长的比较高大。
(4)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以看出,A生活在阴湿处,较低等,B生活在陆地上,较高等。D水陆两栖,低等。E生活在陆地上,高等。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1)B;DE;(2)变态;(3)导管;叶脉;假;(4)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生物的分类、发育以及进化趋势等内容,分析作答。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6.【答案】B;C;D;E;A
【解析】解:A丹顶鹤的足三只朝前一只朝后,便于行走,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由于沼泽地或浅水滩土地比较湿润,这样的足不至于深陷其中;B为老鹰的足锐利、具有钩爪,适于捕捉小动物;C为啄木鸟的足两只朝前,两只朝后,便于抓握树干,能抓握和钩挂在树上,适于攀援在树上;D为鸵鸟的足,趾短粗有力,适于奔走;E为野鸭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故答案为:
(1)B(2)C(3)D(4)E(5)A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7.【答案】背鳍;尾鳍;侧线;臀鳍;胸鳍;腹鳍;梭形;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背部深灰黑色,腹面白色;逃避敌害;覆盖着鳞片并有黏液;保护鱼体和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鳍;水中游泳;鳃
【解析】解:(1)图中:1背鳍,2鳃盖,3尾鳍,4侧线,5臀鳍,6胸鳍,7腹鳍。
(2)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鱼的体形成梭型,适于减少水的阻力。
②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可以减少天敌捕杀自己的机会;
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④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相互协调来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
⑤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鳃。
故答案为:(1)背鳍 尾鳍 侧线 臀鳍 胸鳍 腹鳍 (2)①梭形 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②背部深灰黑色,腹面白色 逃避敌害 ③覆盖着鳞片并有黏液 保护鱼体和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④鳍 水中游泳 ⑤鳃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图中:1背鳍,2鳃盖,3尾鳍,4侧线,5臀鳍,6胸鳍,7腹鳍,据此解答。
知道鱼在水中生活的特点有: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18.【答案】有机物;植物;有机物;二氧化碳;水;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二氧化碳;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是生产者;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有机物;植物;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 分解者;二氧化碳;水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各具有一定的功能,分析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种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9.【答案】细胞 寄生 小 细菌
【解析】解:(1)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因此,噬菌体是一类没有细胞 结构的微生物,其主要生理特征是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
(2)由资料可知,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中,靠自己的内核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来制造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大小与细菌相比,噬菌体小,其根据是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3)当噬菌体寄生在葡萄球菌体内时会导致葡萄球菌细胞破裂、死亡,在菌落上出现透明的斑块.
故答案为:(1)细胞;寄生;
(2)小;细菌;
(3)噬菌体寄生于葡萄球菌体内,最终将其分解.
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和蛋白质构成的外壳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离开了寄主细胞,病毒只能以结晶体的形式存在.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个体十分微小,能透过细菌过滤器,它只有寄生在活细菌体内才能生活.
关于病毒的知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记忆.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学试卷(B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学试卷(B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B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B卷),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卷(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