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考点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师用书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考点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师用书,共5页。
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提醒] (1)认同本民族文化,不能认同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3)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文化≠各民族文化之和。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2)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有利于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3)文化交融的意义: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有利于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3.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文化交流的要求: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时政术语]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分层演练】
题组一真题研练/保基分
考向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2022·湖南卷]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构成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资源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
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考向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2023·浙江卷]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2021·全国甲卷]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国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蹁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象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
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把握文化交流的两个注意点
(1)文化交流不是文化霸权,也不是文化渗透,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2)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又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题组二易错清零/少失分
1.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各国各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
纠正:
2.推进人类文化交锋,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
纠正:
3.[2023·山东枣庄模拟]在交流中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
纠正:
4.[2023·山东省教育联盟联考]保持开放的心态,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趋同。( )
纠正:
5.[2023·海南海口模拟]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
纠正:
题组三衍生预测/拿高分
预测1 结合当前的中外文化活动,考查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1.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超过1000公里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老铁路沿线车站“一站一景”,下图是中国境内的西双版纳站和老挝境内的琅勃拉邦站。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 )
①不同国家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合发展
③不同的设计理念决定了沿线不同车站建筑
④各地在文化、地理等方面具有各自特殊性
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
预测2 结合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理解
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3年3月27日,中西文化和旅游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在西班牙国家音乐厅,两国艺术家演绎了一系列融合中西音乐特色的经典和创新曲目,包括《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友谊》《贵妃醉酒》《我爱你中国》《西班牙斗牛曲》《玫瑰探戈》等,以乐会友、以艺通心,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融互鉴,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由此可见( )
A.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B.丰富文化的多样性,认同世界各民族文化
C.文化交流交融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预测3 依托中外文化交流互动,考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3.钱学森曾说:“外文名词中译,的确要慎重,总该从中显示出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我在这方面是在不断努力,有成功的,如:激光、航天、航天飞机、空天飞机,也有失败的,如我原建议‘黑洞BlackHle’译为‘陷光星’。”我国科学家解决科技名词定名问题时,考虑“中国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 )
①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 ②有助于把握语言上层建筑对科技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让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③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④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分层演练]
题组一
1.解析:湘桂古道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③正确。做好古道文化资源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④正确。沿线的文物和遗址是文化遗产,不是自然遗产,①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②不选。
答案:D
2.解析: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②正确。材料强调中国的京剧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鉴时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有两面性,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这个观点的表述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④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A
3.解析: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历史文化与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关系,①排除。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况且传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说法欠妥,②排除。“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说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③符合题意。中俄文化交流频繁,中国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传播中华文化,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④符合题意。
答案:D
题组二
1.提示:× 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2.提示:× 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3.提示:× 尊重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4.提示:× 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融合趋同”说法错误。
5.提示:× 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要尊重文化差异。
题组三
1.解析:材料中两国建筑风格的不同展现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但并没有涉及两国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发展,②不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③错误。
答案:D
2.解析:中西两国艺术家以乐会友、以艺通心,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融互鉴,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由此可见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A正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排除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A。
答案:A
3.解析:科技名词定名时,充分展示“中国文化味”,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①④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②排除。材料未涉及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并且也不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排除。
答案:B
民族性
多样性
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作用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要求
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所用
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核心突破练习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样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必修4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考点一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用书,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