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0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0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下面要求,回答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第①段中作者说,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该怎样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裔(yì) 彷徨(pánɡ) 根深蒂固(dì) 袖手旁观(xiù)
    B.探测(cè) 儒家(rǔ) 格物致知(ɡé) 不言而喻(yù)
    C.领悟(wù) 接触(zhù) 实验精神(yàn) 一帆风顺(fān)
    D.朱熹(xī) 埋没(méi) 孜孜不倦(zī)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B.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C.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原因,自贡市灯会创新性开启“云观灯”,实现了就地过年、足不出户看灯会的新体验。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B.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D.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烈士陵园等……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5.根据下面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哪一句话表达效果好一些,并说明理由。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B.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探测。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③⑤①②④B.③②①⑤④
    C.①⑤③②④D.③⑤①④②
    7、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内涵我诠释】
    (1)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活动我策划】
    (2)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9.“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是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10.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11.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可否删掉?为什么?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12.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在“勤”读中构建精神家园
    周 勇
    ①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在满足人们“速食”需求的同时,难以避免地伴生一些负面效应,浮躁、急功近利的做法充斥在一些人的“选择性”读书之中,阅读的精度、深度和宽度呈现收窄趋低之势。因此,当今社会“勤”读书显得尤为可贵。
    ②“勤”,就是要精挑细选。由于种种原因,古代书籍数量极其有限,因此才有人“发奋识遍人间字,立志读尽天下书”。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报刊,唾手可得;影视、广播,无孔不入。再加上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更让我们时时刻刻身处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毫不夸张的说,一天产生的“书籍”,我们穷尽一生,也读不完,“皓首穷经”成为遥远的绝响。吾生也有涯,而“书”也无数,以“有涯之生”PK无边书海,殆矣!的确,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不选择就没法读书的时代。目前,由于文化出版业迅速发展,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版物准入门槛降低,出版物的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如果不加选择,不作甄别,信手拈来,瞎读一通,势必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劳而有害。读无益之书则浪费生命,开有害之卷则贻误人生。如何实现“开卷有益”,读有所获?那就需要“行万里路,读一本书”的精挑细选。要精选主题,挑出符合社会主旋律、契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要遴选内容,挑出介绍前沿专业知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文本;要优选形式,选择符合个人阅读习惯的知识载体。书籍也好,网络也罢,不拘一格,灵活选择,收获方多。众里寻他千百度而终得精神大餐,一生受益,而乐亦在其中。
    ③“勤”,就是要勤于思考。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书要像这样富有成效,那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在开卷之前精心挑选,还要在阅读之中努力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际上,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就是要思考。英国著名作家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我们学习知识,就是要通过思考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并能从中创生出自己的新见解。我们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否则,即使书读得再多,也只不过是在“读死书”;即使学问再渊博,也很可能就是一个“超级搬运工”。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透过辞章字句潜心思考,结合案例典故深入分析,能够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迪,养出浩然之气。学而思的过程虽然辛苦,但那种深读彻悟的盎然趣味、思为行先的豪迈快意,回味长久,愉悦终生。
    ④“勤”,就是要博采众长。纵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如马可·奥勒留、诸葛亮、齐白石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学贯古今,甚至融通中西,以渊博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造福时代的抱负。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要顺应时势,摒弃狭隘思想,在博学多读、活学活用中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要谙熟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博观约取,汲收丰厚人文营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要博览国外文化经典,在借鉴、吸收中拓宽视野;要广泛了解前沿知识和时尚文化,与时俱进,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博采众长能够让人获得认识世界的不同视角,在兼容并蓄、转化吸收中不断夯实道德基础、提高文化素养,丰富人文情怀,最终孕育形成促进个人发展、助推国家民族发展的正能量。
    ⑤今天,“勤”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自觉行动,在精读、深思和博采中构建高尚的精神家园,为书写人生精彩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6-08-01《光明日报》,部分语句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本文开头就指出,当下人们的读书活动中存在着“阅读的精度、深度和宽度呈现收窄趋低”的不良趋势,为了扭转这一趋势,作者分别给出了哪些解决办法?
    15.选文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具体又是怎样运用的?请作简要分析。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三)阅读《优点零》,回答问题。
    优点零
    毕淑敏
    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写好了,把表交了上来。他一看,顿时傻了眼。
    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像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
    不知道愿望和优点,这两样对人起激励作用的要素,假若排出丧失的顺序,该孰先孰后?是因为丧失了愿望,百无聊赖,才随之沉没,成为没有优点的少年,还是一个孩子首先被剥夺了所有的优点,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谈一丝愿望?也许它们如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不出谁更冰冷僵硬?
    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朦胧。不再盼望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老师第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挤到前面,表示自己属于其中一员。可惜他紧赶慢赶,动作还是晚了一点。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一个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嘲讽他,鞭挞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委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们的忍让,可能埋藏着刻骨的怨恨。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
    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说话的愿望,人们有了电话;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飞机;因为有传递和交换的愿望,人们有了互联网……
    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17.第①段中作者说:“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了上来。”若将其改为“孩子们把表交了上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8.模仿第⑤段,用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孩子不再……,因为……;不再……,因为……;不再……,因为……
    19.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该怎样理解?
    20.本文谈的是孩子的“优点”和“愿望”,第⑨段却说“人类”的愿望,是不是背离主题了?为什么?
    21.再认真读一遍原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对作者所说的话题,你想说什么?把最要紧的用一段话写出来。
    答案
    A 2.A 3.A 4.A
    5、(1)不能删掉。“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十分肯定,去掉后就变得十分绝对了,与事实不符。
    (2)A句好一些。两句话内容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A句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列出两种实验态度对比,强调了“积极的探测”对于实验的重要意义。
    6.A
    7、 (1)①历经磨难,坚韧顽强(答成“坚韧刚毅,执着坚守”也可) ②任重道远,求索不止(答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也可)
    (2)赛前准备③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场词,安排演讲顺序。
    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订评选细则。
    现场比赛②示例: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环节补充恰当即可)
    8.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9.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探索。
    10.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进行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1.不能。“唯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中的作用。
    1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13、当今社会“勤”读书尤为可贵。
    14、(1)精挑细选;(2)勤于思考;(3)博采众长。
    15、(1)采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2)先概括列举了众多杰出人物的事例,阐明了博采众长的意义;然后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联系目前形势阐明了博采众长的现实紧迫性。
    16、首先,作者列举了当下阅读中的三种不良趋势,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针对三种不良趋势提出相应的分论点,并逐一阐述“勤”读书的原因、方法和意义;最后,呼应开头,得出结论。
    17.原文表达效果好。表明孩子们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才填写的,不是随意、马虎、瞎说的,表明调查的结果是可靠的。
    18.略
    19.优点和愿望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们不能丧失其中任何一个。
    20.不偏题。此节文字是从愿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个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孩子不能没有愿望。
    21.作者的观点:我们不能让孩子们丧失了优点和愿望。
    第二问和第三问略。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8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山水画的意境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句子排序,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