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8,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8,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1
    18,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2
    18,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8,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8,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满分1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对应的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一:
    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中国戏曲的方方面面。五行学说的金木水火土,相互依存,相生相克;而戏曲音乐有宫商角徵羽,表演有手眼身法步,角色有生旦净末丑,服色有红黄蓝白黑……都如五行一样密不可分。因此,戏曲属于综合艺术。戏曲从萌芽之时就蕴含了多种艺术基因,所以从汉朝“百戏”开始延展成得以千年活态传承的国粹。
    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形成了戏曲写意性的特征。戏曲舞台是囊括天地万物存在的“小天地”。戏曲舞台上“境随象生,天马行空”,一个演员用舞蹈能表现天女出入六合、在云端向人间散花的情境;两个人在空旷的台上就能表现上元节“东风夜放花千树”、人挤人观看花灯的热闹场面。
    戏曲舞台上的时间“时随意幻,弹指瞬间”。《夜奔》中林冲逃出草料厂夜奔梁山,在小庙的佛像前只困顿了不到5秒钟就度过了一夜;《沙家浜》中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三人瞬间同时的心理较量,却可以使时间定格,分别展开心理陈述。
    戏曲舞台象征性的表演,“立象尽意,以一当十”。演员用一支马鞭可以代表人在骑马,一支船桨可以表现驾船,四个举着旌旗的演员能够表现千军万马……舞台上最简陋的一桌二椅只要变化摆放的方式,就可以表现公堂、内室、客厅等不同场景。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影响着中国戏曲,在戏曲中显现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一种远早于欧洲中世纪的精神追求。
    戏曲“万象我裁”的宇宙意识,人物形象是天人一色,物我一体,意与境浑。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我好比哀哀长空雁,我好比龙游在浅滩……”唱词使用比兴手法,展现了主客体合而为一的意境。戏曲表演中的云手、探海、卧鱼、兰花指等技巧,音乐和曲牌中的急急风、凤点头、水底鱼等都取象于自然,提炼为具有标志性的艺术程式。
    戏曲艺术的程式体现了天人一色、物我一体的理念。事实上,意与境浑的艺术形象、万象我裁的宇宙意识还引导着广泛的社会审美,形成了以美传礼的文化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都有规矩,都有讲究,并合于礼法。“横平竖直”“方圆棱角”“字正腔圆”“行肩跟背”“头顶虚空”等等,包括戏台上的举手投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足,强弱、快慢、轻重、动静、急缓、松紧、繁简、丑美、文野、雅俗、悲喜、哀乐、跌宕、曲折、突转、变化都有一定的程式。戏曲程式是在传统礼乐文化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由艺术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有程式积累才能称为“粹”成经典。
    戏曲中很多情节都表现了“天人合一”的认知和理想。如《清风亭》中雷神施威怒劈负心人;《御碑亭》里魁星暗助文虽欠佳却知礼无邪的书生高中;《目连救母》既表现了鬼神代天惩恶,又褒奖了一心孝敬的目连。千百年来,戏曲引导着人们在看戏后产生向善心理,这就是所谓“借戏文制人欲”,使人欲在膨胀时不敢、不能、不想;引发内心自觉的良知,理性的克己自律、自我约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做有道德的人。
    (摘编自吴江《中国戏曲的哲学精神》)
    材料二:
    中国古代戏剧,是纷纭复杂的多层级、多种类的演艺系统,从原始形态演化为各种表演形态,直到完型戏剧的产生,历经数千年。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具有本质意义的转捩点,是“具有一定长度故事”戏曲剧本的产生。元代一批文人加入剧本写作,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渐成戏剧行业运作的常规,演出依托剧本才有活力和意义,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完型化发展时代。
    戏曲不同于话剧对生活真实的模仿,表演形式是取样现实生活而修饰之的“写意”——修饰性“戏腔”念白,程式化肢体动作、格式化脚色行当、象征性脸谱及服装道具和舞台布景——从表演到场景、皆非现实情景的仿真再现,而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虚拟性的意象化表现。戏曲剧本与戏曲表演相表里,故戏曲文学同样是“写意”。
    写意,本是中国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古老传统,中国古代没有如同西方严格而精致的写实艺术,中国人所云艺术的“写真”,不在外部形态,而在神态之真、情意之真,戏曲亦不例外。戏曲以音乐、歌舞、说话扮演有头有尾的故事,最初是市井民间娱乐活动中的创造,娱乐本是人的一种天生习性,娱于意,乐于情,动于心,故“写意”是娱乐文化的戏曲与生俱来的文化本性。当宋代市井书会才人加入戏剧活动并参与戏曲创作俗文化的戏曲便开始加入了文人文化因子;当元代文人成为戏曲写作的主群体而输入文人文化,戏曲乃成雅俗文化交融的载体,在历代雅俗群体的共同娱乐中凝聚为中国特质的“戏曲传统”。
    戏曲文学,广言之为“故事文学”。中国古代戏曲极少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模糊一点看,可以视为历史剧的如《长生殿》《桃花扇》,而两剧的直接主题都是言情,《长生殿·自序》“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戏曲文学不是对历史的理性评判,对历史的反思总结是史家的“专权”。中国古代这一集体意识的“故事文学”书写语境,成为古代故事文学的写作指向和文学精神的潜在规定。因此,雅俗交融的娱乐文化戏曲,以情感表达为主旨乃是“文化的定位”,也是中国古代“故事文学大系统”对戏曲文学的定位。戏曲文学的“写意”乃对生活的情感理解和评判,所以戏曲古装戏的“历史故事”和语面上的种种“从前的故事”,本质上与理性反思的历史书写完全不同,戏曲文学表现的是情感的人,历史文学书写的是理智的人,史书和戏曲书写的人合之乃是完整的“人”。
    (摘编自李昌集《中国戏曲文学阐释视角论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曲从萌芽之时就蕴含了多种艺术基因,并且不断传承发展成为流传千年的国粹。
    B. 戏曲舞台上的时间“时随意幻,弹指瞬间”,可以根据剧情露要变长或缩短,是戏曲写意性的表现之一。
    C. 剧本在元代出现,成为戏剧行业运作的常规,使演出更具活力和意义,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完型化发展时代。
    D. 与话剧对生活真实的模仿不同,戏曲在表演、场景等方面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虚拟性的意象化表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阳五行学说使中国戏曲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在音乐、角色、服色等方面呈现出密不可分的状态。
    B. 戏曲表演的很多技巧、音乐取象于自然,受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在实践中经过提炼、积累形成艺术程式。
    C. 宋代市井书会才人加入戏剧活动,成为戏曲创作的主体,使戏曲成为雅俗文化交融的载体。
    D. 中国戏曲中没有真正的“历史剧”,而是以叙述“故事”为主要形式,以情感表达来塑造完整的“人”。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戏曲“立象尽意,以一当十”的一项是( )
    A. 京剧《红灯记》中革命者的任务是保护、传送密电码,为此他们前仆后继。
    B. 京剧《管仲拜相》描写公子小白不计前仇,任用管仲为相,终于成就霸业。
    C. 京剧《岳母刺字》中岳母在岳飞后背刺“精忠报国”四字,用以激励岳飞。
    D. 京剧《单刀会》的舞台上摆放了一个酒壶,用以表现一场正在进行的宴会。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关汉卿的《窦娥冤》如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中国戏曲具有“写意”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二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1. C 2. B 3. D
    4. ①《窦娥冤》中“有日月朝暮悬”等唱词展现了主客体合一的意境;
    ②《窦娥冤》中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等情节表现了“天人合一”。
    ③《窦娥冤》中的技巧与曲牌等程式体现了天人一色、物我一体的理念。
    5. ①材料一侧重于戏曲“写意性”的外延,重点对戏曲舞台的时间、表演等写意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②材料二侧重于戏曲“写意性”的内涵,分析了“写实”与“写意”的不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剧本在元代出现”“成为戏剧行业运作的常规”错误,原文为元代“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渐成戏剧行业运作的常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A.“阴阳五行学说使中国戏曲成为一种综合艺术”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中国戏曲的方方面面”。
    C.“成为戏曲创作的主体”错误,“宋代市井书会才人”没有成为戏曲创作的主体,原文为“当元代文人成为戏曲写作的主群体”;
    D.“中国戏曲中没有真正的‘历史剧’”说法错误,原文为“中国古代戏曲极少”;“以情感表达来塑造完整的‘人’”错误,“塑造完整的‘人’”在文中是指“史书和戏曲书写的人合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立象尽意,以一当十”是说“戏曲舞台是象征性的表演”,D中“摆放了一个酒壶,用以表现一场正在进行的宴会”正体现了戏曲舞台表演的象征性。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天人合一”内容在文本的第六、七自然段。结合这两段内容可知,作品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主要通过人物、唱词、表演技巧、音乐和曲牌、程式等方面来体现。考生结合《窦娥冤》的内容从上述角度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窦娥冤》中“有日月朝暮悬”等唱词展现了主客体合一的意境;比如《窦娥冤》中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以浪漫主义的笔法体现了“万象我裁”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窦娥冤》中的技巧与曲牌“都有一定的程式”,这也体现了天人一色、物我一体的理念。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结合“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形成了戏曲写意性的特征”“戏曲舞台上的时间‘时随意幻,弹指瞬间’”“戏曲舞台象征性的表演”可知,材料一侧重于戏曲“写意性”的外延,重点对戏曲舞台的时间、表演等写意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结合“戏曲不同于话剧对生活真实的模仿,表演形式是取样现实生活而修饰之的‘写意’……从表演到场景、皆非现实情景的仿真再现,而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虚拟性的意象化表现”“写意,本是中国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古老传统,中国古代没有如同西方严格而精致的写实艺术,中国人所云艺术的‘写真’,不在外部形态,而在神态之真、情意之真,戏曲亦不例外”可见,材料二侧重于戏曲“写意性”的内涵,分析了“写实”与“写意”的不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三(节选)
    沈从文
    ①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湾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②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③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视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说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④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
    ⑤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
    ⑥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苞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
    ⑦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
    ⑧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
    ⑨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
    ⑩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
    ⑪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
    ⑫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剖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了,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
    ⑬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用大量笔墨介绍杨家碾坊及周围环境和碾米过程,交代了当地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关系,为下文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B.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内容,详写三三对钓鱼者的不同态度,略写三三吹唢呐、喂鸡等事情,情节安排详略得当,轻重合宜。
    C. 小说的叙事节奏富于变化。开篇以碾坊为中心交代环境,镜头切换迅速,叙事节奏很快;而以钓鱼为中心叙事是特写镜头,节奏较慢。
    D. 小说写水车“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十分形象,拟声词“咿咿呀呀”有着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
    7. 下列对本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作者通过写三三生活的环境,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秀美、灵动的湘西少女形象。
    B. “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吧。”“鱼是各处走动的……怎么不能钓。”三三对潭边,钓鱼者的双重标准,展现出她的天真可爱。
    C. 小说中的“三三”和《边城》中的“翠翠”,无论是成长的环境,还是人物的性格,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她们都是沈从文独特审美的体现。
    D. “三三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作者借助场景的转换加快叙事的节奏,也将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8. 沈从文笔下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请结合本文和《边城》,谈谈沈从文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
    9.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请结合本文简析这种人生形式。
    【答案】6. C 7. D
    8. ①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三三心想着,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这段心理描写把一个小女孩内心的小小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中的翠翠本来是满心欢喜地去看船,期待和傩送见面,没见到后无意识的自言自语:“人那么多,有什么三脚猫好看?”表现出翠翠的难过之情。
    ②原汁原味的语言描写。翠翠对爷爷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她的埋怨、娇嗔。三三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写出了三三的小小任性和天真。
    ③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烘托。沈先生的笔下,有湘西世界美丽的山水景象,还有奇特的风俗人情,这样的环境,塑造出了一个个有着山的秀美与水的灵动的湘西少女的形象。
    9. ①人性美:如三三吹唢呐,踩鱼脬,可见其纯真可爱;赶逐横蛮无理的鸡,可见其天性善良;三三爱笑,小事可乐,可见其活泼开朗。这些都是人性之美的体现。
    ②人情美:妈妈成天全身都是糠灰,随着碾槽转,抚养三三长大;妈妈炒鱼待客,说这是三三的鱼。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母女二人感情真挚。母亲对不讲规矩钓鱼的人非常宽容;钓鱼的熟人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母亲晒干了用来招待客人。这些细节多可以看出乡亲邻里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③有不讲规矩的人钓三三的鱼;母亲和三三在他们撇断了钓竿后,有一些小小的幸灾乐祸,母女同笑。这些细节说明作者没有过于美化人性,而是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不是完全理想化的人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开篇以碾坊为中心交代环境,镜头切换迅速,叙事节奏很快”错误。此处镜头的切换并不快,视角徐徐展开,叙事节奏是缓慢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D.“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错误。语境写出了三三慢慢成长的过程,交代三三如一般小孩慢慢长大的事实,没有表现“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首先,都采用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本文中“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三三心想潭里的鱼若不是她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这里的心理描写把三三内心的得意之情表现得惟妙惟肖。《边城》中“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头。渐渐长大的翠翠内心有了一份骚动不安的情感,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朦胧的对爱的渴望,使她有了一份莫名的孤独与寂寞。由此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展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心理。而“人那么多,有什么三脚猫好看?”翠翠本来是满心欢喜地去看船,期待和傩送见面,没见到后无意识的自言自语表现出翠翠此时内心的难过与伤感。
    其次,都采用原汁原味的语言描写。本文中三三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等描写,写出了三三的小小任性和天真的性格。《边城》中翠翠对爷爷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她的埋怨、娇嗔。两年前的端午节,当祖父问翠翠明天一个人去城里看划船怕不怕时,翠翠说:“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这话既是翠翠情窦初开的反映,也是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开始的预兆。翠翠复杂的情思通过朴实的话语表达出来了。
    最后,都有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烘托。沈先生的笔下,有湘西世界美丽的山水景象: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还有奇特的风俗人情:男女对歌、唱小歌、端午节赛龙舟……这样的环境,塑造出了一个个有着山的秀美与水的灵动的湘西少女的形象。《三三》通过描写这年夏天少女三三因爱意觉醒而产生的一段朦胧情思,表现了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边城》从四个角度来论述《边城》所描写的风土人情,分别是乡里乡亲的和睦之情、爷爷和翠翠相依为命的祖孙之情、纯情天真又扑朔迷离的爱恋之情、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手足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人性美:沈从文笔下的三三具有纯洁的“人性美”,她身上被赋予了一种没有被污染的人性,作家运用诗化小说的体式和全知的叙事视角表现了这种人性美,如三三吹唢呐,踩鱼脬,可见其纯真可爱;“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赶逐横蛮无理的鸡,可见三三的天性善良;“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三三爱笑,小事可乐,可见其活泼开朗。这些都是人性之美的体现。
    人情美:“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妈妈成天全身都是糠灰,随着碾槽转,抚养三三长大;“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妈妈炒鱼待客,说这是三三的鱼。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母女二人感情真挚。母亲对不讲规矩钓鱼的人非常宽容;钓鱼的熟人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母亲晒干了用来招待客人。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乡亲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
    “……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有不讲规矩的人钓三三的鱼;“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母亲和三三在他们撇断了钓竿后,有一些小小的幸灾乐祸,母女同笑。这些细节说明作者没有过于美化人性,而是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不是完全理想化的人性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秦昭王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患之。侯生曰:“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国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节选自《信陵君救赵论》)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窃魏之符A以纾魏B之患C借一国之师D以分六国之灾E夫F奚不可者G然则H信陵果无罪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指接连,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词义相同。
    B. 矫,指假托、诈称,古文中常见的“矫诏”“矫制”,都指假托帝王的命令。
    C. 诛,指谴责,与成语“口诛笔伐”“罪不容诛”中的“诛”意思皆不同。
    D. 旒,古代旌旗下边悬垂的装饰品,与“赘”连用,喻指实权旁落的君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邯郸危急时刻,面对平原君的指责,信陵君采纳侯生建议,使用非正常手段获取兵符,助赵解围。
    B. 材料二开门见山地亮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从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两方面审视信陵君窃符救赵。
    C. 材料二第二段立足于信陵君窃符的思想出发点,有力地批判了他明知不妥却一心背叛的错误行为。
    D. 材料二列举穰侯、虞卿的事例,说明臣重君轻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并再次申明信陵君的错误所在。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2)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
    14. 材料二中作者批判信陵君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EG
    11. C 12. C
    13. (1)(我)自愿依附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公子道义高尚,是因为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能够帮助别人摆脱危难)。
    (2)自从世道衰落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背离公道为私党卖命的行为,而忘掉了坚守节操奉行公事的准则。
    14. ①无视君主,削弱魏王权威。
    ②动机狭隘,只为姻亲私利。
    ③若不幸战败,将倾覆社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就果真没有罪过吗?
    “患”作“纾”的宾语,宾语后断句,“以纾魏之患”是“窃魏之符”的目的,中间不断开,故在C处断句;
    “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与“窃魏之符以纤魏之患”的结构相同,故在E处断句;
    “夫”是发语词,后面不可断开,“奚不可者”的意思是“有什么不可以”,且“者”此处表示停顿,因此后面断开,故在G处断句。
    故需要断句的三处是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均指接连。句意: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前往魏国。/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B.正确。句意: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
    C.错误。谴责;/谴责;/处死。句意:我要谴责的。/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指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明知不妥却一心背叛”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作者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主要考虑的是姻亲,而不是国家利益。“明知不妥却一心背叛”理解失当。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婚姻”,结为姻亲;“急”,为……着急。
    (2)“死”,为……卖命;“奉”,奉行,遵循;“道”,准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信陵一公子耳,魏国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可知,说明他无视君主,削弱魏王权威。
    结合“其窃符也……为一平原君耳”“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可知,说明信陵君动机狭隘,只为姻亲私利。
    结合“不幸战不胜……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可知,如果不幸战败,将倾覆社稷。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昭王进兵包围邯郸。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前往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我)自愿依附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公子道义高尚,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能够帮助别人摆脱危难)。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投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侯生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进兵攻击秦军。秦军解除对魏的包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
    材料二:
    评论的人把窃取兵符看作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并不足以怪罪信陵君。那时强大的秦国的暴虐已经到了极点,现在用全部兵力进攻赵国,赵国一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了,那么魏国就会随后灭亡。赵国和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国和魏国灭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也会随后灭亡。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就果真没有罪过吗?我说:又不是这样的。我要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
    信陵君只不过是一个公子罢了,而魏国本来有国君。赵国不向魏王请求救援,却恳切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平原君利用婚姻关系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自己也因为姻亲的缘故,想赶紧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姻亲,不知道有魏王。他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只是为了赵国而已;也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如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便是撤除了魏国的屏障,撤除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救援。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那么即使赵国灭亡了,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救援。那么这就是赵王与国家的重要性,还抵不上平原君一个公子,而魏国所倚仗的保卫国家的军队和装备,也只是供信陵君的一个姻亲使用。幸亏战胜了,还好;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殉葬,我真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向魏王谢罪。
    唉!自从世道衰落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背离公道为私党卖命的行为,而忘掉了坚守节操奉行公事的准则。有权重的宰相却没有威严的君主,有个人的仇恨却没有正义的公愤。就像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有平民百姓的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大概君主就像多余的摆设品一样已经很久了 。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确实不完全在于窃取不窃取兵符。如果他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向魏王求取兵符也是可以的。而如果他只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是向魏王求取兵符,并且公然地得到了它,也是有罪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别房太尉①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③。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上疏力谏,得罪肃宗。死后赠谥太尉。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部署八万晋军迎战符坚百万大军,胜利消息传来,他仍在与客人下棋。③徐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因使命在身,没有及时献上。徐君死后,他将剑挂在徐君坟前树上。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公事在身,却驻马停留专程凭吊亡友,衔诚致哀,可见两人情谊深厚。
    B. 诗人感觉房太尉的坟非常孤单冷清,这种感觉与房琯在政治上受冷遇有关。
    C. 诗人将泪水涌淌的自我形象与低空的片云映衬而写,将情与景结合了起来。
    D. 诗人虽然沉痛,但是婉转的鸟鸣声安抚了诗人的悲伤,给他带来一丝慰藉。
    16. 不同的鸟叫声在古诗词中承载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本诗最后一句“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写到的“莺啼”,与《琵琶行并序》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写到的“杜鹃啼血”,都写到了鸟的啼叫。请结合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首作品在抒情方面的异同。
    【答案】15. D 16. ①相同点:都抒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②不同点:本诗中的“莺啼”是送客之声,渲染出孤零零的坟地中凄凉的气氛,烘托出吊客内心的孤寂与悲伤;白诗主要通过杜鹃啼血表达出被贬之地的荒凉偏远,以及被贬之后内心的悲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但是婉转的鸟鸣声安抚了诗人的悲伤,给他带来一丝慰藉”错误,结合“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可知,“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并非安抚悲伤,带来慰藉。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
    结合本诗“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可知,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结合《琵琶行并序》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可知,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两首诗通过写鸟的啼叫,都抒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然后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本诗中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而白诗写诗人被贬谪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引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被贬谪之地偏远,早晚只能听到杜鹃和猿猴的叫声,诗人以此表现此地的偏僻荒凉,表达被贬后内心的哀伤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对明月,李太白岂能无酒?《将进酒》中有“______________”的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同样遥对明月,张若虚生发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______________”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3)古诗词中常运用互文这一修辞,体现出“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特点,使创作达到言简意丰、含蓄凝练的艺术效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鼎铛玉石 ②. 金块珠砾 ③.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④. 江畔何人初见月 ⑤. 花径不曾缘客扫 ⑥. 蓬门今始为君开(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鼎铛”“樽”“畔”“缘”“蓬”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风雨霜雪等气象生态,既是一种自然现象, ① ,还可能是作者心灵的镜像,形成一种丰富复杂的文学景观。如梅尧臣《襄城对雪》说“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谁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充满现实关怀,写面对受寒挨冻的士兵,想到风雪漫天。欧阳修《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夜半群动息,有风生树端。飒然飘我衣,起坐为长叹”, ② 。曾巩《咏雪》说“朝含沧海满天云,暮断行人千里雪……壮夫抚剑生锐气,志士扁门养高节”,写雪中壮怀与诗情。而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则写江南春天风雨杏花的典型景致, ③ 。可见无论春夏寒暑,内地边塞,气象书写都是宋诗中极具特色的题材。
    18. 下列选项中双引号的用法,同选段中相同的是( )
    A.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B.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C.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D. 陆羽是唐朝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B 19. ①也是一种社会环境;②写夜间听闻风声的人生之叹与生命之感;③兼有京华漂泊之感
    20. 写面对漫天风雪,想到受寒挨冻的士兵,充满现实关怀。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反语;
    B.表示引用,与文中用法一致;
    C.表示强调;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由“既是”可知这里应用“也是”;此句介于“自然现象”和“心灵的镜像”之间,可填:也是一种社会环境;
    ②此句与“写雪中壮怀与诗情”“写江南春天风雨杏花的典型景致”是照应句,采用“写……”的句式;内容上,“夜闻风声有感”写夜间听到风声产生的感慨,可填:写夜间听闻风声的人生之叹与生命之感;
    ③此句承接前句“写江南春天风雨杏花的典型景致”,接着写还有什么;联系《临安春雨初霁》的背景,可知陆游奉命到京城来,但他本心并不愿意,诗歌尾句有“犹及清明可到家”的句子,可见此刻他有漂泊之感,思乡之情,可填:兼有京华漂泊之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风雪漫天”应为“漫天风雪”;同时整个句子应为先写“面对”,再说“想到”,最后说“充满”;
    搭配不当,“面对受寒挨冻的士兵,想到风雪漫天”,应为“面对漫天风雪,想到受寒挨冻的士兵”。
    故修改为:写面对漫天风雪,想到受寒挨冻的士兵,充满现实关怀。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而且要结构相称,节律相谐。李渔写过一本联语入门书,题为“笠翁对韵”,假如您认真阅读应能参悟其中门道。据说,铁嘴钢牙的纪晓岚年轻时,有人给他出了个刁钻古怪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略加思索,就对出了下联:“鹦有雌雄都叫哥。”《红楼梦》中有一场彰显贾宝玉才华的重头戏,其中就有他为“沁芳亭”即兴拟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老百姓生活中最熟悉的,自是春联。写春联、贴春联,是年味的一个载体,也是人们祝福美好生活的一个方式。贴对联本身不是技术活,却也有讲究,首先必须分清哪是贴右边的上联,哪是贴左边的下联?这就涉及对句的平仄问题。不懂其中门道的人家,需向明白人问清楚了,贴反了就会闹笑话。
    过去的商号、酒馆、药店等铺面,都会挂楹联。酒馆如“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药店如“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21. 根据语境,最适合填入画线处的一副对联是( )
    A.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B. 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C.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D.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22. 行业联既体现行业特点,又意味隽永,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行业联进行分析。
    【答案】21. D 22. ①“疾苦”和“药”,切合医药行业的特点;②宁可药店无生意也不希望天下人疾病缠身,体现了医者仁心。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联系语境是为“沁芳亭”拟写对联,“沁芳”是说有水萦绕,有花的芳香。作答时应联系《红楼梦》的内容并抓住“芳香”这一特点进行选择。
    A.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通常用以赞美山水风月,此处不涉及芳香。
    B.山静水流 一动一静;鸢飞鱼跃,各得其所;山水为物,鸢鱼是生;感受美景,领悟大自然的无限造化。此处不涉及芳香。
    C.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此处不涉及芳香。
    D.柳树映衬着河堤,柳树倒映着河水的清波,(三者互相映衬)使得翠绿色更加浓厚。河岸两旁的鲜花,被河水分成东西两侧,却是一样的花香。河水与鲜花分别对应“沁”与“芳”,符合“沁芳”的景致和意境。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对联含义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药店的对联“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的意思是,希望世上的人没有疾病痛苦,哪怕药架上的药卖不出去,蒙上灰尘也甘愿!“疾苦”和“药”,切合医药行业的特点;“但愿”“宁可”,写出了医者宁愿自身无生意可做也不希望天下人疾病缠身,表现了古代中医所具有的高尚医德,充分体现出了医者仁心。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期认识自我是很微妙的。或许汉字“我”的构成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汉字“我”似由两个“戈”组成,两个戈背对背,相击相连。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击”剥离,以“连”重塑
    于自我“相击”中剥离,于自我“相连”中重塑,才写就汉字之“我”。在这横竖撇捺之中,我们亦能窥见青春期那颗跃动的心灵。成长不免有自我斗争的淋漓鲜血,亦有联结后的涅磐重生,人格之“我”乃在伤痛中重塑,在连结中挣扎向前。
    两戈相击,剥离短板,鲜血中褪去懦弱自我。
    兵戈相见,一试锋芒才可去短板;勇于执剑,不经历鲜血怎可断懦弱?“梦之芒芒,切切其真”,伤病过后,徐梦桃坚守梦想,直面脆弱,以雪中胜利一跃剥离过往心结,实现人生反转;“人生不在于屡战屡胜,而在于屡仆屡起”,拿破仑挥不屈之利剑,刺向世人的冷嘲热讽,斩断自己曾经的失意,终以不屈之姿驰骋于欧亚大陆;“谷底韧竹,风节依旧”,且看史铁生如何克服身体的残缺,消解过往的苦闷,纵被命运推向绝境,依旧在悬崖边浅斟低唱,拭去眼泪,如折翼之鹰在文学领域一飞冲天……纵曾或咎于自我,或困于过往,或苦于嘲弄,我们依旧要如前人一般,高唱自强之歌,剑指懦弱,以不屈之心姿、昂扬之青春矗立于人世间。
    以连重塑,抚平伤痛,粘合中可就全新自我。
    一如徐霞客立下“大丈夫应朝碧海而暮苍梧”之志,他的生命便注定了要在祖国的山川大河上行进。纵然一路上充斥着艰难险阻,他仍旧遍览山光水色、松间明月、石上清泉,重拾在困境艰难中的向前之勇,抚平伤痛,继续前行,借自然风光粘合起了一位永不停步的行者背影。一如苏轼,遍尝贬谪之苦,在抚平忧戚后重拾乐观,挥笔在黄州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勾勒一位乐观豁达的智者形象。一如李白经历官场不公,向天撷取不屈之志,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唐代盛世中篆刻了一位不屈世俗的诗人形象。你我也应如此,于一次次的伤痛中拾起生活的细碎圆满,在连接中实现全新自我。
    击连相接,相悖相承,前行中可见明日自我
    “山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光阴可贵,前路依旧,把握时机击连相接,烛照明日自我。且看陆鸿如何剥离自身残缺,于困境中汲取营养,以自信之姿粘合自我,在前行中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击连并举,方可在前行中窥见明日奋发之我。
    以“击”剥离,以“连”重塑。无论兵戈相向,还是自我粘合;无论鲜血淋漓,还是浅斟低唱,提笔,写下汉字之“我”,起身,成就人格之“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审题时注意一下几点:
    注意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和导向。“青春期认识自我是很微妙的”是整个命题的情境前提,青春期认识自我的微妙有两种可能,正确认识可能美妙,片面认识可能微渺。
    第二句话通过汉字“我”的结构特点来给青春期的我们一些自我认知启示。“两个戈背对背,相击相连”是审题关键,意含两个戈既相互割裂,又相互依存。青春期的美好与不足,理想与现实,自律与懵懂,亦如两个戈的关系。凡事都有两面性,人也是一样,主要是看哪个方面占主导地位。战胜敌人容易,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人都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而不完美可能正是人最真实的一面。
    要体现作者的主体意识,思考新时代青年的生命成长和自我发展。
    写作时可由分析“我”字“两个戈背对背,相击相连”得出我们要想立大志,成大事,就要认清自己的中心论点;然后从“双戈相背,相击相连,青年当在矛盾中识‘我’,得觉醒之力”“双戈相背,相击相连,青年当勇于挑战自我,与‘我’相击,破自身枷锁”“双戈相背,相击相连,青年的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不足,怀纳己之心”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青春期的我们对自己要有个清楚的认识,双戈相击又相连,只有真正识“我”,我们才能得“我”之意,行稳致远,共赴未来。
    立意:
    1.矛盾的我与真实的青春。
    2.认识自我,铸就独立人格。
    3.悦纳自我,成就美妙人生。
    相关试卷

    山西省晋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张定浩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语文试题,共13页。

    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9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