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按要求写在答卷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 (33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证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
(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
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
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
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
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千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
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注】”:
(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2) 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
(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
(4) 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
仅从字面看,(1) (2) (3) 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 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
(A) 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
(B) 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 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 (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
B.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
G.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
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
B 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
C.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D.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3分)
A 玩物一定丧志吗? 不玩物就不丧志吗?
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
C 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
D 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和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字,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之间有因果联系。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小菜一碟
赵文辉
今天又是一个重霾天气,压得人喘不上气来。他们在等一个人,给饭馆供应木耳的那个东北人。
俩人都没有吃早餐,大伟给丽菊冲了一碗鸡蛋水,丽菊根本没有心情碰它,水慢慢地变凉,变凉。饭馆里空空荡荡,明天,这里的一切就不属于他们了。
俩人是从农村来的八零后,能在城里安个家,成了他们朴素而热烈的愿望。他俩在同一个饭店打工,非常优秀。大伟英气遇人又舍得吃苦,从配莱工干到厨师长,丽菊从收银员到大堂经理,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辛苦。三十岁那年,他俩用全部积蓄和借款开了一家小店,主营私房菜和鸡汁面,还起了一个特别亲切的店名“小菜一碟”。大伟的拿手菜——百年老汤鱼锁住了很多客人的胃,加上丽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脉,“小菜一碟”开业后出奇地火爆。他们像编制绳索般严谨地还清了最后一分钱,并在开店的第三个年头分期付款买下一个一百一十八平的单元房。
就在他们计划购买一辆哈弗小型越野车时,丽菊一个在秦皇岛发展的闺蜜找上门来,执意带她去见识一下自己的事业。丽菊去了一趟秦皇岛,立即被那种热血沸腾的赚钱方式迷住了。先是说服大伟把节余全部拿出来,后来又动用了材料款,再后来就身不由己地借了高利贷。秦皇岛半年,她收获了两件事:次小型车祸造成的挥鞭式头疼,另外就是刷新了对闺蜜的认识——所谓闺蜜就是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倾家荡产的人。最后,他们不得不把住了不到一年的房子卖掉,同时把“小菜一碟”转让给了一个“觊觎已久”的同行。这个同行没有趁火打劫,出了一个不菲的价格,交接期限也很宽容。
签过转让合同,他们开始退还客人寄存的酒水和发放出去的充值卡,供货商的欠款更是头等大事。他们不打算逃避,转让费根本不够支付这些欠款,剩余的他们重新打了欠条,然后认真地摁下自己的指头印。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木耳商去东北订购术耳,他在微信里回复今天一定来,还说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他们。虽然囊中空空,还是决定等到最后。他们非常留恋这里的一切,转让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再踏进“小菜一碟”。
一整天俩人都在打扫收拾饭馆,终于结束了,大伟摘下蒙在头上的毛巾,俩人坐下来喝水,丽菊额头冒着细密的汗珠,她把脖子上那条货真价实的千足金项链摘下来。大伟一阵惊慌:“不,不!”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丽菊装着没看见:“等将来有钱了,你再给我买。”接下来丽菊迅速转移了话题,谈起了那个木耳商。
木耳商是一个完全不像东北人的东北人,清瘦单薄,双眸明亮,每次来送货,过完秤拿到收条就走,他活得不声不响。即便是那一次月结,他把几张欠条都丢了也没着急。那是饭店给供货商的唯一凭证。不像那个粮油供货商,长了一副亵渎神明的模样,丢过一张欠条仿佛天塌了一样跑来找他们。这一回又是第一个跑来要账,一分钱的欠条都不让打。那次丽菊和大伟翻看存根后就把木耳商的账结了,从此后他们就成了朋友。
‘慕色一点点加重,整个城市街道开始变幻,准备融入黑夜之中。丽菊头又开始疼了,好像有根铁丝在脑袋里搅动一样。她把十根手指头插进头发里,使劲揪拽。她让大伟去药店买复方羊角颗粒,她决定加大剂量。大伟出门时差点跟一个人撞上,木耳商一脸倦容地站在他们面前。
木耳商端起桌子上的水就喝,水珠顺着下巴滴下来。放下水杯掏出香烟,抽出一根递向大伟,又抽出一根,捏一下海绵嘴,往嘴里送。鼻孔冒出第一批烟雾后,他开始说话了:“我刚从老家回来,今年木耳丰收了,品相好价格也不贵,我订购的数量是往年的双倍。”也许这就是他在微信里说的重要消息了。丽菊给他续上水,请他坐下来。木耳商又开了口:“我需要帮手,要是你们不嫌弃的话……”这时,木耳商抬起低垂的眼睛,面孔大大张开了,现出了一个男人的全部诚意。丽菊面对这个木讷、诚实、不善于花言巧语的东北人,感到很踏实地轻轻叹了一口气。大伟愣在那里,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
木耳商等待着他们的答复。“小菜一碟”出现了从来没有的寂静,只有门帘被风掀动的声音。
最后,大伟和丽菊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他们决定还去干老本行,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那个傍晚却因木耳商的到来突然明媚起来。头突然不疼了,丽菊的手指从头发里抽了出来,她的头发很黑,像是上过漆似的。她去洗了洗手,开始张罗“小菜一碟”的最后一场酒宴。
一瓶“牛二”被木耳商拧开口,咕嘟咕嘟倒进了两只酒碗里。
(有删改)
文本二:
赵文辉以平实的文字以及沉稳的叙事,描写豫北乡镇的人物世情,表现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百态,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文笔细腻传神,真实而有意蕴。生活面广阔,叙事能力强,现实中的人情世故跃然纸上。作品场景丰富,生动亲切,文风朴素,用独特的视野,地域性的语言表达和塑造人物个性。
——第九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颁奖词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丽菊没有喝大伟冲的鸡蛋水,主要是小店易主的变故使她内心充满了悲凉和沉重。
B. 丽菊收获了对闺蜜的新认识,小说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表达了对诈骗行径的控诉。
C. 木耳商丢欠条而不着急,既表现了他对大伟夫妇的信任,也衬托了大伟夫妇的厚道。
D. 丽菊的头突然不疼了,既是对前文情节的呼应,也象征了丽菊与命运抗争的最终胜利。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重霾天气”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暗示了夫妻俩生活处境艰难。
B. 小说中大伟的勤俭持家、老实本分与丽菊的贪图利益、急功近利形成鲜明的对比。
C. “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这一细节写出大伟听到木耳商建议时的惊讶和感动。
D. 小说采用留白式的结尾,耐人寻味,激发读者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主题。
8. 小说的标题“小菜一碟”有多层意蕴,请简要说明。(4分)
9. 文本二中用“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叙事能力强”来评价赵文辉的小说创作,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范蟲对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拳大王命引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此时越王伏地流涕,自谓遂失范蠡矣。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请如命。”吴王起入宫中,越王、范蠡趋入石室。越王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夫斫剑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吴王登远台,望见越王及夫人、范螽坐于马粪之旁,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王顾谓太宰豁曰:“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太宰豁曰:“愿大王以子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吴王曰:“为子故之。”后三月,乃择吉日而欲赦之,召太宰豁谋曰:“越之与吴,同土连域。 勾践愚黠,亲欲为贼。寡人承天之神灵,前王之遗德,诛伐越寇,囚之石室。寡人心不忍见,而欲敖之,于子奈何?”太宰豁曰: “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愿大王卒意。 ”
(节选自《吴越春秋·卷七》)
材料二:
宰嚭[注]王安石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注]宰豁:又称伯豁、太宰豁,吴王夫差的宠臣,吴亡后被越王勾践处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A越B王C不D奉E大F王G命H号I用J兵K与L大M王N相0持F至Q今R获S罪T君U臣V 俱 W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不鄙乎”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鄙”字含义不同。
B.“蒙大王鸿恩”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蒙”字含义不同。
C.“夫人衣无缘之裳”与“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D.“王顾谓太宰豁曰”与“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王用贞妇不嫁破败的家庭、仁人贤士不做亡国的臣子来劝说范蠡,表示愿意宽恕他的罪过,希望他能够改变心意,弃越归吴。
B. 吴王保全越国君臣性命,范蠡致谢并表示自己愿意效命吴国,越王听罢泪流满面,以为即将失去范蠡,吴王却怀疑范蠡的诚意。
C 越王夫妇穿着下等人的服装,丈夫铡草喂马,妻子挑水除粪,他们虽然生活又苦又累,但三年不曾恼怒,没有露出怨恨的神色。
D. 吴王见越王等人虽处窘迫之境,仍然保持君臣之礼、夫妇之仪,心生赦免想法,太宰嚭知其意,极力逢迎,希望吴王放了他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
(2)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
14. 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一丛花·初春病赶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
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①,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①悰:欢乐、乐趣。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土片前四句,写春寒犹重,但已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些许春意了。
B. 上片后三句,写纵然夜寒且长,词人也感到了暖意,钟鼓声也渐渐清脆圆润起来。
C. 下片前两句,写初日半衔山,楼阁笼罩在雾气中,写出了春天的生活气息。
D. 下片后三句,陡然逆转,看似曲折波澜,却仍紧扣住“病起”二字。
16.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
(3)《过秦论》中,直接点明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句子是“”,直接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2小题,7分)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风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南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眷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再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四个“而”字,请理解其语意并分析表达效果。(4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大明湖”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B.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章。
C.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5 小题,15分)
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矜者不长矜:夸耀B.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喜爱D.揭竿为旗揭:举起
21.下列虚词“而”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A. 人而不仁,如礼何B.序八州而朝同列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2.下列各组中的语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知者不惑自知者明
B.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矣
C.若火之始然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九层之台,起于黑土非及时之士也
23.下列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A.仁以为己任B.锄梫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4.柳絮诗会上,《临江仙·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作者是(3分)
A.贾宝玉B.林黛玉
C.薛宝钗D.史湘云
四、写作(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满分150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城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城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