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绍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
    • 原卷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绍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绍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其中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超级月亮”是用于描述月球在轨道上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现象。2023年9月29日正值中秋,夜晚浙江某中学学生观测到“超级月亮”天文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 此日月球的位置是( )
    A. aB. bC. cD. d
    2. 从该日起经过8天,清晨可观测到的月相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超级月亮”是用于描述月球在轨道上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现象”可知出现超级蓝月亮时为满月。满月时,地球上位于夜半球的人观测到全部的月球昼半球,月球被照亮的一半正面向地球,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即月亮位于c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一般人们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把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为每月阴历十五,从该日起经过8天,为阴历二十三,是下弦月,下弦月的月相对应的是半个月亮,①②④错误;下弦月在日出前观测到,亮面朝东部天空,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月相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北半球观察月相时,要面向南方而立,左手为东、右手为西。
    2023年10月,中国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卓奥友峰科考中发现了距今约2.2亿年的鲨鱼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科考中发现的鲨鱼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 元古宙B. 古生代
    C. 中生代D. 新生代
    4. 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 )
    A. 裸子植物繁盛B. 蕨类植物繁盛
    C. 哺乳动物繁盛D. 恐龙大量繁盛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发现了距今约2.2亿年的鲨鱼化石,中生代距今2.52-0.66亿年,三叠纪属于中生代,故选C。
    【4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质时期大致为古生代。蕨类植物在晚古生代繁盛,B正确;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哺乳动物繁盛在新生代,C错误;恐龙繁盛主要出现在中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质时期生物的演化发展简史大概是:原始的蓝细菌、藻类→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命爆发,三叶虫等原始节肢动物繁盛→半索动物出现、鱼类出现、腔肠动物繁盛、海洋节肢动物开始衰落、头足类、腕足类出现→泥盆纪植物登陆,之后节肢动物登陆、鱼类登陆→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物出现→爬行动物繁盛,海洋中鱼类繁盛,陆地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繁盛,菊石繁盛,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绝灭,爬行动物衰落,菊石绝灭,裸子植物衰落,原始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类出现。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伊朗高原的过渡地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地震发生后,我国调用陆地探测卫星,助力土耳其震后救援工作。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地震,地震波从震源向地面传输过程中( )
    A. 纵波速度减小,横波速度增大B. 横波速度减小,纵波速度增大
    C. 纵波速度突然减小,横波消失D. 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变化不大
    6. 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监测、救援和灾后重建中的应用是( )
    A. 遥感技术监测地壳微小移动B. 北斗导航系统提供实时天气信息
    C. 全球定位系统提供地震烈度D. 地理信息系统辅助灾区重建规划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此次地震是在陆地,陆地地壳厚度平均在39-41千米,所以震源深度20千米依然是在莫霍面之上的地壳部分,由震源到地面的这一部分都是在地壳,形成物质稳定,所以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变化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能监测地壳微小移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NSS),A错误;北斗导航系统只能提供位置及其变化信息,不能提供天气信息,B错误;地震烈度是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出来的,全球定位系统不能提供此服务,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已有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的功能,可以辅助灾区重建规划,D正确。故选D。
    【点睛】遥感(RS):借助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它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023年以来太阳活动明显增强,太阳X级耀斑、太阳质子事件、大地磁暴等强爆发事件频发。12月1日晚北京、黑龙江等地出现绚丽的极光。下图为太阳外部结构与太阳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应圈层,正确的是( )
    A. ①黑子,④光球层B. ②黑子,⑤色球层
    C. ②耀斑,⑤光球层D. ③日珥,⑥日冕层
    8. 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耀斑爆发时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长波通讯
    B. 低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C. 在多数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减产
    D. 在太阳活动谷年地球天气变化相对平稳些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④)、色球层(⑤)、日冕层(⑥),结合太阳活动发生的位置可知,①为黑子,②为耀斑,③为太阳风,日珥出现在色球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错误;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在较高纬度产生极光现象,B错误;研究表明,地球上一些极端的气候现象和太阳活动有关,但太阳活动并不会造成全球农业减产现象,C错误,太阳活动频繁使得极端天气频发,在太阳活动谷年地球天气变化相对平稳些,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主要有发生在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发生在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中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具有山顶平坦开阔,四周峭壁陡立,峭壁以下由陡到缓的形态特点。下左图为岱崮地貌典型形态。下右图为岱崮地貌形成演化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据图推测,岱固地貌形成的时间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
    10. 岱国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D. 海浪侵蚀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岱崮地貌”是山东省中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该地貌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的山坡,因此可以判断其顶部平坦开阔是地壳持续抬升后遭受风化剥蚀的结果。岱崮地貌的演化过程为:沉积岩层形成后,受地壳运动影响,岩层出现一系列断层,再加上外力侵蚀,形成台地,而后台地地貌受地壳抬升影响,露出地表,形成平顶山,平顶山再遭到外力侵蚀,周围逐渐削低,最终演变为岱崮地貌。故岱固地貌形成的时间顺序是①②③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误。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是U形谷、角峰等,C错误。海水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D错误。推测该地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风化崩塌形成,B正确,故选B。
    【点睛】岱崮地貌是中国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中国地理学会依据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全国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现象,将原称“方山地貌”正式更名为“岱崮地貌”,岱崮地貌是指以临沂市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位于中国天山中段(43°06'N,86°49'E),平均海拔在3600m以上,是中国典型冰川代表。下图为1号冰川1月、5月、7月和10月总辐射(到达冰川表面太阳辐射)的平均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代表的月份,正确的是( )
    A. 甲—5月乙—1月
    B. 甲—10月乙—7月
    C. 丙—7月丁—5月
    D. 丙—10月丁—1月
    12. 曲线甲总辐射量大于乙的主要原因是( )
    A. 晴天多,降水少
    B. 植被少,反射强
    C. 云量少,蒸发弱
    D 纬度高,白昼长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天山位于北半球北温带地区,北温带地区夏季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图中甲曲线的总辐射显著高于其他曲线,所以甲应对应7月,ABC错误;1月代表北半球冬季,冬季时北温带地区太阳高度较小,是四个月份中太阳辐射中最小的,对应图中丁;北温带10月的太阳高度小于5月和7月,但大于1月,所以丙应对应10月,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得知甲对应的是7月,乙对应的是5月,天山地处我国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即使是夏季降水也极其稀少,晴天多,且天山7月太阳高度要大于5月,所以曲线甲总辐射量大于乙,A正确;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则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B错误;当地气候干旱,蒸发强烈,C错误;如图示甲乙两时期日出和日落时间几乎相同,白昼时间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有:(1)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下图为不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造成全球表层水温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B. 太阳辐射
    C. 洋流性质D. 大气降水
    14. 曲线①②③所对应海区分别是( )
    A. ①极地海区②热带海区③温带海区B. ①热带海区②极地海区③温带海区
    C. ①极地海区②温带海区③热带海区D. ①温带海区②极地海区③热带海区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海水热量的来源是太阳辐射,受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影响,全球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正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大气降水均不是影响全球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在表层海水的水平方向上②的海水温度最高,可以达到25℃,其次是③,水温最低的是①,受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影响,全球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②对应的是纬度最低的热带海区,①对应的是纬度最高的极地海区,③对应温带海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水温度分布规律: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再现了钱塘江的自然景观“潮汐树”(下图)。当钱江大潮退去,长着海草的滩涂上生长出蔚为壮观的“大地之树”,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卷。完成下面小题。
    15. 潮汐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流水侵蚀②流水沉积
    ③海水侵蚀④海水沉积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③D. ③④
    16. 下列人类活动对潮汐树影响最大的是( )
    A. 围海造陆B. 远洋捕捞C. 石油开采D. 海洋航行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当钱江大潮退去,长着海草的滩涂上生长出蔚为壮观的“大地之树””可知潮汐树发育在滩涂上,是以海水作用为主,故潮汐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海水侵蚀、海水堆积,③④正确,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潮汐树是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通常出现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它们是由于潮汐作用和河流淡水作用共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理形态和生态价值。围海造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海岸线向海推进,增加陆地面积的行为。这种行为会改变原有的海岸线形态,破坏潮汐树生长所需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对潮汐树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远洋捕捞、石油开采和海洋航行等活动虽然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们对潮汐树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如围海造陆对潮汐树的影响直接和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潮汐树是发育在潮滩上的一道道潮沟,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海滩上的参天大树,其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故被称为“潮汐树"。其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丰富的泥沙,动力条件是每天两次的涨潮落潮。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分布区。下图为某学生拍摄的喀斯特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喀斯特地貌与图片洞内石柱景观成因类似的是( )
    A. 峰林B. 孤峰
    C. 天坑D. 钙华湖
    18.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有( )
    ①植被覆盖高,土壤肥沃
    ②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
    ③石灰岩广布,透水性强
    ④流水溶蚀强,地表崎岖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图片洞内石柱景观受流水堆积形成,峰林、 孤峰、 天坑受流水侵蚀形成,ABC错误;钙化湖的形成是流水堆积形成,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地区土壤较为贫瘠,①错误;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形成,多落水洞、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②错误;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具有透水性、可溶性,受流水溶蚀,形成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喀斯特地貌,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喀斯特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
    ①太阳能②放射能
    ③潮汐能④地球重力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20. 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M减少B. N减少C. P增加D. Q增加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体运动及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水循环环节中,水汽蒸发与水汽输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①正确;地表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能量来源于地球重力,④正确;地球内部的放射能是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不是地表水循环的能源来源,②错误;潮汐能受月球、太阳引力影响形成,不是驱动水循环的能量,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植被破坏会使得下渗(M)减少,地表水增加,地下水减少,A正确;植被破坏使得蒸腾(Q)作用减少,D错误;植被破坏对海面蒸发(N)、水汽输送(P)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主要来源于光能和热能,还有重力势能等。太阳照射大地产生的水蒸气,首先是光能转换成热能,再从热能转换成动能;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比如瀑布),是重力势能转换成动能。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降水空间分布图。完下面小题。
    21.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植被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B. ②叶面积退化,长有肉质茎叶
    C. ③高大繁茂,无明显季相变化D. ④群落结构复杂,多革质叶片
    22. 造成①②③三地的植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B. 水分C. 热量D. 地形
    23. 科研人员在内蒙古高原开展植被调查,除了携带定位仪器外还需要携带的工具有( )
    ①标本夹②放大镜③保暖衣④地质罗盘⑤卷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⑤
    【答案】21. A 22. B 23. D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①地年降水量较少,不适合植被生长,导致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A正确。②地年降水量为200—250mm,适合草类植被生长,肉质茎叶多出现于干旱环境中,主要分布在①地,B错误。③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植被具有明显季相变化,C错误。④地植被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简单,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①地年降水量为50—100mm,为干旱地区,②地年降水量为200—250mm,为半干旱地区,③地年降水量为大于400mm,为半湿润地区,三地的水分条件差异明显,导致植被不同,B正确。①②③三地的土壤差异是受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的,A错误。三地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热量条件差异较小,C错误。地形对植被类型的影响较小,且通过图文信息难以判断三地的地形差异,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植被调查需要收集植被,制作标本,故需要携带标本夹,①正确。放大镜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准确辨认植被的叶片等信息,②正确。内蒙古高原的植被冬季枯萎,科研人员的植被调查应主要在夏季进行,无需保暖衣,③错误。地质罗盘是进行地质考察的必备工具,植被调查过程中无需地质罗盘,④错误。卷尺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及时测量植被的长度,需要携带,⑤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植被以森林为主,半干旱地区的植被以草原位置,干旱地区的植被以荒漠为主。
    霜是指水汽凝华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白色冰晶或由露滴冻结而成的冰珠,在寒冷晴朗微风的夜晚最容易形成。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表示大气辐射的箭头有( )
    A. ①②
    B. ④⑧
    C. ④⑤
    D. ⑥⑦
    25. 下列谚语与“寒冷晴朗微风的夜晚最易形成霜”原理相似的是( )
    A. 清晨浓雾重,天气必久晴
    B. 夏无三日雨,下雨隔牛背
    C.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D.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④代表的是大气逆辐射作用,⑤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⑤均属于大气辐射,C正确;①②是太阳辐射,A错误;⑧是地面辐射,B错误;⑥⑦代表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寒冷晴朗微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导致地面夜间易形成霜。清晨时近地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这是因为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差导致,A正确;“夏无三日雨,下雨隔牛背”是表述降水的特点,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没有关系,B错误;“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是说冷锋过境前后产生的天气变化,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没有关系,C错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说对降水天气的总结,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A。
    【点睛】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形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湖陆风是由热力因素引起的一种局地环流。下图为东洞庭湖区岳阳气象观测站2017年6月—2019年5月平均风速逐时变化统计图,u和v分量分别代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风(西风、北风为正值,东风、南风为负值),全日平均值可以看作是系统风即背景风,逐时平均值视作实际风。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关于岳阳气象观测站附近湖陆风日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09-18时吹西风为湖风B. 19-08时吹东风为陆风
    C. 13-21时吹北风为湖风D. 22-12时吹南风为陆风
    27. 下图湖陆风的画法正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26. AB 27. AD
    【解析】
    【26题详解】
    据图,u日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09-18时为正距平(西风、湖风),A正确;19-08时为负距平(东风、陆风),B正确;据图可知,v的日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13-21时为正距平(北风、陆风),C错误;22-12时为负距平(南风、湖风),D错误。AB正确,CD错误。故选AB。
    【27题详解】
    白天,陆地受热快,增温迅速,受热膨胀上升,而湖面上气温变化小,陆地(近地面)出现低压,湖面上形成高压。这支在近地面(下层)从湖泊流向陆地,方向近乎垂直湖岸的风,便是湖风。同理,夜间陆地散热快,形成高压,而在湖面上产生低压(散热慢),最终出现陆风。故湖陆风的画法正确的是①④。AD正确,BC错误。故选AD。
    【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
    28. 氢能是一种二次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甲烷热解是一种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制氢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甲烷热解制氢的环境效益是( )
    A. 增加能源供给B. 延缓全球变暖
    C. 减少碳排放D. 降低能源成本
    【答案】BC
    【解析】
    【详解】甲烷热解制氢虽然能够增加能源供给,但不是环境效益,A错误;由于氢能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水,排放温室气体很少,有助于延缓全球变暖,属于环境效益,B正确;利用氢能代替部分化石能源,能够减少碳排放,属于环境效益,C正确;甲烷热解制氢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与使用其他化石能源相比,其能源成本可能较高,D错误。故选BC。
    2020年,浙江省流入人口达1618.6万人,居全国第二位。下图为2020年浙江省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29. 影响安徽外出人口大量流入浙江的主要因素有( )
    A. 空间距离B. 教育水平C. 就业机会D. 医疗保障
    30. 外省大量人口流入给浙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提高环境承载力B. 缓解就业压力
    C. 弥补劳动力不足D. 降低老龄化水平
    【答案】29. AC 30. CD
    【解析】
    【29题详解】
    与安徽相比,浙江的经济更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安徽与浙江相邻,空间距离较近,使安徽人口大量向浙江流入,AC正确;而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虽然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两地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差距不是很大,故不是影响本题中安徽人口向浙江流入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AC。
    【30题详解】
    外省人口大量流入,会消耗浙江更多的资源,降低浙江的环境承载力,A错误;外省人口大量流入,加剧了浙江就业岗位的竞争,增大了其就业压力,B错误;由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故流入人口多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能够缓解和弥补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降低浙江老龄人口的比重,降低当地人口老龄化水平,CD正确。故选CD。
    【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其影响因素有:(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一般而言,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暑假浙江某中学组织学生去新疆开展南疆自然地理考察的研学活动,研学线路从阿克苏市沿着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和田市。
    材料二:下图1为新疆区位略图。图2为研学途中无人机拍摄的景观照片。
    (1)从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看,塔里木河及其支流直接参与了____(填水循环类型),塔里木河甲至乙河段随着____和____增加(填水循环的环节),水量逐渐____。(填“增加”或“减少”)
    (2)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需要经过400多千米的流沙区,在公路两侧植树种草来____地面的粗糙度(填“增加”或“减少”),以____风速(填“增加”或“降低”),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有____、____、____。
    (3)图2景观照片中的地貌为____,描述该地貌的形态特点____。
    【答案】31. ①. 陆地内循环 ②. 蒸发 ③. 下渗(位置可换) ④. 减少
    32. ①. 增加 ②. 降低 ③. 设置草方格,石方格 ④. 高立式沙障 ⑤. 建挡沙墙等
    33. ①. (新月型)沙丘 ②. 迎风坡坡形微凸,坡度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新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风成地貌、风沙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于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故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由于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以此类补给方式补给的河流具有上游流量大,下游流量小的特点;该河段从甲到乙,距离补给水源越来越远,河水不断的蒸发和下渗,使该河的水量逐渐减少。
    【小问2详解】
    穿越流沙区的公路,在公路两侧植树种草,主要是为了增加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减少和削弱风沙对公路的破坏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防治风沙灾害的工程措施,可以采取设置草方格、石方格来固沙,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在交通线两侧设置高立式沙障,以减少风沙对交通线的危害;在流沙严重的地区,可以设置挡沙墙,以阻挡流沙的移动。
    【小问3详解】
    图2中的地貌为新月形沙丘,该地貌迎风坡一侧一般坡度较缓,且迎风坡一侧略微凸出;而受风沙的作用,其背风坡坡度较陡,并且坡形向下凹,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翼,两翼的延伸方向指向盛行风的下风向。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黄流镇金鸡岭,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下左图为海南岛区位略图。下右图为莺歌海盐田晒盐景观图。
    材料二: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于热带干热稀树草原环境下;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黄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燥红土。
    (1)甲区域的土壤为砖红壤,其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____,其主要特点有____、____。
    (2)莺歌海盐场晒盐有利的地形条件是____,有利的气候条件是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晴天多,光照____(填“强”或“弱”),气温____(填“高”或“低”),蒸发旺盛,适合晒盐。
    (3)根据材料推测图中乙、丙区域的土壤类型分别为____、____。并从气候角度分析丙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____。
    【答案】32. ①. 热带(季)雨林 ②. 板根 ③. 茎花
    33. ①. 海滩广阔 ②. 强 ③. 高
    34. ①. 黄壤 ②. 燥红土 ③. 气温高,降水少,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海南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植被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甲区域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而海南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应是热带季雨林,部分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可能会发育热带雨林,故该处植被会形成板根和茎花的特点。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莺歌海盐场的海滩较为广阔,为晒盐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该地区位于海南西部,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其降水相对较少,晴热多,光照强;由于该地区纬度低,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适合进行海水晒盐。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乙位于山地,海拔较高,与周边低海拔地区相比,其气温相对较低,气候应表现为亚热带特征,使乙地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但是乙地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使该地区多云雾,故乙地容易形成黄壤;丙地位于海南岛西部,因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多盛行下沉气流,使该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形成热带季雨林的条件,故形成了热带干热稀树草原,故丙处应发育燥红土;由于丙地地处热带,其气温高,但是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土壤中有机质被分解量大于积累量,使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目前,澳大利亚电力市场38%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材料二:下图1是澳大利亚区位略图。图2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海岸地貌景观图。
    (1)澳大利亚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有水能、太阳能、____、____。
    (2)景观照片中,可观察到的海蚀地貌有A____和B____,海积地貌有C____(填地貌名称)。
    (3)下图为甲海区表层海水温度示意图,曲线为等温线(数值关系为a>b>c),则与甲海区洋流相符合的是____。甲海区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
    (4)影响澳大利亚中西部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据图说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分布特征____。
    【答案】33. ①. 风能 ②. 潮汐能(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4. ①. 海蚀柱 ②. 海蚀崖 ③. 海滩
    35. ①. ① ②. 增温增湿
    36. ①. 气候(降水) ②. 水源(位置可换) ③. 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人口密度大,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地貌、洋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澳大利亚西南部沿海冬季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东部沿海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发展风力发电;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大,故可以开发潮汐能发电。
    【小问2详解】
    根据图2判断可知,A海蚀柱和B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而C海滩属于海积地貌。
    【小问3详解】
    甲海域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其流向为由北向南,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若a>b>c,则①图为暖流且符合流向由北向南的特征,与甲海区的东澳大利亚暖流相符,而②由低水温流向高水温,流向由北向南,为北半球寒流;甲海域因有暖流流经,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2024铜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铜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吕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吕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罗布泊白龙堆雅丹地貌的成因是, 白龙堆雅丹地貌的走向为,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南充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南充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