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4,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4,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1
    14,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2
    14,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4,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4,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次语文学习就是一场旅行。我们流连于苏州园林的光和影,感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自出心裁,他们①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修建成功的园林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们凝望朱自清父亲pán shān② 的背影,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们注视列夫·托尔斯泰xī lì ③ 的目光,竟然感到 ④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语文让我们的心灵繁花似锦。
    ①_______②_______ ③_______④_______
    【答案】 ①. 因地制宜 ②. 蹒跚 ③. 犀利 ④. 诚惶诚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与词语。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
    蹒跚(pán shān):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犀利(xī lì):锋利;锐利。形容言词尖锐明快,目光锐利;
    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文中有万千风情。《野望》的“(1)______,山山唯落晖”里有清幽的秋景;《答谢中书书》的“夕日欲颓,(2)______”里有鱼儿争相跳跃的情景;《饮酒》(其五)的“采菊东篱下,(3)_____”里有诗人的恬淡心境;《赠从弟》(其二)的“(4)_______?松柏有本性”里以松柏为喻,表达对堂弟的勉励之情;《雁门太守行》的“(5)______,(6)______”里有李贺运用典故,表达誓死报国的决心;晏殊《浣溪沙》中“(7)______,(8)______”两句里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人生就是无奈与欣慰交织。
    【答案】 ①. 树树皆秋色 ②. 沉鳞竞跃 ③. 悠然见南山 ④. 岂不罹凝寒 ⑤. 报君黄金台上意 ⑥. 提携玉龙为君死 ⑦.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⑧. 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易错字:鳞、竞、罹、携、燕。
    3.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班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完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成下列任务。
    (1)班级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2)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3)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成都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对标志寓意的理解。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画面呈圆形,上方是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是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正中间是①_____,表达了中华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太阳光芒四射,代表着光明、温暖,此图案表达了②___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内涵,也体现____③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
    【答案】(1)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举行“保护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3) ①. 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 ②. 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任写出一个意思即可。) ③. 民族团结、和谐包容(任写出一个意思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语句进行概括。
    由“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就出现了”可知,中国剪纸历史悠久;由“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可知,中国剪纸取材(素材)广泛;由“在剪法上,有阳剪”“阴剪”“还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可知,中国剪纸剪法多样。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作答时,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围绕主题,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根据今年的主题“保护文化遗产”设计活动。
    如: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等。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图案中间的太阳,旋转的方式向四周喷射出数道光芒,可见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可以理解为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 根据图案环绕太阳飞翔的是四只飞翔的神鸟,反映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理解为有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根据上述两种图案要素的理解,从圆形图案的整体和完美角度,可理解寓意为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和保护遗产。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灶台
    江北乔木
    ①老灶台,那是乡村里不知留传了多少年的百姓做饭的锅台,所以许多人也叫锅台。那是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吟唱柴米油盐灶房歌、伴奏“咕哒、咕哒”协奏曲的舞台,那是过去寻常百姓一日三餐离不了的“简易厨房”,那是连结飘零在外游子心中的一缕乡愁。
    ②灶,火、土结构,指很久以前,灶是由火和土结合而成的,后来大都是灶头供奉着灶王爷像。灶王爷被认为能掌管一家祸福。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祭灶习俗。民间还有在灶头上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
    ③老灶台,大都由十几印(锅尺寸大小的计量单位。)的大锅、风箱构成。老灶台大都连通着土炕,再通过屋上的浮炱(tái,烟囱)冒出烟去。
    ④在过去的乡村里,家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一座或两座灶台。有了它,家里就有了烟火气,就有了聚合和生息;没有它,家里就像缺少了许多东西,空落落的,用庄稼人说法就是“不像个过日子来头”“这家没有牌谱”,三天二日的没有灶台还可将就,长久居家过日子,没有个灶台真不行。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锅就没法做饭,人长期不吃饭就不能生存下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所以,砸锅在乡村里是很忌讳的一件事情,也带有某种人格侮辱。锅在百姓中须臾不离的程度也就说明了灶台的重要。
    ⑤灶台,还与时代发展相联系,与一家的兴衰相关联。譬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人说:“家里穷得几天都揭不开锅了。”“他家穷得浮炱都不冒烟了 。”从灶台就看出了贫穷的程度。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乡村里也经常飘出鸡鸭鹅鱼肉的香味飘出山珍海味的鲜味,有人就羡慕地说: “整天吃香的,也经常飘喝辣的,天天像过年一样。”从灶台上飘出的香味,就推断出时代在发展和发展的程度。过去在乡村里,如果几天听不见有的人家拉风箱的“咕哒”声,邻居们就会关切地相互打听着:“是不是到他子女家去了?已经好几天没听着拉风匣了。”出于关心,还会过去看个究竟,这都是灶台发出的信号。只要听着“咕哒”的烧火,就昭示着一家人平平安安过日子,灶台昭示着一家人的贫富、兴衰、健康、平安。所以说,不要小看了灶台。
    ⑥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老灶台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熟悉和亲切。从记事起,就见我家堂屋南端的东西两边并立着两座灶台,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几乎一般大,都是那种大大的灶台,两个灶台几乎占了半间屋子;模样也长得像,大概都出自心灵手巧的父亲之手。两个灶台脾性相近,气味相投,一起相守了几十年。
    ⑦我家的老灶台与我就像老朋友一样,有着很深的感情,儿时与灶台的经历历在目。记得母亲用大锅炒花生的情景。那时候,生产队里分了剥花生的任务,全家人围坐在炕上剥花生,剥着、剥着,就打瞌睡了,我和弟弟都无精打采了,我已睁不动眼,弟就眯缝着眼。这时母亲就说:“炒长生果了。”我俩接着就睁大了双眼,母亲忙就:“一听说炒长生果,都来精神了”接住母亲把交任务剩回来的花生拿过来,刷好东间锅。我就跳下炕去烧火,一会儿功夫就炒熟了,那时候觉得母亲炒的花生真香,那是母亲的味道。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母亲深夜用大锅炒花生的情景,灶台上凝聚着深深的母爱。
    ⑧如今,常常围着灶台转的祖母、母亲都早已离开灶台,去了天堂,留下了我不尽的思念,每每想起与灶台的历历往事,我就会深深怀念天堂里的祖母和母亲。
    ⑨离开老家几十年了,我仍能记起老灶台的模样。我始终记得忘记添水烧坏了盖垫、差一点引起火灾的情景,我始终记得我烧了很多松针也没煮熟地瓜的情景,我始终记得我烧火、父母轮流炒菜的情景。现在想来,不管当时如何,都是浸透着感情的美好回味。
    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灶台渐行渐远了,在民它的怀念和美好回味。
    4. 正如《社戏》里所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作者记忆中的一些人和事也“渐行渐远”了,阅读⑦-⑨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些“渐行渐远”的人和事,每条不超过12个字。
    ①母亲深夜大锅炒花生 ②我忘添水差点引起火灾;
    ③________④_____
    5. 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作简要赏析。
    (1)那是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吟唱柴米油盐灶房歌、伴奏“咕哒、咕哒”协奏曲的舞台,那是过去寻常百姓一日三餐离不了的“简易厨房”,那是连结飘零在外游子心中的一缕乡愁。
    (2)两个灶台脾性相近,气味相投,一起相守了几十年。
    6. 离开老家十几年的“我”对灶台的记忆从未磨灭,对像灶台这样的老物件的记忆不仅仅是农家的记忆,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的理解。
    【答案】4. ①. 我用松针烧烤地瓜失败 ②. 我烧火,父母轮流炒菜
    5. (1)(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乡村人朴实幸福的生活场景,抒发了乡村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作者对灶台的怀念之情。(示例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灶台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是游子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寄托,体现了灶台的深厚意蕴。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灶台人格化,使灶台与人建立起情感的桥梁,灶台让人的生活有了烟火气,人让灶台有了人情味,表达了作者对那个年代美好人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6. ①灶台是一家人生活贫富、兴衰、安危和谐的象征;②灶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③灶台是连结飘零在外游子心中的一缕乡愁;④灶台是互相关心的邻里情的象征;⑤灶台是一家人在一起浓浓的亲情;⑥灶台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⑦灶台更是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所在,是乡人的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抓住题干关键词“温馨”,让“我”感到幸福、温暖的情景。
    结合第⑦段“接着母亲就把交任务剩回来的花生拿过来,刷好东间锅,我就跳下炕去烧火,一会儿工夫就炒熟了,那时觉得母亲炒的花生真香,那是母亲的味道”可知,母亲炒出的花生令“我”感到了母亲的味道,感到温暖。故可概括温馨情景:母亲深夜大锅炒花生。
    结合第⑨段“我始终记得在老灶台烧火做饭的情景,我始终记得忘记添水烧坏了盖垫、差一点引起火灾的情景,我始终记得烧了很多松针也没煮熟地瓜的情景,我始终记得我烧火、父母轮流炒菜的情景。现在想来,不管当时如何,都是浸透着感情的美好回味”可知,第⑨段所列举的三个情景都令“我”感到美好,感到温馨,故可概括温馨情景:我忘添水差点引起火灾。我用松针烧烤地瓜失败。我烧火,父母轮流炒菜。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结合“交响曲”“协奏曲”“那是……舞台”可知,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灶台比成舞台,把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声音比成交响曲,把“咕哒、咕哒”的声音比成协奏曲。结合三个“那是”可知,运用了排比修辞。分析。从“交响曲”“协奏曲”“舞台”等喻体可知,这些喻体都是比较美好的事物,那么从喻体可知,作者展现出灶台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作者对灶台怀着的是一种喜爱之情,在那样一个物质生活比较贫乏的时代,作者却展现出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表现了乡村人对生活的热爱。排比修辞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乡村人对生活的热爱,写出了灶台与乡村人日常生活的关系,写出了灶台身上寄托着的游子思乡之情,韵律和谐,富有感染力。
    (2)“脾性相近,气味相投”“相守”都是人才有的感受和行为,现在用在灶台身上,是把灶台看成人,故可知运用了拟人修辞。分析。把灶台拟人化,赋予灶台情感、人情味,表面上写灶台之间的相近、相投、相守,实际上写的是人与灶台的相近、相投、相守,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近、相投、相守,含蓄地展现出对那个年代美好人情和美好记忆的赞美和留恋、怀念。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第⑤段“只要听着家里‘咕哒’的烧火,就昭示着一家人平平安安过日子,灶台昭示着一家人的贫富、兴衰、健康、平安。所以说,不要小看了灶台”可知,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一:灶台是一家人生活贫富、兴衰、安危和谐的象征。
    结合第①段“那是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吟唱柴米油盐灶房歌、伴奏‘咕哒、咕哒’协奏曲的舞台”可知,人们在贫瘠的物质生活中,努通过灶台在努力感受着生活的美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故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二;灶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结合第①段“那是过去寻常百姓一日三餐离不了的‘简易厨房’,那是连结飘零在外游子心中的一缕乡愁”可知,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三:灶台是连结飘零在外游子心中的一缕乡愁。
    结合第⑤段“过去在乡村里,如果几天听不见有的人家拉风箱的‘咕哒’声,看不到浮矣冒烟,邻居们就会关切地相互打听着:‘是不是到他子女家去了?已经好几天没听着拉风匣了。’出于关心,还会过去看个究竟,这都是灶台发出的信号”可知,通过灶台,邻居们互相关心着,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四:灶台是互相关心的邻里情的象征。
    结合第⑦段“接着母亲就把交任务剩回来的花生拿过来,刷好东间锅,我就跳下炕去烧火,一会儿工夫就炒熟了,那时觉得母亲炒的花生真香,那是母亲的味道”等句子可知,灶台身上留存着家人之间的美好的回忆,互相的照顾,故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五:灶台是一家人在一起浓浓的亲情。
    结合最后一段“随之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灶台渐行渐远了,在民间已很少了”可知,随着社会的变迁,灶台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故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六:灶台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
    结合第①段“那是过去寻常百姓一日三餐离不了的‘简易厨房’,那是连结飘零在外游子心中的一缕乡愁”可知,灶台与乡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寄托着乡人的思乡之情,是乡人的根。故灶台蕴涵的文化意义七:灶台更是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所在,是乡人的根。
    (二)(1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游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特色的建筑之一。最初游廊是屋檐下一个狭长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有遮阳、避雨和小憩的功能。后来它成为连缀园林主体建筑的纽带,起到划分景区、增加景深、引导观赏线路、连接景物与环境等重要作用。
    ②除了这些实用价值,游廊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或蜿蜒山坡、凌空水上,走势较平直,曲廊形体曲折逶迤,水廊如卧虹临水,都展现出不同韵味的形态美。例如:
    ③游廊还可以发挥“借景”和“点景”的妙用。绝大多数的游廊都为两面通透的空廊,这种结构十分利于“借景”。当人们站在空廊一侧望向对面,或站在空廊之内望向四方,空廊的柱枋、楣子和栏杆,自然形成了眼前美景的精美画框,或框定几树桃花,或框住一带远山,或收入流云飞鸟……一幅幅或动或静的风景画,让园林之美产生了流动延续的最佳观赏效果。而“点景”的妙用则要基于游廊位置和自身形态。四周高木蓊郁,鸟语花香,流水淙淙。一座廊桥,架于溪上,蜿蜒曲折,点缀其间,丰富了建筑的整体审美表现力,让整个画面生动雅致起来。
    ④“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一思想也体现在廊的建造中。依山而建时,设计顺应地形变化的波折廊;临水而建时,建造凌驾于水面的折形廊……设计者和匠师们秉承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表达了对自然之趣的追求。
    【材料二】
    ①古典园林多是一家一户的私人宅第,占地面积很小,就需要靠大量的墙体来分隔景区,以开拓景深。园墙上的花窗也因此具有了沟通空间、通风透光之实用功能,被形象地称为“园林之眼”。
    ②同时,花窗还具有审美价值。它造型多变,纹饰精美,既可使平直的墙面一的水墨画,美不胜收,颇有艺术之趣。
    ③加空间视觉的作用。窗棂上、窗洞中被装饰上了各色各样纹饰图案的漏窗,营造的上起装饰作用的窗子,与漏窗不同的是,盲窗是封闭的,无法起到通透的效果。李渔曾有“尺幅窗,无心画”之言,是啊,当天地被花窗如此美妙地框成一幅画,与人力所作的“有心画”相较,“天然去雕饰”的妙处,难以言说。
    ④花窗纹饰的构图巧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云纹是古人用以刻画天上之云的纹饰,寓意吉祥、高升;龟背纹又称龟背锦,是一种龟纹形式的图案,寓意长寿安康;冰裂纹图案以坚冰出现裂纹表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寓示不如意已过去,美好即将到来;方胜是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的图案,有心心相连而制胜之意,既可象征团结一心而事业成功,也可象征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
    ⑤花窗的纹饰在今天也随处可见。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脚下地板的图案就是不断变换的“中国窗”。这些取材于中国传统门窗图案的纹样,携着千古的风,出现在运动员的脚下,精彩纷呈,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姿,更表达了“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寓意。
    (有删改)
    7. 游廊和花窗都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不可或缺建筑样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都具有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每空限4个字)
    8. 在[材料一]横线处需要填写一个例子,你认为哪个恰当?说明理由。
    [甲]北京北海公园的爬山廊,就有效地借助曲尺形的廊道,把山坡上下的建筑与景致有机连接,形成完整有序的景观。
    [乙]北京颐和园排云殿北侧通往佛香阁的半壁爬山廊,依山而建,蜿蜒向上,宛若游龙腾跃飞走,使得古典雅致的风格又添飞扬灵动之韵。
    选择:
    理由:
    9.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任选两种即可)
    【答案】7. ①. 实用价值 ②. 审美价值 ③. 文化内涵
    8. 【乙】。【乙】所举颐和园爬山廊蜿蜒向上、腾跃飞走的例子,能够说明游廊自身形态优美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9. (1)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花窗比作“园林之眼”,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窗具有的审美价值,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或答:使花窗的投影犹如一幅幅斑驳陆离、变幻不定的水墨画)。(2)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花窗有空窗、漏窗、盲窗等多种样。”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花窗的多种样式。(3)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云纹是古人用以刻画天。上之云的纹饰,寓意吉祥、高升;龟背纹又称龟背锦,是一种龟纹形式的图案,寓意长寿安康……”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花窗纹饰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4)运用了引用(作引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李渔曾有‘尺幅窗,无心画’之言。”充实有力地说明了花窗的审美价值。(任选两种作答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的“除了这些实用价值”和材料二首段中的“花窗也因此具有了沟通空间、通风透光之实用功能”可得:实用价值。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的“除了这些实用价值,游廊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或蜿蜒山坡、凌空水上,走势较平直,曲廊形体曲折逶迤,水廊如卧虹临水,都展现出不同韵味的形态美”可得:审美价值。
    根据材料一末段中的“‘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一思想也体现在廊的建造中”和材料二第④段中的“花窗纹饰的构图巧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得:文化内涵。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材料回归。根据第②段中的“游廊自身形态也极美”可知,需要补充一个能体现出游廊自身形态美的实例。根据甲句中的“把山坡上下的建筑与景致有机连接,形成完整有序的景观”可知,这个实例表现的是爬山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根据乙句中“蜿蜒向上,宛若游龙腾跃飞走”可知,这个实例表现的是爬山廊自身的形态美。故应选乙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材料二运用了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引用(作引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示例:材料二第①段:园墙上的花窗也因此具有了沟通空间、通风透光之实用功能,被形象地称为“园林之眼”。把花窗比作“园林之眼”,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窗具有的审美价值,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④段:云纹是古人用以刻画天上之云的纹饰,寓意吉祥、高升;龟背纹又称龟背锦,是一种龟纹形式的图案,寓意长寿安康;冰裂纹图案以坚冰出现裂纹表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寓示不如意已过去,美好即将到来;方胜是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的图案,有心心相连而制胜之意,既可象征团结一心而事业成功,也可象征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云纹、龟背纹、冰裂纹图案、方胜的例子,说明了“花窗纹饰的构图巧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选自《史记》的一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链接材料】
    王(指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④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⑤,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⑥。
    (《史记·周本纪第四》)
    [注释]①王:指周厉王。④谤:批评指责。⑤卫巫:卫国的神巫。⑥彘(zhì):地名,今山西霍州。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亲戚畔之/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C. 默然良久/良多趣味(《三峡》)
    D. 上自劳军/军霸上(《周亚夫军细柳》)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2. 对文章和材料中画线语句的翻译、依据语境作出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翻译:国人没有谁敢说话,在道路上碰到了,都用目光示意。
    理解:周厉王杀害指责自己的百姓,所以百姓不敢说话,就用眼神交流要把厉王赶出国都。
    B.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翻译: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
    理解:这句话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的道理。
    13.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失道”在周厉王身上的具体表现。
    【答案】10. C 11.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2. B
    13. 失道表现:周厉王残暴奢侈,派卫巫监视国人,只要有批评指责他的就杀掉;后来更加严苛,使得百姓在路上不敢言,只能用眼睛示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指人/助词,的;
    B.巩固/固执、顽固;
    C.都解释为:很、的确;
    D.军队/驻军;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关键词:
    故:所以。君子:能行仁政的君主。必:一定。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根据材料“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可知,文中并未提到国人用目光交流要把厉王赶出国都;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材料中的“王行暴虐侈傲”“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可得:周厉王残暴奢侈,派卫巫监视国人,只要有批评指责他的就杀掉。
    根据“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可得:后来更加严苛,使得百姓在路上不敢言,只能用眼睛示意。
    【点睛】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材料】周厉王在位期间施行暴政,而且生活奢侈,国人(特指住在国都里的贵族们)都在私下议论厉王的暴政。召公(不是周开国时的召公)劝谏说:“国人已经受不了你的统治了。”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来的巫士,派他监视非议天子的国人。凡是报告上来有非议他的全部杀掉。这样非议是减少了,但是诸侯们也不再来朝见天子了。周厉王三十四年,厉王开始在国内施行高压统治,国都中的人都不敢说话,走在路上只能以目光示意……过了三年,国人受不了厉王的高压政策联合起来一起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亡到彘。
    (二)(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乙】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4.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号青莲居士,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诗语言清丽,风格典雅。
    B. 《渔家傲》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
    C. 《如梦令》是词人年轻时的词作,描写了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经历。
    D. 甲词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乙词想象奇特,有一种豪放之美。
    15. 《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暮色四合,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渔家傲》中的“日暮”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4. A 15. 《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赏析诗歌。
    A.有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文主旨和环境描写的理解。
    《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因此写的内容都是生活之乐,人生之趣,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
    《渔家傲》中,词人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渗入本诗中,只用“路长”“日暮”四字,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四、名著阅读(6分)
    16.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下面关于《昆虫记》的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B. 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无数的奥秘:蜘蛛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 法布尔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在他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儿女操碎了心”。
    D.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鲁迅先生评价这本书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蜘蛛”有误。结合原著中的表述“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可知,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故选B。
    17. 《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报道的准确性,二是语言的平实性,三是态度的鲜明性。请你结合下面选段,任选两个特点简要分析。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他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奇迹。
    【答案】报道的准确性。如“十五个整天”“一共二百六十八天”等具体的数字准确报道了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难。增加可信度。态度的鲜明性:许多言语中都表明作者态度,如“最险峻的地带”“近乎奇迹”表明作者对红军的肯定赞扬敬佩之情,态度鲜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的赏析。此题可任选两个特点,结合语段相关内容作答。如语段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用语朴素平实,体现了语言的平实性。
    示例:报道的准确性。如“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可知,用“一共三百六十八天”“二百三十五天”“十八天”等具体的数字准确报道了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难。增加可信度。态度的鲜明性:许多言语中都表明作者态度,如“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中的“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表现作者的震惊,敬佩之情。
    五、写作(50分)
    18. 请以“改变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范文
    改变我的力量
    以前的我,是一个容易暴躁,遇事不太冷静的人。但,自从这个暑假过后,读书改变了我。我变得安静了许多。
    暑假里,做完作业了,很无聊。妈妈看我毫无事做的样子,就痛快的说:“没事情干很难受吧?”我正在琢磨着妈咪有什么企图,妈妈有接着说:“快看点书吧,解解闷儿。”一听到看书,我的头就老大了,像炸开了锅。平常的时间里,我除了看《儿童文学》再什么也不看了,今天居然又催我看书,真是太难受了。结果,妈妈毫无拒绝之意,“嗖”的一声,一本《少年天子》从天而降。没办法,只好从命了!
    一开始,我感觉这本书枯燥乏味,想要扔掉,但是妈妈却说:“每本书都不是已开始就吸引人的,你再往下看看,说不定有更好的发现呢。”于是,我又细细的品味下去。
    慢慢的,我感觉,书就像“静神器”,在看书途中,当我拿起一本书的时候,里面的各个故事都能吸引我,感觉世界是那么的清净。看到少年天子——福临的种种事件,就像自己置身于皇宫中,亲眼看到的一样,完全沉醉其中。
    当我看到福临做一些很幼稚,很搞笑的事情时,忍不住开怀大笑,心想:原来,皇帝也疯狂!但当我看到福临最喜欢的“四阿哥”因得“天花病”,而死去的时候,我又泪流满面了……只有在这时,我才感觉到了福临的不幸,而不是讽刺挖苦他了。
    看完后,我很难过,有点舍不得放下,问妈妈:“妈妈,有没有康熙的书?”这时,妈妈来了一句:“你不是说不好看吗?这会回相信我的话了吧!”“什么呢?根本不是,这本书本来就好看。到底有没有,太感人了。”“没有了!”妈妈说:“以后看见了再说,下面打算到那一站呢?”“就到——‘虚掩的门’吧!”
    于是,我有从悲惨感人的《少年天子》转到了幽默风趣的《虚掩的门》,虽然它们两部书是天壤之差,但是它们都让我学到了许多。让我明白了人生的坎坷、艰辛……以后,我又让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像《中学生促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等等。
    读书改变了我,让我懂了很多,同时,它也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让我能够完全地剖析自我,拥有一份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梦幻与诗意。
    【解析】
    【详解】题目是命题作文。
    1.审题。这道命题作文题,要求写作记叙文。题目的关键词是“改变”,意思是改换,更改;变化,使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改变,要强调变化较大,不同于改良、改善。“力量”意思是作用;效力。“我”意味着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由“改变”这个词可知,作文要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力量”就是引起“我”思想、性格或命运发生变化的事或物,“力量”来自哪里?或许是一个具体的人,如“母亲”“父亲”,或许是一个具体的物,如“书籍”“这句话”,或许是某种抽象的精神品质,如“自信”“坚强”“微笑”“信念”“欣赏”“爱”等等。在作文中,要简略地点出“改变之前的我”的情况,然后重点写出改变的过程以及“改变之后的我”的情况。
    2.思路。
    ①活动是改变“我”的力量。写父亲带“我”爬山,通过爬山的艰辛和爬山后登临绝顶看到的美丽景色的对比,“我”认识到要挑战自我、勇于攀登。
    ②书籍是改变“我”的力量。可以写一次考试失利,内心极其难过,回家后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我”被书中保尔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进而在学习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父亲是改变“我”的力量。写自己家境贫困,谎称“我父亲是老板”来摆阔,有一次开家长会,父亲为保护“我”的自尊心,谎称是受“我”父亲之托而来的,“我”看到父亲的衰老、善良,内心备受煎熬,最后勇敢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这就是“我”的爸爸。
    3.选材。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不得写成其它的文体。既然是“改变”,那么“改变”过程中心理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这个人”“这句话”的感激之情。
    相关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