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知识结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人口的增长,核心素养目标,课程导入,规模大,人数多,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
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通过反思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探索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到经济发展为前进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③清朝前期社会安定,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雍正帝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乾隆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其一,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后又作了补充规定:“如有主荒田,原主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顺治十四年,又宣布将“永远承业”改为“永为己业”。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中国古代经济》
①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增加接近35%)。促使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
玉米、甘薯、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1.【史料证实】文物承载着历史,(右图)清朝开荒执照,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 A.重视农业的发展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D.商帮兴起
2.【史料证实】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 A.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B.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 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
3.【史料证实】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佣十几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4.【史料证实】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 A.山西和徽州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
5.【史料证实】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6.【历史解释】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7.【史料证实】如下图所示,1661年至1766年,清朝时期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广大人民的辛勤耕作 D.大力推行垦荒的政策
8.【史料证实】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许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造成下表所反映现象的原因是( )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商业发达,形成了商业网络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经济发展,手工业,问题探究,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史料实证,教师指导,祀先农行耕耤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完整版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课堂小结,课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完美版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事丰稔强基固本,渠堰海塘,垦荒耕地,兴修水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庄稼种植,工商繁盛国富民丰,商旅往来频繁,农村集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