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空间站外部温度高低交替,最高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20摄氏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描述,可信的是( )
A.可见大量流星划过天幕B.使用哑铃健身
C.运动后汗水不能直流D.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待发射的神舟飞船B.陨石
C.着陆的返回舱D.太空空间站
3.宇航员所处的宇宙环境温差大的直接原因是( )
A.距离太阳较近B.大气层稀薄
C.月球体积质量较小D.距离地球较远
某学校地理兴趣研究小组为研究不同下垫面对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影响,分别对学校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进行气温观测和统计。下图为该研究小组测量的某日三类采样区气温日变化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三类采样区在该日气温最高时刻( )
A.地面接收太阳辐射最强B.大气逆辐射最弱
C.地面辐射较强D.大气能量最低
5.图示三类采样区( )
A.草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同一时间近地面空气气温最低
C.上午气温变化均大于下午D.近地面空气气温日变化最小
鲅鱼主要栖息于浅海大陆架区,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有分布。鲅鱼夏季一般栖息于近海的中上层,冬季则栖息在中下层,每年4~5月和9~10月都是其季节性洄游高峰期。下图是2013年我国四大海区海洋表层月均水温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区面积B.离陆远近C.太阳辐射D.封闭程度
7.每年4~5月,鲅鱼的洄游路线是( )
A.南海到东海B.东海到黄海C.渤海到东海D.黄海到东海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个体微小生物的总称。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土壤、植被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较大的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微生物所含的生物总量。图示为湖南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在土层0~15厘米厚度范围内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杉木人工林属人工针叶林,其他三种为天然次生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当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9.一年中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小于其他三种森林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树种单一D.植被密集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貌实景。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示地貌拍摄地区还可能广泛分布的地貌是( )
A.海蚀柱B.峡湾地貌C.钙华湖D.新月形沙丘
11.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上部沉积显著B.下部侵蚀强烈C.上部结构松散D.下部结构紧实
2021年10月2日至7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全省过程降水量在15.4毫米至285.2毫米之间,省117个县(市、区)中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其中,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2021年10月12日,山西省通报近期防汛抢险救灾有关情况: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为357.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次暴雨在山区会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是( )
A.地震B.火山C.滑坡D.山洪
13.为减轻山西省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②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③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④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人口流动是区域间要素流动的重要形式。统计数据表明,2000至2020年,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中,安徽籍人口数量先增后减,因为后期部分安徽籍人口从上海向家乡回流。人口回流的同时,安徽也吸引了上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安徽人口大量迁往上海造成两地城市人口比重( )
A.上海上升,安徽下降B.上海下降,安徽上升
C.均有所上升D.均有所下降
15.安徽籍人口回流,可能是因为上海( )
A.生活成本上升B.产业升级换代
C.加强户籍限制D.环境质量下降
16.人口回流对安徽省人口结构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户籍人口增加B.非户籍人口增加
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人口老龄化加剧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在穿过崇山峻岭之后,流向东南,蜿蜒于平原之上。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饮用水源供应地。白河和潮河是密云水库两大入库河流,最后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1)从水循环类型角度判断,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哪类循环,简述判断依据。
(2)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简述潮白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北京城市规划中提高了西部、西北部的植被覆盖率,简述此规划对该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18.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强烈的太行山焚风效应会对华北平原造成灾害。下图示意太行山东西两侧地形剖面(左)和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右)。
(1)概括太行山山麓焚风效应的季节变化特点。
(2)分析冬季太行山山麓焚风效应较强的原因。
(3)推测太行山焚风效应对华北平原造成的灾害。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中含有数十种化学元素,受自然条件差异影响,不同地区土壤中铁、铝含量不同。淋溶作用能使土壤中难以溶解的铁、铝氧化物形成富积。即使是同一地区,地形条件变化,也会引起铁、铝含量变化。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地常绿阔叶林内土壤表层(0~10cm)铁、铝含量的变化图。
(1)指出不同地形部位土壤中铁、铝含量的差异。
(2)该地土壤中铁、铝含量较我国西北地区更高,试说明理由。
(3)土壤中铁、铝含量高,会影响土壤的性质,给农业土地利用带来困难。请提出改良和合理利用当地土壤的措施。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流星是陨石穿过大气层过程中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空间站所处的高度大气稀薄,不能看到大量流星划过天幕: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使用哑铃健身不能达到运动效果:汗水由于失重不能直流:空间站大气稀薄,没有风,故红旗不能迎风飘扬。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待发射的神舟飞船、着陆的返回舱、陨石均在地球上,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空间站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属于人造天体。
3.答案:B
解析:空间站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都较差,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所以温差大。
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三类采样区气温最大值均出现在14时,此时,地面辐射较强,大气气温最高,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应是12时最强;14时气温高,大气逆辐射较强;日出前后大气能量最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草地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A错误;22时草地的气温低于近地面空气,B错误;三类采样区上午气温变化均小于下午,C错误;近地面空气气温日变化最小,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结合图片可知,1月份南海水温最高,其次是东海,黄海和渤海;结合所学可知,四大海区纬度由低到高应为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温度越高,C正确;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与海区面积,离陆远近和封闭程度无关,AB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每年4~5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因此纬度较低的海域气温较高,鲅鱼为了获取适宜的水温,因此应向高纬移动;结合材料可知,鲅鱼并没有分布在南海,A错误;东海向黄海洄游符合从低纬流向高纬,B正确;渤海到黄海,黄海到东海都是高纬到低纬,不符合洄游规律,C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该地位于湖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A。
9.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杉木人工林属人工针叶林,其他三种为天然次生林,故一年中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小于其他三种森林的主要原因是树种单一。故选C。
10.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景观为风蚀蘑菇,该地区气候干旱,最可能是西北地区,该地区还可能广泛分布着新月形沙丘,D正确;海蚀柱主要分布在海边,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海岸上,钙华湖是喀斯特沉积地貌,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上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下部岩石相对不太紧实,且近地面风的磨蚀和吹蚀更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暴雨在山区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洪属于气象水文灾害。故选C。
13.答案:D
解析: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可减少早涝灾害的损失,①正确: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早涝灾害,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的措施不可取,②错误: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可提前预防,减少灾害损失,③④正确。
14.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安徽人口大量迁往上海,使得上海城镇人口增加,安徽乡村人口减少,最终造成两地城市人口比重均有所上升,C对,排除ABD,故选C。
15.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人口回流的同时,安徽也吸引了上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提示及所学知识,安徽籍人口回流,与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同步,说明上海产业升级换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B对,排除ACD,故选B。
16.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安徽回流人口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城镇人口。所以人口回流造成安徽省农业人口比重下降,C对;安徽回流人口是已经具备当地户籍的人口,所以人口回流不会使户籍人口增加,也不会使非户籍人口增加,AB错;人口回流会使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D错。故选C。
17.答案:(1)海陆间。判断依据: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最终汇入渤海;密云水库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2)塑造地表形态;为海洋输送物质;汇集地表水,提供水资源;调节当地小气候。
(3)北京西部、西北部地势起伏较大,提高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可以使植被截留的水量变大,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植物蒸腾量。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最终汇入了渤海,且密云水库流域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因此可知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2)本题可以从塑造地表形态、输送物质及提供水源等角度进行分析。潮白河塑造了流域内的地表形态,河流携带冲刷的碎屑物,为海洋输送了大量的物质,潮白河汇集了该流域内的地表水,为该区域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河流对周边气候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3)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植被覆盖率增加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即可。北京西部、西北部地势起伏较大,提高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树冠茂密、根系较为发达,可以使植被截留的水量变大,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增大植物蒸腾量。
18.答案:(1)季节分配不均匀(季节变化大);冬春季日数多,势力强;夏季日数少,势力弱等。
(2)太行山西侧为高原,相对高度小;冬季来自大陆内部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气流越过太行山,在太行山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等。
(3)蒸发旺盛,加剧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业减产;引发山火,带来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加速山上积雪的融化,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等。
解析:(1)分析右图可知,焚风天数季节分配差异较大,夏季(6、7、8月)日数少,势力弱;峰值出现在11月和2月,冬春季日数多,势力强。
(2)“焚风效应”是指由于空气再作下沉运动时,因为海拔不断降低空气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从地形角度来分析,太行山是西侧黄土高原和东侧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两侧地形差异较大。太行山西侧为高原,相对高度小,冬季来自大陆内部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途经黄土高原时没有地形的变化,不会下沉增温;气流越过太行山,到达华北平原时,在太行山东侧(背风坡)因海拔高度迅速降低,下沉增温,且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
(3)焚风性质为干热气流,因其干燥的性质使得华北平原蒸发旺盛,加剧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致使农业减产;同时干热风会引发山火,带来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当干热风经过太行山积雪时,高温会加速山上积雪的融化,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等。
19.答案:(1)山脊、山顶、陡坡表层土壤铁、铝含量较高;山谷、河谷土壤铁、铝含量较低。
(2)相对于西北地区,该地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腐殖质易被淋失,较重的铁、铝元素在土壤中沉淀;水循环活跃,铁、铝元素随土壤物质循环不断积累。
(3)掺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掺沙子降低土壤黏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根据土壤的特点,种植喜酸性土质的茶和油茶。
解析:第(1)问,不同地形部位土壤中铁、铝含量的差异可以从图上直接读出。
第(2)问,该地土壤中铁、铝含量较我国西北地区更高的原因主要与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有关。
第(3)问,改良和合理利用当地土壤的措施主要包括掺熟石灰、掺沙子、增施有机肥和种植耐酸性的农作物等。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