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左图为沈阳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④减弱B.①增强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3.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沈阳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B.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
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草带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作用对地表坡面实现减流减沙的功效,且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适合在环保实践中广泛推广。紫色土是紫色岩层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组成物质较粗,组织疏松,易于透水。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土壤退化十分严重,当地通过建立草带来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下图示意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某坡地不同流量和(四季青)草带宽度条件下产流量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草带能对坡面实现减流减沙功效的原因是( )
A.减小了径流总量B.增加下渗量
C.加快水循环速度D.减小蒸发量
5.该坡地产流量( )
A.随流量的增大和草带宽度的增大而减小
B.流量较小时,随草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C.流量中等时,随草带宽度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
D.流量较大时,不同草带宽度的稳定产流量差异较小
6.推测中高流量情况下,草带宽度从75cm增加到100cm时,其减沙效果变弱的主要原因是( )
A.降雨强度增大B.水流径流量增加C.冲刷时间变长D.草带均匀分散水流
图1为我国长白山南坡海拔2050m处苔原带的某样地剖面。研究发现,该剖面包含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和母质层。图2为该剖面③层中的孢粉组成。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通常用地层中的孢粉作为识别过去植被的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1中①②③依次为( )
A.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屋
B.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C.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
D.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8.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据此可推测( )
A.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阔叶树种B.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硬叶树种
C.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D.火山爆发前冬季积雪期更长
9.根据剖面③层中孢粉组成可知,在该层代表的时期内,当地植被演替方向为( )
A.从蕨类为主向草本为主B.从草本为主向木本为主
C.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D.从木本为主向蕨类为主
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陡壁,呈三叠崖壁形态。嶂石岩岩墙陡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底部为一层较薄、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下图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嶂石岩三叠崖壁地貌的形成说明该地曾发生过( )
A.雨水阶段性侵蚀B.地壳阶段性抬升
C.岩块的相对抬升D.岩石硬度的变化
11.嶂石岩三叠崖壁岩石裸露,植被覆盖少,其主要原因是崖壁( )
A.风化作用微弱,矿物质含量少B.风化侵蚀强烈,土壤较贫瘠
C.地下水储存少,植物难以生长D.瀑布常年飞泻,光热条件差
12.与我国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相比,嶂石岩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特点是( )
A.流水搬运作用较强B.化学溶蚀作用较强
C.流水侵蚀作用较弱D.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读下面两表回答下面小题。
表1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表2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
13.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是( )
A.0°~20°NB.0°~20°SC.20°N~40°ND.40°N~60°N
14.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
A.平原地区B.高原地区C.南半球D.西半球
表为我国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的人口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上海市2021年人口迁移大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型工程的建设B.世界级大型工厂的引进
C.生态环境吸引力强D.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
16.辽宁省2021年的人口死亡率远高于北京市和上海市,主要原因是辽宁省( )
A.医疗卫生体系完善B.气候温暖湿润
C.老龄化严重D.科技水平高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由全球变暖等因素引起的水循环变异,引发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与旱涝灾害的量级、频率和时间等的变化决定着我国农业损失时空变化。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主要省份农业旱涝受灾面积时间趋势图,图中Z值大于0表示呈上升趋势,Z值小于0表示呈下降趋势,Z值大于1.96表示趋势具有显著性。
(1)简述我国旱涝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
(2)分析近年来东北干旱受灾面积上升的原因。
(3)为减轻西南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说出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2)分析城市市区和郊区气温差异的原因。
(3)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4)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石油开采、海洋养殖业等造成危害,但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具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 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
(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差异,并简述海冰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3)结合材料,说出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用途。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选C。
2.答案:A
解析: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当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①太阳辐射增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少,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可采取下列措施,如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等,这些都可以提高温度减少冻害,ABC不符合题意;架设黑色尼龙网,可减少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效果,不利于防冻,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带能减缓径流,使径流流速变慢、冲刷力和携沙能力减弱,可以减缓水循环速度,但不能减少径流总量,A、C错误;草带能够增加雨水下渗量,使地表径流量减小,水流冲刷力下降,坡面泥沙在草带上沉积,地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减少,B正确;草带增加了雨水下渗量,土壤湿度增加,蒸发量增大,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流量较小时,随草带宽度增加,产流量减小,B错误;流量中等时,随草带宽度增加,产流量先减小再增加,75厘米草带宽度的产流量整体上最小,C错误;流量较大时,不同草带宽度条件下的稳定产流量(5分钟后)差异较小,D正确;随流量的增大和草带宽度的增大,产流量变化并不确定,A错误。故选D。
6.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中高流量情况下,草带宽度从75cm增加到100cm时,水流的径流量增加,侵蚀力度增强,草带的减沙效果减弱,B正确;与降雨强度增大、冲刷时间变长关系不大,A、C错误;草带不能均匀分散水流,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的位置最靠下,应为火山喷发前土壤层;①的位置最靠上,为火山喷发后土壤层;②位于中间,应为火山灰层,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长白山,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树木残体应来自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AB错误;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说明火山喷发前该地植被以林木为主,现在以苔原植被为主,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C正确;火山爆发前木本植物占比更高,说明气候更温暖,冬季积雪期更短,D错误。所以选C。
9.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剖面③层中,随深度减小(越靠近当时的地表),孢粉组成中木本植物占比增加,蕨类植物占比减少,草本植物变化较小,说明当地植被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0.答案:B
解析:嶂石岩地貌首先经历地壳的阶段性抬升,后由于嶂石岩上下岩性不同,其底部的泥岩或泥质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易倒空、剥蚀,上面的红色石英砂岩易崩塌,使得岩块下降,从而形成嶂石岩地貌,故B正确;外力作用包括雨水侵蚀,但呈三叠状不是雨水的阶段性侵蚀,而是由于嶂石岩上下岩性不同,A错误;岩块的相对抬升形成断层地貌,C错误;由于沉积岩层上下部分岩性不同,上部岩性坚硬,而下部岩性疏松,而不是岩石硬度的变化,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基础条件。嶂石岩的崖壁由于地形陡峭,常年受风化、侵蚀作用,土层浅薄,土壤发育差,植被覆盖少,B项正确;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强,A错误;底层为泥岩或泥质砂岩,地下水储存较多,C错误;该地位于河北,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与我国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相比,嶂石岩地貌区因降水相对较少,流水搬运和侵蚀作用、化学溶蚀作用均较弱,A、B项错误,C项正确;风力侵蚀作用差异不大,D项错误。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40°N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49.4%,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表可知,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56.2%,故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A正确。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上海市2020年末人口数量为2487.1万人,2021年末人口数量为2489.4万人,2021年比2020年的人口数量多了2.3万人,但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2021年导致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是人口的迁入,人才引进政策会吸引符合条件的人才迁入,D正确;上海市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大型工程建设和世界级大型工厂引进所需要的劳动力,不会因为AB选项内容而直接影响人口迁移大趋势,AB错误;上海经济发达,社会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较小,C错误。故选D。
16.答案:C
解析:医疗卫生体系完善会降低死亡率,A错误;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B错误;辽宁省传统工业衰落,就业机会减少,年轻人大量流出,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故人口死亡率较高,C正确;北京和上海的科技水平更高,D错误。故选C。
17.答案:(1)中国旱涝受灾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或分别答中国旱灾面积呈上升趋势、洪涝灾害面积呈上升趋势);东部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变化较小,旱灾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旱涝灾害变化较大,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2)全球变暖,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农业需水量增加;地表蓄水能力差;农田水利工程相对滞后。
(3)加强对旱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修建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1)据我国主要省份农业旱涝受灾面积时间趋势图可知,无论是洪涝受灾面积还是干旱受灾面积的Z值大多数地区大于1.96,这说明中国旱灾面积呈上升趋势、洪涝灾害面积呈上升趋势;具体到分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表现为东部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变化较小,旱灾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旱涝灾害变化较大,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2)干旱灾害主要影响的是区域农业生产,这与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生产对象,耕地面积大小有关。首先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蒸发加强,降水减少;近年来东北水稻种植面积增加,而水稻较小麦需水量更大,所以会加重旱情;农田水利设施会缓解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而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相对滞后。
(3)旱涝灾害属于气象灾害,需要用遥感技术加强对旱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旱涝灾害多发与当地植被退化,气候失调有重要关联,为此应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恢复生态功能;对于个人减灾防灾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8.答案:(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2)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密集,车流量大,排放的废热多,使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建筑高大密集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3)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
(4)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及城市发展等角度提出措施,如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
解析:(1)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且强度变小,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且强度变大,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城区温度高,气压低,郊区气压高,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
(2)城市中心区人口众多,产业密集,居民生活、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人为废热;城市中心区建筑高大且密集,阻碍空气流动,不易通风散热;地面多水泥硬化路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导致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郊区;相反,郊区人口分布较少、热量排放少、建筑物低,硬化程度小,空气流动顺畅,有利于通风散热,气温低于市区。
(3)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增多,且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气温下降较慢;郊区白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且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下降较快;从而导致城郊之间温差值增大,热岛强度增强。
(4)从减少排放废热的角度:城市规划当中应当对市中心的产业和人口等适当进行分散,市中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等;从加快废热的散失角度:应当规划城市的通风廊道,对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进行规划。
19.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海水交换少。
(2)渤海海冰北部较严重,分布面积大;南部较轻,分布面积小。水温降低;盐度增大;密度增大。
(3)海冰含盐量较小,海冰淡化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渤海沿岸有大面积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助于盐碱地改造。
解析:(1)渤海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沿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为丰富,渤海纬度较高(40°N位于图中北部)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由图可见,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有滦河、辽河、黄河、海河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陆地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由图示可见,渤海海区较封闭,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沟通,与外部海域海水交换较少。
(2)读图可知,渤海北部海域海冰分布区较广,面积大且严重;南部海冰分布区沿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分布面积较小且程度较轻。海冰本身温度较低,和海水接触,对表层海水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同时,海冰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导致表层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表层海水吸收热量减少,温度变低;随着温度的降低,盐分的溶解度会降低,当海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盐分的溶解度会急剧下降,因而结成冰的海水含盐极少,盐分溶解在未结冰的海水中,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增大;温度降低,海水密度增大,盐度增大,海水密度随之增大,因而,表层海水密度增大。
(3)材料中信息表明“海冰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也具有积极作用”,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渤海地区的海冰盐度较低,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为华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提供淡水资源,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沿海地区有大面积的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利于缓解盐碱地的水盐运动,缓解盐碱地的盐碱化等。
纬度
>60°N
40-60°N
20-40°N
0-20°N
0-20°S
20-40°S
>40°S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0.4%
30.0%
49.4%
10.4%
6.1%
3.5%
0.2%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56.2%
24.0%
11.6%
4.4%
2.3%
1.5%
省(市)
2020年末(万人)
2021年末(万人)
2021年出生率(‰)
2021年死亡率(‰)
2021年自然增长率(‰>
北京市
2189.0
2188.6
6.35
5.39
0.96
上海市
2487.1
2489.4
4.67
5.59
-0.92
辽宁省
4259.1
4229.4
4.71
8.89
-4.18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