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郊区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郊区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人体细胞中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健那绿染液给细胞器甲染色后,甲的功能丧失
B.细胞器乙可能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细胞器乙可能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麻风杆菌利用人体细胞的细胞器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 将密闭玻璃罩中的一株天竺葵从0时开始到上午10时(此时光照和温度等外界条件适宜)置于室外,测得其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D时刻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B.EF时段植株释放氧气的速率小于DE时段
C.若实验继续进行,短时间内CO2浓度将上升
D.B时刻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H]
3. 为了确定一种新病毒的核酸类型,下列进行的操作组合正确的是( )
①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或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接种新病毒
②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或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并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④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K+内流进入神经元M
B.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D.若增大细胞外K+浓度,未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流表向左偏转的角度增大
5. 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
A.a B.b C.c D.d
6.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为体验在遗传研究中“假说一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北京某高中以大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二棱穗型和六棱穗型(D、d),高茎和矮茎(H、h)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将纯合的二棱矮茎植株与纯合的六棱高茎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二棱高茎,并将F1进行了自交、测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产生配子时,D、d与H、h自由组合”属于假说的过程
B.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二棱高茎:二棱矮茎:六棱高茎:六棱矮茎=1:1:1:1属于演绎的过程
C.若要用该实验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必须进行正交、反交实验
D.若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二棱高茎:二棱矮茎:六棱高茎:六棱矮的比例不为9:3:3: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7. 研究人员以植物甲(阳生植物)和乙(阴生植物)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点时,植物甲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光反应提供的能量并且被[ H]还原后,形成____________。由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升高到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并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达到稳定的过程中,植物乙光合作用中C3的相对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光补偿点是植物光合CO2吸收量与植物呼吸CO2释放量相等时对应的光照强度。由图1和图2可知,光补偿点的大小可能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而有差异。
与阳生植物相比较,阴生植物呼吸速率很低,很弱的光合作用就可以使植物光合CO2吸收量与植物呼吸CO2释放量相等,从而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3)图2中,为验证在92 ml·m-2·s-1光强下生长的植物甲光补偿点降低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免耕法是指农业生产中不松土,收获时只收割麦穗或稻穗等部位,将收割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任其腐烂。如图表示免耕法和传统耕作(定期松土并收取秸秆)对土壤CO2释放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_____之间的循环,其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有_____(填生理过程)。
(2)分析结果可知,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法耕作的土壤中分解者的数量会_____(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理由是_____。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且最活跃的碳库之一,土壤有机碳库发生较小幅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大气CO2浓度剧烈的变化。免耕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的发生,试结合图示,说明其原因: _____。
9. 人体的神经中枢可参与腺体的分泌、肌肉的收缩和尿液的排放等生命活动,其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都是人体常见的神经活动,这两种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都是_________,调节这两种神经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其中“望梅止渴”活动中的效应器指的是_________。
(2)若图中的“某种刺激”指的是血糖浓度过高,则激素B是_________,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Y时发挥的效应是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有多种水通道蛋白,激素A能通过调控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研究发现,抗炎药物ALX会导致机体出现尿崩症(尿量异常增多)。实验人员用ALX灌胃大鼠,发现实验组大鼠体内激素A的量和排尿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的,则ALX灌胃大鼠出现尿崩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10. 家兔的毛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让纯种灰色雌兔与纯种白色雄兔杂交,F1雌雄兔均为灰色;再让F1雌免与亲本的雄兔进行杂交,F2灰色:白色=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家兔的毛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
若为第①种情况,则家兔种群中灰兔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_种。
(3)请从亲本和F1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判断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雌家兔中灰色:白色=3:1,且雄家兔中灰色:白色=______,则为第②种情况。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在微生物学中,将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研究者欲对酵母菌进行纯培养,培养基组分如下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铃薯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3)酵母菌属单细胞真菌,一般培养条件应设____________
A. pH酸性B. pH碱性C. 28℃D. 37℃E. 1~2天F. 3~4天
(4)纯培养后的酵母菌可用于果酒发酵,果酒发酵的原理是____(写出反应式)。 待发酵结束后,欲进-步制作果醋,需改变的发酵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载脂蛋白E是一种多态性蛋白,参与脂蛋白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可以调节许多生物学功能。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运用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培育出人突变载脂蛋白E转基因小鼠模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先将人突变载脂蛋白E与质粒连接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含有的结构除目的基因和复制原点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一是使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二是使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将基因表达载体利用_______________技术导入小鼠的胚胎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适合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将成功转入人突变载脂蛋白E基因的胚胎干细胞诱导成早期胚胎,并植入受体母鼠的子官。在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受体母鼠用激素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开封市郊区2024届高三(上)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健那绿是活性染色剂,给甲染色后,甲的功能不会丧失,A错误;B.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其中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正确;C.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中心体无膜结构,但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C错误;D.麻风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有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的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A.D时刻整个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故该时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其本身的呼吸作用强度,A正确;B.由曲线图可知,EF时段CO2减少的幅度高于DE时段,因此释放氧气的速率大于DE时段,B错误;C.若实验继续进行,依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短时间内CO2浓度将下降,C错误;D.B时刻对于凌晨2时到4时之间,没有光照,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不能产生[H],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错误;②③④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或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若子代病毒有放射性,则为DNA(RNA)病毒,若无放射性,则为RNA(DNA )病毒,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A.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使神经元M产生兴奋,A错误;B.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轴突2,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使轴突3的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即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B正确;C.轴突2释放的递质导致神经元M Na+内流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而不是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C错误;D.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大小与K+内外浓度差有关,若增大细胞外K+浓度,细胞内外浓度差变小,图1中的电流表向左偏转的角度变小,D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在b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故选B。
6.【答案】:A
【解析】:A.F1产生配子时,D、d与H、h自由组合,F1会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这些都属于假说的过程,A正确;B.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二棱高茎:二棱矮茎︰六棱高茎:六棱矮茎=1:1:1:1,属于实验验证的过程,B错误;C.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用于证明某相对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还是属于细胞核遗传,也可以用于证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要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需要进行正交,反交实验,可用双杂合子自交或测交,C错误;D.若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某些种类的花粉致死或某些个体会死亡,F1自交时,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也不会出现9:3:3:1,但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
二. 非选择题
7【答案】:
(1)①. 有机物和C5(“糖类和C5”或“(CH2O)和C5” ) ②. 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相对稳定(先下降,再上升,最后稳定)
(2) ①. 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 ②. 光照不足#弱光
(3)收获在92μml·m-2·s-1光强下生长的植物甲种子种植,使其在92μml·m-2·s-1光强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在与图2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其光补偿点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植物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光合能力,因此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的相对值。图1显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光补偿点和饱和点也不同,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甲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明显高于乙的。
【小问1详解】
图1中,A点植物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作用下,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和有机物;由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升高到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即光照强度增加,而光照强度增加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进而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增加,因此在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达到稳定的过程中,植物乙光合作用中三碳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小问2详解】
植物的光补偿点是植物光合CO2吸收量与植物呼吸CO2释放量相等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图1和图2显示不同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还未变化情况也不同,说明光补偿点的大小可能因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图1分析,阴生植物的呼吸速率较阳生植物低,且很弱的光合作用就可以使植物光合CO2吸收量与植物呼吸CO2释放量相等,即弱光下就达到了光补偿点,这样可以使其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小问3详解】
图2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92 μ ml·m-2·s-1光强下生长的植物甲光补偿点降低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分析,在该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实验,具体的思路为:收获在92μml·m-2·s-1光强下生长的植物甲种子种植,使其在92μml·m-2·s-1光强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在与图2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其光补偿点。
8【答案】:
(1)①.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②.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①. 增多 ②. 免耕法耕作的土壤中CO2的释放量增多,说明土壤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即有更多的能量流入分解者,因此分解者数量增多 ③. 免耕法能增大土壤中有机碳的储存量,从而减少了CO2的释放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
【解析】: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固定为含碳有机物,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温室效应是由于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原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起的;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
【小问1详解】
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该过程中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其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还可能是某些微生物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实现。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法耕作时,土壤CO2释放量更多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更少,说明免耕法耕作的土壤中分解者的数量会增多,因为免耕法耕作的土壤中CO2的释放量增多,说明土壤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即有更多的能量流入分解者,因此分解者数量增多。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免耕法能增大土壤中有机碳的储存量,从而减少了CO2的释放量,而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的,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
【点睛】熟知碳循环的过程及其中相关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碳循环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明确温室效应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9【答案】:
(1)①. 反射弧 ②. 大脑皮层 ③.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2)①. 胰岛素 ②. 促进靶细胞Y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ALX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的受体数量减少(或ALX会阻止细胞内水通道蛋白的合成)
【解析】:
据图可知,神经①为传入神经,神经②③④均为传出神经,激素A为抗利尿激素,激素B作用的靶细胞为Y,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都属于在大脑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因此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望梅止渴”是唾液腺分泌了唾液,因此该活动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小问2详解】
血糖浓度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因此激素B是胰岛素,胰岛素可促进靶细胞Y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小问3详解】
激素A能通过调控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说明激素A为抗利尿激素,抗炎药物ALX会导致机体出现尿崩症,可能是ALX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的受体数量减少(或ALX会阻止细胞内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吸收减少,从而使排尿量增加。
10【答案】:
(1) ①. 灰色 ②. 纯种灰色雌兔与纯种白色雄兔杂交,F1雌雄兔均为灰色
(2)①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②. 4
(3) ①. 让F1雌雄家兔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雌雄家兔表现型及比例 ②. 3:5
【解析】:
家兔的毛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设为A、a和B、b)控制,让纯种灰色雌兔与纯种白色雄兔杂交,F1雌雄兔均为灰色;再让F1雌免与亲本的雄兔(白色)进行杂交,该实验相当于测交实验,F2灰色∶白色=1∶3,说明A-B-为灰色,A-bb、aaB-、aabb为白色。由于该实验没有统计子代中雌雄中的表现型,因此不能确定两对基因的具体位置。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纯种灰色雌兔与纯种白色雄兔杂交,F1雌雄兔均为灰色,说明灰色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但根据题意不能确定两对基因的具体位置,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可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也可能②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为第①种情况,则家兔种群中灰兔的基因型最多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小问3详解】
若存在一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的表现型会出现差异,因此若要判断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可让F1雌雄家兔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雌雄家兔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可假设A、a在常染色体上,B、b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为AAXBXB×aaXbY,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Xb、AaXBY,子一代雌雄家兔相互交配,雌家兔中灰色(A-XBX-)∶白色(aaXBX-)=3∶1;雄家兔中灰色(A-XBY)所占比例为3/4×1/2=3/8,因此雄家兔中白色所占比例为5/8,即雄家兔中灰色∶白色=3∶5。
11【答案】:
(1)碳源、氮源、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或维生素或生长因子)
(2)固体 (3)ACF
(4) ①. ②. 适当升高温度 ③. 通气
【解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小问1详解】
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除了水、无机盐外,还有碳源、氮源,纯培养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马铃薯为酵母菌的繁殖提供的物质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或维生素或生长因子)。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中培养基的配方可知,培养基中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小问3详解】
酵母菌属单细胞真菌,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酵母菌生长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28℃,故培养酵母菌一般培养条件应设为酸性条件下,在28℃环境中培养3~4天,故选ACF。
【小问4详解】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纯培养后的酵母菌可用于果酒发酵,果酒发酵的原理是;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待发酵结束后,欲进一步制作果醋,需改变的发酵条件主要有适当升高温度和通气。
12【答案】:
(1) ①.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②. 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③. 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①. 显微注射 ②. 胚胎干细胞全能性强,易发育成个体
(3) ①. 同期发情 ②. 为供体胚胎的移入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解析】: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成分包括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得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小问2详解】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全能性强,易发育成个体,适合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
【小问3详解】
为了给供体胚胎的移入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在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受体母鼠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组分
含量
马铃薯
200g
葡萄糖
20g
琼脂
20g
H2O
定容至1000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巩义市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