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共1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l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5小题,每题2分,6~11小题,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荫蔽(yìn) 秕谷(bǐ) 咄咄(duó)
    B. 倜傥(tì) 确凿(zuò) 应和(hè) 脑髓(suí)
    C. 贮蓄(chǔ) 着落(zhaò) 酝酿(niàng) 莅临(lì)
    D. 匿笑(nì) 一霎时(shà) 徘徊(huái) 淅沥(x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荫蔽(yìn)——yīn,咄咄(duó)——duō;
    B.确凿(zuò)——zá,脑髓(suí)——suǐ;
    C.贮蓄(chǔ)——zhù,着落(zhaò)——zhuó;
    故选D。
    2. 下面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决别 池畦 企盼 喜出忘外
    B. 祷告 待弄 纯粹 翻来复去
    C. 悔恨 奥秘 分歧 油然而生
    D. 云宵 响晴 绽开 各得奇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决别——诀别,喜出忘外——喜出望外;
    B.待弄——侍弄,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D.云宵——云霄,各得奇所——各得其所;
    故选C。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审美 、领略道德精髓、感受国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低至0.3/份 家 、丰富人生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融入时代、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 生命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强大助力。
    A. 熏染 情感 焕发B. 熏陶 情怀 焕发
    C. 熏陶 情感 散发D. 熏染 情怀 散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
    熏染:指人的思想或生活习惯逐渐受到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熏陶:指人的思想、行为、爱好等逐渐受到好的影响。
    根据前面的“审美”可知,应用:熏陶。
    第二空:
    情感: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持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心理体现,如憎恶、喜欢、热爱等。情怀: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
    根据前面的“国家”可知,应用:情怀。
    第三空:
    焕发:光彩外现的样子。散发:派发;发散出。
    根据后面的“生命力”可知,应用:焕发。
    故选B。
    4.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青少年感觉灵敏,感情丰富,对生活充满梦想,易于受到文学的感染。②把文学请进校园,我们首先要承认她,重视她,不要排斥她。③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健康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方式,使孩子们的文学修养获得提升。④另外,我们还要指导他们面向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艺术。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第③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C。
    5.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汉字,亦称中国字 中文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前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到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 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楷书。汉字的构形本就蕴含着美学要素,如:结构形象生动,对称均衡 线条曲直撇捺,变化多姿。
    A. 、 ,” ,B. , ,” ;
    C. , ”, 。D.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符号。
    结合“中国字”“中文字、国字”可知,这三个词语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用顿号,第一个空用顿号;
    “汉字”是词语加双引号,应该在引号外停顿,故第二个空是引号外有逗号;
    结合“结构形象生动,对称均衡”可知,这两个短句主语是“结构”,这两个短句“线条曲直撇捺,变化多姿”主语是“线条”,前后构成并列关系,在有逗号基础上的并列应该用分号,故第三个空用分号;
    故选D。
    6. 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这首乐府诗的开头两句,继承了《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交代了观察的地点及对象,并以“观”字统领全篇。
    B. 本诗从“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几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相互映衬,其中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情感意境。
    C.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中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提升了本诗的艺术价值。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在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意。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几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相互映衬,其中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以及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情感意境”错误,故选B。
    阅读1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选自史铁生的《史铁生散文选》)
    7.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7段中的“好好儿活”是“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的深情后,决心以后要坚强的生活。
    B. 用萧条的秋景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C. 选文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是平静而内敛的。
    D. 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不仅点出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和感悟。
    8.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蕴含的情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挡”突出母亲的细心,她唯恐飘零的落叶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
    B.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C.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反映出儿子因残疾而绝望的状态对母亲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
    D.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的病情和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结合最后一段“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暗含了作者要努力活下去,回报母爱的决心。“‘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意。
    C.“央求”的意思的是恳切地请求;结合“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可知,母亲希望“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疏解一下心情,反映出母亲盼望“我”可以早日走出心结,摆脱阴影;“反映出儿子因残疾而绝望的状态对母亲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错误,故选C。
    阅读2《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 太丘舍去 舍:离开
    C. 下车引之 引:延长
    D. 相委而去 委:委托
    10.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B. 元方/时年七岁
    C. 待君/久不至D. 下车/引之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重点叙述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怒”与“惭”写出了友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
    B. 本文情节安排上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C. 文中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D. 文章通过生动传神的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句意为: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A.根据主谓宾之间分别停顿的规则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期/日中;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4)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
    (6)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7)《论语十二章》中叙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枯藤老树昏鸦 ②. 应傍战场开 ③. 乡书何处达 ④.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 客路青山外 ⑥. 回乐烽前沙似雪 ⑦. 学而不思则罔 ⑧.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藤、郎、烽、罔”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望梅止渴
    魏武①行役②,失汲③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④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役:打仗。③汲:水源。④饶:富足,多
    13. 解释句中加点词。
    (1)三军皆渴
    (2)乃令曰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5.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魏武帝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3. (1)皆:全,都;(2)乃:于是。
    14. 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15.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让军队成功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其才思敏捷、足智多谋。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1)句意:士兵们都很口渴。皆,都。
    (2)句意:(曹操)就下令说。乃: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份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闻:听到;之:代词,这番话;皆:都;水:口水;及:到达。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可知,明显是骗士兵们的话,士兵们听到前方的梅子,又酸又甜,于是嘴里就流出了口水,暂时缓解了口渴,一直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可见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常识,聪明机智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曹操的部队行军打仗,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就下令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四、共15分
    阅读《世上最温暖的花》,回答下列问题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
    ②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
    ⑤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⑥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⑦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16. 作者围绕棉花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事情,请结合文章2-5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3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
    18. 作者为什么说“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请结合原文分析
    1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1段总领全文,渲染一种温馨的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第2段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写出棉田花美人忙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 第5段加点词“有了着落”是因为母亲为她自己准备好了过冬的衣服。
    D. 第6段中写小女孩清秀、姣好而生动地样子,目的是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
    E. 文章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丰富细腻的情感。
    【答案】16. ①. 整理棉田 ②. 摘棉花 ③. 晒棉花 ④. 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
    17. 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母亲采摘棉花时动作的娴熟、利落,表现了母亲在收获时的喜悦,赞扬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18. 棉花吸收了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母亲用棉花做的衣物能给人带来温暖;棉花凝聚着浓浓的母爱,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 19. C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可知,本段讲述了母亲整理棉田;
    根据第③段“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可知,本段讲述了母亲带“我”摘棉花;
    根据第④段“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可知,本段讲述了母亲晒棉花;
    根据第⑤段“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可知,本段讲述了母亲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划线句“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中,“侧身”“弯腰”“伸向”“捏”“收进”是母亲摘棉花时的一系列动作,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第③段“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可知,这些动作表现了母亲摘棉花的专注,动作很娴熟;“幸福”“洋溢着母性的光辉”体现了母亲采摘棉花的愉悦之情,表达了“我”对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的赞美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⑦段“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可知,棉花吸收了阳光的味道和温暖,可以做棉衣、棉鞋用来防寒;结合第⑥段“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可知,棉花是母亲亲自种植的,母亲用棉花做的衣物能给作者带来温暖,这里面包含了母亲对作者的爱;
    联系第②段“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第⑦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可知,母亲每年种植棉花,棉花每年都有,母亲每年都给作者做棉衣、棉鞋。母爱不断,作者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感受到了温暖。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C.根据第⑤段“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第⑥段“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可知,“有了着落”是因为母亲为孩子准备好了过冬的衣物。本项“是因为母亲为她自己准备好了过冬的衣服”有误;
    D.第⑥段“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写“我”的女儿穿着“我”母亲做的棉袄显得清秀、娇好而生动,表现了母亲制作的棉袄舒适、好看,表现了母亲的关心、爱护。本项“目的是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有误;
    故选CD。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七年级正在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20. 为了完成“有朋自远方来”手抄报,小军同学找到了一些关于交友的故事,可他不知道是否合适。请你帮他选出不能作为手抄报内容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 相敬如宾 B 管鲍之交 C 割席之交 D 伯牙绝弦
    21. 你想借此主题活动,选择《论语》中的一则内容送给朋友,你会选择哪一则?请说明理由。
    【答案】20. A 21. 示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理由:这句话引导我们正确交友,告诫我们对朋友要诚恳。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含义辨析。
    根据题干可知,手抄报的主题是“有朋自远方来”,是关于交友的。
    A.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和交友无关,不符合题意。
    B.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以“管鲍之交”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关于交友的,符合题意。
    C.割席之交:讲的是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他们锄草看到金子之后,管宁选择置之不理,华歆却将其拾起;读书的时候,看见有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观看。管宁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便割席与华歆断交的故事。比喻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关于交友的,符合题意。
    D.伯牙绝弦: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写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关于交友的,符合题意。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题干要求“关于《论语》内容”。《论语》中和友情有关的有有很多。
    示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
    (二)名著阅读(8分)
    22. 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表。
    【答案】 ①. 长妈妈或阿长 ②. 衍太太 ③. 镜吾先生或者寿镜吾 ④. 父亲的病 ⑤. 五猖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第一空:
    根据“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可知,这段文字是《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内容,主要是写长妈妈(阿长)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因此,第一空应填写:长妈妈或者阿长。
    第二空:
    衍太太在《朝花夕拾》中的《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曾经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她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根据“曾经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她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她表面精通礼节,实际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外表宽厚、可亲,内心却奸险恶毒”可知,这是在评述衍太太;
    因此,第二空应填写:衍太太。
    第三空: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物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严格而不严厉,在学生管理时有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是可亲、可敬的人,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根据是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颇为敬畏之人,在旧时的塾师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可知,这是在评述寿镜吾先生;
    因此,第三空应填写:镜吾先生或者寿镜吾。
    第四空: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写了绍兴城的 “名医”陈莲河,他道貌岸然,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贪婪而又谨小慎微,置医德、医风而不顾,肆意敲诈,骗术败露,溜之大吉。文中提到了“药引方子:原配蟋蟀、平地木十株,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
    因此,第四空应填写:父亲病。
    第五空:
    根据“‘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的说。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可知,这段文字是《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里的内容,主要写“我”很期盼看迎神赛会,可父亲在我即将去看的时候,却让我背《鉴略》,这严重影响了我看赛会的心情;
    因此,第五空应填写:五猖会
    23. 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有天性的束缚,请写出三篇文章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
    【答案】示例:“先生”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读书生活枯燥,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父亲”完全不顾及儿童的心理,在孩子兴致勃勃将去看五猖会时,让孩子背书,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塾师”不准孩子看“略有图画”的书,只读“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书,无视孩子的渴求(好奇心),束缚了孩子自由爱美的天性。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可知,“先生”只是单纯的教我读书、写字,然后就和我对课,从教育内容上看显得非常单调,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此时的孩子想象力和好奇心本来很丰富,但是教育内容的局限,不能释放孩子的自由天性;
    根据《五猖会》“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知,父亲在“我”兴致非常高的时候,当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非要我背完无意义的《鉴略》才肯让我去看五猖会,这让“我”非常痛苦,虽然最终背书成功,但是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早已不再,这深刻地体现了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根据《二十四孝图》“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可知,这里的“塾师”没有重视孩子的审美观的培养,孩子们欣赏美,在“塾师”眼里是违规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自由爱美的天性。人物或篇目
    文段或评述

    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曾经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她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她表面精通礼节,实际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外表宽厚、可亲,内心却奸险恶毒。

    是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颇为敬畏之人,在旧时的塾师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
    《 ④ 》
    药引方子:原配蟋蟀、平地木十株,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
    《 ⑤ 》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的说。
    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相关试卷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

    09,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9,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