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高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考)含解析
展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9月2日台风“苏拉”以强台风级在珠海市金湾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0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各天气系统中,台风“苏拉”属于( )
A. B. C. D.
2. 受本次台风影响,某地拍到的树木倒伏照片(图1)显示,树木整齐地倒向东北方向,拍摄点最有可能位于图2中的( )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选项来看,图中A是冷锋,B是气旋,C是暖锋,D是反气旋,台风“苏拉”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排除ACD,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吹东南风;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吹东北风;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吹西北风;丁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南侧,吹西南风。由材料“树整齐地倒向东北方向”可知该地吹西南风,故其位置最有可能位于丁处,D正确。故选D。
【点睛】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不同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态的描述。 由于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控制地区的天气状况也就不同。
宗堡是西藏的传统建筑,往往修筑在耸立的孤山之上,被人们称为“安全岛”。江孜宗堡位于年楚河上游,其顶平、窗小,土墙墙体高和厚,图1和图2示意江孜宗堡周边地形及其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江孜宗堡建设之初最可能是为了( )
A. 仓储粮食B. 观赏风景
C. 军事防御D. 供奉神佛
4. 江孜宗堡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太阳辐射强烈B. 昼夜温差较小
C. 气候温暖湿润D. 土壤较肥沃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江孜宗堡居高扼险,占据地形险要的独立山头,有一侧坡度较陡,形成易守难攻的优势,且视线开阔,结合“安全岛”可知,江孜宗堡建设之初最可能是为了军事防御,C正确;江孜宗堡居高扼险,交通不便,不利于仓储粮食,A错误;观赏风景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供奉神佛的相关信息,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A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B错误;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是“高寒”,而不是温暖湿润,C错误;据景观图可知,江孜宗堡顶平、窗小,说明当地降水较少,且多大风天气,植被稀疏,加之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养分少,土壤贫瘠,土层浅薄,D错误。故选A。
【点睛】青藏高原气候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图为2018年1月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时刻( )
A. 气压:乙地低于丙地B. 降水概率:甲地小于丙地
C. 风速:甲地小于乙地D. 风向:甲地与乙地相同
6. 此次“锋前增温”最可能发生的区域及其原因是( )
A. 丙,冷气团势力较强B. 丁,暖气团势力较强
C. 丙,暖气团势力较强D. 丁,冷气团势力较强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气压值乙地高于丙地,A错误;甲地受高压系统的影响,降水少,丙位于冷锋锋后,降水可能性大,所以降水概率甲地小于丙地,B正确;甲地等压线较乙地更密集,风速更大,C错误;图示是1月份,亚洲大陆是高压控制。北半球高压中心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甲地是西北风,乙地是东北风,风向不相同,D错误。所以选B。
【6题详解】
丁区域位于冷锋锋前,“锋前增温”是冷锋过境前,由于冷气团势力较强将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而聚集增温,D正确,C错误;丙地位于冷锋锋后,不会出现“锋前增温”,AB错误。所以选D。
【点睛】“锋前增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某一地区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气温会出现短暂升高。增温是高空低压气团下沉到地面后由于气压升高的压缩增温效应,这在气象上,叫下沉增温。夏季那些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比如江南的伏旱,台风外围的高温等,都有这个机制在起作用。
世界范围内的季风气候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读完成下面小题。
7. 12月,图中A地盛行季风风向及成因( )
A. 东南风,海陆热力差异B. 东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 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D. 西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8. 当B地盛行东北风时,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
A. 与南赤道暖流构成逆时针环流圈B. 与南赤道暖流构成顺时针环流圈
C. 与赤道逆流共构成逆时针环流圈D. 与赤道逆流共构成顺时针环流圈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A地为我国东亚季风区,在12月份为我国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形成低压,陆地形成高压,盛行西北风,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8题详解】
B地盛行东北风时,此时节为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洲大陆是高气压,而印度洋为低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由亚洲大陆吹向印度洋形成了东北季风,所以在冬季北印度洋的海水在东北季风的吹动下向西流,因此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同时整个北印度洋海区的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因此此时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与赤道逆流共构成逆时针环流圈,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季风洋流,是风海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同其它的风海流相似,它们都是由于盛行风吹拂着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动,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而形成的。所不同的是,大部分的风海流,如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它们是受南北半球终年盛行的西风或信风吹拂所形成的,流向始终不变,而季风洋流是因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变换的盛行风——季风的影响所发生的,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海水向东流动,冬季海水向西流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完成下面小题。
9. 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
10. 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 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B. 夏季降水变多
C. 冬季降雪量增大D. 冬季气温升高
11. 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 径流变差系数更加稳定B. 径流量增大
C. 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D. 径流量减小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径流变差系数越大,表明其径流量变化越大读图,由图中径流变差系数可知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径5月流量年际变化最大,故B正确,ACD错误。
【10题详解】
新疆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故A正确,B错误;冬季的降雪在春季融化,对夏季径流影响小,C错误;冬季气温升高对夏季冰雪融化无影响,D错误,该题选A。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冰会逐渐枯竭,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其他季节会更少,总体径流量将会减少,D正确。排除B;径流变差系数更加不稳定,故A排除;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长期冰川冰会逐渐枯竭,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先变小,最终变大,故C排除,该题选D。
【点睛】冰川融水补给 多为内陆地区的河流,水源来自高山地区的冰川。冰川补给河流水量的多少与变化,与流域内冰川、永久积雪贮量的大小和气温的高低变化密切相关。汛期发生在夏季,水量集中;枯水期出现在气温最低的冬季,水量很少,甚至断流。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小。这是因为流域内热量的变化比雨水的变化小的缘故。
海温距平是指某海域一定时间内的海温与同期多年平均海温的差值。一般认为当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0.5℃,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达到或低于-0.5℃,出现拉尼娜现象。图为2023年8月某时段赤道附近海域海水温度距平的深度-经度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大气环流形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13. 与甲处相比,乙处( )
A. 受沿岸寒流影响大B. 吸收太阳辐射少
C. 温度变化幅度大D. 结冰期时间短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分析赤道附近海域海水温度距平的深度-经度剖面图,可知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此时出现了海水异常增温现象,对应材料,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因此,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南美洲西岸)海域水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在赤道上空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A对,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处位于海水表层,吸收太阳辐射较多,乙处位于海水250米深度处,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正确;乙处附近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较大,A错误;乙处所处深度较深,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温度变化幅度较小,C错误;甲乙均位于赤道附近,温度较高,因此不结冰,D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年份,东南信风势力减弱,导致南赤道暖流和沿岸上升流变弱,秘鲁寒流同时也西偏、减弱变性,而赤道逆流增强,使赤道附近太平洋西侧表层温暖海水向东回流,最终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及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因下沉气流减弱,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异常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因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出现下沉气流,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某科考队在夏季赴西北地区某山峰进行野外地质和植被考察,图为该山峰的一幅手绘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图中各线表示等高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需要准备的工具是( )
①地质锤 ②放大镜 ③冲锋衣 ④登山鞋 ⑤防晒霜 ⑥手持卫星定位仪
A. ①②④⑥B. ①③⑤⑥C. ②③④⑤D. ②③⑤⑥
15. 考察途中( )
A. 甲区域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B. 若从东坡登顶最佳,线路短省时
C. 从北坡登顶沿途能看到山地针叶林
D. 自然带的变化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16. 该科考队对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考察后得知( )
A. 形成山麓基带的基础是热量B. 山麓基带所在地是温带沙漠气候
C. 纬度决定山地垂直带谱数量D. 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答案】14. A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②④⑥ 正确;防晒霜、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③⑤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甲区域的植被应为高山冰雪带,A错误;从东坡登顶,坡度陡,费时费力,B错误;从北坡登顶,可以看到草原、草甸、稀疏植被、山地针叶林、高山积雪,C正确;自然带的变更反映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该山地山麓基带的温带荒漠草原带是因为降水少,形成基础是水分,A错误;山麓基带所在地不是沙漠,也没有温度沙漠气候,B错误;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引起了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C错误;山地森林带分布地区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而形成了森林分布,D正确。故选D。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等高线稠密的地方时陡坡;缓坡登山较容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及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该峡谷东西蜿蜒446km,平均宽度16km,平均深度超过1500m。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各个时期含有生物化石的岩层,科罗拉多河贯穿其间,亿万年前,这里却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研究发现大峡谷南北坡植被差异明显,谷底动植物资源稀少。图1示意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理位置、图2为其景观图及图3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分布。
(1)指出大峡谷南、北坡植被类型数量的差异,并说出导致此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判断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简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3)分析大峡谷谷底动植物资源稀少的原因。
【答案】(1)植被类型数量差异:北坡植被类型数量多,南坡少。主要影响因素:气候(降水)、海拔。
(2)岩石类型:沉积岩;过程:外力搬运物质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在板块活动引起的造山运动以及地壳运动的共同作用下被抬高,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这一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侵蚀的能力,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
(3)大峡谷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谷底地势低,距海较远,水分条件较差;受南坡的影响,峡谷谷底地处盛行风的雨影区,降水极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气候干热;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动植物生存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理位置及其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影响自然带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北坡植被类型数量多,南坡少。主要影响因素:由所学知识可知,水热组合状况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基础;科罗拉多大峡谷北坡为来自太平洋水汽盛行西南风的迎风坡,且地势较高,抬升作用较强,降水较多,位于向阳坡,水热条件较好,利于多种植被的生长;而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以耐旱植物为主,所以影响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坡自然带谱迥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海拔。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各个时期含有生物化石的岩层”可以判断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是沉积岩,早期存在于温暖的前海环境,是在外力搬运的物质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的结果,沉积后的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碰撞挤压,沉积岩被抬升,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地形抬升过程中,该区域落差增加,使得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流速加快,下切侵蚀能力增强,经过流水不断下切侵蚀,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
【小问3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谷底地势低,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水分条件差;受南坡的影响,峡谷谷底地处盛行风的雨影区,气流下沉增温,降水极少;由于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气候干热,气温高,降水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动植物生存繁衍,谷底动植物资源稀少。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省西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串联组成,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流域内河川径流,湖底平坦和缓,平均水深1.5米。冬春季湖水流动性较差,水质微咸。“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将这些湖泊作为调蓄水库,南四湖湖泊水量的变化影响了其生态、通航、旅游、养殖等方面功能。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南四湖湖盆的大致走向,并分析湖水流动性差且水质微咸的原因。
(2)说明东线工程利用南四湖进行调水的好处。
(3)分析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走向:西北—东南(或东南—西北)。湖盆狭长,湖区地形平坦,水深较浅,冬春季河川径流注入水量较少,导致湖水流动性差;湖水流动性差,与外界交换少,水量少,加上冬季有结冰期,盐分析出,因此水质微咸。
(2)减少耕地占用,节省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量;利用湖泊调蓄功能,提高供水的稳定性。
(3)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大;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位增高,利于通航;增强自净能力,提高水质;调蓄洪水,减轻洪涝,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四湖地理位置为区域载体,主要涉及跨流域调水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由经纬度判断,图中南四湖湖盆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四湖由于湖盆狭长,湖区地形平坦,平均水深仅1.5米,水深较浅,地处季风气候,冬春季降水少,河川径流注入水量较少,导致湖水流动性差,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水量少,再加上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期,导致盐分析出,因此水质微咸。综上分析,湖水流动性差且水质微咸。
【小问2详解】
据图可以看出,南四湖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部分线路重合,因此东线工程利用南四湖进行调水可减少耕地占用,节省建设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量,同时利用湖泊调蓄功能,提高供水的稳定性,避免旱季缺水。
【小问3详解】
东线工程通水后,南四湖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长江水补给,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大,水域面积增大可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同时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湖泊水量增加,水位增高,利于通航,湖泊水流动性增强,湖使得泊自净能力增强,可提高水质,减轻污染,同时还能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威胁,有利于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每年约吸收排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30%,其中渔业生物的碳汇功能备受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以非投饵型的贝藻养殖为主。下图为贝藻综合养殖示意图,该养殖模式二氧化碳“海洋负排放”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反作用于海水养殖产业。
(1)简述贝藻综合养殖中,贝类和藻类互利共生的方式。
(2)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水养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藻类吸收贝类排泄物获得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也为贝类净化水质;藻类吸收贝类呼吸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贝类呼吸;贝类滤食藻类凋落碎屑,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体光照,有利于藻类生长。
(2)海水温度升高改变养殖贝藻生物的代谢过程;极端天气增加,破坏贝藻养殖设施;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溶入海水,海水酸化影响贝藻生长与繁殖。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水养殖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全球变暖对区域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在贝藻综合养殖中,一方面,藻类通过吸收贝类的排泄物获得生长所需的养分,减少贝类排泄物对海水的污染,净化水质;另一方面,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贝类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贝类呼吸;同时藻类的凋落物可以供贝类滤食,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强光照,有利于藻类生长。
【小问2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使海水温度升高,贝藻综合养殖水环境改变,养殖贝藻的代谢过程加快;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大风、暴雨等会破坏贝藻养殖设施;全球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使海水中溶入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海水酸化,影响贝藻生长与繁殖。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考地理(选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考地理(选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考): 这是一份广东省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考),共1页。